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反思與下步計劃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反思與下步計劃

  我們都知道區域活動是一種教育活動,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在上個學期中,為了迎接省的複審活動,我園在區域環境佈置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實也是為了我們的孩子在區域活動中得到更大的發展。各個班的老師們都在絞盡腦汁思考班級區域的策劃與佈置,都在加班加點地製作區域材料,但是最後的結果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那麼好,也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為了幫助解決這問題,我園在上週的教研活動中,誠摯地邀請了我省的幼教專家吳海虹老師給我們做了一次講座——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策略。在這次的講座中我受益匪淺,知道自己設定的區域問題出現在哪,同樣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為以後的區域佈置留下…….

  一、反思區域環境創設的不足。

  吳老師提醒我們在創設區域時,要注意活動區的合理佈置,合理佈置要注意三性:界限性、相容性、轉化性。在上學期中,我班設定了小小智慧屋——益智區、椰娃工作坊——美工區、玩具樂園這三個區角。我覺得我們的教室雖然小,但是我們在設定區角的界限性這點還是做得不錯的,在小小的空間中能很好地刮分三個區域,各個區域不互相影響干擾,能讓幼兒盡情地在各個區角中自由的創作與發展。但是相容性還是有點不足,我們把需要水的美工區離水源遠了一點,並且孩子們去拿水時影響了玩具區的孩子們。吳老師說的.轉化性,我們更是沒有做到,在當時設定時我們也不瞭解這點,因此造成我們的各個區角都是非常孤立的,不是相鋪相成的,沒有讓各個區角起到很好的轉化作用。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透過材料來表現。我們怎樣投放材料,有哪些可遵循的原則呢?吳老師對於這塊說得更具體。讓我們瞭解了投放材料要注意五性:目標型、操作性、層次性、針對性、階段性。

  在上學期中,我們創作的區角對於這五性做得就不是很到位。例如我們的“小小智慧屋”,我們只顧投放很多的材料把區角中的櫃子填滿,老師只是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成品製作了一些材料,並增添一些拼圖投放在其中,所以目標性不是很強,層次性也不明顯,階段性也沒有,最後導致孩子們都不大樂意進入這個區角。又例如“玩具樂園”,我們也是把幼兒園提供的現成玩具全部投放到其中,孩子們進區操作時,只是讓孩子隨著自己的意願自由拼插、拼塑、拼搭,沒有明顯的目標性。如果老師在投放之前能根據幼兒的特點階段性地投放,並且有目的性地要求孩子們拼插,如第一個月要求孩子們拼插電器類的作品,第二個要求孩子們拼搭自己見過的建築物等這樣有目標性和針對性的指導,可能孩子們在玩具樂園中會有更大的發展。還有我們的“椰娃工作坊”,本區角我們是以主題活動《小導遊》中孩子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圍繞“讓幼兒瞭解寶島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這一活動目標,在區域裡,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椰殼、貝殼、各種種子等,讓幼兒在椰殼上作畫,利用貝殼穿鏈子,用各種種子貼畫等一些製作性材料,從而達到落實活動目標,促進其操作性、創作性發展的目的。但是我們忽略了層次性、階段性。在貼畫這一目標中,我們應該讓幼兒首先根據老師提供的畫,利用簡單的材料即時貼來貼畫,接著再加點難度,利用乳膠和種子來貼畫,最後再讓幼兒自畫自貼或者根據主題內容製作一些家鄉工藝品的這樣循序漸進、階段性的指導,那麼孩子們在貼畫這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與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