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精選14篇)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精選14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文明美德,你猶如一泓清泉,滋潤我幼小的心田,你猶如陽光雨露,沐浴著我健康向上、茁壯成長。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一個大寫的人。是啊,“人”字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撐起來的,是頂天立地的。它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我也常常在思考,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呢?答案毋庸置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人。文明是什麼?美德是什麼?是路上相遇時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難時伸出的熱情之手,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真誠付出,是見到師長時的深情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彎腰將一片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美德是尊重,是禮讓,是誠信,是寬容……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必須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家庭裡,我孝順長輩,關愛兄弟姐妹,主動幫助父母親分擔家務,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在學校裡,我文明禮儀,團結友愛,勤奮學習,當好老師最滿意的小助手,做同學最好的朋友;在社會上,我尊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正是這些良好的美德,所以我經常得到人們的信任、誇獎和喜愛。

  我用我真誠的心,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記得去年冬天,快放寒假時,六二班的楊椿楓同學家裡不幸著了火災,看著他傷心的樣子我真的好難過。我和同學們一樣,把自己積攢了一年多的零花錢,全部捐給了他們家,還把自己的衣物、學習用品送給了他。當我看楊椿楓同學的媽媽,拿著大紅紙書寫的感謝信來到學校時,我覺得心裡暖烘烘的!張超同學是從鄉下轉學到我們班來的,由於他家境貧窮,學習成績也不太好,他總是顯得有些恐懼與不安。

  我要主動地向他伸出溫暖之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向班主任要求和他同桌,和他一起學習,下課和他聊天,幫他熟悉學校環境,邀請他參加同學們的活動,我還發動同學們捐給他許多課外書籍和學習用品,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漸漸的,他的臉上的笑容增多了,成績也有了飛速的進步!重陽節,我和班裡的幾位同學,買上幾個大的西瓜,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們,為老人們唱歌、跳舞,陪老人們開心地玩了一整天。像這樣的小事,我總是在默默地做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文明美德之花,裝扮了我心靈的春天,讓我感到無比快樂。

  大家一定聽過《讓地三尺》這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清代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在官,他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誰也不讓誰。張英知道此事後,給家人寫了一封書信,內容是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勸解家人,對人要寬容,主動謙讓。張英的家人接到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心胸寬廣,非常感動,也朝裡讓了三尺,過道多了六尺,為此陡然開闊,行人不再感到狹窄,一時間,兩家處理問題的做法傳為佳話。

  尊重、寬容和謙讓,是一種美德,令人間平添許多溫情!古人尚且如此,那麼作為現代社會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星期一的那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穿著姑媽從上海給我寄來的漂亮的群子去上學。可是意想不到地事發生了,當我蹦蹦跳跳地去學校食堂吃早餐時,突然與端著一碗粉只顧埋頭走路的張明宇同學撞了個滿懷。明宇一個趔趄,將一碗粉全潑在了我的身上。

  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所有的人都楞住了,似乎等待著一場“唇槍舌戰”暴風雨的來臨。明宇也嚇呆了,結結巴巴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微微一笑,關切地問“你沒燙髮著吧?”瞬間,矛盾在微笑中變得雲淡風清。是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實,文明美德,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嗎?讓我們從小播下文明美德的美好種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爭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文明美德好少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到中華特有的文化;從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甲骨文,到滿載著民族燦爛文化的中華漢字;從四大發明中古老的印刷術,到如今方便快捷的印表機……從古至今,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在這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中,貫徹始終的就是孝,甚至可以說中華文化就是孝文化。

  中國從西周開始就有孝道,從孟子家喻戶曉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二十四孝》,再到現在口口相傳的“百善孝為先”,無不貫徹著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文明。再來看看從古至今的“孝”字。

  “孝”字的甲骨文,只有老人的長髮,沒有老人的身手,長髮之下,是個孩“子”;金文中的“孝”,上半部像一個老態龍鍾、佝僂著的老人,下半部是一個孩“子”的形象,整個字形看上去像是一個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攙扶著老人走路,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小篆之孝,以老為上半部,以子為下半部,就像是孩子揹著父母,寓意為“善事父母者”;如今的漢字“孝”,就是孩子將老子頂在頭頂上,老子就是孩子的天;老子坐在孩兒頭上,孩子就是老子的依靠……從古至今的“孝”字都滲透著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社會風氣。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一代,更要傳承這種至善至美的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我們幾乎就是揹著長大的,現在的我們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傳承這份偉大的傳統中華文化。

  需要我們去傳承的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孝,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傳承去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我們也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去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努力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共同牢築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3

  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劃破即將破曉的夜空,生命,一切即將復甦的東西都被照亮和點燃,我們睜開朦朧的雙眼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快樂時光。家庭,幸福,歡樂——我們享受著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生活。我們也像一個個小天使一樣,被我們長輩、父母、親人溫馨的愛團團包圍。命運,也給予了我們新社會中這代人的種種關愛與寵幸……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和美好。

  是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在相約幸福與快樂。可是,當我們放逐我們的目光,普天之下,又有多少在貧困生活壓力中苦苦掙扎的孩子——他們,卻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與勤奮耕耘,他們不是在享受身邊來自父母長輩和親人的關愛,而是在他們的雙肩上,卻揹負著對他人的關愛。這種給予他人的愛,雖然來時太早;這種愛,雖然是多麼的不容易;這種愛,雖然也是多麼的沉重;這種愛,雖然是用一個小女孩還不沉穩的足跡在訴說。但她的滿腔熱忱,卻已打動了上蒼,也打動了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她的執著、她的堅持和她的苦苦守候,彷彿所有一切靜謐的生活和社會都為之喧囂和動容。

  小學的時候,我用我的一雙小腳,丈量著家與學校的距離,因為我沒有揹負和肩扛任何包袱,所以,在這段人生起步的旅程中,我從未跌倒;在那個時候,我也用心靈丈量著人間的酸甜冷暖,但我從未體驗到生活中的艱辛與甘苦;長大了,在我念中學的時候,我仍然在用我的腳步和我的心靈,丈量著我生命中的又一個前進的旅程,可是,我依然沒有任何的負擔,僅僅只有學習上的壓力,但我不感到步履蹣跚。然而,就在我們本縣城的鄉下,有一個小姑娘,她,卻在用汗水丈量著學校與家的距離。因為在她幼小的生活中,不,應該是在她幼小而稚嫩的心靈中,有了兩個人同時起程的軌跡。

  因為她的雙腿,已經屬於了兩個人的軀體;也因為她的心胸不僅裝著兩個人的靈魂,還裝有她的家人。她不太沉穩和她不太寬闊的肩膀,為她的姐姐撐起了一片永不受委屈的藍天——這一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同齡人都彷彿同身感受到了,她揹著她的姐姐,在學校與家的鄉間山路上躑躅前行,而又跌倒的身影。她先天性雙腳高位肢殘的姐姐,照顧她,本不是她的使命;父母外出打工,照顧她父母丟下的這個家,也本不是她的責任。然而,她把這一切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有時想來,她是多麼的不幸,她是一個多麼值得同情與可憐的小女孩啊!然而,她的勤奮與質樸,她的樂觀與開朗,她的追求與向上,她的勇敢與不屈,她的一切好的品質與秉性——都給我們樹立了典範,在有些方面,有時候我們還要同情和可憐我們精神和毅力上虛無的自己。同齡人哦,學習吧,這就叫著堅強;成年人哦,學習吧,這就是一個小女孩的無私。社會主義社會物質生活逐漸豐富和發展的今天——金錢社會,見利忘義,紙醉金迷,趨炎附勢,損人利己——在這樣的一個小姑娘面前,它們是多麼的渺小和汗顏啊!但願菩薩和上帝會保佑她的,那個可敬的小姑娘,也但願她和她的家人,在社會的關注與關懷下,從今以後,也一天比一天地好起來的,我們共同祈禱並祝福她——一路走好。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今天我站在這裡,想與大家談談中國的歷史。

  歷史這個字眼,對我來說,就好像刻在了心底,永不磨滅。它,見證了時代發展的變化,革命先輩付出的鮮血,每當提起歷史,我的心中便會燃起一份激情,是怎樣的激情呢?是對我國發展技術先進的感慨,是對我國革命先輩的緬懷。融融歲月,淡淡微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里,卻總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歷史卻將許多人的名字載入了史冊,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舉辦開國大典,隨著一陣陣嘹亮的歌聲,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如同被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下,廣場上人山人海。裡面有農民,有青年,有學生,還有小孩,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聚精會神的聽著毛主席的講話。這一天,凝聚了多少人的血淚啊,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日戰爭,再到全民族的解放,有多少人在期盼這一天的到來啊!

  那麼,現在的你,是否看到了革命先輩付出的鮮血,是否看到了他們在經受敵人拷打時的鎮靜與堅貞不屈。一個戰火連天的夜晚,隨著一聲嘭的聲響,一顆火花突然竄出,一個軍營發生爆炸,抬頭一看,原來是敵軍的戰機正不斷的朝我軍投下一顆顆炸彈,眾將士紛紛逃走。這時,還剩下了一個身影在急切地尋找什麼,那是誰?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他在找什麼?是一個密碼本,有關國家的機密,找了許久,終於找到了,可就在他找到的那一刻,一顆炸彈又落在了軍營中。密碼本被他扔在了外面,他卻被炸死了,光榮的犧牲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血一般的印記。

  我銘記歷史,因為歷史見證了我國承受的千災百難,見證了我國革命先輩的堅貞不屈,她就像一顆烙印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精髓。

  融融歲月,淡淡微風,看雲捲雲舒,聞梅花香飄萬里,憶花香淡雅,也讓我們銘記歷史,奮勇拼搏。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父親為我們家暫定了家風的內容。父親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家的家風內容會增加。目前有兩件事,一是誠實,二是做時間的主人。

  誠,子曰:“人不信,不知能為。大車沒有腳鐐,小車沒有腳鐐。為什麼能做到?”人沒有信用能幹什麼?就像沒有欄杆的大車,沒有欄杆的大車,怎麼會開?沒毛病。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誠信,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算幸運成功,也沒有辦法長久。最近有個很熱的訊息。一個電信騙子騙走了貧困女大學生的全部學費,導致大學生突發心臟驟停不幸身亡,騙子很快從上掉了下來。這個騙子沒有誠信,只要能騙到錢。別人的錢用來幹嘛跟他沒關係,他肯定不會善終。可見,誠實是一個人的基礎。如果不談信用,就算是高官貴人也是不成功的人。

  時間大師。成功為時間的主人,努力的節約一分一秒。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無疑是十分正確的。爸爸就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為了給我樹立榜樣,一直在堅持在寫工作時間計劃表,計劃表讓他的工作井井有條。我也學著寫了起來,有了計劃表讓我在這個暑期裡的時間大大的利用了起來,按照計劃表的要求,一項項的任務隨著時間的過去全部完成了,而且還富餘了好多的時間,這是在沒有計劃表時不可想象的。做好時間計劃表,讓我能更好的安排學習和生活,確確實實從中感受到了好處,我將會成為時間的主人。

  這就是我們家目前家風的內容,先做好這些,還會有更好的優良品質和好習慣增加進來的。努力做好自己,傳承好品質。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中學XX班的XX寧,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國學經典潤澤精神家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來,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豪情萬丈,吞吐日月。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豪歌!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民族氣概!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

  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俗話說,家裡萬事如意。家庭和睦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和家訓。我的家庭作風是誠實節儉。

  誠實。有一天,太陽烤焦了大地。我媽拿出二十塊錢讓我出去買個西瓜。我拿著錢跑到樓下水果店。當我走進水果店時,我發現一個老人在守衛著商店。我告訴我爺爺,我會買一個西瓜。價目表上說:西瓜1個,58元1斤。爺爺把西瓜放在秤上。我一看,5斤。接下來看到爺爺把kg的價格輸入為1,58,最後秤顯示的金額是7,9元。我默然不語,卻暗暗開心。我付了錢,立刻拿著西瓜跑回家。

  回到家,我把西瓜和剩下的錢給了媽媽。我媽看了看,問我:“怎麼還剩下十幾塊錢?這西瓜一斤才幾毛錢?”我跟我媽說西瓜1斤58元1斤。“不,標籤是5公斤,應該是10公斤。那麼單價應該是每公斤3,16元是對的。”我媽給我解釋。我激動地說:“我知道我爺爺搞錯了。我沒有告訴他,所以我們獲利了。多好!”媽媽聽了我的話,臉一沉,嚴厲地批評我。她還說“這叫不誠實,是投機取巧嗎?”說完,便讓我少給爺爺七塊九毛,並說聲對不起。當我帶著錢來到商店時,我的老闆、叔叔和祖父都在那裡。他們對我豎起大拇指,稱讚我是個誠實的男孩。我很開心。

  勤儉節約。要說勤儉節約,我奶奶就是典範。現在我來告訴你我奶奶的真實寫照。平時奶奶收集大大小小的塑膠袋,當垃圾袋用。奶奶也收集塑膠瓶,一次收集幾袋。因為我們小區是嚴控的,收廢品的人不能進小區,奶奶就把收的塑膠瓶拿出來賣了。每次賣塑膠瓶,她都笑得合不攏嘴。

  其實奶奶也不是沒錢,她經常跟我說;“我這麼節儉,是因為我經歷過革命。知青下鄉,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家裡兄弟姐妹很多,都是互相幫助過來的,勤勞節儉。你現在過得很好,但不要浪費!”

  這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不是很優秀嗎?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高二(4)班的李民哲。今天很榮幸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自己參加誦讀大賽的一些感想。

  這次大賽的主題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故而朗誦團在挑選目的時候,幾經斟酌,選擇了《中國話》這首詩,並對它進行一些改編,包括增添一些中國古典詩詞。出於對詩詞的熱愛,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開始精心篩選著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

  然而,當我翻開《詩經》《楚辭》時,忽然有些迷惘,一股陌生感撲面而來。這種陌生,不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也不是字句艱深,意義晦澀的陌生,而是情感上的陌生。那些我們先祖發自內心的聲音,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出生,勞作,然後又默默死去的人們的心聲,在我的心底,竟驚不起一點波瀾。我感到困惑。誠然,時代變了,但作為他們的後人,作為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作為從牙牙學語時就和他們說著同一種中國話的人,我覺得自己不應當無動於衷。

  誦讀中有一句臺詞是“中國話,是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吐納”,我覺得念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我應當傾聽到一個民族五千年悠長而綿遠的呼吸聲,這聲音裡有我們先祖的喜、怒、哀、樂,讓我的心無法再冷漠相對。

  讓我感到些許欣慰的是,這樣的傾聽也來自自己的生活體驗。前幾個星期,我遇到我小學同學,他已認不出我了。我說“我是李民哲啊”,他很驚訝,說“噢,噢…”。後來某天晚上我翻唐詩的時候,忽然就被幾首以往忽略的久別重逢的詩打動了,我甚至有點哀怨地想,我至少還能夠“乍見翻疑夢”,他卻只能夠“稱名憶舊容”了。那一刻,我體味到了千年前唐人和我如此相近的情感在我的胸肺中瀰漫著,這種強烈的共鳴甚至使我從個人的情感中掙脫出來,繼而籠罩於一種屬於這個民族的共同的情感之中。

  我想,如果這只是一個人的故事,一個人的情感,悲傷或許化作一滴眼淚罷了,而當千千萬萬人有著相似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人“臨文嗟悼”時,這份情感便氾濫成河流,源遠流長了。是故,當肖成川同學為詩歌的最後一段推薦了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時,我唏噓良久。歷史課上,我們曾看到這個東方古國一步一步地走過百年滄桑鉅變,直到如今有了這樣的成就。而在比賽當天,其他隊伍演繹《少年中國說》時,我感受到其氣勢洶湧澎湃,其豪情壯志至今猶在我心中迴盪。我深深地意識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不單單是李白一個人天才的藝術創造,更是整個民族千年來共同的期盼與呼喚。當我們把自己放到整個民族的歷史和情感中去,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到《中國話》“屬於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朝陽升騰的天地”這樣廣闊的胸懷。

  此時此刻,《詩經》《楚辭》的先民對我而言已不再陌生,從古老的文字裡,我聽到了他們千年前遙遠而且帶著體溫的脈搏跳動!這就是傳承。當我們回溯往昔,我們所追尋的不僅僅是我們血緣上的先祖,不僅僅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更是我們民族記憶的先祖,是文化之源,靈魂之源。

  當我們獨自穿行於茫茫人海,會感到孤單,當我們仰望浩繁寥廓的星空,會感到渺小,當我們面對千年厚重的傳承,也會感到無力承擔。這時,我們大可以回頭看看,在自己年青的血脈中找到這個民族滄桑而古老的烙印。當一個人自覺地把自己作為這漫長傳承中的一環時,他的生命和價值已然擴散到了民族歷史的角角落落,隨民族的延續而延續下去,並由此獲得前行的力量。

  中國話,存在於我們心靈的吐納之中,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記憶,它是文化的根。作為杭外學子,我們的天地是廣闊的。許多人在並不久遠的將來也將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求學,生活,足跡遍佈全世界各個角落。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當始終呵護這樣一個古老而豐盈的中華民族的心靈,不忘記這口親切的中國話。遊子雖遠行,鄉音至處亦家鄉。

  最後,我還想代表誦讀團所有學生向在這次比賽中給予我們諸多幫助的屠美玲老師、李芳老師、陳若華老師、倪江老師和鄭敏峰老師,為排練準備場地裝置的鄭葉青老師,以及親自帶隊的張俊峰副校長表示由衷的謝意。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他們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展現文化傳承者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應當為這樣的老師們鼓掌!

  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建築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物業管理4班的葉青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迎評估——夢想的傳承》。

  夢想,在每一位廣科兒女的心中延續;光榮,在每一位廣科兒女的手中傳承;我們激動,因為迎評在即;我們驕傲,因為我們如黃河一般壯闊地奔湧前進;我們自豪,因為我們傳承著“迎評創優”的夢想。一次重要而富有意義的考驗即將來臨,教育部將對我們廣科院進行評估,而我們當責無旁貸地站出來在這場攻堅戰中比貢獻、爭先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迎評促建添磚加瓦,盡顯廣科院的風采,共創明日輝煌。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從事一項事業的原動力是熱情,那是一種從心靈迸發而出的力量。”為了我們那股“迎評創優”的熱情,請大家為自己響起熱烈的掌聲吧!有了熱情我們就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評估,牢固樹立迎評創優人人有責的思想。我們要牢固樹立全面學習和終生學習的理念,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和道德規範,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增強公德意識,培養自律能力,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共同營造校園環境優美、宿舍潔淨融洽、食堂衛生有序、學習互幫共進、生活關愛自律、為人誠信友好、心情舒暢愉快的良好的成長和成材環境,共同打造廣科院的和諧氛圍。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不能忽略那小流彙集成大海的力量,我們要樹立“今天我以為榮,明天廣科以我為榮”的意識,透過一點一滴的投入,換取一絲一縷的勝利。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要牢記以迎評為己任,時刻關注評估工作,主動了解迎評,自覺服務評估,團結一致做出應盡的貢獻。時不待我,流光飛舞,猶如青春飛逝,請不要在夕陽西下時幻想些什麼,而是要在旭日東昇之際開始為了那個傳承著的夢想努力奔跑!我們要正視這真真切切的責任,努力撐起這片天。

  為了我們共同的夢想,請再次響起您們熱烈的掌聲吧!我堅信,我們離實現夢想的日子不遠了,就讓我們將奉獻寫在實現夢想的旗幟上,肩負起廣科兒女的重任,去迎接那一輪即將來臨的太陽!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1

各位同學們:

  你們好!

  眾所周知,最近多校聯合舉辦了“情歸紙筆”元旦書信活動。我們需以紙質書信的形式,給兄弟學校的同學寫一封信。乍一看,資訊時代還寫傳統書信似乎不合理,我卻以為,傳統書信,應被傳承!這個活動意義非凡,我們應積極參與。

  誠然,在當今社會還以紙質書信交流顯得有些過時和麻煩,與社會科技發展形式相悖。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活動寫信的目的並不只是傳達資訊,我們本就不追求快捷,而追求紙質書信的情意。因此,這種傳承傳統書信的活動應被肯定。

  傳統紙質書信是沉甸旬的真情。一筆一劃、細細斟酌的背後,是無數的情思與心血。試想,一盞檯燈下,有人為了給我們寫一封信,一遍又一遍地推敲字句。我們想將心中最真最美的情傳達給你。你的同學、你的朋友為了給你一封信廢寢忘食,他們與你許久未見,有無數話語要與你傾訴。幾張薄薄的信紙,捧在手中應是沉甸甸的情。這與手機上幾句話或幾十句話,幾個表情相比,不是更能給人以溫暖嗎?這就是傳統書信的魅力,也是“情歸紙筆”活動目的之一所在。

  傳統紙質書信是中國幾千年來寶貴的傳統文化。從古代開始,人們便以書信交流,傳統書信隨源遠流長、從未斷絕的中國傳統文化一同流傳至今。古有杜甫“家書抵萬金”的盼望,有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的無奈,有諸葛孔明《出師表》《誡子書》字字用心,近有曾國藩,傅雷教子嘔心瀝血,從古至今。“見字如晤,聲息可辨的情愈發深厚。傳承這一傳統文化,應是本次活動最主要的出發點。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書信需要被代代傳承下去。我們有義務將傳統書信傳承下去。

  現如今,老路老樓不停地拆,傳統文化卻必須永駐我們心間。如果現在人們再也不用紙質書信傳情達意。而一味投身於雜亂,快速而冷冰冰的資訊海中,人與人之間隔閡會拉大,人情也會疏離甚至虛假,到那時,又有誰會在一張信紙上花費無數血,誰又會因一張滿滿當當的信紙熱淚盈眼?傳統書信,應被傳承!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與進“情歸紙筆”活動中,以紙墨傳遞真情,傳承傳統文化吧!

  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伴著風雨,迎著朝霞,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走過了數千年的風雨,其力量也深深熔鑄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當中華民族面臨危機生死存亡時,總會迸發出強大的凝聚力,鼓舞著中華人民去戰勝苦難。

  當日軍的鐵蹄踏上中華大地時,當中國人的鮮血染紅這一片大地時,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了面對侵略,鑄就了了一段輝煌。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的團結一致面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那一次次戰爭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文華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團結在這一次戰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當地震襲來,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在了一起,當地動山搖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學生,而自己卻壯烈犧牲;當被埋在廢墟下時,人們互相鼓勵;當地震過後,災區的人們互相安慰、全國各地的人們都紛紛獻出了自己的愛心,幫助災區的人們渡過難關。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團結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正是這種來自中華文化的力量,是中國人團結在了一起,正是這種團結,才使得中華兒女在困難中凝聚到了一起,在災難中凝結到了一起,共同面對困難,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讚歌。

  當浙江省溫州市甬溫線發生特大交通事故時,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愛心,人們紛紛去獻血、計程車司機免費接送客人、一股股愛心的暖流在城市中傳播,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助人為樂,發揚著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時,當中華文化已經進入中華人民的血脈時,它會迸發出一種力量,去增強中華兒女對困難的勇氣,去領導中華兒女戰勝中華民族戰勝一個個困難,創造新的輝煌。

  中國傳統文化力量如春雨,滋潤中華兒女的心田;如火炬,可以照亮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如一盞明燈,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正是因為這種力量的,中華人民才可以笑對困難,才可以團結到一起,共同去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它已經深深融入中華兒女的心中,成為中華兒女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將會運用這種力量,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播音的主題是《孝心愛心,美德傳承》。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孫中山先生講:“講倫理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毛澤東同志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予總結,繼承這一珍貴的遺產。”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後,宴請毛禹珠老人,並特別敬上一杯酒。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偉大領袖的以身作則為世人留下了傳世佳話。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古代名將張良下邳橋為老人三納履的故事,見證了敬老積德,助老受益的規律。當代也不乏敬老使人受益的例子。一家大公司招聘職員的一道考題就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那些予以肯定回答的人。這家企業把善待父母、尊敬長者和敬業精神聯絡起來了。細想起來,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能善待他人,勤勉敬業嗎?這也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能千古傳頌的原因。

  人們常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瀰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後,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含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優秀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中華文明演講稿 篇14

  來到了《開講啦》這個欄目,可以這麼說,這不是一個尋常的節目,有5年的時間,一直這樣讓大家守候著,它肯定有一定的思想作為。京劇偉大就在於藝術高於一切,所以說我來到《開講啦》這個講臺,是跟大家一起來訴說藝術道路,因為藝術觀跟人生觀是一樣的。

  我三歲學戲,考天津戲校沒有考上,到1979年,考中國戲曲學院,全國要十個,每個省市要一個,我考上了。我還記得非常清楚,我在樹上正摘那鳥窩嘛,小鳥,郵遞員騎腳踏車來,說:“孟繼元!你們家電報!”那時候電報啊,我特高興,考到中國戲曲學院。快到傍晚了,五點多鐘,我又接到一個通知,中國飛行員提勤。你說我去不去呢?我們的一個區啊,河東區,只考上我一名,我父親也非常愁,就說,廣祿你去哪兒?我說我去北京,我父親也說,還是去北京好。

  考到中國戲曲學院,因為家庭的關係,人家暑假都可以回家,我回不了家,我沒有錢回家,父親一年才給我十塊錢,火車票兩塊四,他們問我:“廣祿,你小時候家庭窮到什麼程度?”我說:“不能想象窮到什麼程度。”所以說前一段時間,我演了一場戲,就《林則徐》這戲,有一句林則徐說的話:夫人吶,我林則徐這輩子,官居一品,可在京城,連一處為你養病的宅子我都置買不起,讓你跟我車馬勞頓,日夜奔波,如今,你一個人又要回往福州。我當時在臺上演出,我哪次都是熱淚盈眶,我想起我自己。但是我非常懂事,買到月餅,那個牛肉揣懷裡,過年時回家都還是熱的,必須讓我母親咬一口,完了之後,我抱著我母親轉,特美,給我母親轉得直晃,我再摟摟我母親,當時心情特別開心。

  我說一個人這一輩子有很多事情記不起來,但是,你肯定有很多事情忘不了。我又回到天津,我記得特清楚,我父親叫我們家的姐妹們湊了十塊錢,說給老師買點東西,看看人家,哪怕讓人家給你安排個龍套都行。我就冬天提著東西,很遠很遠跑著去,送到門口,老師就給扔出來了,說我們這根本就不要你,眼淚嘩嘩的,沒有人要我。

  後來我碰上恩人,張榮善老師,榮春社呀。張榮善老師躺在地下,操場很大,熱天,跟校長、班主任說:“孟廣祿是個人才,你不要他,我不起來!”我在淄博演出,他去世了,我多麼累,坐飛機回來,我也要看他,這是我記憶猶新的事。

  非典時期演出的時候,誰都不能開空調,都戴著口罩,拿著扇子。我記得我在中國大戲院演出,天氣非常之熱,三十九度,我唱的什麼戲,叫《鐵面無私清官譜》,這也是繼承老師,發展文化的這麼一個傳承的戲。演出完之後,天氣特別地熱,我在臺上唱到最後一句時候,有點要暈了,我就用手在我這底下,蟒袍底下就掐了一下。等我到家的時候,洗澡的時候,我一看這兒,這麼一塊,只要一捅就能破,一層皮,裡邊都是血。

  我們在唱腔藝術上講究什麼?講究多向老師學習他的藝術思維,一個演員刻苦,一定要聽老師的話。我們那陣老師說你,你怎麼回事!現在孩子不行了,一說好面子,說說他,他不高興了,這是完全錯誤。你連話都吃不了,你怎麼來發展?嘴上長牙是吃東西的,肚子里長牙是幹事業的。所以我的老師,方榮翔、鉗韻宏、王正屏,他們去世的時候,我特別傷心,跟天塌下來一樣,我失去了管我的人,失去了一面鏡子,這個鏡子會說話,他告訴你哪點地方對,哪點地方不對。我們有時候一照鏡子都看自己最好的地方,我哪點地方好,你看見側面和背面、後面的鏡子怎麼說你嗎?藝術道路傳承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的學生還有大家,都是在傳承上,繼承、發展,我們一定要跪地下學古人,也要站起來寫自己。

  我跟你們分享一個事情。我老師方榮翔去世,都辦完之後,我剛好跟我師孃,我說:“師孃我走了,你注意身體。”我師孃摟著我,說:“廣祿,我特別想你師父,你給我唱兩句《探陰山》吧。”我說:“可以。”就在我師父的相片前唱了一段,這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我師父去世了二十二年,我這二十二年,年年看我師父,節節看我師父,我師孃說:“廣祿,在你的身上,知道人死茶不涼。”我對得起我老師。

  現在呢,也該我們傳承的時候了,所以我收了二十多個徒弟。我也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真正地體會到繼承傳統,發揚傳統。藝術的道路,它有一種力量,跟做人一樣。第一,藝術講道德;第二,講修養;第三,講能耐;第四,講學習。能耐是什麼?是本領,本領是做人的力量,但是能耐,能忍耐就是能耐。

  現在社會在發展,我也希望學生們繼承老師的藝術思維,臺上是一個平衡木,我們必須在臺上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在臺上出來的角色也是一樣,叫“一腳二進三心裡”,一抬腳就得進人物,“三形勁六心意八,無意則十”,有了形了,給你三分,有了勁了一出來,給你六分,這勁從哪出來的?是從心裡出來,給你八分,“無意則十”。兩個人在臺上相互之間的照顧,比如我在臺上站在這兒,這打鼓的擋著這個人了,我們一擼髯口,就讓他還能看見他,相互之間的幫襯,不是我擋著他,不讓他看見,這就是心裡不乾淨。但是這方面要在哪兒呢?比如說我讓大了,讓出來了,大了,兩步到那,我可以一步到那兒。“駙馬”,一虛步,過來,既漂亮還要帥,還要美,所以說在臺上,這是道德,德高望重,德是第一。還有修養,修養是什麼?在臺上緊張,背不住的時候,打錯了拉錯了,相互之間幫襯,不能下來指責別人。

  有一句貶義詞叫“老奸巨猾”,但藝術上的老奸巨猾怎麼理解?要老道、尖銳、具體、華麗!在臺上老道,是不是?尖銳就是該走的走,不要動的別瞎動;具體,照顧到所有的人;華,華麗,唱出來的漂亮,唱出來美。歌唱藝術講究什麼?講究你的聲音是不是躺在別人的懷裡。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社會要有力量,文化要有責任,還要創新。比如《媽祖》,我們用老的方法就很實在,“媽祖哇~媽祖哇~”是吧,但是我們是不是能躺在它的音樂裡?你不能跳,“媽~”,不行,“媽祖哇~媽祖哇~”,躺在那個音樂裡,所以說我們在臺上怎麼吸引人?絕不是你一個人在臺上演出,一出來我一唱,就跟今天我在這一樣,我是跟在座的幾位,還有廣大的朋友們一塊兒創造《開講啦》這個節目,不是我自己,是大家!今天呢,來到這裡跟大家分享,可以這麼說,一點點我的體會,也謝謝大家對文化的支援,對京劇的支援!謝謝,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