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晉商文化演講稿
傳承晉商文化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傳承晉商文化,永鑄誠信之道。
在開始演講之前呢,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神話故事:今天的臨汾在清代時是平陽。 這裡是堯帝的故鄉, 原來的臨汾市區也改名堯都區。 明清時這裡是山西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也是商賈聚集之地。平陽的大街上原來有一家當鋪, 後來又有人開了一家新的。 故事就從這家新當鋪開始。
有一天,新當鋪進來1個人,拿1個金羅漢,要典銀1000兩。以後連續3個月,這個人每天來典當1個金羅漢。這家當鋪的資金幾乎要用光了。店主問怎麼有這麼多金羅漢來典當?來人說,我家主人有500尊金羅漢,現在只典當了90尊,以後每天還要來當。店主問來人,主人是誰?來人說是亢氏。店主知道亢氏號稱“百萬富翁”,自己不是對手,只好向來人求情,讓亢氏把金羅漢贖回,自己關閉當鋪遠走高飛。
這是一個傳說,有無其事無法考證,但亢氏之富的確是歷史有記載的。近人徐珂的《清稗類鈔》就把亢氏列為山西首富,資產在數千萬兩白銀以上。
今天的晉商為何牢牢屹立於世界商界之林不倒呢?我相信,正是由於晉商的誠信之道鑄就這一輝煌的。
“晉商守信用。”那麼晉商的信用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請跟隨我一起穿越到明清時期的山西,一起去領略晉商的誠信之道,晉商的生意經。
晉商為長途販運商,後來又發展為票號商人,經營範圍十分廣泛。既然要利以義先,就首先要做到取利有道,要“公道待人”、“童叟無欺”,要“勤儉為先”;其次,利要服從義,要為義舍利。在此舉兩個典型事例:其一,光緒初年,山西連續遭災,以致饑民餓死。祁縣商人喬致庸率先開倉放糧,縣裡其他富商群起效仿。結果祁縣死人、逃亡人數為各縣最少。其二,清末民初,國難當頭,晉商募捐一百多萬兩白銀,贖回礦權,還積極籌辦保晉公司,並認購二十萬股,為全國各地紛起的保礦運動帶了頭。晉商積極參與保礦運動,使得商人的忠義人格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御辱自強的輝煌史冊。
山西商人在為人之道上也表現了誠實忠厚的一面。他們認為和為貴,凡事不做過分,不做法外生意,講求以誠待人,和氣生財。
清代汾陽人崔崇圩以賣絲為業,往返於張家口和大同一帶,雖利潤不太豐厚,但也算富足。一年,市場行情不看好,年終結賬虧損很大,崔崇圩的財東對他很不滿意,並由此而喪失了對他的信任。崔崇圩憤然剖腹自殺,腸子流出數寸,甚為悲壯,氣絕前還說:“我不善於貿易,以至於主人虧本,愧在人世。”
晉商崇信“管鮑遺風”,視經商為“陶朱事業”,崇尚信譽,講究一諾千金,在信用制度匱乏的封建時代爭取了從上層社會到普通階層的一致認可,以誠信著稱天下。梁啟超曾評論說:“晉商篤守信用。”1888年,英國匯豐銀行在上海的'經理回國前,對晉商有過這樣一段評論:“這25年來,匯豐銀行與上海的中國人作了大宗交易,數目達幾億兩之巨,但我們從沒有遇到過一個騙人的中國人。”由此可見,晉商的誠信聲譽斐然。
晉商的外部誠信體系主要體現在貨真價實的誠信
晉商出售商品講求貨真價實。在晉商的諸多事例中,祁縣喬家的換油事件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喬家在包頭的復盛油房,運胡麻油回山西銷售。經手夥計為圖厚利,在油中攙假。掌櫃發現後,即令另行換裝,並收回售出的摻假油或補其差額。經濟上雖一時受了點損失,卻招得近悅遠來。晉商秉持的質量誠信觀念,嚴格保證產品質量,以優質的產品贏得顧客的信賴。他們對於生產加工的商品,從原料選擇、工藝製作到運送儲存,都始終嚴格要求、十分講究,泡製雖繁從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晉商創出了許多知名品牌,至今仍頗負盛名,如六必居醬菜、杏花村的汾酒、太谷廣盛藥鋪的龜齡集和定坤丹等。據史料記載,由於晉商提供的磚茶質量可靠,西北人曾以磚茶代替銀兩貨幣流通,作為物資交換的手段。以至於幾百年過去了,前蘇聯人來中國時還打聽祁縣長裕川的名牌“紅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