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

  1、要抓好規劃編制這個先導。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長遠規劃,穩步推進。要對照國家要求,結合實際,高標準編制永和鄉村振興具體行動規劃,同時按照全縣鄉鎮功能佈局科學規劃,形成我鄉本土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年接著一年做,一屆接著一屆幹,確保幹出成效。

  2、要抓好人文環境這個基礎。

  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而優美宜居的農村環境是吸引人的關鍵。加強農村環境治理,以“廁所革命”為契機,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美化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以景區的理念規劃永和,以旅遊景點的標準建設永和,在全鄉開展村莊景觀美化、亮化活動,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站點建設,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娛樂等配套設施,打造生態宜居、生活便利的新農村。

  3、要抓好產業發展這個核心。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堅定不移做強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以打造“小水果”之鄉為契機,大力發展永和生態休閒旅遊農業。重點以冬棗、沃柑、獼猴桃、香瓜、西瓜、小水梨、湘蓮、油茶等為主打產品,推動我鄉傳統農業向現代代農業發展。利用自然資源,以松柏、龍鳳為中心,推動永和康養、休閒旅遊業發展。以三和瓷業為龍頭,利用現在工業資源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重點引進、扶持和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按照“工旅結合”“農旅結合”“養旅結合”等思路,把永和的養生養老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休閒觀光、健體康養等特色產業。

  4、要抓好組織建設這個保障。

  沒有黨的領導,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要建強基層幹部隊伍,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最佳化提升行動,吸引大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幹部到村任職。栽好梧桐樹,方可鳳凰來。必須研究和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創新用人機制,把農村能人、賢人請回去、引進來、留下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決好基層幹部問題,就要保障好村幹部工資、醫保、社保等經濟待遇,著力提高政治待遇,激發他們立足基層、幹事創業的熱情,真正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援、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3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著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最佳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透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援並引導鄉村精英群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援,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群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為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開啟鄉村振興新局面。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4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補齊了短板弱項,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要在政策導向上做好銜接。一方面,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援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等的政策,紮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

  要在產業規劃上做好銜接。要著眼於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強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要最佳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強化縣域統籌,推進鎮域產業聚集,促進鎮村聯動發展。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5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方面表明了“三農”問題在黨中央工作中佔據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瞭方向。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決勝期來看,可以說“鄉村振興”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有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村榮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在內容、內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轉變。同時,鄉村文明的內涵要求也不一樣。

  從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我們提出了新的戰略部署“鄉村振興”。這個戰略部署實際上是在我們開啟新徵程的時候新時期的“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它不僅是一場經濟社會的變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態的復興。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它的目標導向就是按照現代化的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希望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希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美麗的家園,也就是“鄉村振興”戰略是面向現代化的戰略部署。

  鄉村振興靠的是產業,而產業要興旺、要發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實現創新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從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創新,需要創新的領頭人,需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創新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6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臺,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7

  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化農業,不僅需要政策支援,更需要人才引領。唯有大量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紮根基層、建設農村、服務農民,方能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地見效,讓群眾真正得實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資源,依靠人才引領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中培養造就人才,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激勵年輕幹部下沉基層,當好鄉村振興“勤務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村容村貌改觀明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應該看到,部分農村發展觀念還較為落後,一些幹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與新時代對幹部能力素質的新要求還存在差距,這就迫切需要一批頭腦靈活、思維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年輕幹部傳好鄉村振興“接力棒”。要樹立服務基層鮮明導向,激勵引導年輕幹部以廣袤農村為考場,以鄉村振興各專案標任務為考卷,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紮紮實實為群眾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出臺激勵保障措施,從經濟待遇、辦公條件、健康保險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在幹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層傾斜,讓年輕幹部在農村能紮根、有盼頭。

  挖掘鄉土人才興村活村,當好鄉村振興“主力軍”。鄉土人人才來源於民間,成長於鄉土,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農村村情及農業生產規律,且大多身懷一技之長,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金種子”。要充分重視和用好鄉土人才,改變過去鄉土人才發展“不溫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斷健全和完善鄉土人才的培養激勵機制,在“全國十佳農民”“農業產業發展帶頭人”等遴選資助專案上予以傾斜,讓“土專家”“田秀才”在資金政策支援下脫穎而出,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賺。要強化鄉土人才技能培訓,特別是資訊化背景下發展農村電商等方面的技術技能,讓鄉土人才的理論實踐知識與新時代接軌,迅速成長為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當好鄉村振興“突擊隊”。部分外出能人產業發展理念先進,創業有成,回鄉興辦實業、帶動群眾致富有著資金、技術和理念上的優勢。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質較好、報效家鄉意願較強的外出能人返鄉,實現人才迴歸、資金迴流、創業回鄉,有效填補部分貧困鄉村經濟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迴歸能人領辦創辦新興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結合村情實際發展特色專案,壯大支柱產業,有效啟用集體經濟。同時,要在政治經濟待遇、政策支援、後勤服務等方面予以保障,為能人在村安心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各類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不負時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廣袤農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征程中貢獻力量。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8

  決勝脫貧攻堅戰的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最後衝刺階段,廣大黨員幹部應砥礪務實作風、涵養為民情懷、錘鍊過硬本領,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不留遺憾、全力以赴,奮力答好新時代決勝脫貧攻堅試卷。

  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苦幹實幹。脫貧攻堅已迎來最後的衝刺階段,剩下的都是“難中之難、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要想啃下這塊硬骨頭,實屬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的洪澇災害雙重加壓下,要想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還需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各級黨員幹部要自覺端正作風,杜絕形式主義,真抓實幹、苦幹實幹,不搞“花拳繡腿”,注重“求真務實”,切實把每一件群眾事落實好,確保脫貧攻堅戰完美收官。

  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感同身受。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是“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外在表現。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要主動傾聽貧困戶的心聲,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多看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多問問他們生活的困難,多找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深入分析原因,及時妥善地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讓脫貧攻堅工作始終以此為軸,不脫離人民群眾,擁護人民群眾,確保能脫得了、穩得住。

  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的氣度,迎難而上。只有個人本領過硬、素質過高、底氣過足,才能接得了脫貧攻堅最後衝刺階段的“燙手的山芋”。黨員幹部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不僅是要幫助貧困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還要注重謀劃鄉村振興,做好有效銜接,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固基礎。黨中央承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鬆懈,行動上不能有絲毫遲緩,要有“善始善終”的決心和“善作善成”的擔當,在磨練中蛻變成長,在烈火中淬鍊成鋼。“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用“鋼鐵一般”的意志練就過硬本領,助力脫貧攻堅戰完美收官,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9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其實最主要的癥結就在於鄉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城市佔據了大量的發展資源,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鄉村成為了“養老集聚地”,導致了鄉村原本就落後的形勢更加嚴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也不能少,在這發展的攻堅期,“鄉村振興”應運而生。我們作為一名人民警察,要樹立實幹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鬥、不斷學習,確實在鄉村振興中保好駕護好航。

  鄉村振興,勿自以為是,需維護核心。歷史程序的發展,眾多事例證明,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群眾必須牢牢團結在黨的身邊。從革命時期,我黨團結人民創造性的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到新社會主義初級探索階段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都是在我黨偉大領導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對新時代,新時代,新挑戰,我們依然圍繞團結在黨身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鄉村振興戰略的創造者、指導者。

  鄉村振興,勿好高騖遠,需腳踏實地。我國農業人口之多,耕地面積之廣都印證著鄉村在我國的重要程度。鄉村在我們工作的第一線,振興鄉村要求我們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要求我們充滿鬥志、不畏艱苦,要求我們擔當作為、開拓進取。我們要切實發揚發揮“紅船精神”,要想作為、有作為、善作為,學習李保國、廖俊波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氣的踐行者,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黨的暖風,讓“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

  鄉村振興,勿固守陳規,需創新進取。振興鄉村,絕不是口號,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創新精神是鄉村發展的動力之源。從家庭聯產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現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供給側改革,從歷史到現在,這些政策都是我黨創新精神的實際體現。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訴我們,改革發展,需要創新來驅動,創新驅動農業,會使鄉村發展進入新的次元,鄉村發展不再依靠單一農產品生產,而會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驅動鄉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領域,佔據改革、鄉村振興的主動權。

  我作為一名基層人民警察,鄉村振興,與我同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今後我國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體現了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將切實做到維護核心、堅定信仰,腳踏實地、紮根基層,擔當作為、創新進取,牢記重擔和使命,“在基層保一方安寧,為人民守一片樂土”。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0

  我很榮幸參加鄉村振興培訓班,透過黨校領導、專家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柏露旅遊的客人感受到

  “紅色瀑布小鎮”與眾不同的魅力。

  為了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打造極具文化特色的“紅色瀑布小鎮”,加強文化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

  在各村建文化體育廣場、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組建舞蹈隊等,讓“鄉村舞臺”真正為村民的“精神樂園”。

  二是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透過村廣播、宣傳畫、公眾微訊號等,營造深厚的文明宣傳氛圍,讓大家真正掌握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講文明、樹新風,順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轉變。

  三是創新活動載體,

  讓文化發展多元化。我鄉透過“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家風家訓”等評選活動,樹立優秀典型,並透過“道德講堂”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引領文化建設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潤城,為鄉村振興和永續發展提供豐厚滋養、文化沃土和創造源泉。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1

  為期7天的培訓,主要學習了農村基層工作實務知識、淺析中國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模式探究、美麗鄉村與農村經濟發展、參觀了夢想小鎮、桐廬、現代農業創新園等地。學習培訓期間,本人結合自己鄉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帶著疑惑學,帶著問題學,切實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深刻理解內涵,提高了認識。

  在平時工作當中,我們經常聽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戰略等一些詞語表述,但對美麗鄉村到底是什麼樣子、特色小鎮特在哪裡、包含哪些要素、鄉村振興戰略具體有幾種模式等等,認識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透過本次系統的學習培訓,讓我們對特色小鎮的基本定義、鄉村振興的工作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

  在培訓期間,透過課堂學、點上看、互動問等多種方式,豐富了學習內容,拓寬了視野,一切以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為目標,在特色小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中要以產業為抓手,以旅遊為帶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是結合本地優勢,創出了特色。

  從參觀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幾個點來看,各地都能結合當地實際,發揮山、水、人、文等資源優勢,挖掘潛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結合我們鄉鎮實際,我們在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特色小鎮過程中,也將充分發揮苗木、生態養殖等本地產業特色,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發揮文化作用,建設真正的人文特色鄉鎮。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2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農業和農村扮演著食物供給、要素貢獻的角色,生產功能、增產導向占主導地位。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發展對資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賴程度下降,這需要農業從增產轉向提質,農村從要素供給向生態空間、文化傳承、新消費載體等轉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的不斷加快,雖然農業產值和農村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但依然有佔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不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國的現代化將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一)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

  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規劃先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前所未有的長遠性和全域性性,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以各級相關檔案精神為引領,根據農村實際,認真謀劃鄉村振興發展。

  (三)發揮人才作用。

  要將本土人才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認定一批帶動能力強、有農業生產經驗或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農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培育一批技藝精湛、紮根農村、熱愛鄉土的鄉村工匠。要以更加優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增強人才“粘性”,引進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農業技術和資訊化農副產品營銷的.複合型人才。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汙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汙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援。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4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脫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戶脫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戶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戶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資訊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路建設,引進資訊科技人才,透過大資料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脫貧攻堅方面,透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資訊化建設,推進資訊進村入戶,完善精準扶貧資料庫,為建檔立卡戶精準退出提供資料支援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5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是精神的依託,是靈魂的歸宿。鄉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懷戀,是慈母手中那根縫縫補補的絲線,是“造福鄉梓”的動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感召下,在濃烈鄉情縈繞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鄉情呼喚青年創業,綻放青春光彩。進入新時代,鄉情對於鄉村振興越發凸顯出更加積極的意義。在過去,億萬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求職,為獲得發展機遇而背井離鄉實屬無奈。今天,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就業,他們以先進的知識技術、敢嘗試敢創新的勇氣而成為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不論是返鄉發展農村電商,還是發展“新農業”,廣大青年在農村必有可為且大有可為。對他們來說,鄉情不僅僅是情懷,更是責任。正如許多大學畢業生他們參加“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願者”等基層服務,他們毅然選擇投身基層建設,在奮鬥中實現了個人價值,彰顯了青春光彩。

  鄉情推動生產力革新,促進產業發展。鄉情是一份牽掛,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而言鄉情具有不可比擬的“情感引力”,在這份渴望下,許多在城市打拼的“異鄉人”在城市站穩腳跟後,最終決定迴歸故里,因為故鄉有新時代的大好機遇: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由城市到農村的流動格局開始形成;這裡不願背井離鄉、心繫家庭的剩餘勞動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紅利,全新的產業技術組合在農村的生產力革新將發生質的飛躍;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鄉土優勢是農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資源,悠久的古樹民宅和農業傳統是鄉村歷久彌新的文化資源……面對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市場需求,這裡是“天然的供給側”。正是這種力量,堅定了人們常駐故里的決心,利用這些發展紅利,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鄉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迴歸家鄉,投入並存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彙集成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綻放青春光彩,促進產業發展,為建設美麗鄉村的磅礴之力!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6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脫貧、求振興都是增進人民福祉的“接力賽”。越到接近脫貧終點的關鍵時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氣、善始善終的攻堅態勢,從脫貧攻堅中總結經驗,穩紮穩打衝刺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將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順利交接到鄉村振興。

  激發內生動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脫貧攻堅,久久為功。防止返貧增貧關鍵在人,在於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從根本上改變“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要透過農民夜校、文化下鄉、好人好事評選等載體,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奮進的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激發貧困群眾致富積極性和脫貧志氣;

  要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文化、知識與技術教育,增強其脫貧致富能力,真正實現從“被動扶”到“主動興”轉變,積蓄脫貧奔康的強大內生動力。

  聚焦問題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貧困戶增量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衝刺時期,一方面要重點攻克剩下的“硬骨頭”,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貧人口。要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聚焦影響致貧返貧的問題短板,找準“病、學、災”等致貧返貧原因,劃定支出預警線、識別高風險農戶,劃定收入資格線、框定易返貧貧困戶,對識別出的易致貧返貧物件,因戶施策、分類提供保障措施,為贏得全域性夯實基礎。

  強化利益聯結,產業扶貧“傳好棒”。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脫貧而脫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脫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脫貧致富、實現長效脫貧,穩定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最佳化產業佈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7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春節“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裡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著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實踐。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複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後。在全國範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文化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託。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築牢根基。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的願景,不僅僅是好山好水,鄉愁之中更應有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農村文化的根脈需要傳承,記憶需要留續,用文化振興,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家園。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8

  基層扶貧過程中,透過觀察分析瞭解,我認為,在普遍的發展熱潮中尤其需要冷靜的理性思考:鄉村振興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持久的振興,不能搞不切實際、不顧長遠的無序開發;要克服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短視,立足本地實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異化上求突破,在發展增收上謀出路。按照當前三洲的實際,必須突出抓好“三頭”:

  一、把握一個重頭:資源的保護和規劃

  在當前三洲的發展中,三洲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三洲的特色在於生態宜居。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融入三洲建設,就一定要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的優勢資源挖掘併發揮出來,只有把農村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才會將其變成金山銀山。一要對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過去,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農業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為此我們應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舊危泥磚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後環境衛生整治,為廣大群眾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汙處理、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三要抓好資源的利用規劃。針對鄉村資源要素的配置、土地開發利用、耕地保護及經濟、生態、社會的發展,制定好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既突出功能統籌、產業融合,又強調生態文明和城鄉共融發展,做好人與自然、資源與生態、發展與環境的融合,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和長遠性,讓規劃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二、強化一個帶頭:幹部的引領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發揮村幹部模範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層組織主陣地。各基層組織要以抓好黨建為引領,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強化宣傳、善於引導,依法辦事、規範治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進一步地摸門道、找竅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要爭當基層發展的“領頭雁”。作為村幹部,要想方設法幫群眾增收,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能透過發展來解決難題,凝聚人心。當前特別是要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戰,村幹部作為“一線戰鬥員”、“一線指揮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陣地,在推進脫貧攻堅中舉好旗、領好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揮本村優勢,推進產業扶貧。三是要當好基層群眾的“貼心人”。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點才節,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於處理村務,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成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當家人。同時,要做到胸有情懷願擔當,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幫助群眾解決好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及時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三、突出一個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

  當前,三洲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造成部分農田丟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戶分散勞動居多,只能基本滿足自家日常生活,村莊空心化程度嚴重。鄉村要振興,必須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成立各種各樣的農村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將零散、分塊租賃給散戶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導農民透過土地入股、資金投入、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進來,鼓勵農民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探索村委會以資產、資金、資源入股發展現代休閒農業,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有條件的鄉村,可以引進旅遊開發公司依託村內山水自然資源、人文民俗風貌條件,大力發展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業;充分發揮鄉村節慶、創意紀念品、文創民俗等吸引遊客的特點,進一步整合業態、做大規模,使鄉村旅遊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銷,千方百計透過多種渠道擴大影響,吸引客源,透過鄉村旅遊帶動地方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戶發展農家樂,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給予全力幫助與指導,發展一家,鞏固一家。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9

  近日,中組部推出黨員教育電視系列片《美村三十六法》,以《做景觀天》為題的我縣古郊鄉錫崖溝村作為全省唯一村莊入選其中。

  據瞭解,《美村三十六法》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主題,講述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實踐,提煉出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之“法”。該片共36集,每集介紹一個村的典型做法,對於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錫崖溝村作為我省唯一一個入選《美村三十六法》的鄉村,以“做景觀天”為題,採用紀實的手法,展示錫崖溝村民在黨支部帶領下,不甘閉塞、艱苦奮鬥、久久為功,歷時30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一條“掛壁公路”。走出大山後,錫崖溝村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繼續秉承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利用自身紅色傳承、綠色生態優勢,以打造“避暑花園”為發展目標,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開闢多種經營、發展旅遊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不斷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小康村,解答了只要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充分發掘自身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就能將區位劣勢轉化為獨特發展優勢,昂首闊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徵程上的時代課題。

  2022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20

  我有幸參加了由井岡山市委黨校和成都市委黨校聯合舉辦的赴成都黨校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題培訓班。在此期間,我們仔細學習了《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成都實踐與經驗》、《鄉村振興計劃中的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研究》等專題課程;實地參觀了郫都區戰旗村、郫縣農科村、彭州白鹿小鎮等新農村建設;深入參與了現代鄉村旅遊與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等主題討論。為期5天的專題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有理有據、內容豐富緊湊,讓我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風般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結合成都市當下鄉村振興的工作實際,淺談以下幾點心得:

  一是產業支撐才能振興鄉村。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支撐才行,鄉村如何能夠給農民帶來增收渠道?如何能夠吸引年輕人,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的安心?最關鍵的是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發展農村產業是農村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要實現農村產業的興旺,我們要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尤其是我們文化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廣大農民增收和農村富裕拓展持續穩定的渠道。如郫都區的戰旗村在大力發展蔬菜業的同時,沿柏條河打造農業觀光旅遊帶,現已有戰旗文化大院、第五媽媽農莊、農業創意觀光園等旅遊特色產業。因此,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產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

  二是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

  需要久久為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這種工作態度和精神,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鄉村振興戰略更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村莊整治建設,農戶廁所汙水、廚房汙水、洗滌汙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等等,這是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的“持久戰”。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最終目標。始終關注農村人居環境,關注農民生活環境。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民生活在美麗鄉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念。

  三是要在產業生態的基礎上厚植文化力量。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腦袋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思想文化力量。堅持對這些優良傳統進行繼承與發揚光大,“不忘初心”,切實提高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水平,培養農村居民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

  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進,生態環境之優美,鄉村振興之實踐令人大開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學習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目標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農村將是未來推進全域旅遊的主戰場,我們要借鑑此次培訓中學習到的優秀經驗,樹立柏露鄉村旅遊全新名片,同時積極探索開發鄉村旅遊民宿這一模式,把農村土地盤活起來,吸引更多遊客留步,體驗鄉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