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精選7篇)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精選7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1

  最近,耳聰堂助聽器全體驗配師閱讀了一本名為《工匠精神》的書。各自寫下了讀完這本書的感受,下面是淶水公司驗配師梁倩倩讀完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何為工匠?一磚一瓦,一鑿一砌,令盡身精血聚其中。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使一些傳統意義的“工匠”面臨被淘汰的境地。縱觀全球的百年企業都有“工匠精神”。

  我認為“工匠”精神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當你踏入一個企業首先想到的是離家近,活少,掙錢多,極少數人想到的是:我能為這個企業做什麼。什麼事情的定律都是:不是你先得到了才去付出,是你先付出了才會得到什麼。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這個順序搞反了,進入一家企業往往先想到的是一個月能給我開多少錢,工作累不累,一天工作幾個小時......當你的心思全部用在這上面,還有多少精力去為自己的工作付出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信念,執著和信仰,也是一種對工作的堅持,同時也是提升個人價值的一種思想,當你把工作當作一種興趣來做的時候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可是如果把工作僅僅當作工作來做又怎麼提升自己的價值呢?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每一件事做好,不管這件事有多小,這樣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我在生活中學到更多,也會讓我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出色!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2

  隨著時代的進步,“工匠精神”被政府高度重視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大勢所趨。並且在“供給側”改革力推的前提下,淘汰落後及過剩的產能已經成為必然,但無論如何,就像政府今天所倡導的,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組織和個人是不會淘汰的,因為真正的“工匠精神”必然經得起時間校驗,併成為世代傳承的寶貴財富。

  “創意無限,匠心支撐”。當下,創新創業大潮湧動,“網際網路+”頗受青睞,大批創客投身其中。這裡頭有腳踏實地的深耕者,但也有不少一天到晚想著如何造噱頭、拉投資,幻想借網際網路的東風,“抄一把就走”之人。與此相應,很多產品往往火了一把便再無蹤跡。如此“創”法,除了攪出些過時即破的泡沫,難言價值。創新創業不應成為浮躁的代名詞,那些真正成功的網際網路神話締造者,遠非鼓吹概念、販賣情懷這麼簡單。很多大佬正是以其對細節近乎嚴苛的追求向大家證明,只有“網際網路+工匠精神”,才能出優質產品。

  人們在不斷呼喚工匠精神,然而要想養成工匠精神,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匠人”並沒那麼容易。它需要從業者不忘初心,始終都能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任周遭如何變化都不為所動,只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份份令人滿意的產品。具體說來,應至少做到以下幾點:

  心存敬畏。古語有云“敬事而信”,敬畏是內心的一把標尺,影響著做事的態度。心存敬畏,做事時會認真對待,小心翼翼生怕出錯,一絲不苟力求完美。心存敬畏,對所做的事會更加珍惜,做事時全神貫注,心無旁騖,進而將其當作一種追求,去努力達到它的極致。

  甘於沉潛。當下社會前行的腳步是快速的、急促的,很多人的心性也變得比較浮躁,做事情急於求成。但要做一個好的“匠人”,恰恰應該少些浮躁,甘於沉潛。沉潛下去,靜下心來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不求立刻去獲益,而只求做出的東西無愧我心。電影大師王家衛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現代追求短平快的影視行業,王家衛卻在近30年內只產出了10部電影。而《一代宗師》前後籌備13年,拍攝了3年才做好,最終以完美的細節、極具張力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等大獲好評。對於花費這麼長時間做一部電影究竟是否值得,王家衛自己是這麼說的:“功夫都不是白花的,要達到一定的水準,慢和時間都是必須的。”

  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才能不計得失,才能經得住誘惑,將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做事上,用到打造更好的產品上。莫言就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曾經有雜誌找莫言寫一篇雜文,莫言卻淡定地以“我就是寫小說的”拒絕了。他始終堅守在嚴肅文學陣地,秉持工匠精神,拒絕去寫“來錢快”的文章,卻在文學創作中字斟句酌,力求更好地傳達自己的心聲。最終他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贏得了國內外專業評論家和大眾的認可。

  勇於創新。做一名合格的“工匠”,還需要有一份創新精神。他人的成功無法複製,做一些山寨產品只能引來別人的否定與嘲笑。而即便對於自創品牌來講,也要不斷向前,一旦自滿自足,勢必很快就被他人超越。《大學》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創新意識,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厚積薄發,最終將事情做到極致,不論風雲如何變幻,我自走在最前沿。

  “工匠精神”,知易行難。但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每一個從業者都時時審視自己是否做到了這幾點,終將會養成“工匠精神”,用自己的專業與專注、執著與創新去做出大眾最滿意的精品,贏得廣泛認可。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3

  當我聽到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字,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萬國、卡地亞”時,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一位年邁的老人,戴上老花鏡,在深夜的檯燈下,一次次打磨著不足幾毫米的零件。手錶,在生活中或許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的偉大。老鐘錶師們夜以繼日的堅持著每一個沒有絲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機械手錶。

  一、工匠精神是堅持認真、堅持細緻

  日本賽車手井田在職業生涯結束後開始著手改裝汽車,每一輛保時捷都由他親手只用眼睛與彩筆在模具上畫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後,才安裝在車體上,完美無缺。不得不講,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二、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國人生產的汽車每年都會限量,但他們只用半年工資便買得起,每一輛汽車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對於工匠精神,可謂完美的詮釋。相反,馬虎湊合終釀惡果。舊時,有一位畫家在畫馬時覺得不像,便將其改成了老虎。他的兩個兒子問他時,他便解釋道一個是馬,另一個是老虎。於是他的兒子出去打獵時,一個將馬誤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將虎誤看,騎上去被咬死了。湊合看著像,卻終釀成了悲劇。

  三、中國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安靜下來,持之以恆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論是身邊微末之事的變化,還是宏大的社會政事變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萬千改變中卻總有一些東西曆久彌新。它們經歷時間的淬鍊,依然散發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們頭頂的蒼穹一般,日升日落,亙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產物。

  我們必須具備工匠精神。或許現在的我們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後,反觀自己的不足,由虛而實剝落浮華,將自己從一彎急流瀑布點化為靜水深流時,我們才會發覺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謂工匠,亦是認真細緻。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4

  很久以來就對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聞,近日有幸拜讀,讀罷掩卷,心中感觸良多,我被書中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闡述震撼著,現將感想列出一二,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時候會想:反正都是發那麼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並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喬布斯曾說:“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曾經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5

  上下五千年,中國曾引領著一個時代的製造行業發展,精密探測的地震儀,深埋千年依舊鋒利的古劍,無不彰顯著當時頂尖的工業技術。然而反觀現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廠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練度或擴充人力來提高產能,卻無絲毫創新之法。中國工業已然被稱為“世界加工廠”,長此以往,中國工業將無以為繼。近日,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理念風暴席捲全球,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工業發展戰略讓國人悚然驚醒。

  德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德國在已有頂尖工業水平上的持續創新力以及德國人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熟練無失誤,僅以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裡,精益求精乃為“工匠”。中聯重科作為全球工程機械先驅企業,不斷有新型產品的技術引數突破世界紀錄,每年的專利發明質量和數量也都遠遠走在其他企業前面,創新研發力度不可謂不強。但作為基層員工,如何在管理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工匠價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

  先成為一個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體執行中重要的一環,要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的工作無差錯無拖延,需要耐心、細心和決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多堅持,多努力,對待工作和同事不驕不躁,始終如一;細心瞭解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多發問,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決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多取經,多探索,勇敢嘗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後成為一個自我昇華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職工作完成後額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細節使工作流程更順利?如何才能針對自身崗位的優劣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只有深層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與工作相輔相成,真正實現從“工”到“匠”的價值昇華。

  企業作為員工發展共同體的同時,也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載體,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長久以來,日本老字號企業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能從一瓶小小的醬油,看到一個巨大生態鏈的延展?因為背後的素直之心,對自己事業的執著精誠之心,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純潔無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經不再是賴以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義和最高追求,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靈魂所在。

  “教書匠”歷來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直到2015年高考作文出現,老師們才瞭解到“大國工匠”的風采。看來,在教育領域裡提倡工匠精神確實是時代的需要。

  聽了南京師範大學王加強老師的“重拾工匠精神”,很有感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教育界花樣翻新地進行改革、嘗試,以致於教師們把教育教學的形式、技巧當作了最主要的東西,如此即是丟失了“本”。教書教書,教師的“本”就是“教”,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錘鍊和打磨。

  所以,在我看來,重拾工匠精神的第一要旨在於回到教育的根本,而不是耍花架子、玩教育技巧、賣弄一知半解的理論!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下,物慾的誘惑特別多,教師們也往往在駁雜陸離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沒有了精神信仰,沒有了矢志如一的追求。“重拾”即要求我們從精神上戰勝世俗的喧擾,讓教師尊嚴的旗幟重新飄揚起來!

  沒有精神的個人是沒有未來的,沒有精神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不能“傳道”的教師隊伍也違背了教師應有的“工匠精神”!而“傳道”則要求我們自己首先要有對“道”的堅守,這也正是所謂的“重拾”的涵義。

  第三,“工匠精神”要求專心和持久。這不但是個人的問題,更是教育體制、教育機制的問題。能不能營造一個利於教師沉下心來搞業務的氛圍,是一件大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呼籲,教育改革不要只在形式上喧擾、沸騰,更要從根本上關心、關注、關懷、培養、塑造優秀教師和教育家!這是保障。

  當然,作為教師,我們也不能一味地希冀和抱怨。不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完全寄託在客觀上,我們也要做“蘇東坡”突圍,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價值。教育是大事,從我做起,把它當成自己終生意義的旨歸,也就自然會心止於此、心棲於此!

  既然是“重拾”,當然難!

  第一難在觀念的改變!從不讓教師當教書匠,而要做教育家,到我們要重拾工匠精神,這本身就存在一個理論上的謬誤,需要從心底圓潤其說,才會心悅誠服地接收。而現在說做好了教書匠,才做得了教育家,實在有點“騙人”的味道!為何一定要做教育家呢?!

  第二難在行動上的改變。失去了的東西想要尋回,往往是枉然的。對於大部分教師而言,工匠精神也許是“不合時宜”的。它能解決溫飽嗎?能賺錢嗎?能換來幸福和快樂嗎?實用主義紮根在心靈裡,如同蕪草,實難剪出。喊喊口號,大家都會,而且不吝惜嗓子,但落實到行動,難啊!

  第三難在社會風習的影響。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教師也是如此。讓教師如同車間工人那樣很少接觸世俗社會,每日打磨零件,是絕無可能的。社會的文明程度從來都是影響教育的幕後“黑手”,讓教師成為匠人,在機械的工作中堅持,在單調的打磨中奉獻,又怎麼能使簡單的事?!專家們尚且很難做到,又怎麼能苛責普通的一線教師呢?!

  還是用屈子的話結尾吧: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6

  與工匠精神相對的,則是差不多精神,滿足於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國製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現象,多少與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顯現有很大相關。

  工作是一種修行。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種什麼精神?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而這就是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工匠精神在歐洲,是象徵著瑞士鐘錶的品質,以及德國工匠的嚴謹與精確,工匠精神之於匯嘉,則是服務第一,其他都是第二。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很多員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我們全方位的去考量這個案例的時候,不難發現正是我們在每個小細節上的到位,才使得顧客得到了家式貼心服務的感受,我們立體的愛才能與顧客產生感情連結、心靈互動、價值分享。我們的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也得到了成長。這不正是我們的所求嗎?而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也不正是:專注產品、重視積澱、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敏銳,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執著。他們喜歡手中所做的事勝過這些事情給他們帶來的錢,他們更熱愛自己生產的產品,而不是產品帶來的利潤。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努力創造新的管理模式。當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贏利而做的時候,時刻執行著這種極致的工匠精神,支撐著在追逐夢想的旅程中穩步邁進。

  書中很多的道理可能我們都似曾相識,但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相信並做到才有力量。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每一個人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首先我們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選對的?還是選貴的?這是一個問題,是一個連哈姆雷特也會糾結的問題。工作不僅僅是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明確目標,把夢想當做信仰。這句話很對,我們需要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目標。明確這個目標以後,我們就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工匠精神的價值在於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專業、專注、一絲不苟且孜孜不倦。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真正的踐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用一生為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擁有修行的狀態,才會帶給一個人無窮的力量,無窮的熱情,無窮的創造力,無窮的熱愛,無窮的收穫;擁有修行的狀態,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演講家,他們步履匆匆、高談闊論,彷彿一切盡在掌握;卻缺乏好的工匠,就是那些埋頭苦幹、默默奉獻的企業和人。但正是這樣的企業和人,才是我們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石。

  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線索和答案:用工匠品質照亮前行的道路堅持、樂觀、勇敢、目標明確併為之努力,這就是工匠品質。前行的道路上,從來都是佈滿荊棘,從一開始的勇往直前,迎風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嘲笑,工匠們都會接受,他們用耐心化解憂傷,用堅持戰勝孤單,用快樂笑對過往,用忍耐支撐夢想。因為他們明白,不管經歷快樂還是痛苦,都只為在通往夢想的路上多一些風景欣賞。也許,現在我們正在戴著瑞士的手錶,開著德國的汽車,回家時享用著日本的家用電器。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產品是如何傳承至今的呢?我想答案每個人都應該很明瞭,這些產品的生產企業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員工大多具有工匠精神。其實,我們也能具備工匠精神的品質。我們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更要熱愛自己的企業,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能單純地把工作當作是一種賺錢的工具,而是要樹立一種對工作的熱情和執著精神,對所從事的事業和生產出的產品及服務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要形成一種與企業文化想匹配的價值觀,並由此更深層次地推動企業的內在動力,不斷超越自己,將自己與所從事的事業、企業建立起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用工匠智慧雕刻我們的未來:學習使人進步,改變使人更加睿智,反省會讓人站在更深遠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我想,沒有什麼比學習、改變和反省更好的詞彙來形容工匠的智慧了。我們所在的行業,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想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就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方向,嘗試新的發展模式。能力的提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件藝術品都需要工藝師的精雕細琢,每一頓可口的飯菜都需要廚師的合理搭配,每一件舒適的衣服都需要設計師的匠心獨運。他們用自己的技藝去雕刻著自己的人生藍圖,我們為什麼不能呢?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用工匠的品質、精神和氣魄雕刻我們的未來,安裝的未來,行業的未來

  匠心築夢技能報國心得7

  時代飛速發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次採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製造”,對中國製造敬而遠之。這類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為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顧閎中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列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