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溝通心得體會範文200字(通用11篇)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範文200字(通用11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校溝通心得體會範文200字(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1

  家校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校雙方透過交流彼此的觀點、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援。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儘管教師和家長有著良好的溝通意圖,但由於各種原因,雙方經常會出現溝通障礙。通常是溝通雙方產生誤解,形成錯誤假設,開始了錯誤的解釋,最後導致錯誤交流的現象。

  ?之前我所帶的班級一位家長,有一天就向我投訴說班上有男同學欺負她的女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立即展開調查,發現事情並沒有家長所說那麼嚴重,只是這名女生平時喜歡和男生一起玩,然後男生有時候玩鬧起來下手沒輕重,所以鬧了誤會。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傾聽多方的聲音,避免家長與涉事學生家長正面接觸引起更多的誤會。我把家長帶到辦公室,避免影響其他學生上課,然後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即學生喜愛玩鬧和打小報告,同時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對她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如:孩子很聰明,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等,然後再適時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談中我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孩子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我的意見。同時,我用懇切的語言指出過分的呵護是不利於學生成長的,在平時要多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危險的活動不參與,生命安全第一條等等。

  經過與家長坦誠的交流,家長也意識到了自己過分呵護孩子,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理解和支援,願意積極配合老師,願意今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遊戲觀,同時,表示今後不能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要多多與老師溝通合作。?

  總結這個案例就是,溝通時要了解家長,溝通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同時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有藝術性,要善於傾聽,巧妙引導家長,同時應該注意避免不良影響發酵,避免牽扯進來更多的的學生家長,能一對一解決,就一對一解決。

  家校共育,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有效的家校溝通,讓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得到了發展,溝通技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溝通的有效性,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也促使家園共育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我們的家校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2

  8月23日上午,我們再次齊坐文體中心,學校請來了鄭東新區眾意路小學的馬靖校長,為我們做了關於家校溝通的培訓,馬老師親和有力的言辭讓我們個個心服口服,她的方法原理我值得我們學習貫徹。

  回想我們每學期也總有很多次的家長會,也曾有老師認為家長會太頻繁,老師忙活,家長卻不重視,使得我們的家長會效果不佳。在這裡馬老師就給我們提到了如何讓我們的家校溝通更有效,任何的溝通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都是徒勞。我們總是感慨我們的學生生源差,家長素質不高,很多事情是既定的,是我們很難改變的,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力而為,我們現在的生源,現在的家長要比一些貧困山區好很多。我們所擁有的,就是我們應當珍惜的。

  想要家校溝通有效果,一定要讓家長認可我們,願意聽我們說的,接納我們,因此首次家長會就異常重要。馬老師說他們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次家長會一定會達到這樣的目的,讓家長認識學校,認可學校,支援學校。所以每一次的家長會都像是在打一場戰役,一場必須勝利的仗,老師們會精心準備家長會,設定幾個環節,每個環節如何遞進,怎樣才能讓家長會深刻有效,等等,這都是他們要準備的,想想自己的家長會,真心覺得太草率了。並且我們的每次家長會針對性不強,我突然覺得家長會不應該安排在固定的時間段,比如開學初、期中或者期末,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挑選一個主題開展家長會,不是說學生的學習、作業、成績,而只是探討如何做好某一方面的教育,比如勞動,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工作這麼久以來,也曾聽聞見識過一些家長和老師爭吵,或者直接告狀到校長那裡,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會毫無理由的站在我們老師這一邊,不管怎麼樣,我們這些身在一線的老師都是偉大的,教著百十個學生,照顧著百十個學生,操持著百十個學生的學業。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家校溝通不到位。馬老師在培訓過程中給我們看了傳球實驗的影片,本來是讓我們數總共傳球幾次,基本上大家都沒有數清楚,但關鍵不在這裡,在傳球的過程中不僅有人換了,連場地的背景也換了。得出的結論就是,當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到其他的關鍵點,並且有可能我們最集中注意力的那一點我們看到的也是不完全正確的,正如我們都沒有數清楚到底傳了幾次球。然而我們很多時候與家長髮生矛盾,都是因為孩子回家給家長傳遞了不完全或者不正確的資訊,導致家長誤解我們,於是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我們還要幫助家長樹立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思想,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言論。

  在我平時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曾聽到過這樣的話,“我不識字”、“我們太忙了,孩子都是他爺爺奶奶看”“家裡還有他弟弟妹妹,對他疏忽了”“老師您多費費心”......類似的話如天上繁星。家長完全把學生的教育推到老師身上,我們在學校只負責學校教育,陪伴孩子最久的還是家長,家庭教育不只是輔導學生作業,而是關乎學生人格、人生、未來的教育。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首先要承認家長所推脫責任的言辭,承認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後再用恰當的言辭方法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不過這推行起來應該很難。很多時候家長會我們說了很多,下面是沒有回應的,沒有家長願意分享他的經驗方法,甚至也沒有家長提出質疑不滿。所以家長會調動家長情緒也是相當重要的,如何調動,我想這又回到了家長會主題中,每次都是學習、作業、成績當然沒什麼好說的,還是說些有意義的更好,不僅對家長有切真切實的影響,也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從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教養。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3

  每天班裡的每個孩子都在上演著形形色色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會涉及到各科老師,甚至涉及到一些家庭。班主任則是連線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在學生,老師和家長中間起交流溝通的作用。我做班主任也快三年,但總感覺自己的一些溝通語言有時有些直接,但幸好自己的真誠總能打動了對方。

  近來班上的r同學和我說,他不喜歡某個老師,說那個老師的話讓他覺得不開心。當時,我並沒放心上,因為有時這個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合適,老師肯定免不了批評,而他的想法有時也確實有些偏激。但是後來他的媽媽找到我聊起來,當時當著孩子的面提到這件事,而且也能感覺出他在某個方面不贊成那個老師的說法。我立刻覺得孩子媽媽以前說孩子習慣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但作為母親,她也有一定的責任。就這件事來說,我感覺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做的不對的地方吧,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媽媽都說了老師不對,那我下次還違紀的時候老師再說我我就和他“講道理”。雖然很想反駁,但當時我想了想,沒多說什麼,和她保證會和老師溝通。後來我和那個老師溝通了,而也又在一個合適的機會和她說了她做的不合適的地方。最後,事情很好的解決了,老師和家長都挺滿意,並向我表示感謝。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4

  班主任,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個辛苦的差事。這個在學校裡最小的“芝麻官”,卻擁有龐大的“人脈網”——領導、同事、學生、家長,每天總有忙不完的瑣碎事。在這裡邊,最微妙的關係要數和家長的關係啦,是戰友還是對手?總遊移在這尷尬的邊緣,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師的報告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的心田,綻放了溫馨的花朵。透過學習,我懂得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溝通的方法。

  首先,家長和老師是親密的同志。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基於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我們應該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於孩子發展的角度上,解決問題,實現合作共贏。老師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長看做是被教導者,家長也不能把老師看做是服務員而氣指頤使。二者在地位和利益上是平等的。其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有誠意。誠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對學生真正關心,特別是當今社會的留守學生較多,父母難得回來一次,那麼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更詳盡地瞭解學生的特長、興趣和愛好。比如說,孩子在家裡的作業完成情況;用了多長時間;在家裡是怎麼玩的;都玩些什麼;有些什麼令人欣喜的事;有什麼特長等等。你瞭解的資訊對加深瞭解學生是有一定幫助的,同時也表示出你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用我們的真誠贏得家長的真誠,從而得到家長的支援,為孩子的學習創造溫馨的環境。

  再次,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絡。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主動熱情地與家長交流,在心理上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透過家訪;電話聯絡;校訊通簡訊交流;召開家長會;接送學生時等方式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聯絡家長,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王凱鈺,馮祥龍

  等同學,主動學習意識差,在家拒絕寫作業。我建議家長不要以訓斥、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去做,而應更加重視興趣的培養,讓他們能夠自覺地去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不要吝惜我們對孩子的表揚,試著轉換一下方式。一段時間後,這兩個孩子有了很大轉變,考試成績由原來的D級上升到C級。

  最後,注意溝通的方式。儘管良藥苦口,我們也儘量不讓忠言逆耳。老師千萬不要把家訪變成了告狀會,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站在家長的角度上交流問題。因為用適合對方的方式解決問題,對方才更易於接受。讓家長相信你是為孩子好,是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交流的,而不是單純的膏狀。同時,也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和諧安全的家庭環境。孩子只有在心理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總之,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只有家長和教師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搭建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5

  家園溝通時,首先要尊重家長。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其次,要肯定孩子。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媽媽真高興。

  ”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

  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園互動。

  再次,對家長要一視同仁。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

  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最後,是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

  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

  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

  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裡“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

  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

  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

  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援,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6

  在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中,家庭和幼兒園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環境。如何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幼兒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專業標準》所列舉的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中明確提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於大部分的新老師來說本身經驗不足大部分都是理論化的知識,實際交流中往往是紙上談兵不知道如何真正溝通。透過翻閱書籍,這本書的前言吸引了我,“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如何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共同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當與家長的觀念、傲法出現衝突時,教師有何應對的措施與技巧?”。

  由汪秋萍、陳琪主編的《家園溝通實用技巧》這本書中這是一本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強引人反思切實有利於做好家園工作的書籍。幼兒園教師要同時面對幼兒和家長兩個群體,既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爭取家長的支援,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育兒共同體”,共同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如果家園工作缺失,各項工作都將難以推進,幼兒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本著可讀、實用的原則,為貼近讀者的心靈,這本書透過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剖析教育的真諦,體現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尊重、朋友般的關係。這本書共各位五個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締結紐帶》,主要是從幼兒園層面介紹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我們教師作為幼教專業人員,在家園共育中承擔主導作用。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促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書中講到“家長會”是集結家園共育的力量,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各年齡段孩子的不同,家長的需求不同,家長會中的內容和重點也要有所側重,小班側重於保育工作;中班家長最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如何展示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如何將孩子們的進步呈現給家長則是內容重點;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如何引導家長們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工作重點。我們要適時地調整家園聯絡的內容,以便家長了解並配合我們的工作。

  之後第一輯又從“家長委員會”、“家長參與”、“家長資源”、“家長學校”、“成長檔案”等方面一一分析了這些內容,每篇文章都是由“閱讀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與討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生動,便於理解掌握。“閱讀指引”是畫龍點睛之筆,“案例及分析”描繪一幅幅溫馨而熟悉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啟發,並結合理論,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縝密到位;而“教育策略”會告訴讀者如何讓家園工作形成合力,共創有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延伸與討論”能讓人閱讀後拓寬思路,深刻反思。總之,對幼兒的成長而言,家庭和幼兒園幾乎各佔了半邊天。而作為專業教育機構的幼兒園,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地開展家園溝通工作,這本書正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好助手,閱讀中猶如聆聽優秀教師的家園溝通工作感悟和經驗分享,讓我更加有興趣耐心研讀,為家園合作的發展添磚加瓦。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同心協力,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7

  8月20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師王普華老師的講座,聽完之後受益匪淺,這次講座主要內容是家園合作共育的實施策略與意外事件處理。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個現場,在家庭中,家長就是孩子得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影響將伴隨孩子一生,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幼兒教育並不是只靠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這不是單方面的,還要有家庭的教育,所以說家園合作是很重要的。

  在現在社會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的家長和之前家長工作大有不同,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基本上都是把孩子給爺爺奶奶看著,造成了一些教育上的問題,還有一些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以為讓孩子上幼兒園,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應該是老師管的,沒有家長自身的問題,這種觀念是不對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配合,要及時溝通,家長要跟老師說孩子在家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並說一些孩子在園裡的表現。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是有方法的,對家長要有耐心,根據家長對孩子期望的不同來溝通,每一個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所受的教育水平不同。

  因此,不同的家長會對各自的孩子有不同的期望。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平安成長,學多學少無所謂,對孩子期望過低,甚至是放任不管,所以對不同的家長要用不同的方法。

  每個家長的性格脾氣,職業和文化程度都是不同的,溝通起來也是有差別的,但是家長與教師觀念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孩子能好好發展!

  與家長溝透過程中,要先對家長說出孩子的優點,然後再說缺點,不要一直都說孩子的缺點,並與其他幼兒做對比,在與家長反應問題是,孩子不要在場,如果守著孩子說問題,孩子會對這個老師有牴觸心理,會不喜歡這個老師,不來幼兒園。

  在遇到問題時要經常觀察、學習,同樣的一件事情,別的老師是怎樣處理的,怎樣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溝通的時機、地點、方式和內容。透過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進取。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8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援。溝通是做好家園工作的第一步。

  孩子們從剛入園時的好奇、懵懂,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孩子們慢慢對幼兒園有了更多的認知,孩子的個體差異逐漸明顯。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不一樣,個體發展差別很大。有的孩子已經完全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強、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在班級裡規則意識強、喜歡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等等。但是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和班裡的老師經常討論班裡孩子的情況,發現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在行為習慣方面提高。這幾個小朋友有共同的問題:規則意識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傾聽、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自我為中心等等。我們預約了孩子的家長,主動跟家長約談。約談時先請家長說一說孩子在家裡的表現,以及他們發現的孩子的優點和問題。我們老師也說一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並且針對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和方法。

  透過談話溝通,發現這幾位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很吃驚,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完全不同。家長也意識到孩子的問題,而且很重視,願意配合老師做出改變。一個小小溝通談話,使老師和家長都更加全面的瞭解孩子,這樣在以後的日子裡老師和家長能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9

  上週,學校舉行了開學初第一次家長會。週二下午放學後是我們高年級舉行家長會的時間。家長們挺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除了極個別家長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到校開會,絕大部分家長都按時來了。家校互動的多些,會更有利於我們開展工作,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會的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語數英三科教師分別針對各科學期初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本學期的規劃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之後班主任做了總結。透過這次家長會,家長不僅瞭解到孩子最近兩週的在校表現,還增長了知識: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可能再也難以彌補;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個孩子發現最佳的天賦,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傍晚了,家長會結束了。有些家長還沒有回去,或想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情況,或想向老師反映孩子的近況......我也是在這期間,透過和家長的談心,瞭解到自己班級裡個別孩子的一些情況,而這些資訊,僅僅透過孩子的在校表現是觀察不到的。比如,其中一個孩子,一直品學兼優,卻連續幾天都不能及時完成任務,都是後來補上的。問到原因,支支吾吾,撓撓頭,說是家裡有事。家長會後,他媽媽和我說了最近家裡發生的事,我又瞭解到更多資訊:看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溝通,我差點兒誤解孩子,還以為孩子說謊呢。班裡另外一個孩子,平時一起作業經常不能及時完成,自從上學期後半學期成績下降了不少。由於平時都是和爺爺一起生活,這次家長會也是爺爺來參加的。透過交流才知道孩子父母最近離異,父親賺錢養家,顧不上帶孩子。孩子的事情只好由爺爺代管。爺爺年紀大了,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欠缺,再加上孩子自制力差等原因,導致孩子表現不如以前。有了對孩子們進一步的瞭解,我覺得更能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了。

  感謝這次家長會,它讓我收穫了很多,明白了更多。溝通的重要性不能忽視。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10

  本學期以來,我更加重視家校溝通了,每天我都會擠出時間把學生在校的課堂聽課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及回答問題情況跟家長做出溝通,但隨之也徒增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煩惱。

  這不我剛忙完學校的一切回到家裡,就接到了李昊諭家長打來的電話,一陣寒暄之後我才慢慢意識到了家長此次來電的目的,家長反映說,孩子的情緒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厚,看上去有厭學的情緒,家長含蓄的表達著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缺乏表揚他,偶然還會有批評,所以造成孩子厭學的情緒,希望老師能多關心他,多愛他,所以今天又接到了老師說他課堂上聽課不夠專心的資訊……

  瞬間我的內心也是極度崩潰的,家長的語言透露出了對老師的不滿,彷彿這一切都是因為老師造成的,批評、不表揚、少表揚?我內心有很多種聲音,辯解聲:這能怨老師嗎?其實每天表揚的人並不少,表揚的次數也很多,因為有當時很多現狀的對比所以批評的事情當然也不可避免。什麼時候老師早已失去了批評的權利,連沒有表揚到某個學生也變成了一種錯誤;埋怨聲:如果您的孩子表現的好,我能不表揚嗎?為什麼都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尋理由,卻不好好的從自身查詢改正呢?像你們這樣的家長和孩子,哪個老師還願意教啊等等,那一刻內心複雜極了,委屈、生氣、莫名其妙、無名火、尷尬、難堪等各種負面情緒都在。

  我耐住性子問道:“那你是想讓我幫你做些什麼呢?”家長的語氣瞬間客氣起來:“我就是不知道面對今天的這條孩子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這條資訊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做?王老師你告訴我”說實話我當時心裡有種被挑釁嘲諷的感覺,一時間也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很多時候教師發信息其實也只是為了讓家長能更多方面的更充分的去認識自己的孩子,並不是有些家長所想的出現問題就是教師想讓批評或者教育孩子的,突然,我想到昨天發的校信通裡面曾經表揚過他作業完成又對又快的事情,我反問道:“那昨天孩子受表揚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呢?你當時是怎麼給孩子表達了?孩子當時又是怎麼反映?”她一時間也沒有想到我會了解到這個事情上來,支支吾吾的說不出,最後說,只是家長個人看了看資訊,知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很好,放在了心理,並未曾給孩子交流過這件事情。

  瞬間,剛才的負面情緒全部退去,代替那種情緒的是那種想和家長共同溝通,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的想法,記得我前後共接到過這位家長的兩次電話,且每次聯絡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課堂上表現不好的時候打給我,但是發過很多次孩子表現好的情況,卻從沒有收到過家長的致電,家長的這種對待老師和自己孩子的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以我此刻方法更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厭學了,家長說道,說他們家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但是承受不起批評,從幼兒園就是這樣的情況。聽到這裡我解釋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本就會生髮許多的精彩和錯誤,批評有時候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孩子做錯了教師不批評還是一味的表揚也許彌補了昊諭內心的需求,但是對他本人和其他孩子來說是不是會造成是非不分的境遇呢?

  通過幾次三番的對話交流下來,我意識到了李昊諭父母的問題,他們對昊諭期望很高,一直以來,如果孩子表現好了,他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大肆表揚孩子,更從來不去表現出家長內心的喜悅,但是一旦孩子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莊重其實的認真嚴肅的對待,長期以來造成了孩子內心的壓力,當然孩子也只被強化到了錯誤的事情在心裡,長期下來,孩子失去了對所做事情的興趣,如果被表揚了等於跳出了父母所帶給他的那個圈,他就表現出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如果一旦不小心批評到了他,就碰觸到了他的那根敏感的神經,立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了。所以老師一旦批評他,變自然的引起他內心的牴觸和消極。

  我建議他的父母在以後的對話中能儘量做到“勸人不可直指其過,須先美其長”,透過一番溝通,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家長態度的轉變,我也沒有了最初的對家長的反感,第二天我收到了家長的感謝資訊,我的內心也得以使然。

  家校溝通心得體會11

  許多教師在觀念上有一個誤區,認為家校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家長配合學校,與家長溝通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在孩子犯錯誤時向家長告狀,這種方式雖然能引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因此,不能真正把家長的力量納入到教育合力中來。這也是傳統教育對二者關係的定位。於是,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溝通不是雙向交流,而是單向告知,即家長只要記住學校或老師的要求並照此執行就可以了。教師不但很少詢問家長對教育的看法,而且還有一種不自覺的判斷標準:凡是和老師意見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師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質較低的家長,有的還缺乏應有的尊重。比如:我就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學生家長在家校聯絡簿上籤了一句意見說作業太多,我們的這位老師看到後馬上把這位學生叫到辦公室,對她說,你以後就不要做作業了,你父母不是說作業太多嗎?我們可以想一想這樣的話家校溝通還能很好的進行下去嗎?在這裡,教師無意中扮演了“獨裁”代言人的角色。

  而相反,家長普遍存在缺乏與學校合作的意識,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們家長,還要學校幹什麼,他們把教育的重任完全地交給了學校。因此,很多家長不能配合學校完成一定的教育工作,更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來。還有的家長習慣於聽從教師的安排,老師叫帶家長了,認為肯定是出問題了,如果老師不與家長聯絡,那肯定是太平無事。家長畏懼與教師合作,認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識與方法,不敢向教師提出合理化建議,有些家長與教師接觸幾次不太和諧,乾脆採取迴避的態度。

  一、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儘管教師是專業教育工作者,但不意味著家長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就一定不如老師高明。家長群體幾乎是社會的縮影,相當一部分家長在教育方面還是非常有見解的,而那些優秀班主任恰恰都是非常懂得開發和利用家長資源的。我們應該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教師必須擺正自己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係,重新定位家校關係。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家長之所以不願到學校來,是因為很多教師在學生髮生問題把家長請到學校“告狀”,有的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有些教師還喜歡把家長叫到辦公室裡,然後當著其他老師的面開始責備家長不負責任,孩子沒有管教好。“你們家長對小孩太不負責任了!”“你家孩子我管不了,給我領回去!”之類的話極易使家長難堪,造成雙方的對立。這樣的溝通肯定適得其反。孩子錯誤照樣不斷,家長甚至以各種理由逃避教師的談話。

  我們不能把家長當作下屬,隨意“召見”,一般小事用電話或家校通等形式聯絡。非得把家長請到學校來時,也應該徵求一下家長意見,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與家長溝通。溝通時多用商榷語氣說話,先說說孩子的優點或者近段時間進步的方面,然後將談話切入重點。這樣家長容易接受,效果也好。

  二、家長要明確自己的地位

  為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老師必須多與家長溝通,使家長明白教育孩子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事情。讓家長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要靠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合力,才能培育孩子成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與家長必須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家校友好合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