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1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將“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學段目標,受到社會關注。勞動作為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成為獨立課程體現了教育理念的進步。

  勞動技能伴隨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時間以來,科技發展的進步,社會分工的精細,給人產生一種錯覺,用錢可以買來代替家務的電器,能僱來專業的工人,一些家長逐漸忽略對孩子勞動技能的培養,只專注於知識學科學習,導致不少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掌握整理收納、烹飪清潔等基本勞動技能,是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獨立的標準,是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獨立生存的基礎,也是有效提升個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質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勞動有助於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標準》中提到,讓學生在勞動中“遵守規矩、講究方法”“不怕髒不怕累”“樹立正確勞動觀念”“理解勞動最光榮最偉大”……這些都是勞動對人健康成長的意義。

  勞動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勞動是人實現高質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勞逸結合是提升工作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勞動除了解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還能使處於高負荷狀態的心神得到調節和放鬆。《標準》提出適當體驗金工、木工、電子、陶藝、布藝等專案。勞動中往往融入了設計、審美、哲理等元素,讓它們以更鮮活的形式得以呈現,往往能安撫心靈、陶冶情操、激發靈感,更多勞動專案的引入意在豐富學生的技能,挖掘學生的興趣。

  勞動中充滿著知識與智慧。沒有搬過重物就難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親手製作過陶藝就難以理解藝術的價值,很多技術的難題源自於日常生活勞動,其解決也可能受益於勞動中蘊涵的知識。古今中外眾多的發明創造中有很多是從日常勞動中得到啟發、獲得靈感的。這充分說明勞動中充滿著知識,勞動技能充滿著智慧。將勞動作為獨立課程,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有效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更是為了將各門學科的學習轉化為實操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勞動即是方法也是載體。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2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這意味著,從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習多項勞動課程,且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

  這一新變化經多方媒體報道後,引發網民熱烈關注與討論,相關微博話題#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立即登上熱搜第一位,輿論對此褒貶不一。有網友支援這項舉措,認為有助於孩子養成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有網友擔心這一改變會加重學生負擔,易高開低走,流於形式,還有不少大學生網友直呼“想學”。筆者認為,這項舉措具有十分明顯的進步意義,但也不能忽視公眾提出的擔憂,仍需進一步完善、改進,以發揮勞動課的更大效用。

  勞動課程頗有益處,其一,其有助於學生正視勞動,學習相關知識並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教育部根據學生的知識體系與身體素質,細化不同年級的任務群,合理劃分任務,讓不同學齡的孩子都能體驗適合的勞動活動,這體現了制定者精細化的研究與分配,具有極強的科學性與實踐性。如體驗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有助於中小學生認識蔬果與水產等基礎知識。學習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後,則能在家中電器發生故障時自己動手解決。學習傳統工藝製作如陶藝、編制、皮影等也有助於開拓中小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技藝的興趣。其二,勞動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責任心。透過勞動課程的教育,中小學生親手整理房間,親手做一頓飯菜,在事事躬親的體驗中理解勞動內涵,理解父母的辛苦,變得越來越自覺自立,能有效避免成年後無法料理自身生活的尷尬。

  在看到勞動課程大有益處的同時,咱們也不能將許多擔憂拋之腦後,這些潛在問題值得密切關注。第一,針對不少網民認為勞動課會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擔心,筆者認為學校要妥善安排勞動課程,考慮學生學業負擔進而制定合理的勞動計劃。第二,要改善勞動課程課後作業的完成形式與評價體系,忌拍照打卡等形式主義與隱形攀比現象。不要讓勞動課成為變相的任務,這樣不僅加重家長的負擔,還使孩子養成錯誤的思想習慣,對勞動產生畸形的認識,認為勞動是強制的,而這些都有悖於勞動課的初衷。第三,學校要聘請相關專業老師指導教學,減輕文化主課老師的教學負擔。要想勞動課的價值真正融入學生內心,需要的不是硬性指標與強制課程,如何將勞動賦予樂趣,讓學生嘗試勞動、享受勞動才是勞動課的價值所在。好在,這項政策的出臺本就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又一次進步。

  勞動課程進課堂,再一次彰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但其究竟會發揮多大的作用,還需要在落實過程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斷改進的教育體系下,青少年將踐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在人生征途上愈行愈遠。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3

  自20xx年8月來到紅小這個大家庭,轉眼已經三年多的時光了。在紅小的每一天,老師和學生們每時每刻都在踐行勞動教育,漸漸地,我們的勞動教育引起了區上,市裡,甚至是全國各地學校的關注。然而,若你問我,紅小的勞動教育到底是什麼?我一時還真有點答不上來。

  因此,我很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培訓,這次培訓讓我對我校的勞動教育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透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了我校的五農課程,瞭解了五農課程的背景、目標、內容、路徑、成果以及評價方式。之後,又透過金老師、鍾老師等幾位老師的案例分享,強化了我對勞動教育內涵及意義的理解。

  在我看來,真正的勞動教育,一定不是教師講授,而是讓孩子去做,親身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例如:在班級學會掃地,擦窗臺,擦黑板等班務勞動後,在家裡同樣也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例如整理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書包、會洗衣服、倒垃圾等。

  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特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知識,教師應盡力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成功和從知識的獲益中得到滿足,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勞動教學過程中總是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

  勞動,是可以讓我們去鍛鍊下身體,可以讓我們都體會到勞動的一個辛苦,更加懂得去珍惜別人的勞動相關成果,而這次一個暑假,我也是跟隨家裡去參與了一些勞動,在勞動之中,我也是有了一些收穫和感觸。

  勞動一天下來,整個人彷彿都不是自己的了,全身上下都是痠痛的,我以前從來沒有這種的體會,在勞動的時候我雖然也是累,但是也是興奮的,結果回到家裡之後也會特別的累特別的痛苦,而第二天都不想起來了,這種感覺讓我也是體會到別人勞動是天天在重複,那麼其實是更累的,而我一天就有些承受不了,也是讓我知道我們平時所吃的東西。

  所用的東西都是別人辛苦勞動而得來的,更是要懂得去珍惜,勞動的果實並不容易獲得,我還只是一天的勞動,更何況比這更累的事情,我也是聽父母說過,我們的學習自己都是感覺辛苦,但是父母確是也經歷過,告訴我學習其實並不是那麼的辛苦,長大後就會發現還有更多辛苦的事情,只是我現在還不是那麼的懂得,不過也是知道,勞動的確是不容易,而自己也是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別人給予的,付出的,自己都是要想到這一天的。勞動,要去珍惜。

  同時勞動也是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雖然很累,但是過了幾天之後我恢復了,卻是發現自己的身體更好了,其實也是完全要多去勞動,在家的時候,我也是會幫父母做一些家庭的勞動,並沒有那麼的辛苦,但是也是可以減少他們的負擔,自己還得到鍛鍊,更加的懂得生活是怎麼樣的,而不是埋頭去讀書,那樣對於生活也是有很多的不瞭解。

  而勞動卻是讓我對家裡有了更多的瞭解,清楚做好一個衛生的工作就不是那麼容易的,而父母每天去上班,回來之後還要給我去做飯,打掃一個衛生,他們辛苦,以前我是感覺不那麼的深刻,但是此次自己參與了就發現,真的不容易。

  看到自己收拾乾淨一新的房子,我也是感到有成就感,勞動是會讓人感覺到有快樂和滿足的,而自己去動手去做的,更是讓我是感觸到,其實平時自己學習完了,也還是要去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勞動,去減少負擔的同時,自己也是可以去收穫到快樂。勞動同時也是告訴我們去做一個事情,不能是半途而廢,像打掃屋子,如果只打掃了一半累了,就不幹了,其實和沒打掃沒有太多的區別,但是堅持了下去,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去打掃乾淨了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一個勞動成果,也是會得到肯定的。

  透過勞動,也是讓我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懂得做一些事情,不但是要去堅持,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而勞動自己也是要經常的去做,不但鍛鍊了自己,也是讓自己得到成長有了收穫。好的習慣是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的,很多的事情,做起來其實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但是隻有自己願意堅持下來,那麼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4

  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國曆代禮儀制度、學校教育、家訓家風、詩詞歌賦中都有許多關於勞動的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直是我們黨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直接通向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是促成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有機統一的重要結合點。

  從學生成長成才角度看,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勞動教育是生存生活教育。勞動是人類滿足生活需要的第一條件,人只有透過勞動才能獲取吃穿用住等生活資料,才能生存發展下去,透過勞動教育可以讓人習得滿足生活生存的必備技能。二是勞動教育是實踐能力教育。今天的大中小學生就是明天的億萬勞動者,最終他們要走向職場、服務社會。一般而言,實踐能力越強,個人實現的價值就越大。新時代勞動教育更強調以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為基礎,推動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三是勞動教育是職業啟蒙教育。人是在初級社會化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工作的職業認知。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透過參加各種形式的勞動接受職業啟蒙,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各種勞動技能,從而為將來走向職場、獨立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四是勞動教育是集體主義教育。與“德智體美”可以透過個人的持續努力就能夠實現境界提升有所不同,勞動與集體存在一種天然的默契。在勞動世界中,每個人將成為社會分工體系中的一員,需要與他人在分工協作中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分享勞動成果。由此可見,勞動教育是培養團隊精神的有效載體。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價值。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勞動教育著重強調“實”的育人導向,處於基礎性、全域性性、滲透性地位,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促新的'綜合育人價值,對於實現“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一是勞動教育有利於樹崇勞之德。勞動教育以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為核心目標,旨在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學生切身體會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勞動教育有利於增成才之智。透過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熱情,逐步習得豐富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三是勞動教育有利於強健康之體。在符合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的勞動教育中,學生需要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既有利於培育強筋健骨的體魄,也能促進手腦並用的協調。同時,還能切身體驗勞動艱辛、與人協作的重要性,有助於鍛造吃苦耐勞、剛毅堅韌的心理素質。四是勞動教育有利於育創造之美。馬克思在闡述勞動的本質屬性時使用了“美的規律”這個概念,指出人類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從主體感知的角度,學生在勞動體驗、產品製作等實踐中,可以感受人類遵循客觀規律創造美的過程,提升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感知和思考,進而增強發現美、感受美的審美能力。五是勞動教育有利於促變革之新。勞動本身具有創造性,同時人類又在創造性勞動中推進生產力變革。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以科技發展為基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打破慣性思維和既有知識結構的束縛,積極思考解決方案,進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人工智慧時代新勞動形態的需要。

  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既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也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需要。我們應堅持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匯聚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把握勞動教育目標和內涵,找準勞動教育與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的結合點,實現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著力培養全面發展、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小學生勞動美心得體會5

  勞動素養應該有怎樣的教育定位和課程目標,應該如何進行體系化的課程設計並積極拓展課程實施的路徑和方式?在長期實踐中,學校基於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實施的角度,立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以勤儉節約、愛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學會並愛上勞動為重點,設計了專門化、融合化、專案化、綜合化四類課程,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體驗勞動經歷,獲得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

  專門化課程,開展系統性勞動教育

  學校設定勞動教育專門化課程,每週一課時集中開展。課程以學校為主要勞動場所,根據學生年段特點組織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和校園勞動,幫助學生習得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

  除了勞動教育必修課,學校還設立勞動周,每學期結合特色節日,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實施。學生在經歷日常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以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在參與跨學科主題實踐、開展合作探究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關於瞭解自我、社會、自然奧秘的真實體驗。

  從以“曬秋”為主題的秋季開學第一週,到以“生肖”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春季開學周,再到立夏時節各年級主題周展示活動,勞動周以學生的生活為起點,將勞動觀念與勞動精神融入課程,既有勞動實踐,又有文化的傳承,勞動以一種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學生生活。學校還積極探索校外勞動實踐形式,拓寬勞動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學校特色與育人意義的勞動周課程體系。

  校外勞動周包括農耕活動日、職業體驗日、技能競賽日、成果評價日等社會實踐活動。農耕活動日讓學生去田野找尋田間勞作的趣味,與農戶一起交流,體驗動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飯等勞動;職業體驗日的主題是體驗社會的三百六十行,學會尊重普通勞動者,明白獲得美好生活需要艱苦奮鬥的道理;技能競賽日中,學生出力流汗,比拼集體智慧,完成一個個與勞動有關的競賽任務;成果評價日中,學校設計“勞動章”爭章計劃表、評價表,提出明確的目標與評分標準,透過多元評價、評優樹先等方式,讓學生的勞動成果獲得欣賞與肯定。

  融合化課程,開展常態化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載體。全面實施勞動教育,除了開發勞動教育課程,在學科課程中融入、滲透勞動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動勞動教育常態化的重要舉措。

  學校挖掘教材中顯性或隱性的勞動教育元素,分類梳理各個學科中的勞動教育資源並提出勞動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據學科特點設計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比如,語文、道德與法治學科,可以滲透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勞動意識等內容;數學、科學學科,教師可以加強對勞動技能、勞動思維的培養。每門學科的課程安排中都有跨學科綜合實踐主題的內容,學校鼓勵教師選擇與勞動相關的主題進行設計,以跨學科的視野開展主題性勞動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無痕融入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

  以“語文+勞動”課程為例,教師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相關資源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滲透,培育學生的勞動情感,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統編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課文隱藏著勞動元素,比如歌頌勞動人民智慧與創造的課文《紙的發明》《千年夢圓在今朝》,學習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千人糕》《清貧》,讚美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勞動精神的《刷子李》《紀昌學射》,等等。勞動教育資源還散落在語文教材各處,透過課文的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插圖等板塊,教師可以合理穿插、連結不同型別的勞動教育內容。學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根據勞動教育的目標及語文教學學段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形成了較完整、可操作的“學科+勞動”教育體系,探尋有機滲透策略。

  語文學科《女媧補天》一課,雖然是神話故事,但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類而不辭辛苦、無私忘我的勞動與創造,其內涵與新時代勞動教育所倡導的大力培養青少年積極奮鬥、甘於奉獻、勤勞勇敢的勞動精神相一致。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種精神作為語文學科與勞動教育的融合點,充分想象女媧在尋找五色石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困難,以及女媧如何煉石、如何補天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文字進行劇本創作,以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將神話故事搬上舞臺。學生不僅鍛鍊了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而且深刻體會到勞動人民的智慧,體會到不懈努力、甘於奉獻的精神。

  專案化課程,開展創造性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不是簡單的勞作,而是要在勞動過程中貫穿研究、創新、創造,提升勞動的價值。根據學生需求和已有的課程基礎,學校規範了專案化學習的一般模式,從專案的選擇到研究性內容的設計,從多方式、多角度的實施到成果展評與反思調整,以及專案成果的提煉與拓展遷移,構建了開放且多元的專案化課程,比如一年級的蠶豆課程、三年級的種桑養蠶課程、六年級的小動物養殖課程等。在專案化學習中,學生迴歸學習與生活的本質,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勞動素養。

  以四年級課程“油菜花開金燦燦”為例,學生在200天的時間裡,跟著節氣經歷種養、記錄、探究、實踐的全過程。

  課程啟動,種植儀式。學校會在立冬節氣進行油菜種植課程的啟動儀式,內容包括瞭解立冬節氣物候特點及農諺民俗,科學教師介紹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級學生分享自己去年參與學習的趣事以及觀察日記、自然筆記,專案負責教師介紹課程相關內容……學生接過校長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種植課程正式開啟。

  合作探究,制訂方案。拿到油菜苗後,學生透過教師講解、網路搜尋以及向長輩和高年級同學請教等途徑,瞭解節氣與油菜的知識、油菜的種植和養護方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決的問題,對獲取的資訊進行篩選、歸納、整理,最後確定研究方向並形成思維導圖。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維導圖,教師選擇可操作、有價值的內容提煉研究性學習專案,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學生對油菜的生長速度感興趣,計劃透過測量記錄製作條形統計圖,研究油菜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生長速度;有的學生打算研究油菜花與青菜花的區別,對油菜花進行解剖從而瞭解其結構;有的學生利用科學課的知識,分析土壤的pH值和溼度等條件,設計製作土壤溫度溼度監測儀。

  隨著節氣,觀察養護。學生在觀察記錄中發現油菜的生長變化,瞭解油菜種植與節氣、環境的關係。在油菜種植、照料、生長、收穫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與油菜一起成長,寫下大量的觀察日記、研究報告、科學小論文等。學生吳子涵在觀察日記中寫道:“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我在驚蟄到來之時也有一個重大發現:3號油菜花盆栽裡有一朵花已經謝了,隱隱約約能看到細小圓圓的一粒粒小果實。”跟隨不同的節氣,吳子涵陸續寫下7000多字的`油菜觀察系列日記,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和思考。

  收穫成功,拓展知識。收割分工、合作搬運、曬乾脫粒……油菜籽脫籽以後,就要探討油菜籽怎樣變成油,計算收穫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教室進行產量和出油率的計算,然後走出教室來到榨油廠,體驗正規的榨油過程,直觀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種植課程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應用知識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具體真實的任務情境中,不斷解決勞動中的各種問題。從立冬種植到小滿收穫,學生從一顆油菜籽的成長中體會了生命的意義,真正領悟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深刻內涵。

  綜合化課程,開展拓展性勞動教育

  綜合化課程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如宣傳社群垃圾分類,參與敬老院慰問等服務,參與社群或村組志願服務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化課程包括收穫節課程、成長課程等。

  成長課程主要面向四年級學生,這個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間節點。回顧10年的生命成長,學生能感受自己在身體和能力等方面的明顯變化。學校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力量和奇蹟:走進農場,透過農事勞動豐富生活經歷;離開父母,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學會自立;愛心義賣,體驗勞動的價值,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服務於社會,樹立社會責任感……成長課程主要分為4個模組開展:

  美食製作分享。傳統美食不僅傳遞一種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蘊含“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共同商討主題,打造班級創意餐廳;與家長一起製作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講述自己的美食製作過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後的故事及文化;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對勞動成果進行點評。這樣一份美食已經遠遠超出食物本身的價值。

  操場露營。以班級為單位,兩人合作搭一個帳篷用於夜晚露營,學生一起學習、起居、遊戲,一起度過一個特殊的夜晚。這樣的經歷讓學生不僅體驗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勞動的力量,知道與人相處需要規律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

  十週歲成長禮。與家長攜手走過“成長拱門”,以“成長”為主題表演節目;分享生日蛋糕,閱讀父母給孩子的一封信並寫回信;看一場露天電影,體驗父母小時候的生活。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明白10歲生日的紀念意義,體驗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長離不開親人的關懷。

  愛心義賣。每個班級代表將種植的蔬菜進行義賣,義賣所得的一部分資助貧困學生,一部分進入學校“紅領巾愛心基金”。愛心義賣活動讓學生體驗菜市場賣菜攤主的勞動,與之相關的生活要素就有各類菜品的時令價格調查、顧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時也讓學生奉獻愛心、體驗勞動價值,感受其中蘊含的勞動精神和生活態度。

  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學校應聯合家長和社會共同開展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利用家校社資源協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課程實施的多元路程與方式。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行為及品質的初步養成,而且追求學生在社會責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學生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並促進他們的人格健康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