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通用12篇)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通用12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1

  我參加了全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摩研討會議,聽取了師範附小劉桂霞等二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觀摩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校園的先進做法,聽取了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室郝永主任對改善閱讀的一些思考感受頗深。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透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劉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她的課是平常積累的一種展示,實在不做作。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紮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劉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為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當然,也需要老師不斷的積累、學習、反思、堅持,她老師做到了平常老師所不能做的,所以她成功了。

  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帶給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個別學生認為,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能夠藉助一本書瞭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潛力的提高有必須幫忙。它給學生帶給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透過交流,到達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能夠促進寫。主題閱題能夠幫忙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瞭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帶給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幾位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2

  透過本次教育資訊化學習,我明確了加快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類已走進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資訊化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開發利用資訊資源,促進資訊交流和知識共享,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也可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程序。

  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提升活動已經結束。在這段時間裡,我克服了工作和學習之間的時間衝突,合理安排時間,按時登入平臺學習,積極參加培訓的答疑活動,感受授課教師的風采,聆聽他們耐心的解惑和真誠的傳授。這次培訓給我的感覺是全新的,足不出戶,就能聆聽各位老師的講授,與同行交流討論。這段研修的歷程,有壓力,更有收穫。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本次培訓中學習的都是現在資訊科技發展的前沿技術,如王子老師的《基於移動微課的極簡教育技術的實踐研究——微信小程式的創新應用案例》,唐校長的《技術支援下的學習變革》,梁校長的《教學PPT的設計與製作》,王思思老師的《跨學科視野下的自然筆記》,朱思思老師的《教學實踐中的思維導圖》,陳老師的《學習類APP的教學應用》,鍾老師的《專案式學習(PBL)設計》。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很慶幸學校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受益匪淺,並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這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大的不同之處。

  培訓內容既充滿新鮮和實用感,又有一種挑戰性。因此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是充滿了樂趣,充滿了興趣。我每次都認認真真的完成作業,有時作業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影片教學以及講座,爭取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在培訓時,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有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在國培中我是興成長互加計劃的學員,能夠在這個坊裡的學員都是幸運的。

  透過培訓我瞭解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熟練運用資訊工具,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而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本次培訓激發了我教育教學新技術濃厚的興趣,我要透過教學實踐,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趕上時代步伐。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3

  我是君召中心小學的一名剛入職的新教師,很慶幸上級領導部門為我們安排了教育教學資訊化的培訓,解開了以前教學時的很多困惑。之前上課的時候總是不會用資訊化的教學工具,請教老教師後也是一知半解模稜兩可。透過參加這次領導安排的資訊化培訓,這些資訊化的教學工具才真真正正地發揮作用。20xx年10月19日在君召中心小學開展的資訊化培訓課程,使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寫教案方面。因為是新教師以前基本沒有寫過真正意義上的教案,所以,寫教案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每次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他們總是忙中抽閒從頭到尾給我敘述一遍,指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易錯點。但是這樣效率很低,一方面佔用時間太多時間,另一方面口口相傳總有遺漏之處。透過這次培訓,我知道了班班通裡面有教案設計這個模組,裡面詳細顯示了各個名師的教案,我可以仔細研究名師的授課方式,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爭取把教材吃透,把方法學到。當我認真研讀完所有名師的教案後,再編寫教案時就顯得遊刃有餘了。

  其次是課堂教學方面。記得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還不會用班班通,課上的不夠有趣,學生除了感覺我是新老師對我本人感興趣外,課程的內容他們知之甚少,這都是因為我沒有經驗,備課不充足。透過這次培訓,我知道班班通裡面有我們所學課程的各種課件,優教課件、名師課件,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課件,還可以進行增減,解決了我授課的一大難題。現在我都是提前在班班通上複製課件,在參考多個課件後,選擇合適的課件,然後進行刪減。再上課,我就可以很好的把我的授課內容與教學課件融為一體。

  再次就是在課後輔導方面。在學校組織教學資訊化培訓之前,我們的課外作業只有課本或者教輔資料,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在參加了培訓後,我瞭解到班班通授課平臺上有我們每節課程的測試題,預習達標、課堂達標、單元檢測。可以提前編輯刪減,也可以在授課時進行標註。而且有提問、表揚、搶答等環節。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學生們可以在遊戲中學習與進步。

  當然,資訊化授課平臺的內容還有很多,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大有益處。我希望領導部門能多組織這樣的學習培訓,讓我們能在培訓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奉獻更大的力量!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4

  透過觀看全國教育資訊化應用展覽論壇活動網路直播,有如下心得體會。

  針對我國中小學教學資訊化正在從起步應用向融合創新轉型的新趨勢,面向參加展覽活動的中小學一線教師、管理者、新媒體研發人員和教學應用服務人員,描繪資訊科技推進教育教學變革的新藍圖,分享教學創新應用的典型案例,交流區域推進教學資訊化的新舉措和新思路。透過匯聚和分享創新經驗,為新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學資訊化指引正確方向,為教師提供教學創新的新思路和新經驗,為管理者提供“網際網路+”區域教育管理的創新服務模式,進而推動新時期我國中小學教學資訊化的深入發展。

  資訊科技已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資訊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徵。我國的教育偉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

  作為一個初中教師,我深感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現如今,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資訊化日益普及。把資訊科技應用與教育,則賦予了教育資訊化的雙層屬性,即“技術”的屬性和“教育”的屬性。從技術角度看,教育資訊化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多媒化。數字化使得教育資訊科技系統的裝置簡單、效能可靠和標準統一,網路化使得資訊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智慧化使得系統能夠做到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自然化、繁雜任務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裝置一體化、資訊表徵多元化、複雜現象虛擬化。 從教育屬性看,教育資訊化的基本特徵是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與協作性。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資訊化的本質特徵,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學習者共享,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互動效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互動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因此,教學資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資訊傳遞、資訊質量、資訊成本、資訊交流都更具有優勢。

  做一名教育資訊化的積極踐行者,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資訊化是一把鑰匙,是開啟教育改革大門的必然選擇,同時,教育資訊化又充當了教育改革的急先鋒,只有把教育資訊化實施好了,才能讓教育的帶頭性永葆生機,教育的大旗才會屹立不倒。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5

  為了貫徹落實《襄陽市教育資訊化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根據襄陽市電化教育館安排,20**年5月4—5日,我在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參加為期兩天的“中小學教育資訊化管理幹部培訓班”學習。這次培訓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吳砥等專家教授的講課,讓我收穫頗多。加之與來自不同縣市區的同仁們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鑑工作經驗、思路方法,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這次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教育資訊化規劃的解讀,知曉了新的形勢

  吳砥教授關於《教育資訊化發展趨勢、規劃和思考》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資訊科技對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教育資訊化十年規劃的出臺,把教育風格資訊化納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整體戰略,表明國家高度重視教育資訊化發展工作。

  明確了教育資訊化近期的工作重點:建成“三通兩平臺”和加強教師培訓。“三通”為:推動“寬頻網路校校通”,完善學校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推動“優質資源班班通”,加快內容建設與共享;推動“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兩平臺”為: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按照對設施裝置建、管、用的要求,為了用好“三通兩平臺”,必須對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能力的培訓,讓教師熟練應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面對全球化,面對複雜的社會,人腦思維是遠遠不夠,一定要人機思維,不斷充電,才能適應社會迅猛發展的需要。

  二、發展教育資訊化,校長要提高領導力

  校長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校長對於教育資訊化有怎樣的認識,就會在學校的資訊化發展問題上採取怎樣的決策和行動。教育資訊化需要校長的認識和行動、眼界與境界、帶頭和支援。教育資訊化的實施,校長要有洞察力、管理力、指導力。

  因此,校長首先要提高自身資訊化素養,要有資訊化理念和資訊化應用能力,對學校資訊化發展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校長要決策好學校資訊應用的願景,要確立一個可供分享的資訊科技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願景,並得到老師的認可,讓全體老師都明晰這一願景。校長要發揮個人及團隊的影響力;要引領教育資訊化常態發展,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指導資訊科技的應用行為,搭建支援教師資訊化成長平臺;校長要創新學校資訊化管理機制;要合理配置學校的資訊資源;要反思實施資訊化的得失,校長作為領導者,既要決策、抓落實、抓效果,同時還要能夠停下來,進行回頭看,既要進行橫向的對比,還要有縱向的比較,學校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穫,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繼續發揚的,還有哪些是需要改進的,或者有哪些是不切合實際要堅決摒棄的等等,要進行認真地反思,確保資訊化健康發展。

  三、明確了目標,理清了學校資訊化發展基本思路

  透過培訓,我明確了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目標,學校要著眼於長遠發展,著眼於服務教學、著眼於教師的日常運用、著眼於打造現代化學校,首先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校教育資訊化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資訊化教育管理制度。

  其次,要加強基礎建設,實現寬頻網路進校園,接入班班通基本滿足應用的硬體條件,要優質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利用雲計算技術為教師、學生、家長提供資訊化網路空間,完善資訊服務體系,建設數字化智慧校園。

  第三,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透過對教師的資訊科技培訓,加強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推進教學資源的應用,充分利用名師課堂,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網路協作教研應用。

  第四,建立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對教育資訊化技術的應用。

  這次培訓,讓我從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認識了資訊化教育。今後,我將盡自己所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工作中,並不斷努力提高自己。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6

  透過本次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上新的臺階。透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程教授和孟校長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影片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資訊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

  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瞭、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覆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透過qq群平臺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7

  現階段,人類已經逐步進入知識經濟以及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運用資訊化來對工業化加以帶動。土木工程的資訊化也就是利用自動控制、通訊以及計算機等一系列高新技術來提升與改進土木工程的施工方式、技術手段,以此不斷的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手段和技術,使其能夠更為合理科學,並且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涵義

  1.1行業影響方面

  就土木工程資訊化對行業的影響上來看,可以說土木工程資訊化是利用資訊科技來提升土木工程管理水平、建設水平的一個過程,廣泛的涉及到企業管理、政府監管、教育培訓、質量監督、勘測、監理、施工以及設計等多個領域,特別是針對我國具體國情,土木工程資訊化的實現將資訊知識資源嚴重分佈不均與工程建設面廣量大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有效的解決,推動了技術的整體進步。

  就實現土木過程資訊化的過程而言,土木工程行業的資訊化與其他行業一樣,同樣也包含六大要素、三個層面的一個動態過程。其中,六大要素也就是資訊人才、資訊資源、資訊網路、資訊法規環境、資訊產業、資訊科技等。而三個層面則包括:①應用及開發土木資訊科技的過程、具體指的是以資訊科技諸如網際網路為基礎,將硬體、軟體方面的土木工程資訊網路傳輸標準制定出來,並且對傳輸土木工程資訊的終端大力研製及開發出來,這是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②利用及開發土木資訊資源的過程,指的是作為提供土木資訊者,將企業土木工程區域網建設以及國家土木工程資訊網建設完成,這是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關鍵及核心所在;③土木資訊產品製造行業持續發展的過程,指的是將開發製造土木工程資訊科技的一批科研企業及機構發展起來,這是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尤為重要的一大支撐。

  1.2技術形式方面

  就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技術形式上來講,土木工程資訊化也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全國範圍內以利用開發土木工程資訊科技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諸如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為依託的新技術擴散的一個過程,藉助於土木資訊共享及線上的實現,以互動、隨地、隨時的方式將完土木資訊完成的問題解決及支援方案予以提供。

  2.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基本特點

  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與傳統的土木工程建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並且具備著非常顯著的時代特色。透過分析不難發現,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具備著十分鮮明及顯著的知識經濟特點,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生產核心要素就是技術知識、各種資訊,以現代化的網際網路作為工具,其本質表現形式就是土木資訊資源的應用、傳輸以及生產。總的來說,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所具備的屬性主要為互動性、遠端性以及實時性,也就是以互動的方式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均能夠提供資訊服務為土木工程界,將地域、時間等相關方面的制約徹底打破。

  3.土木工程的資訊化建設途徑

  目前,人類已經步入到了資訊時代,利用計算機系統能夠自動生成圖形,應用資訊系統能夠彰顯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及建築美學,可以使土木工程的創作成果達到全新的發展境界。所以,在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中,應當全方位、多角度的貫穿資訊化的理念,並且積極的開闢出土木工程的資訊化建設途徑。

  3.1構建施工、設計的控制及技術資訊系統

  在土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與網上的大量相關資訊結合起來,利用資訊化的手段來將專案承包內容加以完善,增強專案承包內容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因而這也是計算機手段的一種應用表現。採用資訊科技就意味著工程師工作量的減少,有助於審美理念的提升、設計概念的最佳化,有助於相關構思的實現以及設計理念的創新。

  3.2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材料裝置採購、施工招投標、方案優選的資訊系統

  目前,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與計算機資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所以,土木工程行業服務的開發性也隨之增強,這便使得設計方案最佳化的實現就顯得尤為必要及重要。所以,必須重視組織方案的改善,將資源的利用及整合進一步實現,將其中的最佳化措施加以改善,促進組織決策水平和決策能力的提高。

  3.3構建企業管理、行業管理及工程管理的資訊系統

  現代化的資訊科技是人們日常工作及生活均無法脫離的,只有與相關技術理念結合起來,才能夠將相關作用的發揮不斷的加以完善,改進前進力度,實現有序規範的模式,加強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內容的.有機整合,並且將資訊系統管理實現對土木工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應當加強管理及查詢的整合力度,重視土木工程專案的驗收及檢查,將檢查和稽核的結果納入到資訊化管理系統中,並且採取資訊化的管控手段。資訊科技往往會涉及到廣泛的內容,而要想將土木工程資訊化建設的內容予以整合,那麼就需要將各方面的管理加強,妥善的進行分析,實現決策的最佳化,以便於提高資訊化管理水平。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土木工程行業要想得以可持續發展,那麼應當高度重視資訊化建設,大力的整合產業模式,加強理念與措施的有機整合,實現工程的改良,實現資訊化的管理,加大施工方案創新力度,與此同時,還應當以政府宏觀調控為基礎,以資訊化的手段來加強資源整合及部門合作,拓展土木工程的專業範圍,從而促進土木工程資訊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8

  國家要實現資訊化,教育資訊化必須先行。教育資訊化是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互動、協作。在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今天,資訊科技正全面進入教育教學領域。《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xx — 20xx年)》明確提出了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全新理念。深度融合是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更深層次的應用,而從目前來看,資訊科技對教育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卻不顯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等還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這需要我們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並加以實施。

  一、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構建優質資訊化教育教學環境。

  營造設施一流、技術先進、資源充足的優質資訊化外部環境是開展有效資訊化教學的先決條件。優質的資訊化環境,必須要充分滿足教師持續開展資訊化教學活動所需要的條件,充分滿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能促進有效學習的條件。教育資訊化建設的內容和方向就是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三通兩平臺建設的完備程度和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優劣。

  二、教師要轉變思想,提升素質。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思想,在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資訊科技對傳統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作用,願意學習資訊科技並將之付諸於教學實踐中。只有教師的思想轉變了,資訊化教學才會真正順利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化教學模式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變得無足輕重,相反,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師應當扮演好以下角色:學生的良友、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幫促者、課堂組織者和協調者、激勵者。

  同時,教師開展資訊化教學必須具備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資訊化教學實施能力和資訊化教學評價能力。

  三、學校應加強機制和制度建設。

  (一)做好頂層設計,保證經費投入,加快推進資訊化建設工程。

  學校應成立資訊化領導小組,下設由專業人員、管理人員、一線教師等組成的資訊化建設辦公室,建立日常工作制度,負責制定學校資訊化建設的整體規劃和推進方案,研究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當前,各學校應按照國家、省市對學校資訊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部署,保證建設經費足額投入,做好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工作,爭取早日搭建好學校的資訊化軟硬體教學環境。

  (二)加強資訊化師資隊伍建設。

  開展資訊化教學,教師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學校要把資訊化師資隊伍建設擺在戰略高度上,加大新教師職前培養和教師在職培訓的力度,提高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加強對資訊化資源開發、應用、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專項培訓,將資訊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和資訊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作為主要培訓內容。學校應鼓勵並支援更多的教師參加國家及省級資訊化教學大賽、課件製作大賽、微課程大賽等資訊化比賽,從備賽、參賽等過程快速提升教師的資訊化素養。對在各級資訊化比賽中獲獎的教師及在資訊化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要予以獎勵。學校應嚴格執行教師職稱評聘中有關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相關政策要求,對資訊科技考核不合格的教師要限期整改。

  四、構建網路環境下的三段式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是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有益嘗試。三段式教學是把教與學的過程劃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後三個部分。對教師而言,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後反思;對學生而言,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預習)、課堂學習、知識拓展與延伸。

  (一)三段式能夠有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1、教學設計。三段式教學設計既要考慮到教師、學生、技術、媒體,又要考慮知識內容等多種因素。可利用數字校園教學平臺、網路學習空間等資訊化平臺或常規的網路通訊工具,比如QQ空間、部落格等這些學生易於接受、耳熟能詳的網路工具,將預習要求、教學影片、重點難點、教學課件、知識拓展等內容上傳到空間,以方便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資訊科技應用的主戰場,應該儘可能讓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三段式所呈現的課堂教學是:課堂上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體會、每個學生都呈現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收穫,教師解難答疑。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參與,而教師只是參與者和指導者,真正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

  3、課後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學習體會、知識鞏固與拓展延伸,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教師或學生的空間,師生可以互訪,並實時交流溝通。

  (二)三段式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對學生而言,課前就是學生根據教師網路學習空間提供的學習指導,合理地利用課餘時間,預習新知、自主學習;課上就是利用課堂有效的時間,交流預習、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其他同學和教師那裡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後就是學生完成所學知識的鞏固,並按照教師的要求,利用網路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藉助網路環境,即使在課外時間,也可以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實現個性化教學,並實現同學之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三段式解決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把更多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實施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講求實效,勿流於形式。

  要避免無限誇大技術的作用,不能為了資訊化而資訊化,造成形式脫離內容的現象。應根據課程特點、本次課教學內容和授課班級學生特點,來確定合適的資訊化教學實施方案。

  (二)因地制宜,結合實際。

  當前,多數學校資訊化建設水平不高,距離理想的資訊化教學環境還相差甚遠,但這不應該成為消極對待資訊化教學的理由,要根據現有條件積極開展資訊化教學。

  (三)以點帶面,全面推廣。

  開展資訊化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有效的資訊化教學受制於資訊化環境、任課教師的資訊化素養、所教學生的素質能力等條件因素。較好的做法是:在學校中率先選擇少數專業、少數班級、少數資訊素養高的教師開展資訊化教學試點,積累經驗、找出不足,為後續的資訊化教學闖出新路,待經驗成熟以後在學校全面推廣資訊化教學。

  教育資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會一蹴而就。學校在資訊化建設過程中,應按照國家、省市的統一部署付諸行動,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學校的做法和經驗,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併兼顧長遠發展。教學改革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在資訊化建設過程中,要提高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要結合學生特點,鼓勵學生利用資訊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積極培養學生資訊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質量和效率。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適合國情、省情、校情的資訊化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9

  20xx年11月30日,12月1日,12月2日,我有幸參加了蘇州市高新區區域教育資訊化應用培訓高階研修班,轉眼間參加東北師大的培訓已經結束了,回顧這幾天的學習生活,我們忙碌著,卻充實著,快樂著。我對教育資訊化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本知識課件的製作上。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非常感謝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教育局、蘇州市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與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科技研究院聯合舉辦《區域教育資訊化應用高階培訓班》,讓我有幸能夠與東北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的教授零距離接觸。11月30日早上,學習培訓在蘇州實驗中學的多功能報告廳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式,開班典禮上許多領導都到場,足以表明培訓班的要求之高,檔次之高,各界領導對教師教育資訊化發展之重視。加之來自不同縣市區的同仁們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鑑工作經驗、思路方法,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

  一、新精神,新理念,瞭解新形勢

  1、開課第一天我們就學業習了教育資訊化的定義及發展趨勢、規劃和思考。《區域教育資訊化應用高階培訓班》,旨在透過集中系統地培訓,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對教育資訊化工作重要性和緊迫羽的認識,準確把握新時期教育資訊化的深刻內涵和核心理念,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明確工作思路和舉措,加快推進區域的教育資訊化程序。應用是根本,教師是關鍵,普及是目標。

  2、作為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需要。還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化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二、專業知識方面

  1、聆聽了黃寶國老師“差點教育理念下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策略研究”,黃老師講課風趣幽默,讓我感受到,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瞭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以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由於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所以需要我們每個人終身學習。黃老師綜合國內外教育情況,提出了適用於中國的差點教育,差點教育的基本內涵是尊重差異,研究差點(學生的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點和強點),縮小差距,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共享差別。透過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協調發展、綠色生態、開放包容、共享雙贏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2、劉明老師講了關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教師資訊素養,劉老師運用各個小的軟體,將資訊科技與當前教育實現無縫連線,劉老師認為做好學校教育資訊化就像修煉一門武功,其中有硬體建設、教師發展、教學與科研、學生成長、空間與資源。網際網路+時代的老師要學會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碎片化學習、草根學習、微型學習、泛在學習,我們要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利用思維導圖學習,製作各種各樣的微課,方便學習。

  3、華南師範大學的柯清超教授講述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學校發展與教育創新”,柯教授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國內外教育的側重點,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做事要有情懷,以任務形式驅動的學習方式可能更適合於學生的接受。資訊時代需要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處在新舊兩種學校系統並在時代。網際網路重塑教學形態,像基礎教育中出現了翻轉課堂、自組織學習等;高等教育裡有各種各樣的影片公開課,MOOC實現了教育資源全球化;還有繼續教育當中的混合、雲課堂,翻轉課堂等等。讓我深刻體會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教學正在由封閉走向開放。

  4、學習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最佳化新課堂教學設計;掌握資訊科技“潛在”的教育教學功能;理解整合的實質;明確整合的目標;準確診斷確定“整合點”;最佳化“整合點”內容的資源設計;物化“整合點”資源設計的成果,將其轉化為媒體資源,工具軟體,智慧軟體等;恰當有效的應用整合資源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

  5、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發展為本。”作為教師要尊重終身教育觀,做好解析者,示範者,組織者,啟迪者,指導者,給漁者,促進者。學生終身學習、發展觀。做到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互動,合作,會學習,會活用。要以優質的數字化學習環境為支撐創新,因材施教。處理好尊重鼓勵,民主平等,學會合作的師生關係。

  通過幾天的培訓,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站在教育教學改革需求的角度,融會貫通朱教授的講座內容,不斷學習、消化,對技術的應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將電子白板代替黑板,更不能被技術捆-綁。教育資訊化在兩個課堂的建設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把兩個課堂的建設做好做實,使教育資訊化能力不斷提升,真正達到教育資訊化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育也要時代化,要融入到現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這個資訊的時代,這個資訊的社會。

  總之,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受益匪淺。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努力把所學到的教育資訊化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使之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10

  一、運用資訊科技,促進課堂的轉變。

  之前,自己總是簡單的認為資訊科技與課堂整合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直到今天聽了教授的講座才深知自己知識的匱乏及思想的落伍。原來資訊科技包含著諸多的內容,而且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瞭解了當前新媒體新技術發展的趨勢,聽到了資訊科技領域的一些新名詞,如未來教室班班通寬頻、雲計算、電子書包等,而且透過媒體真正感受到這些技術的有效性及有趣性。當前,一大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技術應用就是“做課件,放課件;課堂就是電子互動白板技術功能的展示廳”。殊不知多媒體在於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傳統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課件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我們教師應把技術整合到課堂中去,靈活地運用資源輔助教學,轉變課堂。

  二、運用資訊科技,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今天的講座中,教授都對傳統的教學與資訊科技輔助下的教學進行了對比,傳統的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講授在課內,內化在課外,不管學生會不會老師都講,教授指出,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會的為什麼要講?而運用資訊科技輔助顛倒了課堂,即老師把知識重難點及自學提綱運用雲服務傳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每個學生都能運用電子書包裡的教材及學習工具展開預習,這樣完成了講授的過程;課堂上是互動的過程進行內化。由此,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達到了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效果。

  三、運用資訊科技,使學習無限化、有效化。

  傳統的教學學生學習內容是有限的,侷限於教材,即便有學生平時也看一些課外閱讀書,但很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學生可以運用電子書閱讀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未來還可以透過電子書包進行移動學習,而且還可以運用電子書包進行互動學習。

  因此,老師的學習,老師的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學習吧!要終身學習!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11

  20xx年陝西省中等職業學校資訊化教學設計大賽告一段落,透過將近一個月時間的準備,加上自己參加比賽及賽後聽評委老師的點評,觀看優秀選手的展示等,收穫頗豐,現將這段時間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備賽的過程就是個學習的過程

  我參加的是專業一組的比賽,參賽題目為《電工技術與基礎》一書中《指標式萬用表測量電阻》這節的內容。這節課的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透過前面的教學發現,學生很容易學會,但是細節容易忽視,遺忘也比較快,以前教學中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但是課時的關係,教過也就算了。比賽用這節課時,才會根據平時上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想辦法,在幾個平行班不停的上課,反思,透過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案。因此,備賽的過程對我更是個不斷總結、反思、學習的過程,透過學生的反饋發現不足,也為後面其他內容的教學提供借鑑。

  二、團隊的力量大

  按照大賽檔案,可以以團隊形式報名,賴珍明、徐小奇和我組成了一個團隊,在整個備賽過程中,從選題到過程設計到微課影片、課件的製作以及說課注意的問題等都給了我全方位的指導,賴珍明老師在參賽期間也全程陪同,為我們做好細緻周到的服務,其他參賽的選手都羨慕我們有了這麼好的後勤服務和技術支援人員。此外,學校很多老師為我們參賽提供了很大幫助,教學部門組織好幾次演練,幾位優秀的教學骨幹針對我們的演練情況給予中肯的點評和指導,以前參加過比賽雅璐、海雲、康師傅等同事們更是將他們的參賽的經驗傾囊相授。最後定稿環節,辦公室的馬老師一字一句對推敲說課稿件,及時將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整個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團隊的溫暖,真誠的謝謝你們!

  三、透過比賽發現不足

  因為自身專業原因,以及職業學校對學生成績並沒有太高要求,因此從教這麼多年,都沒有好好看過教育方面的理論,對教育教學方面的術語更是知之甚少。說課比賽需要說明每個設計環節的意圖,需要專業的教育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才臨時抱佛腳瞭解了一些。接觸之後發現,很多教育理論除了給教學提供理論支撐之外,更多的是能指導教學。因此,在後面工作當中,需要更加註意這方面的積累。

  本次比賽中個人成績不理想,透過賽後評委點評和個人反思,將本人賽後的一些反思總結如下,希望對以後的參賽提供參考:

  (1)認真閱讀比賽檔案,內容範圍,最好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和權威出版社版本,德育教材與其他教材不同,不可使用地方教材和自編教材。

  (2)資訊化說課比賽要在技術層面上有資訊科技和數字資源的應用,需要相應資訊化環境做支援,教學層面要有應用的體現,理念上要更新,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變革層面要優,互動方式的考核評價效果要實,要能看到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中重難點和目標的制定應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學生自學效果確定,而不是教師認為確定。教學中應該有詳實科學的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與期末評價比例應該在7比3左右,加大平時的考核力度。

  (4)時間控制上不能超時也不要太短,儘量達到人與課件完美結合,為控制時間,可採用排練計時的方式。多練,多熟悉,理解記憶。

  (5)自信大方,在熟練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魅力,展示新時代教師的個人風採,呈現陽光自信的教師形象。避免奇裝異服或者衣著不得體。

  (6)說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多媒體元素(影片、音訊)儘量採用不同版本office均可以播放的格式,避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播放不了的問題。為保險起見,甚至可以同時做好多個版本的檔案,根據賽場電腦的情況隨時調整。

  (7)做好充足準備,如翻頁筆保證有電,準備好一學期教案教材,教學設計和說課稿。

  (8)說課作品是團隊的結晶,但是進行展示的成員必須對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瞭然於胸,對設計理念設計思路等有深入的瞭解,這樣才能在臨場發揮時不會在提問環節露怯。

  總之,透過這次比賽,讓我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給後面的學習和成長指明瞭方向。

  資訊化2.0個人研修心得12

  在20xx年1月13日-15日,我參加XX省職業教育資訊化教學大賽培訓班,此次培訓收穫很多,不但明白了教學目標的定位,還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有機會接觸到了資訊化教學的相關內容。下面,我就學習到的幾點內容進行分享:

  一、教學目標要定位準確合理

  在沒有學習這個資訊化教學大賽之前,我對教學三維目標的理解可以說是半桶水,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理解不深。教學目標要定位合理準確,簡單明瞭,例如,情感目標定位為今後工作打下基礎,這個目標在本節課裡就是太遠大了,目標不明確,應該將目標越細越好,要達到本節課的什麼效果。每個目標裡只有一個目標就夠了,太多目標不好,學生也完成不了。

  二、教學過程思路要清晰

  雖然每節課的內容不同,但是你想把它設計好,它的套路都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首先最好採用影片情境匯入法,接著是講授新課,再跟著是採用任務驅動法或專案法來解決本節課的內容,最後是採用拓展法和層層深入法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三、微課教學

  現在網路通訊的發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可以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點問題製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隨時點播學習。首先,雖然我們所教的是職校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但是班上還是有很多同學想讀書和學習的,他們晚自修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不一定能找到能解決該問題的老師。其次,由於製作成為10分鐘左右的影片,學生學起來很輕鬆,所以成績一般的學生也能將注意力在這10分鐘裡集中起來。所以,基於上述兩大因素的考慮,我覺得可以在班裡建一個Q群,老師把製作好的微課放在Q群資料夾裡,供學生有需要時自己學習,及時把疑難題解決。

  四、資訊化教學

  資訊化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資訊化教學就是採用聲、像和頻等來教學,能很直觀反映出狀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問題也很解決。例如,我上《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講單向閥、換向閥和溢流閥等閥時,採用FLASH動畫來演示器工作過程,學生就能很直觀看出它們的工作過程,假如在採用液壓裝置來講這一節課,確實不能夠收到這樣的效果。但也並不是採用資訊化教學就一定是好的,例如,同樣《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測量沿程與區域性壓力損失,要測量真實資料,假如採用資訊化教學就達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資訊化教學是好,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另外,資訊化教學還涉及軟體,所以教學難度較大。

  以上四點就是我在資訊化教學大賽培訓班學習到的新知識,感謝學校領導給予我這次機會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