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2篇)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正式釋出,我們在綿陽市張曉蓉名師鼎興工作室的組織下展開了新課標學習和思考。學習新課標,感覺較之舊版相比,有很大變革,我的主要的體會如下:

  一、強調核心素養。

  首先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標重在關注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學習。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設計中不僅要注意階段性知識目標,更要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習階段中,該堂課能提升學生的哪些素養?怎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能達到最好效果?知識領域間有哪些聯絡?又透過什麼有效方式更客觀、多層面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成情況。

  二、內容擴大、綜合性增強。

  高中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影象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為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影象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裡面。美術表現改為藝術表現,更寬泛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為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為主,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透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這些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著合作型教師、創新型教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藝術教師。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差異性以及表現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快樂地學習。

  四、明確學業質量要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藝術課學業水平考試與評價結果納入中考。藝術課的學習成績評價涉及到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和教學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做好過程評價方式的設計,選擇科學、實效的方式,客觀地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藝術素養的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讓我對未來的美術教學有了全新的目標和方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方式方法,做成長型教師,邁向新的征程。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2

  近日,認真研讀了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有三點感悟分享如下:

  一、從美術到藝術

  我覺得此次新課標最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美術”單科課程標準變成了包含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的“藝術”課程標準。

  我認為,這絕不是簡單的文字疊加,而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性、遷移性的構建趨勢。對全體師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學生需要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求藝術教育工作者要有學科融合意識,注重開展跨學科、綜合性知識遷移與運用和引導學生開展問題驅動式專案學習,從而達到美育目的。

  二、從四美理念到家國情懷

  2022版課程標準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這就提醒了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們,藝術教育不單單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學生的思想,以“美”滋潤學生的心田,以“美”築國家未來之根本。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情懷的、愛國、愛民的中國人。

  三、從分段銜接到最佳化評價

  2022版課程標準要求,藝術課程設定要遵循藝術學習規律,體現學生身心發展階段性、連續性的特點,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分段設定,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為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小學分科課程的過渡與銜接;第二階段(3~7年級)以音樂和美術為主,有機融入姊妹藝術,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組化教學相銜接。

  新課標還要求將學生的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評價,並按照5個學科各學段具體要求,分別設定具有可測性、可評性的學業質量標準,並且不設水平等級,只規定學生在每個學段學習結束之後應達到的合格標準。

  無論是遵循學生藝術學習規律,重視階段性、連續性發展,還是落實學業評價,都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藝術學習的發展關注,掌握1、2項藝術特長的落實,評價的合理與公平。這也對藝術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關注學生整體、持續發展,開展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實操性訓練,做好學生成長記錄等。

  總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奮鬥在一線教育陣地的藝術教育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我願作學生藝術的領路人,心靈的交流者,成長路上的同路人。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有幸和全國的美術老師一起透過網路,聆聽了一堂專家學者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老師們著眼藝術核心素養,從如何理解學習“核心素養”的內涵,到教師、學生觀念的大變局、新融合,再到學科內、跨學科、超越學科的學習掌握。《藝術課程標準》為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學科課程所共用,帶來了和以往很不同的變化。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跟上“變化”,積極理解適應藝術課程的四大核心素養勢在必行,邊讀邊寫,寫下一點點自己的初步感受。

  一、整合、實踐:《藝術課程標準》為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學科課程所共用,表述方式上整合起來作為藝術學科,目標上豐富了藝術內涵。美術聚焦在“核心素養”上,有“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方面。學科實踐,守住學科本源,緊扣藝術體驗為核心,挖掘學科的深度。

  二、融合、拓寬:增強與其他藝術的、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社會、自然生活等的關聯,增強藝術學科的寬度。

  三、專案、任務:帶著任務問題的學習,用驅動性問題指向知識和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生活、學科與人際的聯絡與拓展,用專案成果呈現出對知識的創造性、運用和深度理解。突出孩子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能力,多從孩子的生活經驗中出發,創設情境、設計內容、規劃活動、完成任務。

  四、活動、情境:核心素養在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實踐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培養,師生互動,讓孩子們動起來、合作起來、學習起來。注重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現代教學手段,符合孩子生活經驗、學習任務,發掘和孩子的生活、興趣相關聯的內容來創設情境,愉悅學習。

  五、創意、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的創意,啟發孩子的想象,選擇自己有個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認知。

  六、文化:課程內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體,傳承各種不同的文化;吸收、借鑑人類優秀文化的成果,瞭解不同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理解和包容中構建文化共同體。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新課標對我們的教學要求明顯增加了難度。因此,增強自身專業功底,加強自身的綜合性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是我當前的必修課。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一、堅持目標導向

  明確提出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

  二、堅持問題導向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方案和課程標準方案分別於2001年、2011年制定頒佈在引導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必須進行修訂完善。

  三、堅持創新導向

  新課標聚焦核心素養,重視青少年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更加關注藝術各門類、藝術與其他學科、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社會、藝術與科技等的關聯性。加強跨學科教學,重視青少年綜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發生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第一、最佳化課程設定、內容結構。

  新課標提到保持原來課時數不變的情況下,改革藝術課程設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更多藝術課程。

  第二、研製學業質量標準

  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新課標整體規劃不同學段青少年學業的具體表現明確“學到什麼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將之前的重視結果轉變為重視學習的過程。

  第三、增強指導性

  新課標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圍繞著核心素養,可開展專案式、問題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第四、加強學段銜接

  主張藝術實踐,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第五、細化實施要求

  新課標將基本要求、實施職責、制度規範、監察要求等更加具體化,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總之,新課標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更是貫徹了“以美育人”的總方針,突出了課程綜合,以學科為主體,深化學科之間的聯絡,能夠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到正確的藝術方面的學習,從而提高國民素質水平。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5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主要在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兩個方向八個方面發生了變化。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由學科立場向教育立場轉型。藉此緣由,我透過對比學習新舊兩版課標(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認為新課標在美術學科上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核心素養內涵的“新”。新課標提出的藝術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與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影象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不同之處在於將“影象識讀和審美判斷”合併,變成了“審美感知”,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回歸到人本身,幫助學生髮現美、感知美,提升審美情趣。

  二是,課程內容結構的“新”。將以往的`按學習領域的劃分方式轉變成按藝術實踐進行劃分,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美術語言始終貫穿其中。從課程內容設定的順序可以看出,每一學段均以注重發展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欣賞·評述”為起點,到以強調發展學生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的“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再到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之間聯絡的“綜合·探索”。內容設定層層遞進,加強了學科間相互關聯,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三是,教學實施的“新”。由以往按四大學習領域劃分的單一的、獨立的授課方式,轉變為整體的、系統的授課方式,強調以任務、主題或專案的形式開展教學,將知識、技能嵌入其中,透過綜合性、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技能,提升綜合能力。

  雖然這裡是以新課標體現在美術學科上的“新”為主要說明,但從該版課程標準名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已經與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融為一體,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理論或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視野擴寬,樹立整體意識,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內的`縱向銜接,更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配合。堅持以素養為導向,重視將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育。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6

  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它指向的是素養養成的過程而非結果,所以新課標與現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課標中論述了美術學科的地位和性質:“美術學科是藝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育和發展學生藝術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可見美術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一、一致性

  課標中的“核心素養—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四個藝術實踐—二十個任務”。即美術學科課程的框架設定,始終保持著一致性。首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確定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將原來的“影象識讀”融入到“審美感知”,體現了核心素養更加綜合和濃縮;其次藝術課程的課程總目標融入了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又以藝術課程總目標為依據,每個學段的學習任務群又透過任務落實核心素養,體現了層層遞進和螺旋上升的趨勢;最後四個藝術實踐(造型·表現、設計·運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也與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相關聯。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落實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具體化

  學業質量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與總目標相關聯,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可測、可評的方面,也是核心素養的具體化表現。學業質量清晰明瞭的規定學生學習之後將“知道什麼”(事實)“理解什麼”(概念、內涵)“做到什麼”(實踐)“學會思維方法”並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獨特性

  在逐漸重視學科融合和跨學科的教學實踐上,美術學科要以美術學科的獨特性引領教學活動,實現共性和個性的結合。由此教師的美術技能作為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能力,需要好好掌握,才能貫通和發展別的。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7

  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標》與2011年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對比,在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課標更加強調素養指引、問題導向、情境創設,輔助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變化:

  一、藝術核心素養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素養提升。藝術課標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確定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標誌著初中美術課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養時代。並且提出在課程的設計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養,組織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的設定上關注核心素養,課程的內容選擇與評價量規都與核心素養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總目標—美術學科分段目標—美術學科課程目標”的遞進。

  二、改變課程設定安排,注重知識與學段銜接。首先藝術課標由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課程組成,五門學科共同組成藝術學科;同時在8~9年級的課程安排上,引導學生在五門學科中選擇2門進行學習,更好地與高中模組課相銜接。

  三、任務驅動的目標設定,注重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新課標的課程實施建議中提出:“設計與學生經驗、社會現實和當地文化資源相關聯的情境與任務”,意圖透過更多的真實性任務、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身邊的事件、結合現實生活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在真實情境的任務創設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

  四、學科內容選擇更融合,注重知識的有機整合。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提出要重視知識的內在關聯,加強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起來,提倡將美術學科內部知識的融合、與其他姊妹學科知識融合、與社會學科知識融合,透過將知識進行整合能夠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聯絡和建構,並形成深層次聯結,實現從知識、技能的掌握到意義建構的發展,提升綜合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評價層級提升,注重素養導向的評價方式。2011年版的美術課標中的評價建議更多的關注於課程的評價,關注美術學科的評價,而2022年新版藝術課標在教學評價中提出堅持素養導向、堅持以評促學,這種評價一方面關注學生掌握藝術知識、技能的情況,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整體的素養,為學生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發展“保駕護航”。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8

  透過這段時間研讀小學美術新課標,我收穫很多,下面我將談談我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擺設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透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二、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裡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比如讓小組合作完成一個用泥做成的作品,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三、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後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為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於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著極大的關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四、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小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擺設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是一堂堂生本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透過對美術教育變革的培訓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術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更好的、準確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幫助;也讓我知道了怎樣上美術欣賞課,感受很多,受益匪淺。在此,說說我對美術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是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透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三、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要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四、從生活中尋找美,創造美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學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關注自己身邊的一些關於美術方面的東西。要從生活中,理解線條等美術知識,如:頭髮、樹(年輪)等。培養孩子蒐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學的能力。提問學生其實也是引導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示範的作用,要處理好示範的關係,教師要作為學生的樓梯,孩子要藉助於老師向上爬。在上欣賞課時,不僅要學會欣賞,還要學會評述。美術語言要讓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賞評述課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試圖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強調評述。總之,合作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素材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在美術課中很重要。探索性:引發性(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東西,經過高度概括、提煉,用最簡潔的點線面來表現。點線面的聯絡,是美術語言中最基本的。要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不僅只是用紙、用筆。要理解材料的多樣性。學生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材料來進行創作。不能用過多的技能束縛他,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可以對教材再加工,能讓學生自己探究的,儘量讓孩子去探究。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想念、高興、悲傷等),要時刻為學生著想。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上週我參加了海口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個人認為此次培訓舉辦正得時,對新任教師而言,意義重大,也使我獲益匪淺,收穫頗豐。透過此次培訓讓我體會到了要當一名教師尤其是當一名學生喜歡的美術教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海口市十一小任教之前,我一直都在私立小學擔任美術教師,較少參與此類大型的專業性培訓。今年我有幸成為海口市一名公辦學校教師,對我而言,此次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我非常珍惜此次培訓機會,每次上課我都儘量坐到前排離老師最近的位置,就是為了聽得更清楚,能隨時向任課資深教師請教,解疑答惑。此次培訓我們的教師都是市裡非常優秀的骨幹教師,專業能力很強,知識範圍很廣。尤其是美術教師施瓊英主講的《美術新課標準解讀》,非常專業,深入淺出。施瓊英老師將很多知識點都講解的很透徹,課前還給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從這點可以看出,施瓊英老師是一名很負責任的教師。透過課前小調查瞭解了我們對職業的規劃,對我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現就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標準中課程性質突顯的是視覺性,人文性,實踐性和愉悅性,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使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

  二、新課程標準有四大學習領域,在本次培訓之前我較少關注這四大領域,也不是很清楚這四大領域的相互關係,沒有注重這四大領域在每個學年段也有著不同的要求。透過這次學習使我知道了我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主要學習的是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這兩個領,讓我更加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理念和目標。

  三、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義務教育階段)分為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標改變了以往的課程目標,更加具體,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與生活緊密相連,理論聯絡實際,能夠提高學生聯絡生活的能力,美化學生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課程標準沒有為所有學生制定一個必須達到的硬性發展標準,並且適用統一的尺度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而是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新課標既注重結果激勵,也重視過程激勵,能夠滿足學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五、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只是一味的提高學生的技能,學生都成為了老師的複製品。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因為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當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也讓學生在合作實踐當中學,學後再進行合作實踐,從而營造高效而又快樂的美術課堂。

  綜上,我認為美術課想要上好,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感受到美術課堂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和愉悅心情,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有很多文化課教師羨慕我們美術教師,他們印象當中的美術老師上課就是讓學生畫一幅畫,我想這只是他們對我們美術課堂的片面理解,其實學生畫畫僅僅是我們美術課堂的組成部分而已,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興趣,完善自我。對此我認為,要上好一節美術課,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專研,怎麼樣讓學生愛上我們的美術課堂。猶記得我在私立學校任教時,有個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媽媽告訴我,說我的小孩每天問我今天是不是星期一,因為她的小孩希望每天都是星期一,每天都有美術課。當我聽到這句話我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我抓住了孩子的愛美術的心。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四個領域,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下面就我對這四個學習領域的理解說說我的體會。

  從新課程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和情感,新課程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的學習方式。低年級的美術課程主要是以造型遊戲為主,讓學生在“玩樂”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學會交流和合作。造型遊戲指融合造型和遊戲為一體的美術活動,活動中不事先設定主題或某個形象,主要是憑感覺聯想和想象來進行造型表現,仔細看一下課本,有關於“造型·表現”的內容在課程中佔了很大部分,它是課程內容中覆蓋面最寬,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帶領和引導學生在遊戲中更好的發現問題、學習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美術學習活動中,“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方法有多種,教師應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長久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的“設計·應用” 能力是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體現設計的創造意識,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點,這特點決定了該學習領域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同時又與生活緊密相關。“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由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兩部分組成。設定“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於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多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讓他們參與那些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感受有聯絡的活動,並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與對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現之中。美術課不等於畫課,這個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應當從小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在孩子們的早期生活時,教會他們按照美的規律去設計,學會自己佈置房間,合理的佈局構成美感,生活中處處需要設計。讓從小學會動手做,十分重要。讓學生接觸材料,接觸工具,動手做出簡單的器物來,對生活物品進行配置,為生活創造方便與舒適。對與“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應當強調設計是與人類的造物活動和發明創造密不可分的,從小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對於提高未來人才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的提出,能更好的讓學生透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的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欣賞與評述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發展所不可缺的一個重要部分。當代藝術的發展,它呈現出與生活的聯絡日益密切的態勢,每一個兒童將來都會接觸到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和欣賞藝術的能力對兒童將來的發展來說是更重要的,至少,在兒童應具有的藝術素養結構中它不應是被忽略的一塊,當然藝術創作與欣賞又是不可分的,欣賞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一部分,而在我們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正是針對我國美術教育中一些薄弱的環節做了全新的改革。其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就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加強美學修養,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透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瞭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是對美術教育教學觀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的一種突破,從跨學科的角度,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彌補各科課程的不足,加大了教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並有效地運用各科課程資源,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加強跨學科教學的研究,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連線點,樹立新的美術教育觀和人文為本的學生觀,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大膽改革創新,及時總結反思,設計出富有新意和深層次文化內涵的綜合探索課。

  我覺得上述四個學習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每一學習領域各具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結構。教師要明確把握課堂教學的學習領域,這樣才能在課堂中有目標,有計劃地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習美術。掌握用美術表達自己情感思想和對生活理解的方法。總而言之,美術課堂要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把美術課上“新”上“活”。

  藝術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12月11至12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福建省薄弱學科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訓學習,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聆聽專家老師們精彩的講座,與專家及本省的同仁面對面的觀點交流,經驗分享,使我在教育科研方法、課堂教學藝術、教研活動形式等方面都獲益匪淺。

  一、更新觀念擺正心態

  這次培訓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實。期間共聽了15場專題講座;5節典型的課例觀摩。無論是講座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老師們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而精闢,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老師們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品質的“文化大餐”。尤其是聽了陳秀鴻老師的《教師師德新探》、張含功老師的《音樂教師與教育科研》及林家凌老師的《音樂教育新體系》,令我們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禮,精神的震撼。張老師的語言幽默、詼諧、生動,從他的舉手投足中讓我們感受到他樸素的人格魅力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聽他們講座真的是一種精神享受。

  二、專業知識,得以提高

  在轉變觀念,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老師們從實際工作中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入手,主要講解了音樂教育教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吳老師的《音樂教學設計及片段教學研究》、劉老師的《多媒體課件製作》、李小瑜老師的《圖譜教學法》的講座。李老師針對如何上好結合圖譜進行音樂教學課,把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的傾授給我們,讓我們做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課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吳蔚老師為大家講解了的教學設計流程,透過觀看片段教學的錄影,讓大家對教學設計的手段和方法有了更多的瞭解。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長

  印象最深的是林家凌老師指導的三位參加中央音樂學院國培回來的廈門老師為我們帶來的三節不同課型的音樂課為我們傳授了許多音樂教學方法受益極大。她們讓全班同學全面參與、體驗、實驗。把這些知識變化性地運用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中,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她們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她們儘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是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

  這些鮮活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受益匪淺。課例背後的思考與解讀,更是讓我們教師深受啟發,大開了眼界。最後,就是老師們高深獨到的理論見解,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各具特色的授課風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員。

  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本次培訓中,我們音樂班學員共上了5堂片段教學和2節完整課進行交流與學習,我也有幸在福州市錢塘小學上了一節省級音樂公開課《快樂的小熊貓》,這節課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透過這些實際演練,我們不斷的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教學相長”。在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提出的許多觀點和問題都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得到了與會老師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對我們今後的音樂教育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培訓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二十天的培訓學習是短暫而辛苦的,但留給我們的記憶和思考卻是永恆的。透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要把汲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工作中去,讓此次培訓的價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體現。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素質,把愛與知識播送給每一位孩子,讓他們健康、個性地成長。使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給他們富於旋律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旋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