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1

  明辨是非,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格。生活中的事,是還是非都需要一顆明淨的心去審視。陶行知曾說過“是非未明,決不輕下判斷。”

  明辨是非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兩千五百年前的曾子,他殺豬是為了兌現承諾;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從廉頗將軍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再到革命導師列寧敢於承認打碎花瓶的行為,無不體現一種做人應明辨是非的道理。

  司馬遷,未上過戰場,未動過寶刀。但是他用那支筆,勾勒出瀟灑的君王,激烈的戰鬥,壯麗的河山。他未曾建功立業,未曾封官加爵,但他卻流傳千古。

  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當政,勇將李陵深入匈奴敵後,驍勇善戰,卻被敵人的詭計殺下了馬。懷著為大漢再獻功的雄心投降。天子大怒,文武百官無一人敢言,而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站了出來,替李陵求情。他因此受到了殘酷無道的酷刑。他讓霍去病逃脫了慘無人道的大漢刑律,讓衛青拜託了天牢,讓李陵功名恢復。他的明辨是非救了無數人的性命,救了無數人的清白。

  我看過一個漫畫,漫畫中一個男孩想去扶摔倒的老太,他的爸爸拉著他說:”別管閒事,萬一是假摔騙人咋辦?”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老邁的人,體力不支,跌倒在地良久,繁華市區,眾人圍觀,卻無人相助。當一個小學生攙扶起老人,群眾中響起這樣的聲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大人越來越不如孩子了……這樣場景最讓人深思,令人深思。“人之初,性本善”我不禁想問:大人,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表率嗎?他們做人,最基本的是非觀在哪裡?

  當今社會許多人為了利益所趨,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齊,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冷眼旁觀。更有甚者,對別人的善舉不稱讚學習反而冷嘲熱諷,道德喪失,是非不分。如此,何談和諧美麗?何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何談讓“世界充滿愛”

  我相信,人都是有良知的,良知是明辨是非的基礎,是明辨是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唯有明辨是非,才能做一個有道德、明責任的人,希望大家都用善良的心去感觸、去服務社會。讓社會多一些和諧,少一分衝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熱情,少一些淡漠。

  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走好人生路,走好每一步。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2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有太多的東西都需要我們“辨”。因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有太多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東西。然而,明辨是非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明辨是非,才能使我們遠離罪惡;只是明辨是非,才能保證我們有正確的價值觀;只是明辨是非,我們才能無愧於天地。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一句豪言壯語出自於文天祥的口中。他精忠報國,堅持抗元。在被俘後面對元人的高官厚祿的誘惑,他不屑一顧,最後壯烈犧牲。

  正因為文天祥他明辨是非,深知為人臣子應盡心盡力,報效國家,不應為眼前的富貴榮華而變節,他才不屑於元人的招降。他雖然犧牲了,但他卻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見證了中國百年曆史的張學良也是一個明辨是非的人。在國共兩黨內戰,日本帝國主義乘機侵入中國,中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時候,他做了一件拯救中國的事。他發動了“西安事變”,一手促進了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拯救了全民族,拯救了全中國。

  正因為張學良他明辨是非,深知民族的利益大於自己的私人利益,才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自己的拜把兄弟蔣介石同意與共產黨合作抗日。而且在知道陪蔣介石回南京後必將受罰的情況下仍陪同回去,為的是保護國共合作的成果。他從那時起開始了軟禁生活,但他明辨是非的精神卻鼓舞著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前進。

  孔繁森,人民的公樸,黨員幹部的好榜樣。他以一顆明辨是非的心,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藏族地區的建設獻出了全部的心血。

  正因為他的明辨是非,才使他始終保持著正確的價值觀,遠離腐敗。

  明辨是非,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明辨是非,我們才可以在祖國的建設過程中以正確的方式和最有效的方法投入其中。讓我們以一顆明辨是非的心,正確地活在這個世上。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3

  社會猶如一條未經過濾的海水,裡面魚龍混雜,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我們不能夠擦亮眼睛的話,一不留神便會跌入深不可測的深淵不可自拔。而要說如何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那就只有明辨是非,謹慎前行。

  明辨是非,就需要我們有一雙雪亮的眼睛和一顆清醒的大腦。多少年來,有多少青年應矇蔽雙眼而葬送青春。“婚片”與網友交往而騙了家產的案例遍地都是。醫院裡排隊等待著墮胎的“少女媽媽”更是令人扼腕,問起原因無非是被美好的幻想矇蔽了雙眼而不能夠看清現實。以至落得這番田地。更有浙江音樂學院的大二女學生自焚燬容,這都是不能夠明辨是非帶來的惡果。輕則毀了生活,重則毀了生命。但仔細想起來,外來的因素是顧不可免的,只有我們自己身上沒有設立“防線”,擦亮眼睛才能夠於濁世之中傲然獨立。

  謹慎前行,需要我們善於觀察。孫悟空能夠帶領師徒四人成功取得真經,有一半要歸功於他單懷疑的精神。而豬八戒雖然武力並不遜色,但他過分的信任他人,從而丟失的自我最終不能夠救出唐僧,還把自己搭了進去。我們平時中的人際交往也應當如此,每一個人都是人都有迷茫彷徨的時候,也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就算是最為親密的夥伴也不能給予超過百分之百的信任,過度的信任不但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持有懷疑的精神並不是把自己裝的套子裡,而是一種大智慧。而過分信任他人的軟弱之人,永遠也不能夠謹慎前行,不能夠保護自己。

  明辨是非,謹慎前行,我還需要敢於丟下的勇氣。正如《韓非子》所記載的那個故事中那樣。中興文子意識到故友是牆頭草之後勇敢的丟下了這段友情繼續前行,如果他還戀戀不捨的話,那麼他可能早已是他國的俘虜。有句話說得好“有舍才有得”。就像林教頭一樣,如果那天晚上,他沒有果斷地取下那三顆人頭,他日後也不會好過。換作是我們,也應當有一顆果敢的心,“是為是,非為非”是與非應當有非常清晰的界限,當我們面臨不好的威脅時,不能含糊地站在交界線處而應當退回來勇敢地站在是的一邊,與非劃清界限。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能夠明辨是非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世界的濁流之中我們不能夠隨波逐流,要做一股清流,明辨是非,如此才能謹慎前行。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4

  道德是一輪朗耀的明月,唯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道德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正因為人們有道德,講文明,我們才能擁有信服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都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利益面前,有的人拋棄道德,有的人堅守道德底線。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為自己和朋友各買了一張彩票,結果他為朋友買的那張彩票中了一輛汽車。當他開著中獎得來的汽車回家時,因為當時全家人還不知道實情,所以都興奮不已。他們家經濟十分拮据,如果是他們家中到了這份獎,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位父親在強烈的心理鬥爭下,想要對這位朋友說謊,幾次想把買彩票時在朋友的那張彩票上所作的記號擦去,但最後,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對朋友說,恭喜你呀,我幫你買的那張彩票中了一輛汽車。

  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道德與利益面前,我們往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也許一時糊塗就會誤入歧途,也許認真思考就能經受住道德的考驗。有道德的人是受人尊敬和稱讚的。一個人,他即使很富有,但他道德品質不好,一樣會遭人唾棄。但如果一個人,他很窮,但他卻能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反而不會有人厭惡他。因為他雖然物質上並不富有,但他卻擁有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有優秀的精神品質。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常常和自己作鬥爭,最重要的是要能學會明辨是非,分清對與錯。這樣我們才能正確的看待每一件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同學們,擦亮我們的眼睛,明辨是非,去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我們的人生會因此而精彩!

明辨是非的國旗下演講5

  我們評論一件事或是一個人的時候,常常要提到“是”與“非”這兩個字,談慣了覺得很自然,然而我自己心裡有時卻覺得不自然,有時卻起了疑問,有時這兩個字竟在我意念中反覆到千萬遍。

  我所認為“是”的,是否就是“是”?我所認為“非”的,是否就是“非”?不但在個人方面,沒有絕對的“是非”;就是在世界上恐怕也沒有絕對的“是非”。

  “是”與“非”是人所定義的,這種定義就像“齷齪”的格子,裡面列舉了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可是在我以為“是”的,在他又以為“非”;在這時代以為“是”的,在那個時代又以為“非”;在這個環境裡以為“是”的,在那個環境又以為“非”;是非既沒有標準,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於是起了世上種種誤會,辯難,攻擊。於是我們否定了這種“齷齪”的定義,那麼“是非”還有新的定格嗎?

  是我拋棄了我的“是”,去就他的“非”呢?還是叫他拋棄了他的“是”,來就我的“非”呢?去就之間,又生了新的“是非”的問題。

  “是非”是以“良心”為標準嗎,但究竟什麼是“良心”?以“天理”為標準嗎,但究竟什麼是“天理”?“良心”“天理”又是人所定義的“齷齪”的格子,於是又生了一個新的“是非”的問題,只給我們些猶豫,憂鬱,苦惱。

  我竭力的要思索它,瞭解它,結果只是又生了無數的新的“是非”問題,——我再勉強的思索它,瞭解它,結果是眾人以為的“是”就是“是”,眾人以為“非”的就是“非”,但是“是非”問題就如此般的解決了嗎?“我”呢,“我”到哪裡去了?有了眾人,難道就可以沒了“我”?這問題如水過般,只是圓的運動,找不出一個源頭出來。

  思索到極處,只有兩句詞家的話,聊以解脫自己“人生了事成痴,世上總無真是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