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通用12篇)

2022年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通用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1

  堅決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這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所繫。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既要保數量,也要提質量。雖然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耕地的賬面數字有所增加,但耕地還是那麼多,產能也還是那麼多,實際並沒有增加。對此,必須有清醒的“紅線意識”,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農民可以非農化,耕地決不能非農化。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積基本穩定,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有地可種”。集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專案資金,大力開展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xx年,全國要新建8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

  緊緊依靠科技挖掘糧食增產潛力。這是實現糧食持續增產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國糧食畝產提高69.6公斤,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接近70%。在高起點上繼續增產,更要發揮好科技增產的潛力,著力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要加快篩選應用一批適宜本地特點、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繼續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抓好整鄉整縣整建制推進,整合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紮實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加快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程序,大力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進一步發揮農機在科技興糧中的載體作用。

  堅持不懈強化完善惠農政策。這是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最主要的還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臺了許多配套政策。今後在完善強化政策的同時,要在狠抓政策落實上下功夫。繼續落實好“四補貼”政策,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加快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調動主產區生產積極性。落實好國家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水平合理,促進農民種糧增收,讓農民愛種糧種好糧。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是解決“誰來種糧”、發展現代農業的應對之策,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要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的基礎上,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渠道開展農民職業培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訓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業營銷人才、農業經營人才,完善農業支援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壯年留在農村、從事農業。鼓勵和支援專業化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供種育苗、農機作業、農資供應、農產品加工及營銷等服務,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比喻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我們都要愛惜,可人們卻知而不做。

  比如,我們中午吃飯,有的同學只吃雞腿什麼的,剩下的米飯,菜,全都到水房倒掉,他們自己認為不好吃,不要了,那非洲的孩子們能有饅頭吃就高興的不得了,那要把這飯給他們,他們不得高興壞了,再說你倒掉的一粒米飯,一點菜,可都是農民伯伯很不容易,一點點種出來的呀!你隨手一倒,那農民伯伯的很多辛苦都白費了,要是換過來,別人隨手一倒,你去辛辛苦苦地種,你願意嗎?那為什麼你在倒的時候不去想想農民伯伯呢?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人們啊,節約一些糧食吧,就按小的來說,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就等於節約了13億粒米,吃驚吧,一粒米是很少,但你要堅持每天節約一粒,那你一年就節約了365粒米,那米就能再做成一碗米飯,去捐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一頓飯,如果這個人已餓到極點,已快無法堅持時,這碗飯就說不定可以延長她的生命,一碗飯的力量無限大,有時在你眼裡是一碗即將被倒掉的飯,但在一個飢餓的人的眼裡卻是一碗維持生命的飯。

  因此,我建議:重視抓好節約糧食。一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把宣傳對糧食的節約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及其他宣傳教育手段,廣泛宣傳當前國際市場糧食緊缺的嚴峻形勢、國家糧食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和食品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形成反對浪費糧食和食品強大聲勢。動員機關、部隊、企業、學校、街道、社群、鄉村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崇尚節儉、適度消費、文明生活的理念。營造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開展節糧食堂、節糧連隊、節糧企業、節糧學校、節糧社群建立活動,把節約糧食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我國是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對人口出生實行限制,也應該對過多飼養寵物限制,以減少對糧食的消耗。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要常抓不懈,深入人心。

  二是從娃娃抓起,從年輕人做起。在大中小學中普遍開展節約課程或者教育。家庭對孩子的節糧教育要從一天三頓飯做起,讓自覺珍惜糧食的習慣在餐桌上形成。所有的家長和所有的學校都應負起這個歷史性的責任,切實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意識,真正使這一代人從內心深處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和素質。

  一碗飯的組成著永遠是米,米的生產創造者永遠是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珍惜一碗米永遠是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3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說。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為數不多。

  近段時間,由於天氣變熱,學生倒剩菜剩飯的現象比較嚴重。為此,小學少先隊組織了一次愛惜糧食教育。沒有經歷過苦難,就很難體會幸福的歡樂;沒有經受過飢餓、寒冷,就難以感受到衣食無憂的幸運。我們的學生都沒有感受過真正的飢餓,為此對他們來說,沒有節約的概念。無形當中,造成了一些浪費。

  只有透過學校經常性的教育,透過一些故事,一些調查,讓學生認識到愛惜糧食的重要。從會讀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用於行動中。從生活中最常見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飯,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著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被不斷地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並不富裕。

  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著飢餓。可以這麼說: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4

  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全年有望獲得好收成,能夠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應看到,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糧食發展的好勢頭,面臨更多挑戰。主要表現為“五個並存”。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硬約束趨緊並存。影響需求增長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萬左右;另一個是消費升級,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多萬。由於人口數量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同時,耕地、水資源約束持續加劇。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每年要減少耕地600萬畝—700萬畝,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還要擠壓農業用水空間。為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還要適度退耕還林還草。需求增長、資源減少,將使糧食等農產品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並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糧食生產快速增長,而消費升級較慢,出現過短暫的總量平衡、豐年有餘。但這種供求格局已經改變。從總量看,現在已經有缺口,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預計到20xx年,糧食需求總量大約在1.4萬億斤左右,按照目前1.2萬億斤的產量基數和95%的基本自給率,要保持年度產需基本平衡,每年糧食至少要增產200億斤。從結構看,現在一些品種缺口較大,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進口大豆超過6000萬噸。有限的資源就擺在那兒,增加穀物種植就意味著減少其他作物種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這種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並存。多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措施,如出臺“四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政策,解決糧食效益低的問題,但成本上漲、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從生產成本看,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徵。這些年農資價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都在上漲,特別是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農忙時節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一些農戶特別是種糧大戶很難承受。從種植收入看,比較效益偏低並呈下降趨勢。多數地方,一畝糧食的純收益只有二三百元,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幾天工”。這將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5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十三五”時期,我國將農業科技進步作為增加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根本途徑,科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強。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展聯合攻關和試驗示範,推進農業技術進村入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建立起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

  綠色、高效是糧食生產技術發展的方向。我國大面積推廣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節本高效技術。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是39.8%和39.2%。

  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智慧化的“金戈鐵馬”,糧食生產機械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加大對農機制造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給予補助,有力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程序。

  為了激發創新熱情,“十三五”時期,國家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引導農業科技工作者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希望的田野處處湧動金色的希望。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6

  以前我的同胞還沒有這麼多的時候,人類很辛苦,它們辛苦的種我們,卻總是得不到好的收成,就算是得到了好的收成,也還是填不飽肚子。後來時代進步了,國家發展了,那些充滿聰慧和勤勞的人類再一次的將我們種下,這次收穫的時候,讓他們大吃一驚,他們收穫了無數的我們,而我們也讓人類的生活從此變得更加幸福了。

  勤勞的人類為自己帶來了美好的時代,而我們也僅僅是在一代一代之中完成著自己的使命。我們本身是糧食,但我們更是這個世界上重要的一種存在。如果沒有我們,我不敢相信人類現在用什麼在進食,我也不敢想象,這個世界上還會不會有這麼多美食。

  可是現在,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無視我們,輕視我們,甚至浪費我們了。我們感到很被悲痛,當人類把我們丟棄在垃圾桶,河道里,大海里的時候,我們是絕望的,因為我們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們沒有將這一份責任從生帶入亡。或許有幾個幸運的同胞可以透過大海,透過風,繼續生存下去,可我們依舊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原因只是,我們不再受人類的重視了。

  我知道,你們的生活已經走向了更好的一個時代,但是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是維持你們生活,維持你們溫飽的基礎,請你們也不要忘記,每一顆我們都是勞作之人的一滴汗水啊!或許現在市場很豐富,各類糧食價值都很合適,每家每戶都有的剩餘,但勤儉節約這四個字是可以從古至今,綿延不絕傳流下來的,所以親愛的人們,請你們收拾起內心的那一份驕傲,用一份平穩和善良,用心的珍愛我們吧!我們願意為你們付出所有,但也請你們在這幸福的時代裡不要將我們遺忘,不要將我們放棄!我向你們倡議,請珍惜每一顆糧食,這是一份愛,更是一份責任!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7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十餘年,在農業對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用全球視野、戰略眼光來理解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一方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實施全球農業發展戰略,是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緩解農業資源環境矛盾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中國有能力、也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農產品供給能力,建設持續、穩定、安全的全球農產品供給網路,改善全球農業治理。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這些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顯然,食物不足發生率是衡量飲食能量缺乏的一項指標,但是它仍舊無法反映食物安全和貧困人口面臨的窘狀。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再強調糧食安全的四個維度:糧食可供量、糧食獲取的經濟和物質手段、糧食的利用以及一段時間的穩定性。其實,概括地說,糧食供給不足和缺乏購買力是部分國家糧食不安全的重要原因。正如著名發展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所言,饑荒並非因糧食總量不足引起的,而是由於分配不均導致的。對於完全依賴進口或糧食不能自給的國家,如果經濟收入水平較高,那麼其糧食只是一個供給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如果經濟收入較低,其糧食安全則不僅供給問題,還有經濟調查。x年以來,全球糧價飆升,伴隨著囤積現象和糧食貿易禁運,大大剝奪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感,惡化了窮人的福利。所以,提高糧食產量、增加可支配收入、擴大糧食自由貿易、穩定全球糧食價格對於他們至關重要。然而,作為迅速崛起的大國,中國應當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歷史來看,中國一直都有自己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確立了“負責任大國”的身份,也較為全面地參與國際政治、經濟、安全、軍控、環保、人權等各分支體系,越來越多地與國際體系實現了融合與互動。在融入國際社會的同時,中國在國際體系內既享有應有的權利,也認真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正在構建新的經濟和政治秩序,這也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物品,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受益。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毫無疑問,中國在人民幣、軍事等方面為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有限,但是當前在全球食物供給與治理方面,中國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去改善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8

  夏日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樹葉兒都有氣無力地耷拉著腦袋,只有樹梢上的蟬兒在嘶啞叫著“熱啊,熱啊!”

  “開飯囉!”媽媽滿臉大汗的張羅著。哇,今天的飯菜真豐盛,有油亮噴香的紅燒肉,又肥又嫩的大鯉魚,鮮美可口的雞湯……小華毫不客氣地拿起筷子,盡把好吃的往自己碗裡挑。肉呀,魚呀在飯碗裡堆成了一座小山。小華覺得菜味道好極了,可碗裡的飯卻不那麼可口。“倒掉算了”小華想著便端起碗準備倒入垃圾桶。

  媽媽見了,連忙拉住小華,把他帶到窗邊問:“孩子,你瞧,窗外農民伯伯在田野裡幹什麼?”

  “插秧苗!”小明應聲答道。

  “這麼熱的天,已到了吃午餐的時候,他們還頂著烈日,彎腰插秧,累不累?”爸爸也在一旁接過話題問道。

  “那還用問,當然累!”

  “你知道你碗中白亮白亮的米飯是怎麼來的嗎?”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不要小看這粒粒米飯,它要經過農民伯伯播種、插秧、除草、施肥、收割、脫粒、碾軋等多道工序,這裡面不知包含有他們多少的汗水……”

  這時小華才明白媽媽爸爸把他拉到窗邊來的用意,他看看窗外烈日中的農民,又看看自己碗中的米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爸爸,媽媽,我錯了,今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說完他拿起筷子把飯吃了個精光。爸爸媽媽看了滿意的笑了。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9

  開飯了,我端起香噴噴的白米飯大口大口地吃著。一不小心,一粒調皮的米從我的嘴角邊蹦到了桌上。我瞟了它一眼,掉就掉了吧,不就一粒米嗎!

  我繼續若無其事地吃著。可不知為什麼,總覺得米飯不那麼香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剛才的那粒米:它渾身潔白中透著晶瑩,之前應該也是一粒飽滿的稻子吧。它是多麼來之不易啊!從播種到施肥,從噴灑農藥到田間除草,從管理到收割,這一系列的工作中,哪一項不滲透著農民們辛勤勞動的汗水!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農民們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炎熱的太陽當頭照著,農民伯伯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間鋤地。他們的皮膚已經被曬得黝黑,汗水順著臉頰、脊背往下流,滴進黑乎乎的泥土裡,他們卻顧不得擦一把……秋天來臨,田間的稻子快要成熟了,看著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杆,他們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收割時,盼著天晴,又要忙著起早貪黑地曬稻子……這碗中香噴噴的米飯,可來之不易啊!

  想著想著,爸爸媽媽在田裡勞動的景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村裡人在田間熱火朝天干活的景象令我咋舌,我不禁對農民伯伯肅然起敬。不知不覺中我吟誦起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於是,我小心翼翼地撿起桌上的飯粒,放入口中,雖然已經冰冷,但吃起來卻是那麼的香,那樣的甜。

  此時此刻,我想說的是: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只有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人,才會被別人珍惜。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10

  透過對糧食安全的學習,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要認真學習安全知識,增強自身素質的同時,加強對安全知識的學習,提高防範意識。

  一、認真學習安全知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

  二、積極參加各級安全知識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安全素質。

  透過對安全知識的學習,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爭取年一次全國性的安全事故報告會,把各種安全事故都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把平時中隊中隊中隊中隊員對各種安全規定、安全作規程的認識與理解,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三是把安全生產的重點放在抓好平時的安全教育和宣傳,使安全警示深入人心。

  三、認真學習各類安全法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透過對安全知識的學習和培訓,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把安全知識學習納入安全生產日常化管理中,提高中隊中隊員的安全意識;二是把學習安全法規和安全防範知識,使自己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安全知識學習與平時業務工作相結合,提高安全素質,做到“安全無小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時刻牢記“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把安全工作放在自己工作的最重要的位置,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與全體中隊員工共同努力,讓我們的中隊形成一個“關係網”,成為一個堅實的“堡壘”,使我們中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在安全工作上有較大的提高,確保中隊的安全形勢的穩定。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1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寫的《憫農》中的一句。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

  在生活中,糧食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大家明知道浪費糧食可恥,還常常剩飯剩菜。現在,都提倡“光碟行動”,就是要節約糧食。下面,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天晚上,南海一高檔酒店宴會廳,一家行業協會正在這裡舉行年會晚宴。晚宴共擺了20桌,來客約200人。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客人選擇的是2300元一桌的標準,9菜1湯,還有一些餐前小點和水果。”記者看到,開席後大部分人都只喝了一碗湯,隨便吃幾口菜便拿著酒杯到處敬酒,很少有人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好好吃飯。觥籌交錯間,晚宴8點半左右結束,客人也逐漸散去,但大部分餐桌上卻留下了不少剩飯剩菜:有的蒸魚只吃了一半,有的羊肉煲壓根沒人吃,有的菜剛上來人卻走光了……“太浪費了,看著我都心疼。”服務員陳姨望著滿桌的剩菜感慨道,“要不是酒店規定員工不能自行處理剩菜,我都想把有些菜打包回去。”陳姨告訴記者,近幾周來,該酒店每天都會擺這樣的年會宴席,一般至少有五桌,多的能擺到三四十桌。“到最後剩菜剩飯會很多,剩下兩三成算很乾淨了,多的會吃剩一半,每天我們清理的剩菜都能裝滿幾大桶。”

  這樣的事情還有好多,為了自己的面子,點了好多好多菜,可是客人也吃的不多,最後全都浪費了。是啊,同學們,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說浪費就浪費,這怎麼可以呢?我們應該珍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不浪費,爭做“光碟小達人”!

  糧食安全生產心得體會12

  糧食,是我們每一個人天天接觸到的東西,如米飯、包子、麵包、油條等,是為我們提供能量的東西,人吃了就會有力氣;是維持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幾天不吃就會餓死。然而,現在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人口數量卻越來越多,我們必須珍惜糧食。想想我以前,哎!真慚愧。

  那是一天的早上,媽媽在萬利隆給我買了一袋“胡蘿蔔營養棒”麵包。那袋麵包一共有六個,每一個麵包都烤的金黃,上面零星地撒了一些胡蘿蔔小丁,好像鑲嵌了一顆顆紅寶石,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開啟袋子,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馬上拿出一個麵包,仔細地看了看,這種麵包最大的特點是麵包中間有奶油。我因為沒見過,所以吃得很快,一直吃到吃不下為止,那袋麵包也只剩下三個了。我把它們重新紮好放進書包裡,等到餓了再吃。

  那袋麵包就在我的書包裡睡大覺,直到中午放學才被我拿了出來。在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一個麵包,塞進嘴裡,一股油膩膩的奶油味突然充滿了我的嘴巴,我覺得十分噁心,趕忙吐在了垃圾桶裡,心想:“這麵包在早上是那麼好吃,可是到了中午卻十分難吃。難道是我吃膩了嗎?”我只好把那一袋麵包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他們嚐了也說不好吃,我只好把那袋麵包丟了。

  偶然的一次,我在電視裡看到了一組反映非洲饑民的照片,心中不由一酸:“他們真可憐,要是我那天的麵包能給他們吃,就不會餓死一些人了。”從那一天起,我再也沒有浪費糧食。

  珍惜糧食,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事。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不浪費這寶貴的糧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