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

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1

  5月22日—23日,我有幸在婺源參加了教育新視野第一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裡,觀摩了來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華應龍老師、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餘穎、江蘇的周衛東老師、江西南昌的葉青老師、江西省萬年縣第三中學李國瑛老師等6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並聽了周衛東教授,華應龍教授、專家報告,及有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透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係》時,《遊戲公平》利用學生喜歡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資訊窗資訊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資訊窗收集資訊,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資訊窗中的主資訊、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透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係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華應龍教授、周衛東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師者若水和基於兒童立場的數學教學,可謂高屋建瓴,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2

  “杏壇佳木同競秀,金秋碩果滿枝頭。”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日上午,第五屆“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在江蘇南京舉行,本人有幸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七彩語文”杯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今年已是第五屆,本次大賽主題是識字寫字教學。短短三天的行程,讓我受益頗多。

  一、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整個競賽過程,選手們競相展現識字教學理念。教師教態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他們圍繞參賽課例,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巧妙設問,各環節層層遞進,絲絲入扣,展示了優良的教學水準和課堂駕馭力。陳林校長表現出高超的教學技藝,課堂亮點紛呈,高潮迭起。課堂中,陳老師讓學生看圖組詞,用漢字種子“包”開出漢字花。隨著課件的顯示以及學生的回答,由“書包”“包子”“包菜”解釋說包可以做名詞,“包餃子”“包粽子”此時的包當做動詞,“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詞,“包公”中的包又可作為姓氏。簡簡單單的幾張圖片就把“包”字進行了詮釋。在這節課的最後,陳老師又展示了“一字開花”,隨著“漢字花”的不斷增多,學生越來越驚歎。不僅是學生,連聽課的老師們也連連稱讚。“生字花”中的漢字有許多我們一線的小語老師都沒見過,這樣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中國漢字探索的興趣。張盈老師在上《梅蘭芳學藝》一課中,透過“遊動的魚兒”“沒有神兒”“不是料子”等兒化音及輕聲的指導,充分體現出其語言的魅力。汪東瑋老師教學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為詩詞配樂唱詞、用吳音方言朗讀課文,設定情境,加深了文字理解,也增強了學生自主表達的慾望。張盈老師上《梅蘭芳學藝》時,用寫信的方式練習書寫生字,同時理解課文中心思想。憑藉生動的課堂氛圍,靈動的教學智慧和紮實的課堂效果,老師們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二、精彩的評價語言

  講課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豐富多彩。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黃蘭老師在上二年級上冊《識字6》的評價語言:當一個學生讀“塞”字時,誇其“字音讀得準,聲音也洪亮”;當一個學生記憶“塞”時,誇其“你學會了用熟字換部件的方法,真好”;當一個學生大聲的讀“椰樹”時,誇其“哎呦,椰樹長得可真挺拔!”……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孩子的內心深受鼓舞、激勵,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三、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材的一項重要目標。老師們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劉琴老師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待學生齊讀課題之後要求看課題質疑,再帶著疑問讀文章,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就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生寫《夕陽真好》這一課生字時,白潔老師提醒學生要做到“三個一”,並且學生齊聲喊出口號:頭正、肩平、臂開、足安。對學生的習慣培養貫穿於每一位老師的每一個課堂的細節處。

  四、注重識字寫字教學

  大賽中,選手們將“認認真真讀課文,紮紮實實學寫字”落到了實處。講課老師在指導寫字這一環節上,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從字的間架結構、字形特點進行分析,找出關鍵筆畫,老師進行範寫,在小黑板上洋洋灑灑、揮筆一蹴,有的蒼勁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字型結構合理,規範美觀。用筆輕重適宜,頓挫分明。使聽課的老師歎為觀止!因為那是板書藝術的完美體現,充分展示了語文教師的文化修養。細節的處理無不蘊藏著選手的智慧:殷嵐老師在上二年級下冊《識字6》教學象形字“鹿”時,以圖畫的形式展示,這樣不僅便於學生認識,而且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漢字的奇妙,“開小火車”的方式令學生喜聞樂見;沙彩虹老師教學三年級下冊《石頭書》中的生字“煤”時:一個瘦一個胖。火做偏旁瘦又長,最後一捺變為點。教學“炭”時:火在右下坐穩當,最後一捺要舒展。這些寫漢字的小口訣,琅琅上口,簡單易學;陳林老師在投影儀下現場進行示範書寫,學生臨摹例字,練習書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師,我的教學理念還有待更新,課堂教學基本功還有上升的空間。透過本次觀摩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立足於課堂,腳踏實地,苦練基本功,勇於探索創新,不斷追求進步,才能和學生一起實現我的七彩夢想!

小學課堂觀摩心得體會3

  很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裡和各位同仁在一起交流、共同學習。豔伶老師與我共事多年,她是一位積極上進、對音樂教學有著極大熱情的年輕的優秀教師。她的每節課總是讓我們感覺到亮點紛呈、獨具匠心。今天她執教的這節音樂課《詠鵝》,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本堂課突出了以下幾大特點:

  一、匯入巧妙

  匯入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一節課的關鍵,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學習的準備階段。豔伶老師運用了動聽的歌曲、優美的畫面與古詩韻律美匯入這節課,很新穎、獨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了新課標的課程整合的理念。

  二、問題設計合理

  本節課設計的問題是有層次感、有目的性的,很好的為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問:你們有哪些不懂的音樂記號?引入反覆跳越記號。又接著問:旋律由哪些音組成,下一個環節就是聽音唱旋律。每個問題的設計都是合情合理,都能為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環節清晰、流暢

  本節課設計的環節循序漸進,都能將學生的音樂潛能開發出來,在從聽歌曲—節奏練習視唱旋律—填歌詞—歌曲處理這幾個環節,逐層深入地進行,教者將歌曲中的典型的節奏型、曲譜在新授歌曲前就以活動的方式得以解決了,解除了學習歌曲的障礙。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教師教得也得心應手。

  四、啟發式教學運用自如

  這一節課由於能注重啟發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從興趣愛好出發,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唱、演、動各個環節中,大膽地展現自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氣氛很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歌曲處理到位

  我們在教授新歌是往往會忽略這個環節,認為歌學會了就完事大吉。而豔伶老師在這節課的歌曲處理上做了很多努力,透過對比、體驗、探究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緒意境,學生能用自己的感情傳遞出來,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

  六、雙基教學體現充分

  音樂課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雙基學習做支撐,音樂審美教育就像“空中樓閣”,學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去進行音樂創造。本節課有節奏練習、聽音練習、視唱曲譜、反覆跳躍記號的學習等等,充分體現了雙基教學。這節課用一句話概括:“教師有激情,教學有效果!”

  會議的最後是由丁主任指揮全體音樂教師合唱《我愛沙灘,我愛大海》,在優美、和諧的歌聲中結束了本次會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