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的世界讀書日的優秀演講稿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的世界讀書日的優秀演講稿

  世界讀書日演講稿: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讓心靈徜徉書海,讓書香溢滿校園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為萬千家庭滋育賢佳子弟,為中華民族培養讀書人口

  讀書博識,對學生的未來成才負責,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表明: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讀書64本;日本人平均一年讀書40本;加拿大人平均每年讀17本書。而中國13億人,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連一本都不到。所以,前總理溫家寶先生反覆強調說:“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溫家寶總理大聲疾呼,我國的讀書人口太少了!要為中華民族“培養讀書人口”。

  4月16日,復旦大學投毒案,同寢室的研究生林某某因不滿和嫉妒黃洋保送直博,在飲用水中投毒,至黃洋死亡!

  此前在我國高校發生的系列投毒案,有:1、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鉈中毒案;2、北京大學化學系1994級男生王曉龍投毒同班同學;3、揚州大學秋水仙鹼投毒案;4、中國礦業大學常宇慶向3名好友投毒。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沉痛呼籲:"教育不是為了用考試用分數選撥適合教育的孩子!教育是慢的藝術!要敬畏人的成長規律!你培養不出愛因斯坦,但別扼殺愛因斯坦!至少別製造罪犯。"擲地有聲啊!

  日本著名的學者大前研一,尖銳地指出:“中國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洗腳城,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美國胡佛學院的演講,題為《時代的領導》,其中談到中國,她說:“你們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因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無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

  (撒切爾夫人告誡我們:“中國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因為中國今天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知識體系的建構,不能成為知識生產的大國。即使中國在快速的經濟崛起,充其量也只能成為一個物質生產大國,但是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仍然是個無需重視的小國。”)

  “弱智現象”在中國大地上蔓延!誰能夠引領我們把中國人的“思考能力”找回來?――是書籍,是讀書!(當然,這裡講的讀書,決不是單一的教科書)

  謝天謝地,我總算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口中的一分子。我家中現有藏書除教參教案教學雜誌之外,大概還有2600冊。在去年被評為xx市“閱讀之星”的時候,我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自己對讀書的價值的理解:“讀書悟世,上以養心培德,下以怡情傅彩。”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有理性、有智慧的生物,我們必須從先輩或者同輩人的智慧中去汲取營養,從而超越本能,超越禽獸,於是我們就得去讀書。所以歌德說:“我們全都要從前輩和同輩學習到一些東西。就連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單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決不會有多大成就。”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卻又太難回答了。因為,人人心中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不願讀書的人會嘲諷讀書人說:世上那麼多人胸無點墨,至死不讀書,不也活得好好的麼?如果你要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看待讀書,我無言以對。

  但是,我想起了,當記者問世界偉大的登山家、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偉大先驅――喬治馬洛裡 “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馬洛裡作出了一個斬釘截鐵的回答:“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從此成為登山界的至理名言。倘若以這樣的英雄之心來類比,那麼我只能說“為什麼要讀書?――因為書在那裡!”

  我又想起了,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說:“總有人問我讀書的意義,我反問――你聽說過有人讓你談談吃飯的意義嗎?既然沒有,為什麼要談讀書的意義呢?讀書跟吃飯一樣,不需探討它的意義。自打有了文字,讀書就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從來不應淪落到需要人來探討它的意義。”

  有一點是肯定的:讀書,至少會讓我們學得聰明一點。許錫良教授舉了個很好的例子,他說:

  “中國那個典型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說愚公帶領家人去挖山不止。那麼,假如天帝不動用神力(公共資源)幫助愚公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算算太行王屋兩座山的土石工程究竟有多少?愚公一家有多少人?挑一擔土石有多重?到渤海有多少路程?需要走多久的時間?(故事中說是“寒暑易節,始一返焉”。說明一年一個人一年只能挑一擔土石。)這樣愚公一家要挑多少年?愚公一家有多少人?就是那個子又生孫,孫又生子,生育到現在究竟繁衍了多少人?這個問題是一個幾何級數的問題。一個好老師就是在這些問題上能夠巧妙引導學生的。“愚公移山”的問題還可引出愚公一家如果都來挖山,他們一家由誰來養活的問題。還有一個家庭動用那麼多人來挖山,這還涉及到怎樣管理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管理辦法,這個工程是無法完成的。這期間如果有子子孫孫不願意做祖輩挖山的工作怎麼辦?可以由數學問題引到經濟問題以及管理問題。然後你會發現,愚公移山故事蘊藏了中國文化的陷阱。中國每一個典型的出現都是愚公移山的化身。那就是:不真做,而是作秀。愚公移山說白了不愚,而是很精明,中國式的精明,愚公是中國式“做SHOW”的鼻祖,此後,中國幾乎所有的典型,幾乎所有的所謂成功,都有愚公的影子。看看中國後來的大寨、大慶,以及現在的華西村、南街村之類,哪一個不是愚公式的成功?將中國的問題用數學思維重新梳理一遍,讓中國人學會算帳,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你看,當咱們都被《愚公移山》的故事忽悠成“堅持就是正能量,要像偉大的愚公一樣學會堅持”的時候,一些聰明的知識分子,卻洞悉了愚公這光鮮漂亮的`行為背後那愚昧的智商和陰暗的盤算!愚公先生身上,寄生著某些中國人身上的劣根性!對此,陳丹青教授深有共鳴,他說:

  “價值觀、行為方式,乃是活的“中國文化”。中國人會做生意,會敷衍,會投機,會變通,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柳暗花明,議而不決,說的不做,做的不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坑、蒙、拐、騙――還得加上“瞞”―全是中國文化。聰明極了,什麼都能對付,沒問題。”

  臺灣雜文家李敖先生們曾經說過: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少受騙、不上當,不受人惑。他說:

  “一千多年以前,菩提達摩東來的時候,要找一個不受人惑的人。可是我必須說,到今天為止,這種人還是極為稀少的。我覺得我們要想不受人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培養讀書的能力,讀書求知,追求真相,把我們的頭腦變得金剛不壞、金槍不倒,這樣才能減少別人來騙我們的機會。否則的話,整天被人家騙來騙去的,從古人到今人,從中國人到外國人,都來騙我們,都能騙得了我們,那我覺得我們真是太蠢了。”

  “藉助讀書,學聰明點,少上點當”,這真是我們來這世上活一遭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悠悠萬事,惟此為大”。所以,在讀書之餘,我戴果豐也在名人名言的後面,狗尾續貂地寫了這麼幾句讀書的感受:

  魯巴金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真是切中肯綮的至理!的確,讀別人的書,是為了走好自己的路。讀書,也只有讀書,會讓我們系統而清醒地在別人的書中求證自己,從而適度地、緩慢然而清醒地改變自己,重建自己的認知世界甚至思維模式。作為有頭腦、會思想的人,能享受到讀書之樂,是幸福的。

  你若問我讀書的意義和價值,一句話:在讀書中尋找自己,拯救自己,昇華自己。

  我們敢為人先的xx二中,最富於創新精神和實幹精神,立足時代要求,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號召,響應當前工作教育屆“高中教育走特色提質之路”的現實要求,著眼於青年學生終生髮展的素質,在xx乃至長沙教育界敢為人先,率選提出了“實施海量閱讀”,並透過一系列切實的努力,借“海量閱讀” 提升辦學品位,打造辦學特色。4月23日,也就是明天,正值第18個“世界讀書日”,我校隆重舉辦xx二中首屆校園讀書節系列活動。希望這系列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全校師生讀書學習的熱情,為大家的讀書學習,搭建一個交流體驗與智慧的平臺,構建一個展示才情的舞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