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的于謙演講稿
兩袖清風的于謙演講稿
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廉政小故事是“兩袖清風的于謙”。
于謙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代清官,人稱“於龍圖”、“於青天”。
于謙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天資聰慧、勤奮好學,14歲就能賦詩、15歲成了秀才,被稱為“神童”。于謙仰慕諸葛亮、文天祥等傑出人物,寫詩讚頌他們報效國家、廉潔公正的操守,以他們為自己的楷模。正是在這些先賢精神的激勵下,少年于謙立下“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的宏志,17歲時他寫下一首流芳百世的佳作《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于謙為官以“廉潔公正”聞名。“兩袖清風”的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進京辦事,一些同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帶上土特產,也是送個人情啊!”于謙聽後,哈哈大笑,舉起雙袖風趣地說:“誰說我什麼也沒帶?我帶有兩袖清風。”並作《入京》詩一首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天朝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於是“兩袖清風”便作為為官清廉的成語而千古流傳。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任兵部尚書,成為“救時宰相”,在國家危亂時力挽狂瀾,可謂位高權重,但他仍過著衣無錦繡、食不兼味的簡樸生活。他常言“錢多自古壞名節”、“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他外出時擯棄前呼後擁、耀武揚威的官場惡習,既無鑼鼓旗仗、又無衛兵開道,深受百姓愛戴。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皇帝以“莫須有”罪名,將年屆六十、清白一世的國之棟樑于謙殺害,重演了當年岳飛的悲劇。京城百姓無不失聲痛哭、詛咒奸黨。抄于謙家時,人們發現,這位一品大臣竟然“家無餘貲,蕭然僅書籍耳”! 一位功業蓋世的國之重臣竟清貧到這種地步,其德行操守不由令人肅然起敬!
于謙死後被安葬在杭州。西子湖頭,三臺山麓,築起了一座新墳,這座墳墓猶如一座壯麗的紀念碑,和岳飛墓遙相對應,為嫵媚如畫的西子湖平添了幾分悲壯豪邁的.英雄氣魄。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詩是這樣讚美它的:“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詩中的“嶽於”指的是岳飛和于謙,說因為在西湖埋葬了這兩位英雄,西湖才顯得如此美。可見人的美名是可以與美景永存的。
縱貫于謙一生,他畢生的心力、年華都化作了熊熊炭火,散發著光和熱,骨氣、靈魂經受了烈火的考驗,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錚錚諾言。他那剛直不阿的精神,廉潔公正的高尚品質,一直受到後人們的懷念、崇敬、愛戴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