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精選11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1

  透過今天《幼兒園保教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明白教師需要落實以立德樹人,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積極培養幼兒的德智體美勞,讓幼兒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為幼兒教師,我們需要以兒童為本,但如何以為兒童為本呢?是讓幼兒隨意自己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嗎?不,我們需要引導幼兒往正確的方向行駛,在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教師應堅持踐行為黨育人,並一定要注意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在此其中,透過學習讓我也清楚的知道評估的導向,應以重過程,輕結果,重內涵,輕硬體,重自評,輕他評的評估方式為主。

  在幼兒的立場中,幼兒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教師需以積極的心態支援幼兒,清晰培養目標,並尊重幼兒自主發展,關注幼兒自然的表現,持續觀察勾勒出幼兒成長的軌跡。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讓我感覺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不易的,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保教質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線。讓我對保教質量評價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對我們平時教育教學活動目標制定、內容選擇、學習活動等方面的評價標準都做了細化,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不再迷茫,對於教育所遵循的發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標等都有據可依。

  我覺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我們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讓我明確該怎樣進行保教工作,更好地把工作做到位,它給予了我們保教工作的啟示。讓我明白了提高保教質量是教師必備的職業行為準則,有了這種崇高的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終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靈。使自己深深愛上這份幼教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從而促進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與鞏固。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3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不易的。今天聆聽了華東師範大學周念麗教授的講座,收穫之大可謂無言語表。透過這次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一、教師必須扭轉對幼兒評估的導向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首先教師應該注重過程而非結果。其次教師還應要注重內涵而非硬體。最後教師應注重自評而非他評。我們是要為國家培養人為黨培養人才。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各自的發展也並不是統一的,因此我們不能過於絕對的透過結果而直接去定義。

  二、教師必須注意要保教結合

  原來我們都是比較注重教育而輕視了保育。其實在保育工作中我們也能發現很多的問題從而根據問題去調整我們的活動。例如可以透過觀察幼兒的飲食以及睡眠去判斷今天的活動是否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與感悟運用到以後的教學和教研工作中去,為我的幼教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4

  這次學習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評估指南》中重點強調,要注重過程評價,聚焦班級觀察,教育評估不再是簡單的量化指標,或資料呈現,而是需要評估者回到教育現場去,深入其中,讓教育評估更鮮活、更真實、更有溫度。

  以往的量化評價容易把複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只對教育進行外在和結果性的評判,它不僅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對教育現象客觀性的認識,也容易忽略對教育中最有意義、最核心的內容的評價。因為,真實的教育是無法靠材料堆砌來完成的,美好的教育亦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用心靈來創造。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回到教育的現場去,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教育評價也將變得更為科學、更具現場感。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5

  《評估指南》圍繞辦園方向、保護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以科學質量觀為指導,力求更加切實的扭轉“重結果輕過程、重硬體輕內涵、重他評輕自評”的傾向,要求充分發揮評估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堅持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的質量。那麼,幼兒園如何才有高質量?怎樣才能讓高質量從紙尖站立?透過反覆學習研讀《評估指南》,我認為首先要思考兩個問題:是什麼?怎麼做?即:幼兒園高質量的核心要素是什麼?運用怎樣有效方法(或可利用資源)能達到提高質量的目標?

  一、高質量的幼兒園需要看到發揮人的內驅力

  幼兒園裡的“人”泛指師生、家長、員工、管理者等相互作用的關係體系。基於“兒童為本”的原理,《評估指南》更加聚焦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要求在保育教育實踐中透過持續性觀察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特點個規律,強調班級保教計劃的制定與調整、一日生活安排與調整都應建立在對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個體差異,以及參與各類活動的關注與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管理者則應帶領老師一起深度領會和思考,引領老師善於觀察、樂於觀察,並將評價指標內容與實踐工作有效對接,使教師真正做到向專業內涵發展。由此可見,《評估指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註重“家、園、社群三維立體式”合力聯動產生的效應與教育作用。

  二、高質量的幼兒園需要看到幼師專業水平的上升線。

  幼兒園的工作有:保教工作、課程研究、教育教研、專案特色、環境創設、後勤服務、安全保障、保育保健、家長工作、示範幫扶等等,似乎每樣都很重要,每項都與幼兒園的質量密切相關。事實上,做好這些工作主要就是依仗幼師團隊的專業水準,且以呈螺旋式持續性遞進為最佳狀態。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幼兒園的高質量不是簡單地投放添設建立多元的、層次不同的環境材料,它無法完全代替幼師的價值。因為單一的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與夥伴之間的互動,是不能夠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的。“環境”只是一個載體,並不是判斷評估幼兒園的質量的最主要的元素——只有優秀的師資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依據《評估指南》,優秀師資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有“專業持續生長力”,即關注師幼互動,有看見孩子生長過程的能力!我想,優秀師應該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譬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能夠一目瞭然的判斷出孩子在某個領域、某一方面發展水平的指標;透過觀察,能對孩子的發展水平做出客觀的判定,並做出針對性的遊戲指導方案,這樣才是會觀察、作為為適宜支援的實踐依據,才能夠有環境的支援、材料的支援、活動遊戲和家園共育的跟進。《評估指南》強調教師與孩子的有效的互動能力,以及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遊戲化語言的支援,要求教師要有足夠的時間進到班級觀察,而且在連續觀察的時間不能少於半日,這樣才能夠更好了解孩子的發展現狀。

  三、高質量的幼兒園需要看到用遊戲力支援孩子成長。

  兒童的遊戲並不單單指的是我們精心準備的區域遊戲、體育遊戲和課程中集體遊戲的材料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兒童看似隨機的互動遊戲力才是教師的真水平。教師要會與孩子一起遊戲,一起活動,一起探討問題、拓展問題,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地透過觀察兒童、思考觀察到的現象,對應孩子的發展現狀並回應兒童的需要、制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案。這種能力正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實踐過程。因此,我認為:遊戲材料是連結兒童的載體,師幼互動是走近兒童的方法,持續觀察是瞭解兒童的必須,看懂兒童是專業幼師的能力,適宜支援是核心要素與關鍵!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適宜的支援可以是這樣的:自律,不打無準備之仗,不上無準備之課;自省,若實在不曉得如何介入,那就與幼同樂;自覺,嘗試去發現孩子的“高光時刻”,同頻共振,先感動自己,再帶動孩子;自願,不自覺得想要去靠近孩子的世界,對每一寸的進步都倍感愉悅!

  總之,《評估指南》的出臺與實施,既是直擊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突出的問題,更是如同一盞明燈,點亮了幼兒園質量評估和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明確了幼兒園評估的重要指標,也就從根本上保障並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學前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的實踐真知。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6

  今天在線上認真學習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使我受益良多,也讓我對保教常規管理有了新的感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是我們學前領域第二個《指南》,第一個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評估指南》依據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保育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圍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五個方面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

  科學評估中重視過程評估、自我評估、觀察評估。指南中寫到“認真觀察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的行為表現並做必要記錄,透過一段時間的持續觀察,對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做出客觀全面的分析”、“發現每個幼兒的優勢和長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不居於某一方面的學習和發展”,這些要點是引導我們教師要將觀察、記錄、分析作為日常保教常態化的工作,持續化的觀察和個性化的指導。不能只存在某時、某地、或某一刻,尤其嚴禁對幼兒貼標籤。注重過程評估的重要性,而不僅僅只看結果。

  這次學習也讓我瞭解到今後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幼兒教育與保育要相互滲透,相互聯絡,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保教結合才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一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這次學習收穫很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學習提升,並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7

  今天在線上學習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有提到我們要堅持以兒童為本。始終堅持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堅持保育教育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評估指南》中明確指出要“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完善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堅持兒童為本”的基本原則,專設“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三個維度的評估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堅持以兒童為本,支援幼兒的自主遊戲,尊重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8

  聆聽了侯莉敏教授帶來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直播課,我有以下的一些感想:

  身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懂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保育教育結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保育教育全過程,注重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基。當然也要注重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潛移默化貫穿於一日生活和各項活動,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積極和諧的同伴關係;幫助幼兒學會生活,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育幼兒愛父母長輩、愛老師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國的情感。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9

  《評估指南》有五大維度(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環境創設、教育過程及教師隊伍)、十五項指標以及四十八個考查要點。《評價指南》還強調以下幾個要點:堅持兒童立場,聚焦教育過程,師幼互動及強調科學評估。

  堅持兒童立場是基於“兒童視角”支援兒童,我們應給予兒童更有效,更適合的影響,同時還要關注到孩子的“自我貢獻”,孩子是有獨立自我構建的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到學前兒童教育本身的特殊性。

  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我們要聚焦教育的過程,提高教育的質量,孩子的成長是動態化的,過多的注重結果,會使教師工作中心發生偏移,從而影響教育質量。

  在《評估指南》中,著重強調師幼互動,教師即是幼兒成長的助力者,也是幼兒交流的夥伴,我們要為幼兒營造積極的氛圍,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支援幼兒的探索,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能夠“蹲下來,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與他們打成一片。還要注重幼兒的同伴交往,為幼兒社會性發展做準備。家庭、幼兒園、社群三者合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家園共育形式的多樣化是促進幼兒成長的有力保障,同時也應避免“單邊主義”,家長在家園共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科學的評估工作,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內部評估可以完善自身的不足,並透過分享交流的形式相互促進;外部評價可以讓我們發現“死角”並進行改進。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10

  在幼兒園的毛入學率快速大幅提升到基本普及的狀態下,下階段需要建設更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要求我們自身越來越專業,而《評估指南》的頒佈,像一場及時雨,為當下我們評價日常工作中的保教質量和自身成長指明瞭方向。

  在今天《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解讀中,我學習到了科學的評價能夠與後期的教育更好的結合,而精準的評價能幫助開發適宜兒童的課程,提供有支援的環境、材料、活動。要明白日常忙忙碌碌的意義所在,而科學精準的評價,才能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去“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理解兒童”“懂得兒童”“按照兒童的學習速度和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實踐”。《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不僅僅是評估的指標,同時也引領著我們幼兒老師對兒童學習與發展規律有更深刻的認識。

  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心得體會11

  我們在教育中需要注重過程質量,它能反映幼兒所感受到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方面的要素,因此說教育質量中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了活動組織和師幼互動兩個方面,在《評估指南》中又將師幼互動視為教育過程中的核心,指的是師幼之間透過互動實現心裡互動作用或者行為的相互影響。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情緒狀態,與幼兒之間保持平等的位置關係,支援幼兒獨立自主的遊戲和與同伴的交往,並且也要關注幼兒的整體發展,尊重幼兒的個體化差異去促進他們發展。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也要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實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