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範文(精選7篇)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範文(精選7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1

  昨天有幸聆聽了殷飛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把教師工作當作事業,而不只是一個職業。“事業”和“職業”的區別就在於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對自己有比較高的期許,你是否渴望到達某個高度,即使你目前還只是仰望。滿足於工作中不出差錯,各項考核評估基本過關,工作環境、待遇等一般但還算穩定,就是把教師這個工作僅僅當成了一個職業。

  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我們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將無法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無法應對教育實踐中錯綜複雜的局面。教育,早已經不是封閉的領域――事實上從來不是;教師,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職業――這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繁難、最精細的工作之一。我們面對的工作物件不是工業流水線上標準化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個都很不一樣的人。在教育這個工作中,有無數有待於我們去探尋、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無數種發展自己的可能和空間。

  因此,當你不斷突破自我去尋找、拓展這些疆域的時候,你就發現了教育這項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能夠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機會。常聽有些老師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惡劣、條件一般、資源受限、領導不賞識、同事沒水平,覺得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展的機會。但是,機會在很多情況下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創造的。沒有機會,就要千方百計給自己創造機會。學會審時度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現有條件,尋求發展空間。這些“發展空間”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每個老師的身邊。

  能夠擁有大格局,心神聚焦在美好事物上。有人說,教師是一個特別耗人的工作,它長年累月消耗著心神和身體,直到有一天兩鬢染霜,一輩子的職業生涯就這麼過去了。的確,如果一個教師的生活中只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創造的價值和樂趣,不能發現教育以外的美好事物,並嘗試著去追求、去創造,遇上一點小挫折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那麼,教師這個工作確實屬於特別耗人的工作。尋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將心神聚焦,為身心提供能量,引導精神嚮往明亮那方。

  能夠耐住寂寞,潛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不能贏得消費者,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教育亦然應有自己的教育品牌。一旦找準了方向,就要下決心在這個領域打造自己的專屬教育品牌。這條路並不容易,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潛數年,術業有專攻,才會小有成就。“小有成就”還不夠,還需要繼續鑽研,沿著正確的方向一直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最終闖出一片天地,在這個領域打上自己的獨特標籤,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

  努力成為好老師,我一直在路上。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優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無限的可能。父母的責任就是要精心呵護好這株幼苗,使它能夠自然茁壯地成長。這個時期特別需要“用心靈呵護,用頭腦撫養”。

  這次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接受一流的家庭教育專家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家庭教育靈魂的洗禮。我掌握了有關家庭教育知識,明白了家庭教育應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和適用性。家庭教育要一是要堅持“兒童為本”原則。二是家長要不斷學習、掌握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為子女樹立榜樣。三是家長堅持“多向互動”原則。

  感受比較深的內容是(3——6)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具體表現為:

  (1)身體發育方面,幼兒的身高、體重、營養、神經、動作技能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2)語言發展方面,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並可自由地與他人交談;

  (3)在思維發展方面,逐步克服直覺行動思維,並初步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

  (4)社會交往方面,喜歡與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數量隨著年齡增加,玩伴關係不穩定,經常變化。

  (5)個性發展方面,這一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開始形成自己最初的個性傾向並會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跡,因而在人的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覺得這部分內容非常實用,因為通過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在各個階段的思維特點,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有效的去指導教育孩子。我的女兒快六歲了,我對照了她的日常行為表現:

  1、非常好動、嘈吵,最喜歡向別人挑戰。

  2、很玩固及會發脾氣,不大理會別人的感覺,碰到驚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緒之起伏可能影響以至成年。

  3、對自己開始有一個整體的觀念。

  4、非常健談,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達。

  5、由於豐富的想象力,對事實與虛構分不清。

  今後家庭教育中:

  1、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和特長,採取針對性教育,發掘他們的優勢潛能;多帶幼兒參加各種活動,激發興趣,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增長才幹;

  2、要鼓勵孩子提問,啟發孩子提問;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也不知道答案,應如實告訴孩子,與孩子一塊兒去尋找答案;理性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性行為;併為孩子提供科學探索的機會。

  3、要積極為幼兒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到社群和兒童遊樂場所活動,幫助他們體驗與他人共同活動的愉悅;在活動中可有意識指導幫助幼兒學會遵守交往規則,學會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體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還可採用移情訓練,角色扮演等方法幫助幼兒學會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學會分享和合作。

  4、掌握諸如食物中毒、燙傷、溺水等突發事件的急救措施;提高自我監護意識,儘可能消除環境中一切傷害性因素,如剪、刀等銳利物品要妥善保管等;結合生活實際事例,隨時對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對幼兒各種活動的包辦代替,增加幼兒接受鍛鍊的機會,掌握多種生存技能。

  6、改變對幼兒飲食放任自流、過分溺愛的做法;引導孩子少受廣告垃圾食品的影響;以身作則,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飲食氛圍。

  我不敢保證在我的教育下女兒一定要多麼優秀,但是我會用自己一顆最真的心,朝著最高的目標去努力,把教授講授的知識逐步消化吸收,讓我的女兒快樂、健康的成長!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3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4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一、愛心是所有教育藝術的源泉。楊老師對學生是深深愛著的,要不然他不會對班裡兩位同學的心理理解那麼透徹。楊老師對學生的愛,換回來的也是學生對他深深的信任。構建和諧家校關係就有了基礎。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就是愛心。

  二、別出心裁有方法。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人,無論是開學制作一份檔案,還是寫好一封書信,都是楊老師在工作中精心設計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受益無窮。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包容、感恩,引導家長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間的關係,才能實現孩子與家長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是源於同一顆愛孩子的心。如何正確、有效地指導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學生、多學習理論,需要作為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養,繼續尋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5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為生活在網路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複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絡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幹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麼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6

  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透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才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作為家庭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瞭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後才會更瞭解,瞭解後才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為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並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獨特的人生。

  家校協同教育學習心得7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單靠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是不夠的,要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必須構建一個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並共同發揮作用的開放的、立體的大教育環境。

  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係,其天然的親子之情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雖然常有家長述說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只聽老師的話,但家長的一句話抵教師的十句話的情況也同樣存在。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也深深感覺到,我們在學校裡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週六、週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教育有利於做到優勢互補,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援,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各項有關決策、措施的制定請家長參與,既增強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由於家長最瞭解學生的成長經歷,瞭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興趣、愛好,家長參與制定的決策才更具有針對性。

  家校合作中家長透過家長委員會行使監督權,最大限度的保障兒童的權利。

  家校合作使教師把與教育物件的成長密切關聯的各方面因素聯合起來,達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在家校合作中,學校與教師理所當然起到主導作用。一方面,社會擔負起對家長的教育責任;另一方面,教師有責任面對不同的學生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方法指導,並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參與學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動中成為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係。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裡,選擇那些文化層次高,熱心於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透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透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另外,我們要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係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透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資訊。例如:

  1、傳送喜報。班主任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以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彙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路。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級中,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瞭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微信群。教師可以透過微信群,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4、利用校訊通這個平臺,實現家校的溝通和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並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無論是我們教師還是家長,都是要牢記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