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的複習計劃

小學六年級的複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1、落實雙基:把學生小學階段所學的分散的數學知識加以系統化整理,勾通知識間的聯絡,形成知識網落,針對學生的實際查漏補缺,彌補知識的缺陷。

  2、培養能力:以《課標》精神為指導,把握教材特點, 複習時要加強綜合性,實踐性,體現現實的、生活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透過複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評價:複習時要注意反思與評價。透過反思(學習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反思)查詢不足,彌補缺漏。透過評價(特別是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發展性。

  二、複習範圍

  以十二冊教材第三單元涉及的複習內容為主。本單元內容不僅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重點,它也是全套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本單元教材把全部小學數學內容劃分為四部分。

  1、數與代數;

  2、空間與圖形;

  3、統計與機率;

  4、解決問題的策略。

  這四部分內容,按照知識間的聯絡,加以編排,使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比較完整和系統化。複習時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

  三、複習的要點及要求

  (一)、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

  (1)數的意義;

  (2)數的讀法和寫法;

  (3)數的改寫;

  (4)數的大小比較;

  (5)數的整除;

  (6)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7)常見的量;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概念的識記和理解,難點是概念的辨析和運用。概念要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識別記憶,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要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絡,透過實際問題的辨析、對比、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1)數的意義包含的知識點

  ①自然數、整數;

  ②分數;

  ③百分數;

  ④小數;

  ⑤迴圈小數。

  要求:理解並掌握這些概念,掌握自然數、分數、百分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準確說出每個數包含的計數單位的個數,會進行數的分解與組成。認識這些數之間的關係。

  (2)、數的讀法和寫法:

  ①整數讀寫法;

  ②小數讀寫法;

  ③分數讀寫法。

  複習的重點是:整數的多位數讀寫。其中中間、末尾有零的數的讀寫是難點。要求:

  ①正確讀寫整數、小數、分數。

  ②由於較大數目的讀寫比較抽象、枯燥,複習時要藉助"分級線"加強指導,另外要創設現實的問題情境,增強趣味性。如:提供現實生活的報道資料,感受多位數與現實的聯絡,調動學習學習的熱情,體驗大數目的實際意義,增強學習和應用意識。

  (3) 數的改寫:

  ①把一個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②求小數的近似數

  ③省略"萬"或"億"後面的尾數。

  ④假分數與整數、帶分數的互相改寫。

  ⑤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不包括迴圈小數化為分數)。

  複習的難點是:"改寫"與"省略"之間的區別

  要求:

  ①複習時側重對比訓練。如:把20098000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是(),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是( )。在對比訓練中體驗它們的聯絡與區別。

  ②改寫、互化時注意互化方法靈活性的訓練

  (4)、數的大小比較:

  ①整數大小比較;

  ②小數大小比較;

  ③分數大小比較;

  ④百分大小比較;

  ⑤整數、小數、百分數之間的比較。

  複習難點:分數大小的比較。

  要求:

  ①掌握比較方法,會比較數的大小;

  ②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每一類數的比較方法之間的聯絡、區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③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個性化學習。透過複習,學生應該達到運用抽象的數進行比較的水平,但由於學生學習能力、水平不同,在比較數的大小中允許學生採取不同的比較方法。

  ④注重比較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值的實際意義。如:在0.4與0.5之間插入一個兩位小數;寫出一個比1/4小的分數------

  ⑤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比較是一個難點,複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自身的特點採取適應的方法進行指導或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科學的比較方法。

  (5)、數的整除:

  ①、整除、約數、倍數、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互質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

  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

  ③、分解質因數。

  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數的整除這部分內容概念非常多,又很抽象,應該著重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要求:

  ①以理解概念,正確應用概念為主要目的。

  由於這部分概念抽象,學生複習時會有一定難度,為了降低學生的難度,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做出準確判斷即可。如:10÷2=5--(整除) 7÷2=3.5--(除盡)

  ②掌握20以內的整數的特點(質數、合數、奇數、偶數、最大的、最小的)。

  ③加強概念辨析,深入理解掌握概念。

  在概念辨析中應加強學生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探索中理解每個概念的真正含義。

  ④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絡,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的不同特點。如:針對7、14、21、25、49這些數,圍繞數的整除知識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36□如果在方框內填一個數字,關於數的整除知識你可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⑤關於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的問題,要加強實際應用訓練。

  (6)、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分數、小數計算的基礎。透過複習使學生鞏固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並且建立起它們之間的聯絡。

  複習時側重的知識點:

  ①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②約分、通分。

  小數點位置移動是一個難點,複習時可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7)常見的量

  複習要點:

  (1) 常用的長度、面積、體積單位

  (2) 常用的質量單位

  (3) 時間單位

  (4) 名數改寫

  複習的難點:建立各個單位的空間觀念,理解他們之間的聯絡。

  要求:

  (1)記住計量單位比較簡單,但要建立計量單位的概念卻是一個難點,複習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獨立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儘可能讓學生聯絡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實物或教具,比一比、說一說、計量單位的大小。教師還可以把教材中的表格設計成報告單,讓學生以獨立或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探討,填寫報告單,進行交流,加深理解這些計量單位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鞏固強化學生們已建立起來的這些單位的空間觀念,達到能準確應用這些單位的目的。

  (2)掌握計量單位名數的改寫方法,進行正確的化聚。

  2.數的運算

  計算知識包括四則運算意義、法則、運算定律與簡便演算法、四則混合運算,估算。

  這三小節是把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放在一起進行整理和複習。分數、小數的四則運算是在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擴充套件來的。它們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運算的意義,應整理成表格,使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建議:

  ①複習時表格應讓學生完成,教師可給學生提供表格、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透過合作的方式,完成這張表格,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對於他們認識、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及聯絡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可培養他的分析、概括、總結能力,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意識。

  ②四則運算的法則的複習方法同四則運算的意義的複習方法是相同的,可以讓學生透過計算回憶法則,體會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乘除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不需要用語言準確概括出來。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參加運算的數不宜過大,按照《課標》要求降低計算的難度,但要加強計算的準確度,計算方法的靈活度的訓練。複習四則混合運算的重點:

  一是運算順序、計算方法;

  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複習時嚴格要求學生作到下面四點:

  一看有無抄錯數;

  二看順序是否正確;

  三看計算結果是否合理;

  四看演算法是否最最佳化。

  ③關於加減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的等量關係式,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它是解方程的基礎。

  ④運算定律與簡便演算法,複習時要把定律應用到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中。除了應用定律進行比較典型的簡算外,還應進行一些簡算的基本技巧性的訓練。

  ⑤估算

  教學建議:六年級學生的思維正逐步向抽象思維過度,但他們仍需要藉助形象去感受。所以複習時注意把這些數的概念放到現實有趣的具體情境中,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讓他們去解決問題、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這些數的概念的回憶,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意義,建立起數與數之間的聯絡。複習時要避免單純就知識講知識,更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要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探索、理解、建立知識間的聯絡。如複習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時間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規律。本單元複習的側重點也應該放在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上,因為計算貫穿於試卷的始終,計算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學生學習質量。計算能力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計算知識的能力,是知識技能、思維水平、習慣態度的綜合表現。我們應注意從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 整理計算知識。

  (2). 進一步明確口算、筆算、估算的基本要求,並加強練習。。

  (3). 靈活選用計算方式,恰當應用計算知識,儘量使計算簡便。

  (4)、強化學生良好做題習慣的養成

  3、代數初步知識

  複習要點:

  (1)、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學過的計算公式;表示基本數量關係。

  (2)、簡易方程:

  ①方程概念;

  ②解方程

  (3)、①比的意義與性質;

  ②求比值化簡比;

  ③比例尺。

  要求:,透過具體題目讓學生進行分析、判斷、解答,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在這部分知識複習時,注意下列知識的區別:

  ① a的平方與2a;

  ②X-2=3、3-X=2;

  ③比與除法、分數;

  ④求比值與化簡比;

  ⑤正比例與反比例。

  由於這部分知識易混的概念較多,建議採用對比方法進行復習較好。不要進行純理性概念上的對比,要透過解決具體的問題來體驗、感悟它們的聯絡與區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求比值:4:2/5=10-----是一個商,可以是整數、小數、也可以是分數。

  化簡比:4:2/5=10:1---是一個比,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

  (二)、空間與圖形

  這部分知識是把小學數學中學過的幾何圖形集中整理複習。複習的知識點:

  (1)圖形的認識;

  (2)平面圖形;

  (3)立體圖形;

  (4)圖形與測量 ;

  (5)圖形與變換 ;

  (6)圖形與位置 ;

  《圖形的認識》複習要點及要求:

  1系統整理學過的圖形,溝通圖形之間的聯絡,形成知識網路。

  2.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立體圖形,溝通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羅列已經學過的圖形;然後引導學生把這些圖形進行歸類,梳理出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絡,並透過網路圖等形式呈現知識之間的聯絡;。在分類的過程中應注意兩點:

  一是將圖形與其名稱結合起來。在整理時鼓勵學生根據圖形的名稱畫出來(立體圖形在教師的指導下畫出簡圖),

  二是透過分類,再次深化學生對圖形之間聯絡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各種立體圖形,溝通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適當的動手操作,以實現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上的提升,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平面圖形》主要是引導學生複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認識及其特徵。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式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梳理。如從邊的角度進行梳理,特殊的四邊形有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中包括長方形,長方形包括正方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對邊平行並且四條邊都相等;從角的角度梳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相等;再如從軸對稱圖形的角度來梳理,這些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等邊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一條對稱軸,長方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分別有2、3、4條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等。再整理時鼓勵學生將知識用合適的形式表示出來。

  《立體圖形》主要是引導學生複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立體圖形的認識及其特徵,複習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分兩部分,一部分讓學生分別說出已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點,並嘗試驗證這些特點。來引導學生複習立體圖形的特徵,再用一定的方式驗證這些特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主要從點、面、稜等方面進行復習。圓柱、圓錐的特徵主要從面的角度去複習,還可以從展開圖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另一部分是找出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狀並連一連。來引導學生複習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進一步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圖形與測量》複習要點:

  1.對圖形測量的有關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絡、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絡,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體會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圖形與測量》複習的主要內容時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度量單位的認識及進率,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等,圍繞這些知識,教材在“回顧與交流”中給出了9個提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教學時可以根據複習內容和班級實際分成幾個課時進行復習。

  教材的主題情境圖是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圖中的物體說說對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的認識。如結合圍欄的長度說說對長度、周長的認識結合水池的佔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說說對面積的認識;結合柱子的大小、水池中水的多少說說對體積容積的認識,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項加深對這些內容的認識。

  圖形與變換

  複習要點:

  1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

  3.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4.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軸對稱、平移和旋轉這部分內容儘管是複習,但教學時仍應重視學生的觀察和動手操作。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具體內容的“度”,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作圖需要藉助方格紙,旋轉的角度只限於90°,平移是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可以藉助具體圖形的變換,引導討論三種變換的要素。對於平移來說,要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對於旋轉來說,要指出旋轉中心、方向和旋轉的角度;對於軸對稱來說,要指出對稱軸。

  圖形與位置

  複習要點:

  1.複習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

  2.能在具體情境中,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教材安排了確定大本營位置的情境,目的在於透過這個問題的解決,鼓勵學生回顧確定位置的方法。要確定平面上一個物體的位置,可以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列”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前一種方法實質是以後要學習的直角座標,後一種為極座標。但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有參照點(也就是原點)和兩個要素。第一種方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原點,水平、豎直方向組成直角座標系。如果設大鳴山為(0,0),大本營的位置可以表示為(4,3),也就是大鳴山向東400米,再向北300米。第二種方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參照點(原點),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組成座標系,這樣可以用東偏北37°,離大鳴山500米表示大本營的位置。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設定原點以確定位置。這個情境需要學生自己建立座標系以確定位置,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給與適當指導。

  (三)、統計與機率

  複習要點及要求:

  (1) 平均數: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應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

  (2) 統計表、統計圖:瞭解統計表、圖的種類,特點,製作方法,會分析統計圖表。

  建議:複習時忌機械練習,單調地填表、制統計圖,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應用統計知識,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如: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出發,針對商場購物優惠方式多種多樣的特點,讓學生自己設計購物方案,選擇最佳購物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統計知識的複習任務。

  (四)、解決問題策略

  複習要點:

  1、梳理在以前學習過程中用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如畫圖、列表、猜想與嘗試、從特例開始尋找規律。

  2、能積極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複習解決實際問題,要整理解決問題的策略,用策略統領解題活動。二、三年級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解題思路,已經是在教學策略。四~六年級每一冊教材都集中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每個單元重點教學一種策略。

  整理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有層次地進行。首先是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大致是“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制訂解題計劃—解題、檢驗並回答問題”。其中制訂解題計劃是核心步驟,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是十分重要的活動。其次是幫助理解題意與分析數量關係的常用手段或方法,如列表、畫圖都能整理資訊,有助於發現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解題思路。然後是一些其他策略,如列舉、倒推、替換、轉化等,經常在解決問題中使用。

  整理解決問題的策略,要結合解題活動,既利用策略解決問題,又透過解決問題體驗策略。

  四、複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落實教材要求,全面體現《課標》精神,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2、要把複習與評價相結合,加強形成性評價,透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使複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反思,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和提高的過程。

  3、複習時要注意著眼於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透過複習都得到提高,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4、複習方式要多樣化。單一的聽講容易使是學生疲倦,教師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透過“說一說、量一量、填一填、算一算、畫一畫、調查、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計算、操作、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提高。

  5、複習要注意考練結合,在考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五、試題分析:

  透過對近二年畢業試題的分析

  1.主要考查學生獲得數學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的情況,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初步能力。

  近兩年試題相比,題型基本相同,深難度略有變化。試題取材和敘述方式貼近教材和學生實際,體現過程和方法。

  2.深難度比例約為7∶2∶1。

  考察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試題,分值佔全卷總分的70%。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情況。

  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能力的試題,分值約佔全卷總分的20%。主要考察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比較綜合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初步能力。

  考察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分值佔全卷總分的10%。主要考察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分析、推理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3.題型和內容

  ①填空題:以基礎知識的直接應用為主,綜合應用為輔。

  ②判斷和選擇題:以易混概念的辨析和基礎知識的簡單應用為主,空間觀念和“雙基”的綜合應用為輔。

  ③計算題:直接寫得數的口算或簡單筆算;按照運算順序和運用運算定律、性質進行合理、靈活的計算;解簡易方程(含比例)。

  ④實踐操作:運用圖形概念和尺規作圖;運用相關知識,靈活選擇方法解決問題。

  ⑤解決問題:直接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依據材料提供的資訊,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合理、靈活選擇方法解決問題。

  六、複習的思想策略:

  複習課很容易上成是單純的知識回憶課,將複習課變成了知識訓練課。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複習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應是“溫故知新、提高能力”。“溫故”是複習課的首要任務,,溫故重在查缺補漏,凡是學生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不再補,補的是哪些學生容易遺忘和易於出錯的知識。其次是知新,其含義有二:

  一是將舊知識進行歸納、概括,納入新的知識框架,構建新的知識網路;

  二是在此基礎上將知識昇華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到了“溫故知新”,只是完成了複習課一半的教學任務,“提高能力”才是複習課的落腳點和歸宿。能力的提高需要適當的訓練,但不是以練代講,讓學生不厭其煩地重複做題,而是聯絡社會生活,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訓練題,讓學生運用上階段掌握的知識和方法,獨立解決類似的問題,以舉一反三,完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因此,訓練題的選擇既要有典型性,又要體現思維的深度的廣度,量不在大,而在精。學生做題後,教師要及時反饋,回扣所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總結的歸納,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

  複習課的基本環節如下:

  一、匯入課題,引領目標

  複習課的課題匯入,語言要簡練。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突出對新授課知識的彌補、充實、完善和深化,突出整體構建、方法遷移和綜合應用,突出思維的拓展與科學方法的形成。要立足雙基,突出發展,透過整體構建和綜合應用落實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又要避免脫離學情的“一步到位”。引領目標要突出複習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要深化、完善的重點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與方法。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考慮到新授課還沒有到位的目標。

  二、自主梳理,構建體系

  複習課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主動梳理,科學構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實現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梳理要在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突出知識所描述(或反映)的屬性,不要搞成了對知識內容的複述再現;整合要根據概念、規律和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絡,突出知識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層次,不要搞成了知識點的羅列再現。梳理和整合最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創設平臺,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完善。在梳理(不是複述)、歸納(不是羅列)、感悟(不是問答)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溫故知新。

  三、深化完善,典例導練

  實現知識在“溫故”基礎上的“知新”,在綜合應用基礎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煉”是複習課的關鍵環節。“知新”的意義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知識內涵的透徹理解——深化,外延條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識的準確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環節,澄清認知誤區,關注學生新課學習中疑惑不解的問題、複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是複習課的根本問題;例題的導練要突出審題能力的培養、解題過程的規範和思路方法的提煉。在綜合應用(不是套公式)、互動辨析(不是對答案)、方法歸納(不是就題論題)的過程中實現知新,確保學生頭腦中知識和方法的正確性。

  四、應用感悟,變式訓練

  例題教學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往往掌握不夠準確,理解存在誤區,教學中要透過變式訓練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進行檢驗、內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義、功能與應用注意事項。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跟例題相近又相異,提高例題教學的指導功能。訓練要規範時間、氛圍和格式,允許同學之間討論、合作。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關注學情,做到分層設計,落實因材施教,注重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五、綜合檢測,達標演練

  複習課的主要活動是圍繞知識主幹、重點難點、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的,不可能對複習範圍內的所有知識面面俱到,同時不同學生的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體的同時要充分關注個性,最後必須進行綜合檢測,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補救複習,以消除教與學的盲點。

  六、歸納連結,拓展提升

  歸納、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複習課的效果。歸納是針對本課題的內容,是為了從更高的角度審視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以突出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主線;拓展是針對相關聯的內容,是為了實現本單元知識體系與前知識體系的連結,本單元的方法與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識的整體功能與方法的遷移應用。

  總之,複習課教學是一個師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要突出知識的整合和應用,杜絕知識羅列式或壓縮講課式複習,明確夯實雙基並不意味著低效重複,立足教材要避免“溫故有餘,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題海戰術。要做到知識讓學生自主疏理,網路讓學生參與構建;應用讓學生充分訓練,規律讓學生探究發現;錯誤讓學生互動爭辯,方法讓學生感悟提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