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單位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餐飲單位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有時會遇到無法預料的突發事故,為了可以及時作出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後果,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要怎麼編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餐飲單位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餐飲單位食品安全應急預案1

  為規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及時高效有序的食品安全事故,把損失減到最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 應急小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 應急處置程式

  (一) 及時報告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有關人員立刻向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封存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工具及用具、裝置設施和現場。 自事故發生之時起兩小時內向區食藥監管理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並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採取控制措施。

  (二) 立即搶救

  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立即將中毒者送醫院搶救。

  (三) 保護現場

  發生食物中毒後,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於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具、餐具不要急於清洗,病人的排洩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樣食物。

  (四)責任人及相關工作人員,要配合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如實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況。將病人所吃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飪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相關部門反映。

  三、責任食物追究

  對事故的延保、謊報、瞞報或處置不當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織力量做好中毒人員的安撫工作,確保不讓事態擴大,任何人不得自行散步事故情況資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餐飲單位食品安全應急預案2

  為維護廣大餐飲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保障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根據《滄縣餐飲服務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意見,結合我單位具體情況,特制定如下飲食安全應急預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要認真貫徹執行《滄縣餐飲服務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精神,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二)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的衛生知識,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生。

  (三)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1)防止細菌對食品的汙染:應對食品加強衛生管理,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產加工和出售過程中的汙染。食品須低溫貯藏,用專用工具售貨,食品從業人員要重視個人衛生,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不適宜從事食品工作的病患者或帶病者,應及時調換工作。

  (2)控制細菌的汙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3)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隔餐的熟食品和剩菜飯,在銷售或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四)化學性食物中毒的預防

  (1)有些化學物質與食用的面鹼、澱粉、食鹽等形狀相似,因而常發生誤用,誤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加強對有毒物品的管理。

  (2)包裝或盛放有毒化學物質的容器,不得用來包裝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動植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有毒動植物往往與某些可食的食物相似,人們如不加以識別而誤食用,就會引起中毒,如有毒的蕈類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對有毒或無毒動植物的識別能力,防止誤食,對不能識別的有毒動植物,須經有關部門鑑定,確認無毒才能食用。

  二、發生食物中毒的處理

  (一)通報

  發現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通知單位負責人做好搶救準備,同時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事故嚴重的報醫院急救電話120。

  (二)緊急處理

  1、開展緊急救護工作;

  2、負責車輛排程,把重病號送往醫院搶救;

  3、保護現場,組織事故調查,處理臨時緊急任務。

  (三)原因調查

  1、保護現場,對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樣封存;

  2、 配合防疫部門對留樣的食物和現場取到樣品進行技術鑑定;

  3、分析原因,根據現場調查和技術鑑定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訓。

  (四)情況彙報

  根據事故的大小情況,及時報上級有關單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