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0篇)

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0篇)

  現今社會公眾的追求意識不斷提升,各種新聞稿頻頻出現,新聞稿必須具有時間性。新聞所要報道的資訊必須是新近發生的,沒有時間性的資訊就彷彿是明日黃花,沒有任何價值。大家知道新聞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1

  20xx年5月19日下午。為弘揚雷鋒精神,響應大學生誠信感恩教育主題要求,xx學院自管會勤工助學部積極主辦“爭做好人好事”活動,並受到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和xx學院xx至xx級全體學生積極參於。透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於20xx年5月28日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活動,主要以照片和簡要說明的形式為主,要求全院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自主組織和開展好人好事活動,並積極向部門彙報成果。本活動培養了全體學生樂於助人,團結友愛等優良品質,全院每個班級都積極分享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烈日炎炎下到處洋溢著同學們助人後的自豪和興奮。

  同學們有的幫助施工工人做雜活,收拾雜物,儘管沒幫上多大的忙,但工人叔叔們都不勝感激和欣慰;有的主動幫同學複習功課,學院自習教室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有的雖然只是隨手撿起別人丟棄的垃圾,但也感化了不少路人,併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的同學更是數不勝數。美院xx級至xx級的全體在校學生都積極參加本次活動,尤其以受助同學為代表積極響應,踴躍參加。最終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透過這次簡單而又短暫的活動,使得同學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明確了未來的航向;體會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深刻意義;增進了同學們間的交流和互助。校園隨處可見受助者和助人者滿滿的幸福的笑臉。

  相信此次活動傳達的正能量將會持久的傳遞下去。相信只要人人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淮師將變成一個互相攜手的大家庭!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2

  做好事蔚然成風3月18日下午,xx老人之家內,xx職高的同學們有的為那裡的老人們打掃庭院,有的和他們肩並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榮院裡的老人有很多雖然已經年過八九十歲,但在交流中卻依然精神矍鑠,他們時而侃侃言談,時而微笑致意……xx職高的同學們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物和節目送給他們,老人們為此特別感激。他們綻放的笑容,伴隨著初春的陽光,讓每個人的心裡都感到暖洋洋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並深化學校“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和“志願者在行動”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xx職高將三月份定為以“學習雷鋒精神,參與志願服務,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

  各班組織本班團支部就“什麼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否過時”等問題展開大討論。大討論的開展,有力地宣傳了雷鋒精神,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優化了校風、班風。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學雷鋒,在校內,除了開展淨化、美化校園活動外,還大力開展“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幫助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堅持完成學業。在校外,踴躍開展幫助空巢老人、光榮院老人、殘疾人及生活有困難的家庭打掃環境衛生、捐零花錢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學校學生處和團委還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雷鋒同志生平、事蹟及校內外學雷鋒先進事蹟進行報道,營造出了濃厚的學雷鋒做好事氛圍。據悉,如今xx職高“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活動已蔚然成風,其中,有一個班級,一個月累計做好人好事190多件。

  自從高一(10)班“學習雷鋒霹靂小分隊”被授旗後,很多班級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現已有八個班級的學習雷鋒小分隊被學校授旗。“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系列活動的開展,對該校同學的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雷鋒精神滲透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3

  20XX年1月30日下午,XX花園的保潔員尹仁春在日常清掃中,在一輛汽車停靠的花壇中撿到一隻紅色皮夾,開啟一看,十幾張紅色的百元大鈔,4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尹師傅仔細端詳身份證上的照片,憑著他十多年在XX花園打掃的經歷,他對小區裡常年居住的人幾乎知根知底,馬上就辨認出是居住在別墅區的某戶人家。尹師傅拿著皮夾,心中沒有絲毫雜念,沒有一點為私利己的念頭。皮夾丟了失主該有多著急啊,他立刻找到那戶人家想還給失主李某。碰巧人不在,他就直接扔進圍牆去,然後一身輕鬆地離開,繼續自己的工作。

  4點鐘的時候,李某回到家撿到失去的皮夾。他透過家裡的探頭知道了原委,然後立刻找到了尹師傅,握著他的手一直說感謝的話。皮夾丟了,李某急得不得了,錢丟了不算什麼,關鍵那銀行卡,年底有筆生意款項要打進來。卡如果丟了,補辦需要時間,那時生意就黃了。沒想到關鍵時候,尹師傅幫了他。李某當場拿出500元現金要給尹師傅,作為拾金不昧的獎勵。可尹師傅堅決不收,在他眼裡這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他會這樣處理,相信其他人碰上也會這樣做的。李某懷著感激之情卻無以為報,當聽說尹師傅是湖瀆社群評出的“小善大愛”先進人物之一時,而且還在社群組織的慈善募捐活動中捐款了一個月的工資後,立即委託尹師傅,要把皮夾中的現金全部捐給社群的慈善箱中,已盡綿薄之力。社群工作人員收到尹師傅轉送的善款,清點完畢共計1350元,又由尹師傅把捐款證書轉交到了李某的手中。

  據悉,尹師傅家裡放著一本簿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打掃衛生這十幾年來撿到的失物明細。小到鑰匙,大到錢包,林林總總百多樣東西,大部分後面標明全部歸還,少部分實在找不到主人的,他都放在盒子裡,等著失主認領。十幾年來的拾金不昧經歷,讓尹仁春精神上收穫良多。他始終堅信做好事有福報。他說:“很多居民在找回丟失的物品後都來感謝我,還有人給我送禮物,都被我退了回去。我又不是圖東西才做好事的,再說了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理應互相幫助。後來那些失主們見到我,都會主動來跟我打招呼,大家跟朋友一樣。”

  可以說尹師傅這些行為背後不僅折射出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也是湖瀆社群“善文化”品牌中的“行善揚善”的體現。在全社群倡導“善心善德善行”下,尹仁春用他個人的善行,傳遞著善的力量,感染薰陶著身邊眾多的人,讓更多的人的心田開出善情的花朵,串起一條善情鏈來。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4

  11月14日下午,XX體育發展中心上房物業辦公室內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市民李先生翹起大拇指感激的說道:“這樣拾金不昧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市民李先生是個籃球愛好者,當天他在體育館籃球訓練廳內參加一場籃球比賽,中途休息的時候去洗手間洗了把臉,結果將隨身攜帶的錢包忘在了洗手間。比賽結束後李先生收拾裝備準備回家時才發現錢包不見了!

  他內心非常焦急,錢包內不僅有數千元現金,還有幾張銀行卡、身份證等證件,這些證件補辦起來非常的麻煩。他立即在場館內進行尋找,並向場館內的物業員工求助。物業員工幫助李先生進行尋找的同時立即向部門主管部門進行彙報。

  幾分鐘後,好訊息傳來:物業保潔部門的員工顧林根在打掃洗手間的時候撿到了一隻錢包,錢包內有現金若干,他第一時間就把錢包上交給保潔主管,現在錢包正在物業辦公室內。李先生一聽趕緊前往物業辦公室進行認領,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錢包,他拿著失而復得的錢包內心激盪不已。錢包內光現金就有數千元,遠遠超過了一個保潔員工幾個月的工資,但是這種拾金不昧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而受益的正是自己本人,他發自肺腑的感慨道:“顧師傅這樣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5

  好人好事滿社群12月2日上午,失主張興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群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

  十七社群居民穆錫祿、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興旺於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後萬分焦急。非常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穆沿冉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穆錫祿,爺爺穆錫祿開啟錢包一看,裡面有不少現金,透過暫住證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透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興旺,並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裡的證件和錢數屬實,終於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鬆了一口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自建立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十七社群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

  穆錫祿、穆沿冉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新城街道十七社群號召社群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並透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例項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6

  20xx年2月18日上午,陳蘭英與家人一行帶著“感謝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的錦旗、鮮花、牛奶,來到濮陽壹號城邦營銷中心表示感謝。

  事情原由是這樣的:2月17日下午,陳蘭英女士78歲高齡的母親因出門散步,一時迷路,老人自下午16:00至深夜一直在寒風中轉悠,其間敲了幾家商鋪的門面也無人應答。

  23:00左右,壹號城邦禮兵杜書傑在戶外巡視過程中,看到了幾乎已被凍僵的老人在路邊徘徊,杜書傑及時把老人攙扶到禮兵值班室,找來熱水、棉襖為老人取暖。

  後又幾經周折,透過派出所才找到老人女兒陳蘭英的聯絡電話。

  此時,陳女士已全家出動在外面奔波了數小時,當陳蘭英女士看到老人時,潸然淚下,當即從錢包裡拿出500元錢要感謝禮兵。

  金錢退回去了,但建業人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陳女士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陳女士帶著錦旗和禮品來到壹號城邦售樓部並連聲說“建業,是咱們濮陽人的驕傲!”

  20xx年期間,物業總公司透過多種渠道,共收到各類好人好事和表揚176例,其中,集團服務指揮中心接到來電52例,總公司接到來電30例,表揚信36例,錦旗46例,網路表揚12例。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7

  “學習雷鋒,好榜樣……”大家對這必須很熟吧,它是關於雷鋒叔叔的歌。

  我們班的好人好事可多了。就像這天空上午我在作業的時候,我的水筆在稿紙上寫不出水來了,我很著急,因為稿紙要寫完,在午後放學前交給老師。陳欣看出了我的焦急,連忙問我:“你怎樣啦,曉雯”“我的水筆沒水了……”陳欣顧不上她的作文了,連忙從自己的鉛筆盒裡拿出一根筆說:“你趕快先寫,別耽誤了作文!我只有0.5筆芯的筆了,你喜歡用0.35的……這樣吧,你先用我的備用筆,我再丫子借筆芯細的筆。”說完,轉過身去,我連忙說:“不用,不用,你這隻筆也挺好用的,你看,很有水呢!”說完,我在作文紙上寫了幾個字,“你看,不好嗎”“這……你喜歡的但是比這個要細哦,這隻比較粗,不太美觀,你還是先用我這隻,我找丫子借吧。”“沒關係,草稿嘛。”我說完就開始作業了。“那對不起,沒有一隻好的水筆借給你,我下次必須多準備幾隻細一點水筆,讓你選最好的!”我一邊作文一邊聽到陳欣在我後面說到。“是我向你借,陳欣,你是活雷鋒,謝謝你啦。”

  還不只這些。

  上數學課時,我常看到,速度快的同學交完了作業,回到座位上,並不是立刻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左右觀察,看看是否有正在抓頭髮的同學,看他們是否遇到了難題,如果發現,他們就會不等老師指令,離開座位,小跑到同學身邊為他排憂解難。被教會的同學往往會連連道謝,老師也會欣慰地笑笑。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8

  20XX年2月25日上午,友聯村村名楊俊傑、楊康善送來了表揚信,這時長安十一中的'師生們才知道,發生在2月23日下午的感人一幕。

  2月23日下午,又到了週日返校的日子高3.2班李妙、高3.3班強影、高1.3班崔賽婷、高2.3班張迎4位同學,乘坐4-05路公交車返校,17.20分左右途經大兆街道東街炮廠圍牆外時,突然看到有人倒在地上,滿地是血,車並沒有因為有人倒在路邊而停下,四位同學的心被剛才看到的那一幕緊緊揪住,下車後她們不約而同的決定,去看看,幫幫那個受傷的人。

  她們迅速跑過去,走近了才發下是一位老人,正吃力的想要坐起來,李妙、強影立刻跑過去扶老人坐起來,崔賽婷、張迎分別立即撥打了110報警電話,和120急救電話。此時,只有先等等。路上不時有車輛駛過但無一停下;雖有行人路過,也只是用好奇的眼光遠遠地看著這裡所發生的一切,無人靠近。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看看老人,情況刻不容緩,於是她們決定在大兆街道找車先送老人回家,在他們行為的感召下,終於有一位好心的司機願意幫助她們,將老人送回家,老人才得以轉危為安。

  事後,有人問:“你們怕不怕”?四位同學略顯靦腆的說:“怕?還沒想那麼多,只是看到老人挺可憐的就幫幫他吧”。是啊!多麼淳樸而又真摯的回答。正在人們還在談論“扶不扶”這個問題時,時下持“不扶”觀點的人很多,理由也並非無稽之談。在這裡李妙、強影、崔賽婷、張迎四位同學,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四位同學見義勇為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為學校之光,也為時代增添了靚麗的一筆。這件事在大兆一帶反響很大,提到那件事那四位同學,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讚歎不已。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9

  “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母女倆也就沒有重生的機會。”5月2日,劉女士向記者講述起4天前在海邊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重獲新生的她和女兒,至今不知3名救命恩人的姓名,希望透過本網能找到他們當面表示感謝。

  據劉女士講述,4月29日,她帶著10歲女兒從崇左市天等縣到東興市金灘景點遊玩。下午5時,倆人在海邊游泳正玩得起興時,不習水性的女兒發現離媽媽越來越遠,遂大聲疾呼“媽媽,媽媽,我的腳已經不能著地了。”聽到女兒的呼喊,劉女士這時才發覺,海水開始漲潮了!

  劉女士說她當時向女兒方向游去,但漲潮的浪花越來越大。經驗不足、亂了分寸的她,掙扎了約摸1分鐘之後,才抓住了女兒的手。

  此時,劉女士發現她們離海岸邊和人群越來越遠,而漲潮的浪花也一個接一個地兇猛撲來。從未見此情形的女兒十分著急,帶著哭腔大聲呼喊:“救命呀!救命呀!”

  “不要害怕,我們來救你們了。”劉女士稱她當時聽到喊聲後,就看到3名約20歲、學生模樣的青年男子在奮力地向她們游來,並最終把倆人安全地送到岸上。

  得救後的劉女士和女兒仍驚魂未定,只是緊緊地握住救命恩人的手,連話都說不出。待三名男子離開海灘後,情緒平緩的劉女士母女倆才發覺,竟忘記問救命恩人的姓名和電話。

  劉女士說,由於事發突然,圍觀者也未拍有相片,心裡頭一直惦記此事的她希望透過本網找到這3名不留姓名的好青年,“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我都希望能當面向他們表示感謝。”

  好人好事新聞稿 篇10

  12月2日上午,失主張興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群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十七社群居民穆錫祿、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興旺於20xx年10月3午後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後萬分焦急。十分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穆沿冉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穆錫祿,爺爺穆錫祿開啟錢包一看,裡面有不少現金,透過暫住證能夠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透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興旺,並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裡的證件和錢數屬實,最後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鬆了一口氣。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職責感的具體體現。自建立全國禮貌城市以來,十七社群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穆錫

  祿、穆沿冉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

  新城街道十七社群號召社群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並透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例項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