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精選5篇)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1

  一棵樹,能長多高,不在於接受多少陽光雨露,而在於他的根系在土地裡扎得有多深;一粒金沙,能否閃光,不在於光的照耀,而在於他內在的屬性;一個人,能走多遠,不在於他成長的環境,而在於內心深處對於理想信念的堅定求索!

  21年的歲月,堅守在轉爐這個最苦、最累、最髒、最熱的崗位上,為了什麼?又憑著什麼?是什麼支撐著他走過悠長的艱苦歲月?

  為什麼這麼苦的工作在他卻甘之若飴?為什麼小小轉爐間能演繹激昂人生?為什麼是他而不是我?……面對薛小永,稍加思索,自然會有一連串的疑問在心中起伏。

  薛小永心裡必然沉澱著一份大愛。

  一定是因為愛鑽研技術,所以,他能夠常常忍著六七十攝氏度的高溫,靠近爐體一觀察就是30分鐘,只為拿下那些技術難題。這種狀態,在別人看來覺得無法理解,或者不可思議,但是於他來說:只有不斷的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他的心底才會覺得暢快舒坦。高溫下的烘烤與這種成就感相比,在他的世界裡,也就必然算不得什麼。因為愛,苦也變成了甜。

  一定是因為深愛這個企業。龍鋼於他是自己的家園,鋼城於他是精神上的"父母",當自己的家庭"貧寒",當自己的"父母"被人瞧不上時,羞愧的情感反而擊打出"男兒當自強"的激越之心。為了自己的家園能夠不輸於別人,為了能夠在同行們面前樹立自尊自信,他毅然決然的承擔起榮耀門楣的責任,為了這個家,再苦再累,也就都不算什麼。這一切,必然是源於對企業的那份深沉的愛。

  一定是因為深愛家人。作為兒子、丈夫、父親,一個男人要頂天立地,要勇敢擔當。為了家人都能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他才能夠無數次的多個晝夜堅守現場,廢寢忘食的去工作。不思量,那是一種自私,細回味,其實更是一種深愛。對家人的愛不正是支撐無數龍鋼人一代代前進的動力嗎?

  薛小永的心裡必然裝配著鋼鐵的意志。

  和鋼鐵比起來,人太脆弱,然而,柔能克剛在薛小永這裡卻得到了別樣的詮釋。

  因為鋼鐵意志,才能夠在21年的職業生涯裡,他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衝擊,一次次再度超越鍊鋼工藝技術指標;因為鋼鐵意志,才能夠在年近40歲的時候,他仍然以"5+2"、"白+黑"的精神堅守一線,玩命工作;因為鋼鐵意志,他才能夠忍受臉部的皮膚被輻射熱烤得脫落了一層又一層,創下全國最高爐齡記錄。

  薛小永的心裡必然承載著一份使命。

  因為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創新性提出轉爐生產工段的"3321"管理思路並推廣應用,系統性解決了制約生產工藝的瓶頸性問題。

  促使他3天8小時砌成一座120t轉爐,重新整理了同類型轉爐全國砌築時間最短7天的歷史記錄,創造了‘龍鋼速度’。

  促使他帶領工段將轉爐鋼鐵料消耗指標做到全國第一,石灰單耗、氧氣消耗、耐材綜合成本名列全國第三的好成績。

  促使他影響著周圍的同志,培養成長出陝煤化集團勞模陳江、陝鋼集團勞模陳雷磊、龍鋼公司勞模焦建設等多名集團及公司先進個人。

  英雄並非基因遺傳,英雄是鋼鐵般的堅持。

  英雄並非生於英雄地,英雄就成長在平凡的土壤裡。

  這就是我從薛小永身上尋找到的答案。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2

  一個個普通的名字,一個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寧願放棄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三位老師的先進事蹟,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以上三位老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一定滿是輝煌!

  5月 26日 ,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三位老師的先進事蹟後,我感慨頗多,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她們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她們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像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她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 ”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這些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我很感動 , 從中學到了很多 , 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 , 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 , 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3

  要說我身邊的教師勞模,陳雲校長當之無愧。

  先說說她的業務水平。陳校長是我們學校的業務骨幹,不管是上課還是論文的撰寫,她的表現都是first class。她的課溫婉大氣,沉穩中不失鋒芒,節奏明快卻又切中要害,聽她的課,會自然而然被她引領到她所創設的氛圍中,和她一起走進文字,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幾乎沒有走神的機會。說到教育教學類的文章,陳校長一直筆根不輟,寫出了多篇高質量的論文,並在多家省級、國家級核心雜誌上發表,真是讓我們這些同行望塵莫及呀!私下裡我經常跟她開玩笑說:“你就三樣拿手的,上課、寫文章和織毛衣。”她笑說:“這可都是耗費心力的力氣活呀!”我說:“能把自己所擅長的做到極致也是一種能力呀!你是天生為做教師而生的。”

  你們說一個天生為做教師而生的人能不熱愛她的學生,善待她的同事嗎?對學生,陳校長鮮少有過激的言語,更談不上過激的行為。所以做她的學生是幸福的。可以跟她走得很近,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愚人節那天她可差點讓她的學生涮了一回,不過“愚人”這一舉動既給孩子們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又給他們的作文提供了一個鮮活的素材,陳校長倒也樂在其中。對學生的寬容也是讓她的學生感到幸福的另一個方面。即使學生犯了錯,她也絕不會疾言厲色,惡語相加,實在急不過也只有恨鐵不成鋼的嘆息。她教過的一名學生不止一次地說:“陳老師對我們同學很和善,幾乎不罵我們,同學若是犯了錯,最多拍拍他們的頭。”甚至有學生在她的早讀課上做其它科目的作業,她都不會加以責怪,而是索性讓她做完再說。

  這跟著名作家魏巍筆下的蔡雲芝先生是多麼相像啊!我想要是換了我肯定會大發雷霆,一怒之下把作業本子撕掉都有可能。對於同事,陳校長表現出更多的則是謙讓和提攜。若有外出聽課的機會而名額不夠時,她會主動讓出;若其他老師有事跟她調課,她總是爽快答應,並不在一節兩節課上跟別人較勁。當有同事有鎮級或縣級課需要試上,哪怕她再忙,也會抽出時間來幫你磨課。記得幾年前在我們學校承辦主題為口語交際的語文中心組活動,陳校長當時是中心組長,她自己也有一節課,那幾天真是忙得焦頭爛額。但當我試上之後請她給我提提意見時,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東西,在略加思索後毫無保留地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並不厭其煩地跟我探討如何在口語交際課中真正讓師生和生生互動起來。我想我這堂課能夠上得精彩,她是功不可沒的。

  自己的業務能力過硬,對學生寬容又熱愛,對同事謙讓又提攜,這樣的老師說她是勞模老師難道不是實至名歸嗎?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4

  人的一生就好比是船,夢想就是帆,只有擁有夢想的人生才會揚帆起航,到達理想的彼岸。我們的中國夢同樣如此,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凝聚13億中華兒女的力量,只有我們每個人夢想的集合,才能匯聚成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每個人不一定都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沒有“光環”的預期,更多的是職業的喜愛,發現的喜悅,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我們不妨帶著“問題”、“感情”、“鏡子”去學,或許,我們更容易學到勞模精神的實質。

  勤問好學,帶著“問題”去學。我們學習勞模,就是要帶著問題去學,學習勞模-如何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勞模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帶著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學,有學習才有進步,有問題才有進步。

  取長補短,帶著“鏡子”去學。勞模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面鏡子,值得大家經常照一照,這樣就能找到差距、發現不足,激發見賢思齊的內在動力。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規範自己的行為,奮起直追,不斷向勞模靠攏看齊;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持之以恆向勞模學習,做到常態化,不斷克服“小勝即滿”的膚淺認識,避免三分鐘熱度;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偏離角度對照,做到務實、求真;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尊師重教,帶著“感情”去學。勞模的閃光點就在於他們把工作當事業,把付出當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勞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勞模,帶著一種深厚的感情去學,帶著真誠地心去學習,學習勞模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要想學到真本領,腿就要跑勤一點,或許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

  學習一種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學習勞模精神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恆的精神正是企業發展新需要、新呼喚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實現中國夢積蓄足夠強大的正能量只有立足本職,全力以赴。將崗位工作和中國夢的實現聯絡在一起似乎太過牽強,其實不然。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是胡 錦濤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的重要論述之一。做為一名青年工作者,肩上擔負著報效祖國的重任。我想,這是我們自己的夢想,我們因為夢想而堅定信念;我們因為夢想而激情澎湃;我們因為夢想而鬥志昂揚;我們因為夢想而無比偉大。當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不會總是一番風順,有順境也有逆境,為此,我們一定要幹好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積極地向先進和模範看齊,以勞動模範為標杆,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在不斷加強自身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加強自身的學習培訓。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需要用勞動美來托起,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中國夢的鑄造者和實現者。只有將我們圓夢的目標和理想轉化成我們的行動,匯聚實幹興邦的正能量,發揚勞模精神,我們的中國夢才能儘快實現!

  巾幗勞模工匠宣講心得體會5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服務是影響顧客的關鍵因素”、“服務是降低經營成本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尤其是服務型企業的一種共識,當我們走進任何一個大型商場甚至是一個小店鋪,隨時隨地我們都能看到或是聽到諸如 “顧客至上”、“顧客就是上帝”、“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一切讓顧客滿意”等等服務宗旨云云。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很多企業自詡為“懂得服務”和“重視服務”,甚至服務理念也與世界一流企業同出一轍,但遺憾的是不少企業的服務質量仍然是如此的糟糕: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價格欺詐隨處可見、虛假宣傳不斷翻新……

  服務質量也已成為郵政企業在市場競爭舞臺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企業的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評價有高低之分?郵政企業到底應該怎樣提高服務質量?以下是筆者的膚淺的想法。

  服務是為集體或別人工作,無論搞高科技還是擦皮鞋;無論是高階管理者還是一般工人,都是間接或直接地為人類或別人服務,只是服務層面不同。質量就是服務物件的滿意度或同行認可度。所謂服務質量是顧客對服務過程的一種“感知”,也就是說它是一種“主觀意識”。它是指企業“當前”所提供服務(或產品)的最終表現與顧客“當前”對它的期望、要求相比、吻合程度如何?如果顧客對企業提供的服務與他對這家企業的服務期望接近,他的滿意程度就會較高,因此他對這家企業的服務質量評價就高,反之,如果他在這家企業感受到的服務與他的期望如果差距較大,他就會產生不滿,從而對這家企業的評價很差。這告訴我們服務質量的好壞與兩個要素有關:一是顧客的“期望”,二是顧客感知的“結果”,而這種“結果”的感知來源於顧客對 “服務過程”的體驗。綜上所述,我們的服務質量就是態度、技術、責任心、硬體、管理、亮點、投訴、差錯8個要素的總和。構成服務質量的8個要素,即態度:對待使用者態度要熱情、周到、認真、仔細,而不是態度冷漠、頂撞、甚至更差;技術:是指業務水平,包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應知識豐富,技能高超;責任心:就是關心、體貼、待使用者似親人,做到使用者事情無小事;硬體:則是裝置、用郵環境等;管理:就是管理者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亮點:就是服務亮點,服務特色或特需服務,亮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投訴或差錯:是負數,越小越好。以上8個要素構成我們的服務質量。除硬體外,其他7個要素都可透過我們的努力而提高。

  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呢?

  首先,增強服務意識的重要性。我們要改善服務態度,提倡主動服務。應該認識到只有加強服務,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只有增強服務才能贏得使用者信賴;只有增強服務,才能提高病人滿意度;同時也只有增強服務,才能體現自身價值和滿足自身需要,因為你的服務得到贊同和市場認可,你就能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一定要樹立使用者是上帝的理念,真正要把使用者當作上帝或親人來對待,做到關心、細心、熱情、周到。但由於社會的多元化,我們的優良服務有時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反應或認可,我們應想到,我們不僅是鴻雁,還是文明使者,有責任透過我們言行教育他們、影響他們。可能由於性格等緣故,有些使用者可能有不理智的表現。我們應理解他們。總之,碰到挫折不要氣餒,我們的付出,相信自有公論,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其次,提高專業水平是關鍵。提高專業水平包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都要終身學習,不斷提高。一定要以最豐富業務知識和最精湛的技術服務於每一位使用者。因為技術是構成護理服務質量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過硬技術,那麼最好的態度也不能使使用者滿意。因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技術的關鍵作用。

  最後,服務要體現藝術性。服務的藝術性具體體現在要使服務物件感到舒適和滿意,樂意接受我們的服務。也就是說即要達到目的,並使人感到愉快高興。這有時也較難做到,我們只有在每一次服務中細心琢磨,好好體會,才能不斷改進。由於我們的服務物件是廣大群眾,而人是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的統一整體,是動態的又是獨特的。人在不斷與環境進行能量、物質、資訊的交換,是一個開放系統,所以說,使用者是一個開放性的整體。也就是說,使用者是一個個整體人和社會人。所以,我們的服務更要講究藝術性。服務的藝術性主要包括:要靈活應用文明禮貌用語;講話要輕聲細語;語句要正確、婉轉;語氣要親切柔和;要用平等口氣,不要居高臨下;要注意語速、語調;動作要輕盈利速;要注意傾聽和引導,對老年人尤其要多作介釋;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要禮貌服務,尤其是在出現服務瑕疵時,更應禮貌服務,這樣可彌補不足,取得諒解。

  鑑於郵政服務工作特點是直接服務於使用者。而且,營業員與使用者接觸時間較多。那麼,使用者也就最能感受到我們的服務質量好和差。同時,使用者的需求在與時俱進,理所當然,我們的服務也應緊緊跟上。未來的服務以視窗的優質服務為主題,目前同行業間的競爭焦點是誰善待使用者誰就會贏得市場。因此,我們一定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和優質服務。所謂優質服務就是以使用者滿意為標準。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各項工作做得好上加好。最後,我們一定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使用者滿意為目標”,全面提高郵政服務質量。讓我們每位郵政人從自己做起,大家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