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精選5篇)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現如今,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宗葉香飄端午,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由來。這是一個紀念中國詩人和愛國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一個戰爭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大國在環顧四周的情況下,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仍然墨守成規,沒有改革的野心

  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江裡。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到了,我們班開展了“話說端午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務,我負責查詢端午節的習俗。透過我與同學們的努力,我們都受益無窮。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知道了許多端午節的知識,我知道了端午節為什麼要佩戴香囊。原來是因為那時蚊蟲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發出的香味能驅趕蚊蟲。在古代傳說有辟邪的作用。

  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霸佔,最後投江而死。

  通過了這次活動,我收穫了不少東西,我知道了查詢資料的.方法有很多:檢視書籍、問老師、網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網上搜索。

  透過這次活動,我也體會深深:生活中的秘密有很多,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用心去解決。我們一定能體會到探索奧秘的樂趣。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4

老師和學生: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保守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鍾”命名。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笑聲中時,據可靠訊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並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是一個保守節日的得與失,也少了幾個慶祝。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一個保守的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保守的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著20年曆史的保守節日即將成為另一個國家

  不用說,這麼多年來,中國保守的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說了

  端午節主持節目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捆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嘻嘻……這首就是有關於端午節的兒歌呦!你們想知道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嗎?好,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這天早上,要先準備好要用的東西,裝到盒子裡或袋子裡。到了下午,全家人坐車去海灘邊看龍舟。海灘上人山人海,把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洩不通”。

  過了一會兒,只聽“咚咚咚”幾聲,開始的鼓聲擊破了海灘的寧靜。“加油,加油”加油聲紛紛傳遍了整個海灘。帶著四種顏色的船——紅、黃、藍、綠,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似的,好像個個都想爭第一。

  過了30多分鐘的激烈比賽,紅隊取得勝利。人們看到了這番情景,可高興得不得了,有的想跑上前去給紅色的船裡的人獻鮮花,有的在鼓掌,還有的在大喊著:“紅隊必勝,紅隊必勝......”

  我還注意到了其他隊——那就是黃、藍、綠。他們的表情好像很不服氣似的,好想很嫉妒紅隊連續贏了18場似的。有的還說:“這次只是紅隊運氣好罷了,明年的端午節,冠軍一定是我們的了!”還有的甚至還要在比一場。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