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5篇)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5篇)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資訊工程系15會計1班的張冰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偉大的夢。工匠,有木匠、鐵匠、泥水匠等三百六十行的匠人。所謂工匠精神,是指各種工匠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我們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奮鬥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然而,愈來愈多的人尤其青年人擇業目光總是盯著地位、工資、福利待遇,考取公務員成為首選目標,希望將來當個什麼“長”或成為什麼“家”,讓人深感如今工匠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遺失。

  古有木工祖師魯班和橋樑專家李春,憑工匠精神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奇蹟;今有“火藥微雕”徐立平和“蛟龍兩絲”顧秋亮,以大國工匠之魄力助中華民族九天攬月、深海探龍。深厚文化底蘊與精湛一技之長是成為大國工匠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是學生人生航向和事業騰飛的雙重保證,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說到工匠精神,我第一個總能想到瑞士手錶。百達裴麗、朗格、勞力士、江詩丹頓這些頂級豪表,全都產自瑞士。一塊手錶價值千萬,卻有讓人不得不服的理由:小小機械錶殼裡,能有744個零件,最小的細如毫髮。一個頂級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製造出一塊。這樣的一絲不苟,讓瑞士手錶成功地從日用品變身奢侈品,百年不衰。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應在於每一個人得身上和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匠精神”,讓職業教育有了“靈魂”,那是一種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於創新、報國成才的方向,也是支撐“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精品製造”的精神之源。

  用工匠精神點亮職業教育之魂,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用工匠精神托起職中生,讓我們職中生帶著工匠精神成就中國夢。

  謝謝大家!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2

尊敬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深糧物業公明管理處的何志梁。為什麼要培養“工匠精神”?北京青年報有一篇專欄文章《忽視工匠精神,就只能全球購》,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今天重拾培育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革新換面的決心,代表著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匠心激發,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所謂工匠精神,一是要熱愛你所做的事,二是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地去做每一件事。我們做精細化物業,首要就要夯實基礎服務。粗放式的物業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業主日益挑剔的要求,物業服務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就必須從精細化做起,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基礎管理水平。

  對物業管理行業來說,要為重塑工匠精神創造條件和氛圍。加強員工培訓,不定期的組織管理人員進行考核培訓,進一步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作為管理者,只有自己專業,培訓好員工上崗,在崗位上實現對標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就會凸顯專業。只有紮實的專業素質,才能產生精細的服務。工匠精神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對產品和服務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為社會貢獻價值。

  從公司的實際狀況來看,物業管理之所以沒有真正的做到質價相符,沒有做到真正的讓客戶尊重和感動,除了本身行業發展的瓶頸及人員的素質制約外,其核心問題是我們缺少敬畏的心和“工匠精神”。從自身角度看來,應該做到:夯實工作基礎,端正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熟悉自身的工作崗位職責,把日常工作精細、做精、做完美;每日巡查監督,做到熟悉園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加強廠房的巡查,維護日常生產秩序,保證園區安全。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千頭萬緒,難免有所紕漏,當別人給你指出問題的時候,你應該虛心求教,認真改進。

  作為物業管理人的我們,需要堅持和堅守“工匠精神”,傳承這種精神,做事專業、專注、敬業、注意細節、追求完美、恪守本心。而作為深糧物業的一份子,我將持續學習“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得更好,為深糧物業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強國。說到工匠精神,無外乎三點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三個詞,十二個字,數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沒有盡頭的事。這就是我認為的工匠精神。

  昨日透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從古至今,中國從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不謙虛地講,中國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輝煌史。

  今天的中國,不僅能在高尖端科技實現領先,華為、聯想、海爾、格力等中國企業也在其領域內位於世界前沿。這些成就的取得,同樣是現代中國人專注走心、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的體現。

  時下提到工匠精神,許多人都再說德國、日本。這正如兩千多年前,世界痴迷於追逐中國製造的產品一樣,人們對於匠品價值的認可從未改變。德國、日本的製造都經歷過學習他國技術、仿造假冒、不斷升級、直到實現自主創新的過程。

  德國的工匠精神也就是近一百年多年的事兒。1871年,德國製造還處在假貨和仿冒橫行時代。當時英國人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註"德國製造",以此區分劣質的德國貨和優質的英國貨。知恥而後勇,德國從此開始了精工製造的征程。用了100多年時間,德國人持續不斷地在各個行業,堅持和傳承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終於使德國製造成為世界上高品質的代名詞。

  日本的工業製造是從學習歐美國家的技術、仿造開始的。1950年,日本還只能生產廉價而簡單的商品。此後的20年,將傳統的工匠精神傳承於規模化製造,極大提升了日本製造的品質。1955年設立"人間國寶"制度,用以保護匠人和小型企業,並在全社會持續倡導工匠精神。

  中國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傳承史,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工匠精神沒有在近代全面的傳承。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商業倫理問題突顯,部分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缺少商業道德,假冒偽劣、粗製濫造還時有發生。

  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是匠人。在崗位上堅守本分、不斷進取、努力專研,支援民族工業發展、尊重每一位匠人都是在傳承工匠精神。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14計算機7班的徐瑾。我演講的主題是《弘揚工匠精神,爭做技能精英》。

  大家還記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吧?一個廚工解剖牛的身體為什麼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呢?因為他掌握了牛體的結構,把手練熟了。同樣,賣油翁透過一個帶孔的錢幣往下瀝油,而錢孔卻不溼,也是手熟的原因。從這些古代工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們也一直都在驚歎德國人的嚴謹、瑞士人的精確、日本人的精細,他們的品牌是怎麼來的呢?沒有對技術標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堅守,就不可能打造出全球推崇和認可的品牌!

  這就是工匠精神!也就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它的內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專注,精緻專一。

  而在我們當代,有些現象卻令人堪憂。難怪李總理發問:“中國製造能造好中國高鐵,為何造不好小小的圓珠筆?”是啊,“中國製造”能讓高鐵飛馳、“蛟龍入海”“玉兔登月”,卻為何難以實現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零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而同樣的材料和圖紙,做出的東西與德國、美國等相比,為何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追根溯源,我們缺少的就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年來國人到日本去“掃貨”,採購馬桶蓋、電飯鍋等,難道我們不能生產這些產品嗎?不是,而是我們的產品質量還不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一些建築工程施工不細,質量問題時常出現;還有一些產品不盡如人意,沒用上幾天就要修理。這就是工作態度浮躁,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鍛造中國人的創新精神,不利於提升中國人的創造能力。

  只有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國製造業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適應消費者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高階化的需求,充分佔領了國內市場;中國產品才能參與世界競爭,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可喜的是,一名21歲的“90後”電焊工,讓中國技術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銘刻在職業技能界奧林匹克賽事的豐碑上!他叫裴先鋒,是中國石油第一建設公司第三工程處313工程隊電焊技師。他正是工匠精神的踐行者,是我們新時代青年學習的楷模。

  我們中職學子是未來中國的能工巧匠,要把我國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離不開我們。我們中職學子需要擁有真才實學和聰明才智,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為,我們才是工匠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和突破者。

  同學們,短短3年的中職教育,雖然不可能將我們培養成一位大國工匠,但可以搭臺子、架梯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提供有效支援。讓我們在全面掌握專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展一技之長,精通一門技藝,併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為多彩的夢想行動起來吧!

  謝謝大家。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5

  暑假的時候讀了一本書,《工匠精神》,這本書給我的感觸讓我震撼,看完後我的心至今不能平靜,直到現在為止我的心也在為它而悸動。

  人,活著,目的只有兩個:工作與生活。這兩者,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

  閱讀了《匠人精神》一書,結合書中的“匠人須知30條”以及自己對工匠的一些理解,得出感悟:“匠人精神”,每位員工應有的追求!

  五月,一波生產小高峰已經來臨。目前,整個製造部也都沉浸在濃厚的“工匠”文化氛圍裡,走進生產車間,你會看到到處貼有製造部“尋找我心目中的工匠”活動的橫幅。如:“工匠,從尊重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等等。是的,這就無疑給“工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每一位員工工作上作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規範。

  “工匠”活動從4月初啟動,到目前的有感徵文,這一路走來,讓員工對“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識,同時,樹立了員工的嚴謹、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和信念;讓員工知道要立足於本崗位,刻苦鑽研,敢於挑戰,不斷追求進步,以及增強自身責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人,為什麼要追求“匠人精神”? 為什麼要有“工匠”一樣的精神?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去為此而拼搏,去奮鬥。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是的,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當將軍的前提是你得當好士兵了之後才有可能當上將軍啊!每一位員工其實就是自己的“工匠”,是自己的“將軍”!主管裡面也有優秀的工匠,經理層面也可以評選優秀的工匠,乃至公司的老闆,也要有“工匠”的精神,同他PK的就是整個通訊行業之間的競爭與較量。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不會落後,不會捱打,不會被社會遺棄和淘汰。公司發展到目前這麼壯大,不是當時的老闆有“工匠“一樣的精神,能走到今天麼?一個老闆都有工匠的精神,作為基層的一員,天天與產品打交道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向”工匠“發起進軍呢?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讓我們的產品打一場持久戰,企業與員工才能生生不息,共同長存。現在的社會是“大資料”時代,對於企業來講,就是“大質量”時代,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都願意去買德國的手錶?去買日本的馬桶蓋?就是因為他們所作出的產品質量過硬!其實這裡面所折射出的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

  崗位沒有高低,職位不分貧賤,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工也能把事情做到極致。裝配、焊接、物料、測試、維修、檢驗等等,各崗位都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一批“工匠”。他(她)們的“工匠精神”值得學習與傳承。

  人,活著,工作與生活,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只要我們發揚工匠的精神,努力工作,我們就能將生活過上我們所想要的樣子。

  這次的“尋找工匠”活動深深感染著我,《匠人精神》書籍深深鼓舞著我,身邊的工匠也時刻鞭策、激勵著我。“工匠”的選拔是持續不斷的,是永久的,是每位員工應該追求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從現在立馬行動起來吧!秉承著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的工匠精神,“工匠”離我們也就真的不再遙遠……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6

  當前,“工匠精神”重新迴歸我們的視野,成為各行各業追求卓越的代名詞,彰顯出了獨特的時代價值。在文藝界,工匠精神也被關注和熱議,人們都在呼喚文藝百花園中的“大國工匠”。筆者認為,在文藝創作中要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須錘鍊好稟性、耐性、韌性、心性這“四性”。

  錘鍊精益求精的稟性。文藝創作如同耕耘,容不得半分懈怠,唯有滿懷敬畏之情,躬耕其中,秉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能有好的“收成”。古往今來,文藝精品無不是精耕細作、厚積薄發的結晶。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成就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鴻篇鉅製《紅樓夢》。今天有一位編劇叫高滿堂,為了創作《老農民》,花了5年時間,走訪6個省,採訪了200多人,才成就了這部史詩般的作品。《詩經》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離開了切磋琢磨的細功夫,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粗製濫造,只能徒增文化垃圾。

  錘鍊甘於寂寞的耐性。文藝創作是一場苦旅,靜不下心來,耐不住寂寞,就不可能有所建樹。作家嚴歌苓說她寫作是“自討苦吃”,“一直到現在一天不吃點苦,給自己沒法交代”。也許有人會不理解甚至嘲笑作家的這份痴迷、傻氣,殊不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虔誠的熱愛,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其間的孤獨與寂寞便不再沉重,反而化作了一種雲淡風輕。在這樣的精神境界下,才會有塵世喧囂中的默默耕耘,才會有眾聲喧譁中的清淨自守,才會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問世。

  錘鍊鍥而不捨的韌性。藝術創作要經歷一個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摸索。面對創作過程中的各種瓶頸、挫折,沒有直面失敗的勇氣、沒有鍥而不捨的堅持、沒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就不可能達到“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的境界。自媒體人羅振宇非常形象地用“死磕”二字來定義網際網路時代的工匠精神,在藝術創作中,又何嘗不需要“死磕”精神呢?有了“死磕”精神,才會幾十年如一日鑽研、深挖,才會有技藝上的日臻完美、純熟後的推陳出新。

  錘鍊淡泊名利的心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文藝工作者不能簡單地把文藝創作視為賴以謀生的手段,更不能作為沽名釣譽的工具。當前我國的文藝創作可以說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豐沛期,但量的增長並不代表質的提高,真正有情懷、打動人心的作品還不多。文藝評論家毛時安感慨:“在相當多的劇作中,我們看不到藝術家的個人衝動,卻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顯痕跡,看到賺錢撈錢的強烈慾望和非審美的功利慾望衝動。”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文藝工作者不能隨波逐流,而應志存高遠、淡泊名利,把浮躁的心靜下來,認真嚴肅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這才是一名文藝工作者應該有的使命和擔當。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創作的態度,更是一種做人的態度。藝品如人品,如果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都能夠錘鍊“四性”,塑工匠精神、講責任擔當,我們的文藝百花園何愁不能繁花似錦。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7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師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魯班精神是想要告訴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徳技雙馨,要肩負起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任,更要懷揣技能強國和民族復興的夢想,成為一名能工巧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我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片名叫《大國工匠》。紀錄片以“熱愛本職,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工匠師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工程為火箭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在載人潛水器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製造了火箭慣性導航系統加速度感應計的李峰,還有高鐵研磨師寧許展。其中,李峰這位工匠師令我記憶尤其的深刻。他20歲就被分配為銑工,一干就是26年。在這26年裡李峰用他那一雙看似慢條斯理卻又精巧靈活的雙手,一面撥輪,一面按刀,以無窮的耐心磨下去。因為這個部件裡的其中一個零件的加工對工匠師的要求十分的苛刻,如果這個零件有1微米的誤差,就很有可能會導致火箭偏離軌道幾公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為了吧零件的誤差儘可能的減到最小,他一直用比一般標準更高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有一次,生產的零件存在5微米的誤差,他就不斷地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最終才發現問題是出現在加工刀上。於是李峰在200倍的顯微鏡下用機器都無法媲美的精湛手藝修復了道具,重新加工出新的零件,使得火箭的發射執行更加的準確,獲得了成功。這個大國工匠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堅持不懈,要把每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極致。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這修煉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了冷嘲熱諷,要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現在我們學的是汽車營銷與維修,雖然專業不同,但是我們都有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服務顧客,我們應當把顧客的需求當作是我們自己的需求,同時給自己設定一個更高的要求去吧每一個工作做的更好。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些大國工匠留給了我們財富,我們更應該牢牢記住:“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因為我們是教職學子,我們有崇高的理想,我們要徳技雙馨,要揚帆起航,我們肩負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任,我們懷揣技能強國民族復興的夢想,讓“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光彩!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8

  工匠精神是中國人自古及今、綿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詩經》中,就把對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對此,孔子在《論語》中十分肯定,朱熹《論語》注中解讀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再看《莊子》中的“庖丁解牛,技進乎道”、《尚書》中的“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以及賈島關於“推敲”的斟酌,都體現了古代中國的匠人精神。

  韓非子《五蠹》一文中提到最早造房子的有巢氏、最早鑽燧取火的燧人氏。“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這就是最早的“匠人治國”的案例。

  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戰國初,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魯班就參加了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尊奉為木匠的祖師。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畫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的名字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特別典型的還有前面提到的庖丁解牛。廚師給梁惠王宰牛。其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沒有不和音律。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如何高超到這種程度啊?”廚師回答說,要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去宰去解,他的刀刃始終像剛磨過一樣鋒利。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便格外小心,提高注意力,動作緩慢,把視力集中到一點……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只有做到心到、神到、手到,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更要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事情、所造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中國自古就有追求“精確”的傳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說法就是例證。歐陽修《歸田錄》載,汴京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總管或曰總工匠。預浩把塔建好後,卻是“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這是怎麼回事,預浩解開了謎團:“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聞名於世,但其傾斜卻並不是設計者的初衷;而開寶寺塔則是在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舉。這樣來看,不光前人要感嘆預浩“用心之精蓋如此”,就連今人也定會豎大拇指。

  謝肇淛的《五雜俎》記載,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義,參與了紫禁城建設,最終邁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崗位;王世貞《弇山堂別集》記載,成化年間的木工蒯剛,仰仗木工技術,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間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宮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國古代工匠匠心獨運,他們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對使用者的將心比心,連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傾注於一雙巧手上,創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編鐘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效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北宋徽宗時燒製的汝瓷,其釉如“雨過天青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似玉非玉而勝玉”,人們不禁感嘆,“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尚書·大禹謨》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獨運、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勞動,以良好的環境催生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綻放異彩。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9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0

  工匠精神與企業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企業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19年,壽命超過22019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宏觀來說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企業自上而下、由裡及外的對產品和服務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工匠精神”只有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才能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從而長久發展。 微觀來看,“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追求品質上的完美。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企業盈利固然是所有企業家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持之以恆卻是盈利之後重中之重的問題,然而 “工匠精神”卻是貫穿一個企業長壽發展始終的。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企業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所以我們就需要把我們的員工培養成一個個“工匠”。工匠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裡昇華的過程。看著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這也正迎合了我們企業開展的“全員改善”“持續改進”等一系列的活動,然而在開展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一定要秉承“工匠精神”,不能流於形式,不然辛苦之水便又付之東流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將佔據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曾經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 “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家庭的興旺、公司的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企業的精神文化折射著它的管理態度,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企業才會長壽發展,基業長青才得以實現;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秉承企業文化、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1

  “製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著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飢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把熱愛學習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學習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學習執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著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膠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幹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幹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裡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著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著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著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著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於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裡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著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像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學習時,面臨著人員的大量變動,複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裡的骨幹們連續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後。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著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幹。 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鬆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為了拉動生產節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這一切,就像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了。在空閒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麼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幹著,究竟為什麼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學習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儘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雲外,又無意中被現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覆部長“領匯出差了,報告放他秘書那。”真想欣喜自己辦事真利索,可隨後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麼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麼時候簽好?你打算什麼時候取?”就是送檔案這麼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我不禁臉紅的發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為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或者領著公司一年發的數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著,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這種心態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籲:

  1、年輕的小夥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2、請那些像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夥伴們,趕快清醒過來。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麼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鬱、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學習、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各位領導、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在這裡做大國工匠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傳工匠精神,做魯泰工匠。

  透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每次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後,我就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什麼樣的工人,才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階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都是什麼樣的工人?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學習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學習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著臺虎鉗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著又冷又潮溼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並不是不累,並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著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學習成就崇高的事業,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學習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度、嚴於律己的精神,時刻發揚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工匠精神,踏實學習、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魯泰工匠!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3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學習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學習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臺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 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4

  “工匠”不是人們概念中的普通“藍領”、“工人”,所謂“工匠”是為生存而求精,所謂“精神”,即為質量而執著。

  “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中國中,讓人且喜且慨。崇尚“工匠精神”表明中國產業發展進入追求精準、極致品質的制度化新階段。但是,且莫爭論我們的文化基因中是否缺乏匠人崇尚,即便政策、機制逐步健全,重視工匠、尊重匠人的文化形態還只是我們的願景。

  這些年中國人時興的“全球購”儘管存在深層原因,部分國人喜愛外國“尖貨”時興“全球購”,這是毋庸否認的事實。

  發達國家一些產品的確是好,除了科技,還有人的原因,就是對技術工人長期的重視和嚴格的培養。德國傳統上的雙軌制教育,把職業教育與企業實踐結合在一起,幾乎可以稱為在全球市場成功的重要保證。在德國,技術工人的培訓時間少則3年,只有獲得了技師證書的人,才有資格開自己的工場。

  要想獲得技師證書,還需要在3年畢業後,再當3到5年的學徒,直至透過資格考試。德國手工業聯合會一位負責人曾介紹說,除了嚴格持續的培訓,在實踐過程中,合格技工還必須展示良好的職業品德、素養、守時、精益求精以及團隊精神等,相形之下,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技工培訓時間要短得多,而且質量也難以保證。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風,需要傳統,要有文化習俗,另外還需要機制和政策。《洛杉磯時報》曾長篇報道一則故事來闡釋美國技術工人的形成機制。丹尼爾·麥吉是一名高中生,當他表示對四年制大學文憑不感興趣,父母表示理解,儘管他們一直希望兒子能獲得大學文憑。

  麥吉認識到,美國技術工人大量匱乏,就業市場急需更多熟練工人填補高薪技術崗位。中學畢業後,麥吉就在當地一家金屬部件生產公司當起了帶薪學徒,除了學費及每小時38美元的學徒費外,該公司還給麥吉提供醫療保險和“401(k)計劃”(退休儲蓄計劃),此外,培訓一結束即付給他年薪5。824萬美元。這比他大學畢業的哥哥花兩年時間找到的廣告業工作賺得還要多。

  麥吉是這樣談論製造業技術工人的:“我要從事的不是枯燥的流水線工作,我的工作需要多年練就的技術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我有好崗位和很好的福利。我因此受人尊重。”

  麥吉這幾句話點中了要害。“工匠”不是人們概念中的普通“藍領”、“工人”,所謂“工匠”是為生存而求精,所謂“精神”,即為質量而執著。“工匠精神”意味著這位工人發自內心對產品的精雕細琢和追求完美,他在勞動的精益求精中獲得豐厚回報和自我實現。

  將“工匠精神”納入中國發展和產業升級,確是亟待應對的重大課題。在五千年華夏文明中,“工匠精神”早已被傳頌。《莊子》雲“技進乎道”,我們也都熟悉“庖丁解牛”的故事,那種業務的遊刃有餘和工作的從容快樂,就是“工匠精神”的典型體現。中國需要越來越多的現代“庖丁”。

  大學生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15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弘揚工匠精神,建設世界強國。

  談到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三個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恆。

  十二個字,卻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告訴我們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我對工匠精神的看法。

  昨天,透過觀看一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我們瞭解了一個大國工匠的故事,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打動。我不禁回想起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不禁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接近他們。

  中國自古就有工匠精神。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性國家,一個工藝出口國,一個工匠之國!毫不謙虛地說,中國工匠培養了一個工匠品味的光榮歷。

  在今天的中國,華為、聯想、海爾、格力等中國企業不僅走在世界前列,在技術上也是尖端的。這些成就也體現了現代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執著和追求。

  如今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會說到德國、日本。正如2000多年前,世界痴迷於追逐中國製造的商品一樣,人們對工藝價值的認識從未改變。

  日本的工業製造是從學習歐美國家的技術和模仿開始的。1950年,日本只能生產廉價而簡單的商品。在接下來的20年裡,大規模的製造業繼承了傳統的工匠精神,極大的提高了日本製造業的質量。

  1955年,為了保護工匠和小型企業,建立了相應的制度,在全社會里不斷弘揚工匠精神。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工匠歷史,卻因為種種原因,中國的工匠精神在近代沒有得到充分的傳承。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突出了企業倫理問題。一些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缺乏商業道德,假冒偽劣產品時常發生。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在崗位上,我們要堅守道德,銳意進取,努力搞科研,支援民族工業的發展,尊重每一位工匠的精神傳承。

  我的演講結束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