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效益,發展學生全面素質的先決條件。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參與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是音樂課教學的特點。
以往的音樂課教學生主要是學唱歌曲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全面提高,甚至會有一些壓力。透過參加培訓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知道並體會到小學音樂課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智力培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把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幽默風趣的老師要以輕鬆詼諧的形態和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能歌善舞的老師要以優美的歌聲和輕盈的舞姿感染學生;鍵盤水平高的老師要以流暢的琴聲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調控能力強的老師要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透過對音樂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對音樂優質課的觀摩,使我知道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因材施教,如對待活潑聰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對待文靜內向的學生要多鼓勵讚賞;對待協調性差的學生要多給他們創造機會,幫助他們動作協調;對待調皮頑劣的學生,要揚長避短,既要發揚他們積極一面,又要採取機智的辦法幫助他們轉化。
由於知識的拓展、更新,社會的發展或家庭的影響,學生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心理發展、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最佳發展期,面一年齡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動態的。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去研究學生,靈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
一堂創設新穎、活潑的音樂課,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習環境中充滿興趣地進行各種音樂學習和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音樂課觀摩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樂感,隨著旋律來讓學生說一說,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想到了什麼?並用歌表演的形勢來體現出來。
音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學的方法,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學院的林教授講到的在音樂課匯入這一個環節,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分別採用故事匯入、掛圖匯入、談話匯入、舞蹈或律動匯入等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低年級的節奏訓練中,可以廣泛採用"聲勢教學"的手法,讓學生透過自身肢體的感受去理解節奏,表現節奏,使學生以整個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充分展示其音樂潛能。還可以利用學生強烈的表現慾望,用簡單的小樂器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從而增加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努力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孩子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孩子味來。
三、體現獨特的教學方式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透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裡,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程序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透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四、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絡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小學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透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標的講讀,我對小學數學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己走過幾年的歷程。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廣大音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驗,在教學中紮實實踐新課程理念,使音樂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了動感和活力。但是,我作為一名一線的基礎音樂教師,課改中出現的一些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重學習評價的外在鼓勵,輕評價功能的內在發揮。
本次課改提倡多鼓勵學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樣不少老師便片面認為,課堂教學上鼓勵的力度越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便會越高,因而在音樂課堂上頻繁出現了老師“號召”同學們“掌聲鼓勵”,同學們就一起伸出小手拍著,“棒棒,你最棒!”,同學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評價同學也只是僅限於“你真棒!”,“你真勇敢”……這些表揚方式,使得音樂課堂上掌聲不斷,“你真棒”的讚揚聲不絕於耳。十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這種外在激勵,在學生一開始接觸時,都會視為一種動力,一種鞭策,但是長此以往,鼓勵者會變成一種機械動作,被鼓勵者也會習以為常,而起不到鼓勵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的外在鼓勵,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發展。《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透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改提倡鼓勵學生,並不意味著就是要在課堂上說幾句簡單的讚揚語,做幾個讚揚的動作,而是要使評價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要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二、重現代技術的形式,輕師生自身潛能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訊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群運用電腦網路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學習音樂。”因此許多學校甚至上級業務部門評價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實踐了新課程理念,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至於出現許多音樂教師都喜歡在電腦上做文章的現象,本來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決的問題,卻不惜一切代價,請人、聘人,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製作多媒體課件。一個人授課,後面千軍萬馬為其服務。而效果呢?我的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在條件,裝置不具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自身潛能,利用自身優勢,創作性的開展教學,同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學習過程,輕“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一位教師在執教唱歌課《誰唱歌》時,為了最大限度實際效果地體現以聽為主的教學手段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便採用了先讓學生聽範唱兩遍,接下來讓學生跟琴模唱兩遍,接下來便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創編歌詞、小組討論創編動作、小組討論如何用打擊樂器伴奏、小組合作創作繪畫作品……一節課表現看來學生是能動起來了,氣氛也很活躍,但最後的檢測結果卻令人失望:老師要求同學們用最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結果是隻聽見老師的琴聲、老師的歌聲,卻不聞學生優美的歌聲,更談不上準確的唱準時值……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不外於老師對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導少,只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形式表現。《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目標是透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這段話指出了我們過去的課程存在的問題:過分注意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課改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在教學中可輕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而是要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整合,即“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
四、重學生主體地位,輕教師作用
據筆者觀察和理解,現在周邊許多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音樂教師平時上音樂課單憑錄音機、一本音樂課本執教的現象(公開課除外),上課環節不外於老師操縱錄音機學生自己聆聽歌曲,學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後是學生自己在錄音帶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學生唱了整整一節課,至於難點、重點的樂句根本談不上用琴來聽辨、賞析、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由此我們可以說,新課程實際過程中,師生應互為主體,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應該是互動的、融洽的,在和諧中不斷共同發展。在新課改中,教師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引導者,新課程在各個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作用應獲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為學生髮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提供實施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找準切入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才能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我是一名剛剛畢業的音樂老師,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喜歡的音樂老師就必須運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樂是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繼而塑造“創造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後,結合新課標的性質和理念談談幾點感想:
一、音樂課性
從大的方面來講,修訂後的音樂課標沒有變化的有3條:以“育人為本”、“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堅持課改的方向沒有改變。按音樂課程特有活動方式設定的4個教學領域和中小學身心發展和音樂認知特點為依據劃分的三個學段沒有變。課程標準4個部分的整體框架沒有變。
新課標中對音樂課的性質實行了新的定義,即音樂課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人文性特別強調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這很清晰的說明了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指引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藥注重文化沉澱和音樂與文化的結合,教師個人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審美性強調“以美育人”,既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我認為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其美育的特點,只是表現得方式不同而已,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有位突出,但在實踐教學中也很容易被教師所忽略,會出現重音樂輕美育的情況,需要教師自己跳出教學以外突出美育的特點;實踐性強調學生在親身參與這音樂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這在我們當前的音樂教學中體現的較好,基本上音樂課堂都有實踐的環節。
二、音樂課程基本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主要有五個內容:
(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這一理念立足於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穆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樂的情感體驗,應從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增進音樂素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擅和即共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透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救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酞精神。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透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透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音樂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然而它叉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各種文化藝術有著緊密的聯絡,選就為學生感受、表現音樂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音樂藝術的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詩歌、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透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絡,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木的理解。
(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透過學習,學生熟悉並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中國音樂作品,也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內容。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髮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
此外,音樂教育首先並不完全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儘快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會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改變自己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給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訓中,我較系統地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課程標準的異同,明確了今後的教學側重,為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主要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提高閱讀、背誦的地位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引導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四、樹立大語文觀
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今天專家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專家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人教版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透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