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

  這次我參加了2022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後聽取了幾位骨幹老師關於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透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啟用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儘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課堂中去,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願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透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2

  又一年的探索、學習,我對歷史新課標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加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加強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於反思並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2.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於他們的終身學習。

  3.精英教育發展成為全人發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4.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定上,更加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複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後,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範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之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並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儘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透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透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

  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加強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透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3

  2022年初中歷史遠端教育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透過收看影片,聆聽專家們的講解,以及和有經驗的教師們的交流,使我感觸頗多。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倍感喜悅和欣慰,也引導著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透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1、匯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螢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顧一戰的歷史思考:

  如此大的戰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它的性質、結果如何?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否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呢?(戰後由於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鬥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為了結束廝殺,共謀對策,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

  2、簡介會議的基本情況。出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圖片

  講述蘇維埃俄國被剝奪了參加和會的權利,德國及其盟國則成為受審者等候發落。

  組織討論,探究:“參加和會的27個國家是否有平等的權利?”認識:帝國主義召開巴黎和會的目的是掠奪戰敗國和弱小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會議由少數幾個帝國主義大國所操縱。

  3、展示圖片:《凡爾賽和約》。指出《凡爾賽和約》是巴黎和會簽署的最重要的條約,有關內容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個條約不論哪方面對德國進行了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德國的實力進行了保留,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牽制法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

  4、中國山東問題:

  ①回顧山東問題的由來。

  ②影片播放:《五四運動》。

  ③聯絡史實,設問總結:巴黎和會關於中國山東問題的規定對中國歷史有何重要影響?

  ④分析和約對中國主權的踐踏,增強情感體驗,激發民族情感。

  5、(出示地圖)總結一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統治的新秩序?怎樣看待凡爾賽體系?

  6、組織學生討論

  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訊息後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關係、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討論提示因為依靠《凡爾賽和約》所建立的一戰後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7、為維護這一體系,根據《凡爾賽和約》還建立了什麼樣的國際組織?(被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1946年宣告結束。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4

  本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課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感自己認識的不足同時也積極要求自己要與時俱進,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努力進步。

  首先要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同時應重新界定新時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加強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其次,要加強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透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加強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為重要的是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總之,我們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樹立讓學生學真、學善、學美、學成人、學成材的觀念。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想我們應努力做到:

  (1)在教學觀念上,應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

  (2)在資訊傳輸中,應由單向資訊交流向綜合資訊交流轉變,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

  (3)在教學模式上,應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4)對學生的態度,應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總之,在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中,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以達成我們所期望的課程目標。

  初中歷史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5

  今天有幸參與到全縣初中歷史老師的一次集中培訓活動,說實話,真的是受益匪淺,的確是學到了不少東西。本次活動請來的是僑中的張麗萍老師,張老師在上午作了《課堂觀察與複習案例》的報告,下午則是進行一次現場的示範課。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關於九年級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

  與其說張老師來給我們做培訓,我更願意說是經驗交流,這次的經驗交流對我觸動很大。我是年輕教師,是第一次當畢業班的老師,可以說在怎麼複習這塊我是很迷茫很無助的,完全沒有經驗,毫無頭緒,也深知複習課對學生的中考是多麼的重要,心中很忐忑。張老師這次的交流對我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張老師的示範課讓我瞭解了我的複習課與優秀教師的差距,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明白了在這幾個月的複習時間裡我應該這麼做才能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幫助。

  張老師的課的思路很好,但是對於我們縣的大多數學生來說,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節奏,問題在於學生的學習素質和能力實在不能與僑中的學生相比。這也讓我明白,複習一定要依據學情,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然後再適當增加難度。對於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我們要做的是借鑑,而不是照搬。

  最後,感謝本次培訓,給了一個年輕教師很大的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