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保不準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可能需要提前進行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怎樣寫應急預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1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職責重於泰山,食品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保障就餐人群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程度減少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單位正常秩序,減小酒店因食品衛生安全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採取的措施

  1、相關人員立即向單位領導報告,單位應急小組確認後立即向食藥監局和衛生部門報告。報告資料: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事故人數、症狀、可能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食物等。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2、立即撥打12O急救電話或與附近醫院聯絡,及時將中毒者送醫院進行治療。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4、如實反映狀況。單位負責人及與本次食品安全事故有關人員要如實反映本次食品安全事故狀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問等狀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保護現場、保留樣品。對可疑食品安全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裝置和現場採取臨時控制措施。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於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於沖洗,病人的排洩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取樣檢驗,為確定食品安全事故原因帶給可靠的依據。

  6、相關部門現場調查結束後要對食品安全事故場所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

  (1)對被汙染的食品及用具進行清洗消毒;

  (2)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要徹底清潔、消毒接觸過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用具以及貯存食品的冰箱、裝置,加工人員的手也要進行消毒處理。

  四、防範措施

  1、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教育。

  (1)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落實臺賬登記制度。

  (2)餐具消毒關。對餐具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故。

  2、廣泛開展食品衛生知識宣傳。

  定期或不定期向職工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講座,充分利用交接班、黑板報、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的食品衛生知識,提高全體職工的食品衛生知識水平。

  五、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2

  為維護廣大餐飲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保障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根據《滄縣餐飲服務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意見,結合我單位具體情況,特制定如下飲食安全應急預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要認真貫徹執行《滄縣餐飲服務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精神,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二)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的衛生知識,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生。

  (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1)防止細菌對食品的汙染:應對食品加強衛生管理,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產加工和出售過程中的汙染。食品須低溫貯藏,用專用工具售貨,食品從業人員要重視個人衛生,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不適宜從事食品工作的病患者或帶病者,應及時調換工作。

  (2)控制細菌的汙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3)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隔餐的熟食品和剩菜飯,在銷售或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四)化學性食物中毒的預防

  (1)有些化學物質與食用的面鹼、澱粉、食鹽等形狀相似,因而常發生誤用,誤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加強對有毒物品的管理。

  (2)包裝或盛放有毒化學物質的.容器,不得用來包裝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動植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有毒動植物往往與某些可食的食物相似,人們如不加以識別而誤食用,就會引起中毒,如有毒的蕈類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對有毒或無毒動植物的識別能力,防止誤食,對不能識別的有毒動植物,須經有關部門鑑定,確認無毒才能食用。

  二、發生食物中毒的處理

  (一)通報

  發現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通知單位負責人做好搶救準備,同時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事故嚴重的報醫院急救電話120。

  (二)緊急處理

  1、開展緊急救護工作;

  2、負責車輛排程,把重病號送往醫院搶救;

  3、保護現場,組織事故調查,處理臨時緊急任務。

  (三)原因調查

  1、保護現場,對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樣封存;

  2、配合防疫部門對留樣的食物和現場取到樣品進行技術鑑定;

  3、分析原因,根據現場調查和技術鑑定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訓。

  (四)情況彙報

  根據事故的大小情況,及時報上級有關單位。

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3

  為了及時高效、合理有序地處理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突發事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應急處理條例》有關規定,並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力洪民族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師生生命安全高於一切,務實求是,明確責任,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於泰山。同時堅持“預防為主,積極處置”的方針,盡一切努力把師生生命安全及國家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二,成立機構

  組長:陸任練、校長

  副組長:陸宗福、副校長

  主要成員:黃永城、楊光靜、羅朝銀、姚昌雲

  突發事件的主要處置措施

  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發生,立即啟動學校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並及時向縣教育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以便取得上級領導的指示,便於採取下一步行動。學校領導小組召整合員會議,商量和佈置處置方法,各司其職,展開工作。

  三,突發事件的具體處置對策

  集體食物中毒:

  1,立即撥打電話120,對中毒人員急救,同時向縣育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

  2,組織人員認真細緻地調查中毒原因,同時保護好場嘔吐物,為公安部門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第一手資料。

  3,立即查封學校食堂,對當天出售的飯菜清樣及其。

  四,防範措施

  1,他食物封存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宣傳,建立完善品衛生安制度。

  2,校內食堂嚴禁出售變質食品、三無食品、過期食品和有害食品。

  3,建立完善學生食堂飯菜留驗制度。

  五,責任制度

  1,學校食堂完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為第一責任人,各公寓樓管理老師及各班班主任為責任報告人。

  2,事故報告制度:必須在事發5分鐘內向學校報告,學校在事發10分鐘內向縣教育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報告,在事發半小時內向向縣教育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報告事態發展情況。

  3,事故追究制度:對事故有延報、慌報、瞞報、漏報或處置不當,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學校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須組織力量做好學生及親屬的安撫工作,確保不讓事態擴大,任何個人不得自行散步事故情況資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4,校長辦公室負責接待新聞媒體,釋出相關情況與訊息。

  六、善後處理

  學校應急處理辦公室在有關部門的支援和協助下,努力作好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後期處置工作並協助上級部門作好責任事故的經濟賠償、責任追究和報告總結工作。

餐廳食品安全應急預案4

  1、目的

  為了有效的預防食品汙染,有效的應對餐廳突發汙染事件,保證應急事件的反應能力,保障所有人員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公司財產,防止和杜絕食品汙染對人員健康的危害,為了加強餐廳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和公司的管理,特制定本預案,確保一旦發生餐廳食物汙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時,能及時、規範、科學、迅速有效地控制。

  2、適用範圍

  適用於餐廳及周圍用餐環境。

  3、組織管理機構和人員職責:

  3.1領導小組: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楊志勇

  副組長:宋克進

  各現場主管

  組員:張軍義3.2成員職責分工

  在領導的統一指揮下,負責落實,指揮餐廳突發事件現場和調查處理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調查原因,減少事故發生和財產損失。

  3.2.1組長負責組織本小組的全體成員開展日常督促檢查實驗室汙染預防與應急處理的組織建立、人員培訓、技術和物資等的落實,指揮實驗室汙染突發事件的現場和調查處理工作。

  3.2.2副組長負責防止實驗汙染的日常工作,完善制度、規範措施、責任到人和檢查督促,按科室統一安排辦好一切防止實驗室汙染及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

  3.2.3組員加強預防工作,每個人都要認真負責執行實驗室的各項制度,特別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各種有毒有害易汙染實驗室和其周圍環境的物品及廢物的管理制度等的執行;對安全隱患及時排除,對不能排除的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及時排除,對可能突發的實驗室汙染事件而存在的安全隱患應採取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向實驗室汙染預防及應急處置專業小組報告;同時期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3.2.4發生突發事件後,應立即按實驗室汙染突發事件處理的技術規範,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調查原因,減少人員傷亡的國家財產損失。

  4、應急處理程式

  4.1放射性汙染應急處置措施

  4.1.1發生或者發現放射事故的工作人員,必須儘快逐級向科主任、預防科、公安機關報告,最遲不超出2小時。

  4.1.2當工作人員發生照射事故後,應立即進行醫學檢查,同時對危險源採取安全處理措施。

  4.1.3發生放射性同位素丟失、被盜,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並積極配合對放射事故的調查,做好善後工作。

  4.2化學性汙染應急處置措施

  4.2.1一般化學性汙染應急處置措施

  4.2.1.1如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潑濺在工作人員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自來水沖洗,再根據毒物的性質採取相應的有效處理措施。

  4.2.1.2如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潑濺或洩漏在工作臺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後用清水沖洗或時用中和試劑進行中和後用清水沖洗。

  4.2.1.3如果實驗室發生有毒氣體洩漏,應立啟動排氣裝置將有毒氣體排出,同時開門窗使新鮮空氣進行實驗室。如果發生吸入毒氣,造成中毒應立即搶救,將中毒者移至空氣良好處使之能呼吸新鮮空氣。

  4.2.1.4經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覆洗胃,洗胃時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鹼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護胃黏膜的原則。

  4.3嚴重化學性汙染應急處置措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