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1

  “垃圾怎麼倒,倒垃圾,要把垃圾分類記在心裡。新時尚做什麼最最有型,垃圾分類再垃圾倒……”

  我國現在開始逐步實施垃圾分類政策,今天我們也學習了有關垃圾分類的理論知識。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前,我本以為垃圾分類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學完之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令人頭大的一件事情,但這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垃圾處理已經成為我國乃至於全世界的發展障礙,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已經不是像前些年那樣是一個時髦話題了,垃圾分類取而代之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資源無形之中被我們浪費,比如紙張、飲料瓶、廢舊電池等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採取分類式的垃圾桶可以方便我們將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再次收集起來,既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又有助於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垃圾分類的良性迴圈。

  “你知不知道垃圾要焚燒徹底,才可以分解會致癌物質,非常噁心,所以溼垃圾和幹垃圾要分分清,可回收物變廢為寶,不是垃圾,包括廢玻璃金屬塑膠廢紙和舊的衣服床上用品;有害垃圾,不分類就會汙染環境……”就像歌曲裡唱的,在許多國家,關於垃圾的去向仍然是以焚燒處理為主;然而,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佔據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並且會增加二次汙染的風險——產生二噁英,二噁英這種的劇毒致癌物質,是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氣體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在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上,我們要學會垃圾分類,將垃圾回收再利用,對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回收容納點進行不同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垃圾真正地迴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垃圾分類看起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當你真正的行動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多我們之前沒有發現的好處,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學好垃圾分類,自覺主動地做好垃圾分類,減少環境的汙染。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2

  “沒有健康的大自然,就沒有人類”,這是在開講前,宣傳片給我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話,帶著對這句話的疑惑,x大隊長的講座開始了。在明年一月份,我們青島市就將全面展開垃圾分類,對城市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處理,既可以改善環境衛生,又能提高垃圾的資源化率,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現在人們垃圾分類的意識依然沒有明顯提高,我們該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這就是難題所在了。

  我們將分為四種垃圾型別,可回收垃圾(藍色桶),廚餘垃圾(綠色桶),有害垃圾(紅色桶),其他垃圾(灰色桶)。如何區分呢?這些問題x大隊長提出了簡單易懂的方法:豬能不能吃呢?豬能吃的是廚餘垃圾,不能吃的是其他垃圾,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真不愧是一種好方法。

  做好垃圾分類不僅對於社會有所幫助,對於我們小中學生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藉機學習到更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現階段,垃圾分類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生活在城市裡,我們有義務為城市的清潔盡職盡責,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我們無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對這些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將垃圾分門別類,讓垃圾能夠物盡其用,該回收回收,該處理處理,這樣對我們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負擔,同時也能讓垃圾再利用,為我們的環保助力。垃圾分類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間就能實現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和堅持。習慣決定效果,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生活習慣,助推垃圾分類成為城市新“時尚”。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更需要以身作則,做好垃圾分類,為地球的美麗做一份貢獻,節能減排,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好一點!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3

  在這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中,我們收穫了許多心得體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有些事寫在紙上總歸是容易的,但真正實踐的程序確切困難重重。

  正是透過這一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我們瞭解到各地針對生活垃圾分類不規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我們一起為了這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去做各種準備,極大地鍛鍊了我們的溝通表達能力、領導組織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感謝組織者能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此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中,x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新的認識。x表示小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十分環保,他們基本不會給環境帶來生活垃圾汙染,他們用完的塑膠袋都是捨不得丟的,有的人看到塑膠袋還會撿回家繼續用,他們買菜也會帶菜籃子。早些年包括現在年紀大的一些老人洗碗不用洗潔精,而用絲瓜代替。對垃圾分類方面的工作,大家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制止隨便排放汙水。每家每戶都要有汙水池,把汙水排到汙水池,讓其經過自然沉澱從而到達淨化的目的。每家每戶也都有修建的沼氣池,這就保證家畜糞即可以被處理並利用。對塑膠袋的使用,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這裡的居民那樣,垃圾分類其實不難。

  我們重視垃圾分類教育,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安置四個垃圾桶,明確註明每一個垃圾桶回收什麼垃圾。有時候我們費了很大勁去把垃圾分類,但是垃圾車卻把它們混在一起拖走,極大地打擊了我們把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就目前而言,國內垃圾分類回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們仍要堅持垃圾分類回收,不能等到國家垃圾分類回收已到達很高的水平,而我們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仍停留在原地。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去學習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並把其落實於平常行動中,並積極帶動周圍的人去參與到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中去,一個人的氣力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更多的人的氣力會聚在一起,垃圾分類回收又有何難?

  很慶幸有這樣一群人,在為了垃圾分類貢獻自己的氣力,為我們守護地球母親的美麗,讓我們加入這項偉大的事業中。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4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垃圾分類我能行,綠色生活我先行!”看著小區裡新出現的一條條醒目紅色橫幅,我的記憶不禁穿梭到了幾年之前。

  記得前幾年在德國旅遊的時候,我在超市裡看到一臺陌生的機器,它有點像自動取款機,但面板上一個又大又圓又深的孔洞宣告了它另有用途。正巧此時有人來使用,我便好奇地在一邊觀察。這人拎著個布袋子,裡面裝了大大小小十幾只空塑膠瓶。只見他把塑膠瓶條形碼朝上依次從圓孔放入,瓶子經過掃描後就“撲通、撲通”地被吞了進去。全部放完之後,旁邊的螢幕顯示出塑膠瓶的總數和一個金額,他按下確認鍵,機器隨即“唰”一下吐出一張卡片,他放進口袋就離開了。這機器挺受歡迎,我饒有興趣地連著看了好幾個人進行相同的操作。同時我發現:人們投進機器的塑膠瓶都是乾乾淨淨的,並沒有殘餘的飲料和水。

  當地的朋友看我很感興趣,熱情地向我介紹說:這是塑膠瓶回收機,每個超市都有這個機器。因為德國每一瓶水的售價都包含了至少0.25歐元的空瓶押金,遠遠高於飲料本身,所以德國人習慣了把空塑膠瓶洗乾淨後帶到超市投入回收機器,憑列印的小票可以在結賬時抵扣貨款,或者直接換成現金。也有人會把空瓶送到專門的地方,讓無家可歸者拿去換錢。

  “無論是誰拿走,最終都會送進回收機器。你知道嗎,德國的塑膠瓶回收率達到97%呢!”

  聽著他的介紹,語氣中有隱隱的自豪,我心裡又驚訝又佩服。心裡不由得生出強烈的期盼——什麼時候在我生活的上海也有這樣的回收機器呢?

  我們對喝瓶裝水和瓶裝飲料早已習以為常,喝完順手扔進垃圾桶,渴了再買一瓶,多方便啊!但是,能主動把塑膠瓶投進垃圾桶還算好的,有很多塑膠瓶被人們圖方便隨手丟棄在馬路邊,草坪中,甚至河道里,雖然不情願但又不得不承認,我們對此似乎也習以為常了……

  上海是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很多方面都毫不遜色於發達國家;但在垃圾分類回收這件事上,我們的觀念和行動都落後了。好的觀念要有好的措施來配合,才能相得益彰,發揮更大作用。

  “這個洗髮水瓶子是什麼垃圾啊?是幹垃圾還是可回收垃圾?還有這個……”所幸的是,如今上海正進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塑膠瓶回收機和更多更強大的裝置也能在上海看到,而這些機器裝置的使用也會幫助我們把垃圾分類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堅信,垃圾分類很快也成為我們的習慣,而那將標註我們這座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5

  在前不久結束的生活垃圾分類活動中讓我們明白,想要實現垃圾分類,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垃圾分類意識。在紐西蘭,過多或者不符合規定的垃圾將不會被收集,居民會收到一張卡片告知原因;在美國,各個城市都有細緻和嚴格的法律,而且會定期邀請家長和孩子透過互動方式瞭解環境保護以及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在瑞典人的眼中,垃圾是“瑞典克朗”,根據“押金回收制度”,喝完的易拉罐、塑膠瓶投入超市自動回收機後,消費者可到收銀臺兌換現金,直接抵扣消費……

  垃圾分類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我國很多城市都將面臨“垃圾圍城”這樣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而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重要環節和關鍵領域,它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垃圾分類不僅需要我們的重視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作為小區的居民,我很開心看到我們小區可以為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做一些事情。全體居民還有垃圾分類志願者們可以一起為創造更好的小區環境、城市環境而努力著。做垃圾分類,就是做城市文明!我們竭盡全力為城市文明做貢獻!

  做好垃圾分類不僅對於小區有所幫助,對於我們小區居民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藉機學習到更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現階段,垃圾分類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小區現在只是試行階段,在這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我們還需要更好地促進垃圾分類各方面的工作。

  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我們有義務為城市的清潔盡職盡責,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我們無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對這些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將垃圾分門別類,讓垃圾能夠物盡其用,該回收回收,該處理處理,這樣對我們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負擔,同時也能讓垃圾再利用,為我們的環保助力。

  垃圾分類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間就能實現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和堅持。習慣決定效果,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生活習慣,助推垃圾分類成為城市新“時尚”。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6

  我們走在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廢紙、塑膠包裝、易拉罐、食品垃圾滿地都是,這兒一堆果皮,那一堆爛紙。有的人還將垃圾點燃,冒著黑乎乎的濃煙,嗆得人喘不過氣來。垃圾堆、垃圾桶裡,各種垃圾混在一起,夏天天氣炎熱,垃圾又髒又臭,人們都躲來躲去,這麼髒的地方我們還能健康的生活嗎?

  我們一定要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不好的垃圾處理習慣,不能亂扔亂放,食品包裝紙、金屬、塑膠等可收回的垃圾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裡,使這些垃圾變廢為寶,得到充分的利用。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很多,將廚房垃圾單獨分類,這些垃圾可以製成優質的有機肥料,能夠用作莊稼的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將高含水率的廚房垃圾分離出來,能夠降低其它垃圾的焚燒。

  二次汙染。將垃圾中的有害物分離出來,可以減少了垃圾中重金屬、有機汙染物和致病菌的含量。垃圾分類後,很多垃圾被再次利用了,減少了最終填埋的垃圾數量,延長了填埋場的使用壽

  命。提高了廢品回收利用比例,減少了原材料的需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垃圾的分類處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廢紙殼,飲料瓶可以收集起來,送到廢品回收站,這樣既環保,又可以有一點零星收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會有許多垃圾,一些可回收,比如:飲料瓶、舊報紙、包裝盒、舊電池等等,還有一些不可回收的,比如菸頭、果皮、菜葉、等等。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僅僅是美化了環境,更是關乎身體健康的大事,這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誌。

  我們雖然只是一名學生,但也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青島的文明添磚加瓦。平時,我有個習慣,不管在哪兒喝完的飲料罐、礦泉水瓶,我都會留下來,絕對不會隨便丟棄在外面的,再遠,我會把它們帶回來放在家裡的小回收站。在家中,姥姥負責全家的垃圾回收站工作。每到週末,我們就會把這些瓶瓶罐罐裝進一個大袋子裡。在爸爸的協助下,把硬紙盒類壓平和舊報紙、舊報刊歸為一類,把它們整齊地疊放在一起,然後叫爸爸幫忙用繩子捆起來。只見爸爸拉住繩子的兩端,使勁用腳踩踏疊放好的報紙和廢紙盒,用繩子牢牢地把它們捆綁好。哇!終於大功告成!於是,我們把這些回收垃圾賣給資源回收站。賣廢品的錢就是我的零花錢。

  垃圾分類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一起建設一個環保、節能的生活環境吧。

  沒有健康的大自然,就沒有人類。

垃圾分類實踐心得體會7

  今天我開始了垃圾分類的環保行動,放學後我就想今天的行動該怎樣辦。

  回到家了,媽媽帶我走進廚房,看見多了三個垃圾桶,我驚訝地說:“媽,你要這麼多垃圾桶幹嘛?”媽媽點了我一下小鼻子,笑眯眯地說:“你忘了嗎,我收到老師發來的資訊,今天要寫一個垃圾分類日記,我這不在給你準備題材啊!”我猛然想起這個作業,於是就開始做筆記。這個灰色垃圾桶用來放廚餘垃圾,那個印有喜洋洋圖案的"是可回收的,另一個印有灰太狼的是有害垃圾,記住了嗎?千萬不要搞錯哦!”那為什麼不用塑膠袋呢?還要垃圾桶幹嗎?”我迷惑不解的問。“如果用塑膠袋的話就會亂一點,因為顏色不同,總不能長期用一個塑膠袋吧!”“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呢!”垃圾有四大種類:可回收、有害、其它和廚餘。每回收一噸廢紙就能再生八百五十公斤的好紙,等於節省三百公斤的木材!哇,這麼好。那以後就不用浪費資源了。還有我們平常的廚餘垃圾,經過特殊處理後,每噸能產生零點三噸有機肥料!

  之後,我開始了分類。有時覺得好麻煩!這時我才體會到環衛工人的不容易。如果我們能順便把它做了,那他們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