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

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新聞稿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新聞稿如何傳播新聞稿營銷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稿件的傳播與效果監控。大家知道新聞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1

  做好事蔚然成風3月18日下午,xx老人之家內,xx職高的同學們有的為那裡的老人們打掃庭院,有的和他們肩並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榮院裡的老人有很多雖然已經年過八九十歲,但在交流中卻依然精神矍鑠,他們時而侃侃言談,時而微笑致意……xx職高的同學們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物和節目送給他們,老人們為此特別感激。他們綻放的笑容,伴隨著初春的陽光,讓每個人的心裡都感到暖洋洋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並深化學校“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和“志願者在行動”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xx職高將三月份定為以“學習雷鋒精神,參與志願服務,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

  各班組織本班團支部就“什麼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否過時”等問題展開大討論。大討論的開展,有力地宣傳了雷鋒精神,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優化了校風、班風。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學雷鋒,在校內,除了開展淨化、美化校園活動外,還大力開展“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幫助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堅持完成學業。在校外,踴躍開展幫助空巢老人、光榮院老人、殘疾人及生活有困難的家庭打掃環境衛生、捐零花錢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學校學生處和團委還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雷鋒同志生平、事蹟及校內外學雷鋒先進事蹟進行報道,營造出了濃厚的學雷鋒做好事氛圍。據悉,如今xx職高“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活動已蔚然成風,其中,有一個班級,一個月累計做好人好事190多件。

  自從高一(10)班“學習雷鋒霹靂小分隊”被授旗後,很多班級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現已有八個班級的學習雷鋒小分隊被學校授旗。“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系列活動的開展,對該校同學的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雷鋒精神滲透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2

  20xx年5月19日下午。為弘揚雷鋒精神,響應大學生誠信感恩教育主題要求,xx學院自管會勤工助學部積極主辦“爭做好人好事”活動,並受到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和xx學院xx至xx級全體學生積極參於。透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於20xx年5月28日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活動,主要以照片和簡要說明的形式為主,要求全院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自主組織和開展好人好事活動,並積極向部門彙報成果。本活動培養了全體學生樂於助人,團結友愛等優良品質,全院每個班級都積極分享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烈日炎炎下到處洋溢著同學們助人後的自豪和興奮。同學們有的幫助施工工人做雜活,收拾雜物,儘管沒幫上多大的忙,但工人叔叔們都不勝感激和欣慰;有的主動幫同學複習功課,學院自習教室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有的雖然只是隨手撿起別人丟棄的垃圾,但也感化了不少路人,併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的同學更是數不勝數。美院xx級至xx級的全體在校學生都積極參加本次活動,尤其以受助同學為代表積極響應,踴躍參加。最終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透過這次簡單而又短暫的活動,使得同學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明確了未來的航向;體會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深刻意義;增進了同學們間的交流和互助。校園隨處可見受助者和助人者滿滿的'幸福的笑臉。相信此次活動傳達的正能量將會持久的傳遞下去。相信只要人人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淮師將變成一個互相攜手的大家庭!

  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3

  11月14日下午,xx體育發展中心上房物業辦公室內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市民李先生翹起大拇指感激的說道:“這樣拾金不昧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市民李先生是個籃球愛好者,當天他在體育館籃球訓練廳內參加一場籃球比賽,中途休息的時候去洗手間洗了把臉,結果將隨身攜帶的錢包忘在了洗手間。比賽結束後李先生收拾裝備準備回家時才發現錢包不見了!

  他內心非常焦急,錢包內不僅有數千元現金,還有幾張銀行卡、身份證等證件,這些證件補辦起來非常的麻煩。他立即在場館內進行尋找,並向場館內的物業員工求助。物業員工幫助李先生進行尋找的同時立即向部門主管部門進行彙報。

  幾分鐘後,好訊息傳來:物業保潔部門的員工顧林根在打掃洗手間的時候撿到了一隻錢包,錢包內有現金若干,他第一時間就把錢包上交給保潔主管,現在錢包正在物業辦公室內。李先生一聽趕緊前往物業辦公室進行認領,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錢包,他拿著失而復得的錢包內心激盪不已。錢包內光現金就有數千元,遠遠超過了一個保潔員工幾個月的工資,但是這種拾金不昧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而受益的正是自己本人,他發自肺腑的感慨道:“顧師傅這樣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2021好人好事新聞稿4

  xx從事環衛工作五年多,每天起早貪黑默默奉獻

  他們是這個城市最平凡的人,他們又是這個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城市“洗臉”、“梳妝”,一點點地將城市扮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勞作不輟。在10月26日環衛工人節到來之際,記者走近環衛工人xx,記錄她的忙碌和幸福,傾聽她的聲音。

  一條街掃了五年,每天來回十幾趟

  10月22日早晨6時30分,記者來到xx區電子街,由於是清晨,行人很少。天氣很冷,不時有冷風吹來,將廢紙、塑膠袋等垃圾捲到半空中飛舞。就在電子街中間的北側,一個瘦弱的身影,正追著被風颳起的塑膠袋,她就是負責這一路段保潔工作的環衛工人xx。

  她穿著肥大的印有“環衛工”字樣的工作服外套,裡面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線衣和一件襯衣。“幹起活來就不冷了,我現在感覺還有些熱呢。”xx笑著對記者說,她每天凌晨4時30分準時起床,天還黑濛濛的,她就騎著三輪車出門打掃衛生了。

  xx負責的區域是電子街,這條街長約500米,但是街兩側的店鋪多達200個,每天早上的垃圾都不少。“尤其是飯店、網咖門口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泡麵盒等垃圾。”xx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用笤帚將垃圾掃到簸箕中,倒進三輪車箱裡。xx走一段掃一段,等三輪車裝滿了垃圾,她便把垃圾倒進垃圾桶內,如此往返,一天需要來回十多趟,這一干就是5年。

  她幹一行愛一行,每晚加班兩小時

  在休息間隙,xx告訴記者,她今年55歲了,體重只有80多斤,但幹起活來從不拖泥帶水。在xx區環衛處保潔隊做環衛工作已經5年多了。幹這份工作最大的動力是讓她心情舒暢,每天都充滿幹勁,雖然在別人眼裡這份工作不起眼、又髒又累,但對她來說,不僅僅是餬口的手段,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俗話說,幹一行就要愛一行。這句話在xx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當環衛工以前,她為了補貼家用在外打零工。她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大,有些工作已經不適合自己了,為了穩定,就選擇了環衛工作,負責電子街的環境衛生,離家近照顧家人也方便。”

  起早貪黑地工作雖然已經很辛苦,但是多年來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7時之後都會出來將這條街再打掃兩個小時,這讓她的生活更充實。“在前兩天,有位大姐給了我一杯熱乎乎的豆漿,感覺那是特意為我準備的。至今我都不知道這位大姐姓什麼,只知道她經常路過這條街。如果大家都像這位大姐一樣,我們雖然苦點累點,心裡卻很寬慰。”xx心存感激地說。

  匆匆吃幾口午飯,便趕回工作崗位

  當天中午11時30分,xx下班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她要去給丈夫做飯了。記者本以為xx要回家了,結果她帶記者來到電子街上一家旅館北側一個簡陋的小棚子裡。記者發現,這個棚子是順著一家旅館的樓梯口用木板搭起來的,面積只有兩平方米左右,這個小棚子沒有門口,只留有一個10釐米寬的縫隙。記者側著身子擠進去發現,裡面非常簡陋,只有菜板、煤氣灶、鍋等廚房用品,跟打掃衛生一樣,xx麻利地做起了飯。

  過了10分鐘,飯出鍋了,xx端著菜送到了東城·四平佳園小區的家中,“廚房”距家約500米。xx告訴記者,6年了,她天天如此。談及丈夫,xx打開了話匣子,她的丈夫李會清患有氣管炎,對油煙、灰塵等過敏,一聞到油煙味就噁心嘔吐,影響正常呼吸。以前住平房時,他們在院子裡搭了個棚子做飯。20xx年,房子拆遷,他們住進了東城的四平佳園小區,她就在外面借用一點空間搭了個棚子做飯,做完飯再給丈夫送回家。

  xx家住13樓,記者發現,室內沒有進行裝修,傢俱比較簡單,水泥地面個別地方已經破損,露出了沙子。xx急匆匆跟丈夫吃了幾口飯,就出門繼續工作了。

  心願,希望得到尊重

  每天打掃十幾箱垃圾,剛打掃乾淨的地面又髒了,這些對xx來說都不是問題。“我們幹得就是這份工作,當一條髒亂的街被我打掃得乾乾淨淨時,心裡甭提多高興了。”xx表示,最讓她難以忍受的就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常常被人瞧不起。

  很多時候,打掃衛生時,有人遞上一杯水;下雨天,有商鋪老闆讓自己到店裡躲躲雨,這些都會讓xx覺得非常暖心。

  xx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環衛工人幹著最髒最累的活,為大家創造了潔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為維護市容整潔出一份力。沒有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人們無法正常生活。是這些環衛工人“寧肯一人髒,換來了萬家淨”;是這些環衛工人默默地清掃,使得城市環境煥然一新。這些環衛工人是最美的人、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值得讚頌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