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精選7篇)

2022年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1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佈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標誌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之藝術教育正式走入核心素養時代。藝術課程的四大核心素養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作為“新一代”美術教師,我們在瞭解新課標具體內容與思想的同時,也要跟上“變化”的腳步,嘗試探究未來的學校、師生以及美術課程將如何調整並積極適應“核心素養”提出的新要求。

  我看到藝術新課標(2022版)這個標題,第一反應是“藝術”這個字眼,以前是音樂課標、美術課標等這樣的單獨學科門類,現在是將其融為一體全部包含在“藝術”一詞中。新課標在標題形式上便將各藝術學科整合一體,在內容上也是注重各藝術課程之間跨學科的融合。其次新課標之後會有新教材,相比於新課標的概念與理論內容,實際上我更期待能直觀體現出前者的實際物質,想了解新教材會如何隨課標改革而變化,怎樣在教材中體現藝術,體現跨學科的融合。

  在仔細研讀後,不禁有了許多感觸。我感到欣喜,一方面是藝術真的受到了重視,另一方面是新課標的內容相對於前幾版,有了更好的最佳化,更明確的路線,細化了很多要點:指導、學習、考試以及評價等都變得更加明確。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各學段的銜接,注重每個受教育年齡段對於藝術的跨度及尺度都講究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新課標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圍繞核心素養,可開展專案式、問題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的理念,結合生活和社會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新課標的課程思政理念也非常鮮明,明確提出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這意味著美術教育也應在這些方面做出課程改進,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努力。

  這次新課標的新課程內容的加入,對於什麼是一門好的美術課程有了一個新的定義,不再侷限在課本或者說教師的講授之中,反而是一種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為主的課程標準,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加豐富的藝術資訊,從而去認識和理解本民族與世界各地藝術的歷史、文化底蘊。從欣賞評述、造型表現,到設計與應用,最後綜合探索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聯絡。此處的“美術素養”不僅僅是對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並且,美術課程需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從而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接觸藝術內容時,透過聯想、推理、分析等思維活動中,使學生的智力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同時,使生活變得精彩豐富、富有情趣,提升個人的審美能力。

  在設定跨學科課程的意義中提到跨學科課程讓教師和角色發生轉變,從以往被動地接受教學任務的“教書匠”成為自主選擇和開發課程的“研究者”。透過融各美術種類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美術與現實社會情境相聯絡,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闡釋,學會綜合、學會探索,從而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新藝術課標指導下的學生會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學會以視覺形象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課程流程。在多樣化的課程設定中,學生會透過美術語言來分享、交流對身邊的美的體會,逐漸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識。

  面對這場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新課標的學習為我們這些在一線工作的美術教師做出了更為明確的教學指導,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其真正的精華在於教師要以豐厚的教學技能,出奇制勝的教學設想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叩開教育之門,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推動每一個學生終身美術素養的全面提高。我想,這是每一位藝術課程教師應該不斷追求的目標吧。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2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佈。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擔負起人才培養的新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急需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結合實踐,將新課標落實到常規教學之中,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最佳化音樂課堂。

  透過學習,首先我感受到新課標更為重視整體性,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教學內容整合為“藝術課程標準”,在這種整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學習和嘗試運用多方向的知識技能,來更好的支援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其次,課程內容更加註重多元化,“欣賞、表現、創造、聯絡”四大類涵蓋了14向學習內容,將原本靜態的知識、技能、文化、觀念等內容,以多種學習任務的方式組合起來,將課程內容和藝術實踐、學生生活相聯絡。

  最後,新課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能力目標,教師自己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按照新課標的指導下,透過音樂學科的綜合教學,促進學生積極、正面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

  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立德樹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將課程標準的理念、方法運用的實際教學中,為培養有理想、有信仰、有價值的創新人才盡一份力。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3

  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正式釋出,在工作室的組織下展開了新課標學習和思考。學習藝術課程標準,讓我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強調核心素養

  首先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標重在關注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學習。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設計中不僅要注意階段性知識目標,更要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習階段中,該堂課能提升學生的哪些素養?怎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能達到最好效果?知識領域間有哪些聯絡?又透過什麼有效方式更客觀、多層面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成情況。

  二、注重學科綜合

  “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為主,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透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這些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著合作型教師、創新型教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藝術教師。

  三、提升教師個人的整合能力和轉化能力

  整合能力指的是教師如何利用唱、聽、動、演的結合,給孩子提供空間、資源,來提高我們的課程質量,這就要老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和提升專業能力。在轉化能力方面,首先我們應聚焦在作品中心(每一節課都是範例的教學),由此去發現本節範例教學的育人價值,如何開發育人價值,老師們就要學會去轉化教學策略,注重感知體驗,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

  作為一線教師,我認為自身要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強化素養育人的意識,提升新課標的轉化能力,為打造有質量的音樂課堂做好儲備。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4

  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更加貼近基層,尤其是教學的出發理念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更加突出了實用性,使基層音樂教師又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透過新課標的培訓,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下面是我對新課標的一些理解。

  一、學會利用課程資源,以情傳知,讓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將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姐妹藝術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透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它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絡。

  音樂教學多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內涵以達到鑑賞美的目的。而設計的範籌是主要的新課的教法,唱又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體會形象美,表現形象美的關鍵。為了能夠很好地感染教育學生,教學中,我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演唱表現音樂作品,讓他們自己討論設計表演作品,在參與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個性愛好,揚長避短,並適時選用樂器,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情緒,幫助學生掌握節奏音高,豐富演唱效果,從而達到鑑賞美的目的。

  二、加強綜合技能訓練,使學生領悟音樂美

  綜合技能訓練目的在於對已學過的教材內容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師瞭解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責任感。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示範法、指導法去學習,體會,讓學生充分領悟、感受音樂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再以學生是否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來衡量學生的會與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麼唱的來衡量一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否,更何況音樂、美術等這些學科並不追求“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覺得教學的任務不僅是教,更是為了學,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去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

  三、由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注重審美感受能力

  教學是一種精神交流活動。作為音樂教師,課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將他們帶入美的旋律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四、角色的轉換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5

  在研讀2022版藝術課程標準並對比2011版發現首先改革了藝術課程的設定。1-7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了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在8-9年級分項選擇開設,並結合美育進中考的趨勢,說明藝術在教育中的分量大幅增加。其次新課標變化較大的有三個內容,分別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增加學科質量。其中課程內容要求結構化,包括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也分別對應學什麼、學得怎麼樣以及怎麼學。

  新課標的主要變化在兩點,一是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細化實施要求。二是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指導性也加強了學段銜接。新課標在學段劃分也有所不同,將學段劃分為四個。第一學段為1-2年級以唱遊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3-5為第二學段,6-7為第三學段,8-9為第四學段,並根據每個學段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目標,確定了相應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進行了一體化的設計,也注重了不能學段的學習差異性。

  以本人教學的三年級為例,仔細研讀了關於第二學段的課程內容,從三點進行學習分析,內容要求即是學什麼。第二學段在內容要求中有六個學習任務包括聽賞與評述、獨唱與合作演唱、獨奏與合作演奏、創編與展示、小型歌舞劇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在每個學習任務中都有著極其細化的內容。如在獨唱與合作演唱彙總,學唱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民歌、戲曲唱段,反映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歌曲,以及其他主題鮮明、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在技法和表現上有初步要求的中外優秀歌曲,詳細的說明了內容要求。新課標中多次提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詞語,如“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自信”等詞語,證明國家教育的方向則是立足於本土,富有民族性和中國特色的。不過如何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呢?一方面,多看,多聽開啟學生的視野,讓孩子們發現傳統音樂美在哪?第二方面,多思考,對比思考其他國家的文化(如歐洲音樂)與我國文化的區別,想一想我國的傳統文化好在哪裡?第三多學。新課標中加入了戲劇(戲曲)也足以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新課標學段二中對於學業要求即學得怎麼樣也有著仔細的敘述,如學習任務聽賞與評述中則有能聽出音樂的主題,隨音樂哼唱或默唱,區分樂句和樂段,瞭解二段體、三段體、迴旋曲式等音樂結構,並能用語言、動作、圖示或樂譜等加以表示。

  新課標中對於教學提示即怎麼學,也給出了詳細的解讀,幷包括三個方面,一、教學策略建議二、情景素材建議三、學生活動建議。給不同的課形給出了一一樣的教學建議,設計更具有一線教學思維,讓教師的教學與備課更具科學性與規範性。

  亮點還有注重跨學科聯絡與學習,在課程理念中第三點突出課程綜合,以藝術學科為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在2011版的課標中藝術學科之間缺乏聯絡,學習內容和要求缺乏系統性。2022版打破了學科壁壘,是一種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其他學科建立關聯並融合的綜合性活動。

  新課標也優化了評價標準不夠明確以及學習內容和要求缺乏系統性的問題,增強了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是考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了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也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2022版課標給音樂教師給了非常詳細的目標以及教學流程,需仔細研讀找出適合自己的教法以及適合學生的學法,讓學生能在學習音樂知識中感受更多,收穫更多。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6

  2022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於4月底推出後,各級組織都開展了新課標解讀等培訓活動,老師們線上聆聽了專家們的解析。印象較為深刻是在《美術新課標美育新徵程》學術研討上,尹少淳教授的發言,他指出:美術、音樂課程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本次藝術課程標準的修訂是適應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下美育發展趨勢,強調學科融合和跨學科教學是國際教育的趨勢。

  新課標於9月起執行,暑假就是我們學習領悟的關鍵時機,我校也率先開展了讀書學習活動,後又與岱嶽區學習活動並軌。精心耕讀這一百多頁的細則,發現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現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主要改變

  (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由學科立場向教育立場轉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認知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從生存的需要到知識學習的需要,再到人格培育的需要,教育越加關係到人的身體、思想、情感、靈魂。教育的價值逐漸從外在規約轉向人的內在發展,從單向度轉向整體人格培育。

  (二)優化了課程設定和內容結構

  新課標提到保持原來課時數不變的情況下,改革藝術課程設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課程。

  將以往按學習領域的劃分方式轉變成按藝術實踐進行劃分,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美術語言始終貫穿其中。從課程內容設定的順序可以看出,每一學段均以注重發展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欣賞評述”為起點,到以強調發展學生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的“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再到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之間聯絡的“綜合探索”。內容設定層層遞進,加強了學科間相互關聯,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4類藝術實踐,涵蓋16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並將學習內容嵌入學習任務中。每一條都是圍繞核心素養,與課程總目標和各階段目標相關聯。

  (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藝術課標》還有一個新鮮的亮點,就是對於學業質量提出平和性要求,即應當有質量要求,從而防止功利性出格競爭。按照課標要求,學業質量是在學生完成本課程每個學段學習之後的學業成績表現,在音樂、美術設一至九年級4個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兼顧了傳統的音樂、美術和新的舞蹈、戲劇、影視學科。同階段的學業質量描述,按內容進行了劃分,既有屬於審美感知的,也有屬於藝術表現的,還有屬於創意實踐以及文化理解的。標準都圍繞核心素養來進行制定,重視給予學生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等這些重要方面。

  二、新教育觀

  《藝術課標》清晰地體現了以美育人的藝術教育的根本思想,把新的課程標準落實核心素養作為主線,有助於引導學生領會中華民族藝術的精髓,激發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藝術課標》特別強調要聚焦課程的核心素養來進行藝術審美教育。審美的感知,既要用一種欣賞的方式去學習,同時也要用強化藝術體驗的方式來感悟體察,讓學生在融合藝術的過程中形成身心一體的豐富的審美情趣。在核心素養之中,藝術表現是重要的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參與藝術活動。在藝術素養之中,特別強調創意實踐。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中提出,審美即創造,學生的創造活動的結果就是學生擁有“一個經驗”,即審美性經驗。他說:“審美的敵人既不是實踐,也不是理智。它們是單調;目的不明而導致的懈怠;屈從於實踐和理智行為中的慣例。”不要小看孩子們創造性的能力和內心祈求。創造也是另外一種實踐。核心素養的新鮮點還在於特別強化了文化理解這樣一個綜合性的價值所在。文化理解是藝術超越技能技巧而進行綜合性的素養體現。

  三、教學啟迪

  (一)開啟單元整體教學。

  由以往按四大學習領域劃分的單一的、獨立的授課方式,轉變為整體的、系統的授課方式,強調以任務、主題或專案的形式開展教學,將知識、技能嵌入其中,透過綜合性、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技能,提升綜合能力。從課程標準名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已經與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融為一體,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理論或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視野擴寬,樹立整體意識,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內的縱向銜接,更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配合。堅持以素養為導向,重視將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育。

  (二)重視藝術體驗。

  藝術教學要透過各種藝術實踐活動,激發想象、調動情感、創造形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認識世界的途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知體驗和多樣化的藝術表達。

  在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其中,煥發積極情緒,獲得審美直覺和美感體驗;指導學生透過欣賞藝術作品感知世界,體驗情感,實現與藝術形象的共情;鼓勵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迸發創意,運用藝術語言和方式表現自然美、社會美與科技美,體驗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實現的愉悅,提升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崇尚中國傳統文化。

  《課程標準》中強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在修訂原則,設計思路,課程總目標及各階段目標中都有提及,對應到學業質量描述和課程實施建議中,這一點也一直在強調。

  首先,中國經典美術與中國書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教材中的突出體現。輝煌燦爛的中國經典美術與中國畫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僅是為學生呈現了“可見”形式的作品(有著重要的欣賞價值),更是以直觀的方式展示了畫中之情、畫外之意,詮釋了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與文化傳統。其次,民間美術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為豐富和多元的表現形式近年來,各類傳統工藝、民間美術等內容的呈現在中小學美術課程與教學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其中,傳統手工藝和技藝(陶瓷、木工、浮雕、印染、編織等)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藝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強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與情感認同。

  美術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挖掘與開發課程資源,並儘可能地創造性地講授美術領域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在國畫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藉助現代化手段來將其中所包含的特徵呈現出來,為學生帶來視覺與聽覺上的體驗,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化的距離,讓學生感知其魅力、生髮熱愛。

  透過本階段的學習,老師們對美術課程培育時代新人的要求更為明確,在落實新課標要求的過程中也將開啟更廣闊的教育視野,進一步明確課程標準的改變不僅是教材上的突破,更是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我們將在今後的美育實踐中不斷學習,聚焦新課標、踐行新理念、開啟新徵程。

  新課標美術心得體會7

  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標》與2011年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對比,在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課標更加強調素養指引、問題導向、情境創設,輔助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藝術核心素養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素養提升。藝術課標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確定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標誌著初中美術課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養時代。並且提出在課程的設計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養,組織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的設定上關注核心素養,課程的內容選擇與評價量規都與核心素養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總目標-美術學科分段目標一美術學科課程目標”的遞進。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髮現美、感知美,提升審美情趣。

  二、學科融合和跨學科教學是藝術新課程最大的亮點。我們不能只關注本國藝術教育,還要和國際接軌,既有民族也要放眼世界。新課標提到音樂美術仍是藝術教育的支柱,增加看戲劇、舞蹈、和影視學科,豐富藝術修養,完善學生人格魅力。

  三、任務驅動的目標設定,注重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新課標的課程實施建議中提出:“設計與學生經驗、社會現實和當地文化資源相關聯的情境與任務”,意圖透過更多的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身邊的事件、結合現實生活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在真實情境的任務創設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將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利用好新課程標準,在課堂實踐中關注學生掌握藝術知識和技能,重視學生整體的素養提升,為學生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發展起積極引導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