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輪的複習計劃

高三物理第二輪的複習計劃

  高三物理透過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規律,及其一般應用。但這些方面的知識,總的感覺是比較零散的,同時,對於綜合方面的應用更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在第二輪複習中,首要的任務是能把整個高中的知識網路化、系統化,把所學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疏理出知識結構,使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綜合各部分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為達到第二輪複習的目的,經備課組老師討論決定,將以專題複習的形式為主。計劃如下

  一、時間按排:20xx年3月底至20xx年4月底 (第五-----九周)

  二、內容安排暨專題設定:

  專題一:物理實驗(六課時第五週,由李振德老師負責)

  專題二:力與運動(六課時第六週,由徐光範老師負責)

  專題三:功和能 熱學(六課時第七週,由陳立平老師負責)

  專題四: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六課時第八週,由吳雷老師負責)

  專題五:電磁感應和電路,交變電流(六課時第九周,由劉兆祥老師負責)

  三、其它問題:我們認為要搞好第二輪複習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應抓住主幹知識及主幹知識之間的綜合

  概括起來高中物理的主幹知識有以下方面的內容:

  (1)力學部分:物體的平衡與直線運動;平拋與圓周運動,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規律的綜合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及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2)電磁學部分: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有關電路的分析和計算;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

  (3)熱學部分:分子運動論,熱力學定律,理想氣體

  在各部分的綜合應用中,主要以下面幾種方式的綜合較多:

  (1)牛頓三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綜合(主要體現在力學、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通電導體在磁場中運動,電磁感應過程中導體的運動等形式)。

  (2能量的綜合(是解決物理問題中一個基本的觀念,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也是每年必考內容之一);

  (3)以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為模型的電學與力學的綜合,

  主要有三種具體的綜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頓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二是利用牛頓定律與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三是用能量觀點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4)電磁感應現象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綜合,用力學和能量觀點解決導體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5)串、並聯電路規律與實驗的綜合, 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透過粗略的計算選擇實驗器材和電錶的量程,

  二是確定滑動變阻器的連線方法(限流法、分壓法)

  三是確定電流表的內、外接法。對以上知識一定要特別重視,儘可能做到每個內容都能過關,絕不能掉以輕心。

  (6)半偏法測電流表(限流並聯)、電壓表(分壓串聯)的內阻。

  2、針對高考能力的要求,應做好以下幾項專項訓練。

  高考《考試大綱》中明確表示學生應具有五個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針對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強二個方面的專項訓練。

  (1)審題能力的訓練

  雖是一種閱讀能力,實質上還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試總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錯了題而失分,甚至還有一些人對某些題根本看不懂(主要是資訊類題,因題幹太長,無法從中獲取有用資訊,有些同學對這類題有一種恐懼感,影響其他題的解答)。

  ①、關鍵詞語的理解。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審題時,只注意那些給出具體數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條件,而對另外一些敘述性語言,特別是一些關鍵詞語,所謂關鍵詞語,可能是對題目涉及的物理變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對要求討論的研究物件、物理過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變得混亂。如:題目中的"剛好不相碰","連在杆上或繩上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剛好能越過最高點"等"剛好"一類的詞,不能正確理解其含義。另外在一些細節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時把豎直面的圖與水平面的圖混淆,以至於把問題複雜化(不需要考慮重力時而考慮了重力),原因一是因為思維定勢所引起的,二是基礎不紮實,對一些常見的運動及其受力情況、遵循的規律不清楚。

  ②、隱含條件的挖掘。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並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把這些隱含條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如:"兩接觸物體脫離與不脫離的臨界點是相互之間的彈力、摩擦力為0"(因彈力和摩擦力是屬於接觸力);"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點為繩子的拉力達最大值";"追擊問題中兩物體相距最遠時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臨界點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地點時V1≤V2";"做變加速運動的物體,當合外力為最大時,加速度最大,當合外力為0,加速度為0,而速度達到最大";"兩物體碰撞過程中速度相等時系統動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見的隱含條件,要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潛意識。

  ③、排除干擾因素。在一些資訊題中,題目給出的諸多條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無關的條件,而這些無關條件常常就是命題者有意設定的干擾因素,只要能找出這些干擾因素,並把它們排除,題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決。

  (2)表述能力及解題的規範化訓練

  每次考試閱卷以後,總是感嘆學生在表述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達意,甚至一道綜合應用題,有時就是聊聊幾句就完事。同時,因運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該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滿分,造成無謂的丟分,實在可惜(但這誰也不能原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規範解題格式是目前廣大學生應解決的重大問題。怎樣答題才算規範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對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題中又沒有明確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號用假設的方式進行說明;

  ②、說明題中的一些隱含條件;

  ③、說明研究物件劃研究的過程;

  ④、寫出所列方程的理論依據(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對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負號的含義加以說明。

  其次是列方程時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與題目內容聯絡起來)。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變形式,如磁場中帶電粒子的運轉半徑,不能直接寫成 R=mv/qB,而應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

  四是要用原始式聯立求解,不要用連等式,不斷地用等號連等下去,因為這樣往往因某一步的計算錯誤會導致整個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寫成

  最後對結果也要注意:

  1:對題中所求的物理量應有明確的回答(儘量寫在顯眼處),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間量,

  3:儘量不要以分數作計算結果,如" 1/2"等應把它換成小數。

  4:一般在最終結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數字,多餘部分採用四捨五入。

  5:是向量的必須說明方向。

  3、在模擬訓練中告訴學生量力而行,量體裁衣。

  在複習的最後階段要求學生精讀課本,不留死角。

  對物理學中的熱學部分,要求是比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往往在複習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雖在這幾方面的難度不是很大,綜合也並不是很多,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在複習中要特別注意課本的重要性,課本是知識之源,對這幾部分的內容一定要做到熟讀、精讀課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夠,二次,二次不行,再來,絕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課後的閱讀材料、小實驗、小資料等,因為大多的資訊題,有很多時候是從這裡取材的(如近幾年來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資訊題)。

  總之,夯實學科內的基礎知識是根本,掌握基本規律的應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關鍵,在第二輪的複習中,應儘可能利用有限時間,取得最滿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相信一定能達到第二輪複習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