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宗賢譯文及心得範文

與黃宗賢譯文及心得範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與黃宗賢譯文及心得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近一段時間來讀書甚是懶惰,客觀原因是眼睛開始受不了,因此又不失時機地想起閨蜜曾經的建議開啟聽書的歷程。不過聽書也是有遺憾的,我原是習慣在書本上停下來寫寫畫畫才盡興。想到多經歷才會多思維同道的理由,於是又按捺下些許不安分讓自己慢慢適應。因此,這周格物班學習的《與黃宗賢》我只是讀了一天,其餘就是在聽而又聽中算是完成每天的功課了。雖然形式有變化,然而學習領悟實踐,卻斷斷不能疏忽的。

  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慾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見得良知親切時,其功夫又自不難。緣此數病,良知之所本無,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後有,若良知一提醒時,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魎自消矣。

  當讀到這一段話時,內心感覺是比較複雜的。言語正到快意時,意氣正到發揚時,憤怒嗜慾正到盛沸時,其實正如滔滔江水勢不可擋,若能做到截然能忍默得,翕然能收斂得,廓然能消化得。這樣的情景,現實經歷中能夠做得到的,其實很少見到。鑑於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的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多時候我們還會鼓勵來訪者表達自己的`情緒,還原事件本相,幫助來訪者修復創傷。每次讀或者聽到這裡時,我都會想:如此境界,是要看穿多少人間疾苦,放下多少愛恨情仇,才會擁有如此淡泊寧靜的境地。想起有一天,某人又在睜著大眼說瞎話時,心中不免不平氣,窮追不捨兩句後,突然剎車了----真相在每個有良知的人心中,口舌之快都是逞一時意氣實在無趣。

  《中庸》謂“知恥近乎勇”。所謂知恥,只是恥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今人多以言語不能屈服得人為恥,意氣不能陵軋[yà]得人為恥,憤怒嗜慾不能直意任情得為恥,殊不知此數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恥者。今乃反以不能蔽塞自己良知為恥,正是恥非其所當恥,而不知恥其所當恥也。可不大哀乎!

  早年是非常欣賞“知恥而後勇”這句話的,活到如今才明白,所謂的“恥”理解的那時還是太片面了。事事處處不肯不甘屈人之下,甚至意欲任意而為之,這都是良知之心已經被世俗蒙塵太久,所謂的“恥”早就在這樣的人心中泯滅了。然而良知之心是人的本性,當來自本心的渴望與現實總是發生衝突時,適者生存的法則會讓很多人發生心理的扭曲。這是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都會發生的自然現象,只是有的人會在扭曲中尋找本真的一切千辛萬苦而不辭,有的人會再也找不到或者不肯找回頭之路了。做諮詢這些年來,什麼樣的神仙都會遇到些。助人心結太重的我開始時難免會被帶偏了,後來慢慢知道:求與助的關係其實相輔相成,當一個人在內心還沒有種下一個致良知的種子,還沒有真正有勇氣向上向善,所謂的“助”是發揮不了作用的。若不能及時覺察,甚至還會讓助人者自己陷入一段成長的彎路甚至會自毀助人生涯。人各有命,尊重就好。

  諸君皆平日所知厚者,區區之心,愛莫為助,只願諸君都做個“古之大臣”。古之所謂大臣者,更不稱他有甚知謀才略,只是一個“斷斷無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諸君知謀才略,自是超然出於眾人之上,所未能自信者,只是未能致得自己良知,未全得“斷斷休休”體段耳。

  這一段其實陽明先生給我們所有人提了一個學習實踐的方向與目標“古之大臣”,所謂古之大臣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負責任有擔當心繫天下百姓疾苦的歷史上的典範,如我們最熟悉的范仲淹;像這樣的人,能力謀略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胸寬廣,視天下萬物為一體。這一點也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無論是做事情還是交朋友,在做選擇合適的合作物件時,我們是重視他們有謀略會手段的短期利益合作呢,還是有一顆真正的包容之心讓合作是友情源遠流長下去呢?良知自在每個人的心中,答案也在每個人的心中。

  今天下事勢,如沉痾[kē]積痿,所望以起死回生者,實有在於諸君子。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療得天下之病!此區區一念之誠,所以不能不為諸君一竭盡者也。諸君每相見時,幸默以此意相規切之,須是克去己私,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實康濟得天下,挽回三代之治,方是不負如此聖明之君,方能報得如此知遇,不枉了因此一大事來出世一遭也。

  讀到這一段時,我深深被震撼了。陽明先生寫這篇文章時其實已經進入生命垂危階段,他一生時時事事在致良知,在影響帶動他人致良知,用一顆良知之心挽救天下於危難之間,即使在疾病纏身生命垂危之際,依然憂國憂民對弟子諄諄教導於致良知的大愛之路。想起來,我們在平時還會患得患失,還存有逞強好勝之心,內心還存有把學習陽明心學僅僅作為提升自我修養的途徑或手段之一,格局之限目光之短淺可見一斑。

  “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療得天下之病!”致良知,是一條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之路。這與我之前深信不疑的“學習成長永遠在路上”是同理的,也許我們是渺小的,做不到去影響帶動他人,然而,我們會在陽明心學學習的道路上越來越接近自己那顆良知之心,為人處世遵循良知的規律,以刮骨療毒的信心與勇氣祛除心之本體上的蒙塵與汙垢,這本身就是在點燃世界上的一束光。

  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讓給自己活成一束燈光,也許它會微弱,也許它會色彩單一,可是你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有人會藉著這束光,走出他人生的黑暗”,此刻已是凌晨,以詞句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