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本週認真研讀了《地理課程標準》前兩部分內容:前言和課目標,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內容總結如下:

  一、對地理課程性質的認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絡,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

  二、對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三)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的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四)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絡,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五)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

  這次外出學習機會,不僅僅使我們受益匪淺,而且更重要的是感慨萬千。此次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全面、具體,針對性強、效果突出、明顯。地理組的成員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學習期間,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做到真正的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感到收穫很大,感觸頗深。總結為以下幾點感悟:

  一、熱情好客

  我們去學習的學校隸屬於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座落於風光旖旎的杭州西湖名勝風景區內,是杭城的優質教育品牌學校之一。學校由豐子愷、潘天壽等著名教育家、美術家創辦於1947年,至今已有59年的歷史,前身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大附中的初中部,2000年杭州市初高中分離後成為西湖區直屬中學。2002年學校接收了新建的西溪校區。我們所參觀學校的學校便是西溪校區。為了迎接我們參觀相互學習交流,由該分校一把手全程陪同,真正感受到如同見到親人似的熱情洋溢,耐心周到。

  二、理念系統的建構

  外出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差距,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透過這次交流活動,我們收穫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校園文化建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藝術之鄉,眼睛所看到的,受到薰陶,從始至終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杭州十五中的校訓、校徽、校歌;校園內雕塑、各種提示牌;校園綠化地帶;宣傳欄、閱報欄、圖書架;教學與研究宣傳欄;資訊廣告欄和光榮榜;思想政治宣傳欄;校務公開宣傳欄;團隊宣傳欄;身心健康宣傳欄;報刊資訊宣傳欄;座右銘、每日格言、杭十五中師生道德三字經等;圍牆上的大型壁畫等。校園佈局合理,功能分割槽明確,建築物協調和諧;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內電線、電話線等各種管線統一規劃,合理鋪設,確保安全美觀;校園乾淨、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几淨,佈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2、精神文化建設:

  杭州十五中注重精神文化建設,突出“品味”、“高內涵”。

  該校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專案有:讀書會、書友會;記者站、電視臺、廣播站、文學社;美術俱樂部、攝影協會;體育俱樂部 、籃球隊、足球隊 、田徑隊 、乒乓球隊、象棋、圍棋隊;音樂俱樂部 、合唱團 、舞蹈隊等。

  以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專案有:民主懇談會;青年讀書會;教研沙龍;教師論壇;教學反思會;體育健身俱樂部(男子籃球隊,女子排球隊等);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為主體的特色文化活動專案。藝術周、科技周、體育健康周、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

  除此之外,開展以“浙大”名人來命名“班名”的活動,如:經亨頤班、潘天壽班、竺可楨班、盧家錫班等。舉辦與“浙大”相關的班級活動,如“走進浙大名人主題班會”、“感悟浙大名人徵文活動”等。

  特色文化活動的參與方法:尊重師生自由選擇。根據專案特色,讓師生自願報名挑選,學校作好選擇指導,達到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的目的。樹立品牌意識。校園文化建設各專案的名稱均由其成員參與取名,擇優命名,充分展示成員的聰明才智。名稱要求既有時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讓取名活動也成為一種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讓師生自己設計專案特色標誌,體味專案文化內涵。

  校園特色文化活動成果展示:校園文化特色活動的成果展示透過6個平臺來實現:校園展示平臺,學校將定期開展藝術周、科技周、體育周、健康周、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校外展示平臺,積極組織參加校外組織的各種對口比賽展示;資料展示平臺,學校將透過資料資訊中心對特色活動整體策劃,通過錄相、光碟、書面材料實物等組成特色系列資料;素質展示平臺,透過特色活動,形成人人有愛好,個個有發展,使師生個體素質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臺,開展與友好學校和有關組織的交流活動;氛圍展示平臺,透過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在校園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健康和諧發展;網路展示平臺,透過校園網展示杭州十五中的特色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輻射作用。

  3、制度文化:

  杭十五中教育教學理念為“雙負責”即“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雙負責”理念下的學校德育建設目標——讓學生學會負責,學會做人。杭州十五中,講整個德育核心歸納為人格教育。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

  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對於初中地理新課改有了些許心得和體會,也發現了新課改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後

  (一)教材的改變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於重點內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重點內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透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的第一節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佈》中的比較。 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麼抽象的內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並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於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新增則是一個創新之處。新教材更加註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透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二)練習與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於教材的改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採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說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後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於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組考試兩者分數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說,新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相對於以前的傳統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初中地理會考。只有初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於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透過教師的逐步啟發,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點,無疑是很好的,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學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於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初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處,請指正!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4

  炎炎七月17、18兩天,胡建強老師和我參加了全縣舉行的初中地理學科培訓學習。聆聽並參與了老師們的示範與展示,獲益良多。他們展示了教師的授課技藝與水平,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優秀教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手段的應用能力。以下是我們這次學習的一些具體的體會。

  首先,他們的課前活動是豐富多樣的。在教師的啟發下每位同學都能很好的進行課前的預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就有了良好的開端,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師設定懸念,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講述海陸面積的時候,先提出問題,接著讓學生分組透過實驗解決問題。分工明確,一名同學閉眼點選地球儀10次,兩人分別記錄點選海陸的次數,一人記錄大家總結的結論。採用情景教學,問題的設定具有層次性、梯度性,有對問題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又透過活動得出結論,不生搬硬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視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管理者向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轉變,要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喚起成長渴望,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幫助學生建立其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恰當的自我評價的機制。課堂教學實現了變教為誘、變教為導、變學為思、學思結合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注重“探究與滲透”的實踐活動,鞏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後,老師們有著良好的專業素質,有著職業生命的溫度、寬度和高度。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好的課堂調控能力,精心設計的備課,對教材把握的深度,這些都是我今後的工作中最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方面。特別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版圖和版畫。板書、版圖和版畫是地理課堂教學藝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板書設計的美觀動人,吸引了我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不繁不空,不雜不亂,綱目清晰,層次分明,文字工整流暢,符號醒目美觀,色彩搭配合理,圖文並茂,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師在運用是講繪結合,繪“形”繪色,引導學生一步步觀察,啟發其想象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觀念和概念,發展了地理思維能力。

  勿庸質疑,學生越來越難教,面對學生的變化和問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鍊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資訊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5

  本人,由於工作在農村邊遠初中,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透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路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

  一、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學生,夥伴之間透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裡獲得資訊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

  二、教材的分析與運用,為教師們分析了教材,同時還教給了運用方法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人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面對著層出不窮的模式,許多人也隨波逐流,失去了自我。然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只擁有教學模式還遠遠不夠。教學模式只不過是一個框架,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到教學中,讓其指導教學,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確實推進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有效教學,從地位與功能到設計與實施為我們做了具體的講解,再透過各種案例做了現場教學指導

  各位專家在分析教學過程中都明確指出學習要拓展,注重和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注重理論聯絡實際,關注熱點即關注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課的一大重要特徵,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課堂教學中透過例項,補充生活中的地理,採取聯絡實際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四、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學內容選擇與實施:從理論依據到教學目標再到實施步驟,並結合相應的課堂實錄和活動評價做了很好的詮釋

  各位專家強調:實現高效課堂給眾多老師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現在我們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構建高效課堂為重點。高效課堂就是要擺脫以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主動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就可以了。

  五、區域地理教學策略與課程資源開發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髮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使得教學雙邊的各個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師抓住時機善於引導、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於思考、積極參與,並善於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其能力不斷髮展。

  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裡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1、培訓期間這些課程的設定,讓我受益匪淺:透過專家講解,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地理的目標是透過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透過這次培訓,彌補了我們在課標認識、使用方面的缺口。今後我校初中地理教研思路:1、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鼓勵個性發展。在地理學科教學知識時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教師透過自己的科學邏輯思維,把地理的科學事實、專業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認知邏輯。

  2、拓展視野,多多學習,要求進步,努力上“好”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總體而言如果這一堂課,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一點變化,向好的方向變化,那麼說明這節課是成功的。怎麼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變化?就是透過拓展訓練,看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所以努力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化解課改下的困惑和煩惱,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所學的理論不斷實踐,不斷提高。實現高效課堂,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為學生做的更好點。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

  在本次地理國培學習中,透過專家影片講解,我有機會聆聽到各個專家闡述的觀點,及時更新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深感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參加國培學習以後的幾點心得:

  1、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地理的目標是透過對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讓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2、增長了專業知識。

  透過線上影片,我們學習了現代地理理論基礎知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對如何改變以前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何使教學面向全體,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淺。比如,在學習七大洲四大洋時,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其面積大小,如果只講這些就太過於簡單膚淺,還應該透過讀圖,深挖教材,從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如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別是什麼?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圍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圍的大洲有哪些?等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從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透過學習,我認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密切聯絡地理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讓地理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提供最適合學生的的知識加工法則,激勵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建立友善、關愛、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學習環境。所有這些,為我以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3、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課本是知識框架,是理論基礎,但是僅限於課本還遠遠不夠,因此還要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這就意味著,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比如,為什麼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等地容易發生地震?教師就應該原因講給學生,主要因為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進而交給學生一些防震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結合鄉土地理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他們走出家鄉時,如何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他們面對的生活困難。例如交給學生怎樣選擇交通工具,將來如何選擇學習、生活環境,等等,都很有幫助。

  4、以終身學習為目標。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更新自己。所以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我們要講好課,建立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本質上說,教材只是工具,只有當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時,才有可能深入淺出地將呆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實際上,作為基層教師,我們平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都忙於應付上課,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更談不上系統的理論學習。這次國培,是我有機會及時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對我觸動很大。透過國培學習,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從容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壓力,才能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後,我要不斷學習,勇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地理教師。

  藉此機會,感謝上級部門給我們提供這樣一次有用的國培學習機會!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7

  關注學生必備的地理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索質,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地理事實、慨念、原理等知識,更重要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具備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學生傳輸說教式的、純理論性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使學生的觀念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如讓學生關注身邊環境的變化、城市的建設及全球資源狀況等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發他們學習的使命感。在地理學習情感轉化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去獲取與生活密切關聯的資訊,同時教會他們如何處理、分析、加工這些資訊。

  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學生群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過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課程標準從側重生活的地理、側重文化的地理、側重科學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課程三個模組和選修課程七個模組的課程要求。由於教學物件是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教師掌握全體學生學習地理的思想動態,運用聯絡生活、啟發興趣、淳淳善誘的方法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選修課程內容突出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索養。由於教學物件是對地理學科有興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而主啊動性強。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對他們進行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他們求知慾和探索欲。

  學生是教的活動的物件,是學的活動的主體。怎樣檢驗學習主體的學習成效?新課程提出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舉措,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地理學習。透過質疑求異活躍度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轉對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影響教學中,透過與學生互動教學,及時地瞭解學生對正午太陽高度角時空分佈規律的掌握,再透過質疑求異活動過程,讓學生探討不同地區的太陽高度與建築設計關係等生活例項,提高他們對複雜問題的應變能力。由於地理學科關注的是全球問題及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因而對學生參加探討活動的評價,更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