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9篇)

2022年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9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

  教學改革是今年全市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程序中,如何按照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廣大教師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參與式教學為依託,通過幾代課改人的不斷改革與創新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我校於20xx年9月開始實施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學生的變化

  “五步三查”課堂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表現,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學生活了,樂於提出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敢於評價是非、勇於挑戰權威;學生表達清楚,思維清晰,合作有秩序,學習有興趣,能力有了發展,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師的變化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三、問題與困惑

  1、因我校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

  2、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偏遠地區小學,留守兒童很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改理念,在未來的一年裡,我們定能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績,把四子王旗第三小學的數學學科建設得更加精彩。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2

  透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有對比的理解、吃透課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靈活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正確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和學習數學,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3

  回顧新課改以來,我在實際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新課標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視為“一桶水”,而應被視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現“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轉變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

  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緊密聯絡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及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找尋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及平面圖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有的為聯絡而聯絡,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我認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係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絡生活,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要求,也影響著整體數學水平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獲得成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我們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平常生活中,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透過對新課改的理念學習,實踐、運用,使我在教學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今後,將積極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條件。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4

  新一輪課改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是素質教育從形式走向實質,從探索走向實施的又一大步。本人作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的一線親歷者,我想談幾點體會。

  1、重視課改

  新課程改革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需要。現在的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墨守陳規,拿來主義,在他們身上已過時。他們需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過去那種傳授式教學已不適合他們,他們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是關鍵。教師應首先轉變觀念,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數學專業素質和教育科學素養。

  2、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教師的講授雖然仍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既要有教師的講授和指導,更要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課改中的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共同學習。

  3、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組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今後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選修課程。體現了“人人都能學數學,人人都能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數學”,這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勇於探索這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所有改革,我覺得都應以“學生是否真正受益“為準則!

  4、要讓學生重視數學

  經常有學生問到:學習數學有什麼作用,我又不當數學家,花這麼多時間去學數學值嗎?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它並不是孤立於書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編寫中更多的採用了生活化與情景化的場景,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並能投入其中。

  學數學的重要性之一不在於是為了解幾個數學題,或是應付考試,而在於它不但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數學在訓練人的思維、思想方法以及薰陶人的精神方面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個大學數學系教授曾說過:“在美國的西點軍校,所有的指揮管都要學數學課,在實踐戰爭中,他們不可能用數學去計算炮彈落在哪裡,但是,正是這種平時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讓他們具備了優秀指揮官的素質,能很好的應急各種問題。

  5、激勵為主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積極性,,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

  6、數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透過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恰當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教學效率。

  7、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新《課標》的精髓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參與模式。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精心選擇出教材中的典型題目,並努力創設出問題解決的各種意境,設計新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發現、猜想、探索等思維活動過程中受到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真正體驗到成功者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數學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數學問題。對於課堂教學,不光是知識的傳授,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

  8、教學要有針對性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9、注重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過程"計算機在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都離不開演算法的設計,演算法原為計算機程式設計的組成部分,現在把它放到高中數學課本的必修部分,充分體現了新課標重應用、重能力的思想。演算法嚴格地說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然而演算法的相關概念比較枯燥,理論過於抽象,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經過操作,驗證,在計算機上實現,卻是受學生歡迎的。於是我透過上網自學一個多月,學會用VB語言真正實現了一些常用演算法程式,利用教室投影機演示給同學們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過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0、好的教學傳統不能丟

  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顯然不是隻憑熱情和勇氣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險之旅。"從而,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中國的傳統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與拋棄。比如說,"雙基"教學是中國的特色與傳統。近幾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現了一股"向中國學習"的熱潮。因此,總結好的傳統,認清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總的來說,課改中的數學教學真正地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以後我將會繼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加強合作、經常進行大討論,集思廣益。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5

  10月14日和15日我參加了省舉辦了送教下鄉活動,共觀課3節,講座一個。這次學習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王老師的這次送教下鄉,無疑是雪中送炭。自從新課改後,都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新課標對高考的影響。雖然教材有所改變,可我認為內容上沒有太大的變動,只不過是高考題越來越容易了。而這正好是王老師第一個講座中提到的幾種偏激的觀點。當時我就在想,幸好我遇到了王老師,否則我的這個錯誤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我發自內心的感激這次送教下鄉活動。

  早就知道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可是我沒有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沒有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中,很少讓學生成為“跳起來摘桃子的人”,更多的是讓學生繼續扮演“盛桃子的筐”這樣的角色。

  透過這次聆聽王老師的公開課,形象的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可以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在這節課中。王老師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透過一開始的橢圓模型圖片就把學生的學習橢圓的興趣提到了極高的程度。後面的例題和相應的變式,更是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資訊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這節課後我認識到現代資訊科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培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6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階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透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小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對映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引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裡、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

  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

  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

  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7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它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

  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

  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數學模型。

  教師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學生也不必死讀書。而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收穫如下: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

  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8

  一、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著眼點不同。新課標著眼於學生未來國民素質的培養,在實現學科素養的課程目標的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規定。而教學大綱著眼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具體指導。

  2.課程目標不同。新課程標準目標由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完整的目標結構組成。而教學大綱則以知識序列為主。

  3.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新課程標準倡導和要求學生採取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具體來講,有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綜合式學習。

  4.教師教學方式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教學方式。 5.對教師素質要求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一專多能,有綜合運用能力。基於以上分析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更要與時俱進,新的教育理念實質是要求我們的教育要以人為本,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對我們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搞好教學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二、樹立正確的教與學觀念

  正確觀念的指導是一切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觀念通常被理解為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看法和認識,它具有主觀性,內在性,自然性和穩定性。因此人們的觀念一經形成在很長時間內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影響人們對工作的價值判斷,目標指向和操作過程。所以改變師生的觀念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高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對數學課程已形成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合理的,與新課標是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師生必須轉變與新課程標準和時代發展相悖的觀念。師生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鉅複雜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透過社會、家庭、教育主管部門通力支援,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使師生觀念得以徹底的轉變。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模式要有大的改變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新課標和新教材要求有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滲透,更離不開好的教學模式。“複習提問,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的教學模式採取注入式教學方法,雖能使知識點得到強化、鞏固,但其學習方式是單一的、被動的,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調節重視不夠,缺乏親身體驗,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檢驗問題的完整過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只能形成被動接受的不良學習習慣。而“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師生共探、總結反思”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以上種種不良傾向。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一堆數學情境,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

  創設情境,把教科書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絃“,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餘音繞樑,其中“起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

  四、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首先,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知識中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生活內涵,如果能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理解數學,還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藉助於各種感官學習數學,改變“耳聽口說”的機械學習模式,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尊重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只有自己發現,才能更好地理解,才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絡。這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主張,即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對學習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自由討論、思維釐清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第

  三、注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數學學科而言,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勝過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並透過巧妙的方式表揚學生,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而且無形中也感染了學生注意表達時注意語言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總之,新課程是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作為一線教師,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9

  2012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透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裡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透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

  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透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資訊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0

  隨著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人為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透過這兩個月在工作實踐中的學習,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課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高中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麼高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並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麼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資訊,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隨著學習程序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儘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後,實行學分制管理。總之,都強調對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資訊素養的培養,並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教材的設計更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新課程透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透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

  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初中的數學銜接問題,高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課改後課堂上又要求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知和研究獲取知識,老師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視學生探求的過程。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雖然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大有好處,但是課改後數學實際任務加重但課時又明顯減少,要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目前是我們很多老師都很困惑的一個問題。同時高考將會如何考,傳統的重點,新增的內容,在高考中將如何體現,如何協調的存在,如何既要考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又要考到學生的能力,改革要如何推行並堅持下去,始終還是要圍繞著高考這個指揮棒進行。

  新課程想要達到理想的狀態,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

  1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掌握資訊科技應用的基礎和操作技能,學會上網學習,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 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領會大綱,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並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中,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

  3 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學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學生,多賞識學生,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

  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與時俱進, 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行動起來,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探索,都應付出。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直面新課程,為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1

  數學新課程給初中數學教育帶來的可喜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們逐漸變成肯定新課改,接受新課改,融入新課改。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三要”

  (1)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思維

  樹立“生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索思維中獲得知識,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巧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合作

  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必須遵循兩個原則:異質搭配,便於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男女搭配的原則,各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間的競爭。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有利於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3)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反思

  透過教學反思,學生能建立科學的現代的學習理念,並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學習行動。

  二、教師在新教改中體會“四變“

  (1)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比如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掃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真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3)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逝。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4)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21世紀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螢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

  總之,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2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也不斷更新,數學教學的目標,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也是時代的變化。在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生同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數學的情感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所有學生的數學教學,實現“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數學”。因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到的經驗:

  一、設定問題的現狀

  新課程注重孩子們的心理,一年級學生的無知和活潑的孩子進入小學,對任何感興趣的事情不耐用,失明和隨機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分心。新教科書透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新方法,形成個人認知,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世界數學的學習。如:的第一本書的創作情況的特點,直覺、想象,猜測,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和有趣的節目,特別容易引起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以便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和發現新方法在積極情緒,意識到建立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建立上下文,根據具體情況,在讓學生學習數學,數學的發展,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瞭解,我第一次建立類吹泡泡時,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裡充滿了五彩繽紛的泡沫,而泡沫不,然後我抓住一個機會,誰能告訴你吹泡泡?有一些泡沫都壞了,不是嗎?表達的;沒有什麼號碼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知識。揭示這一主題,“釣魚貓”故事的創作情況;讓學生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隻貓每抓一些魚嗎?當學生說第四隻貓沒趕上當表示什麼號碼?“0”,讓學生體驗問題完全場景,讓學生從經驗中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加課堂有趣,但也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學習生活的內容

  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許多數學知識到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數學並不奇怪,枯燥的學習生動的接受,並使他們感到生命的真理和密切相關的數學,感受數學在身邊,感到數學,激發他們找到渴望學習數學,數學。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年級教材,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幫助下,數學學科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在現實生活中,接近材料來代替,如:學習數字“10”加法和減法與相應的“蘋果”,研究的結果是“0”與“還原法貓吃魚,”減“學習5”中的“挑選水果”,知道“小明的一天”的時間等等一些有趣的話題說,讓學生學習並不奇怪,而不是無聊,反映生活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新的教學理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課走向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上了。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的新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衝擊。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喜歡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惟恐哪裡沒有講到,哪裡還沒有講透,學生則死記硬背,大量做題,師生同時感到疲憊不堪。但真的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新課改下思品課教學工作究竟怎樣開展呢?就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轉變觀念是前提

  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從者,而新課程理論將師生關係定位為“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關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傳統教育模式重知識的學習接受,輕知識的遷移運用,而新課程理論強調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強調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與溝通,強調知識為生活實踐服務。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新課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決條件,面對新課改每位教師都必須有一個重新學習、不斷反思的過程。

  現行的思品教材,內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別是增加了活動課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動腦處理資訊、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內容的變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課堂教法改革是關鍵

  課程改革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畢竟教改最終發生在課堂上。教師要力爭使教學過程精緻化,在課堂上要做到“低起點、嚴要求、分層次、多活動、重反饋、勤矯正”,積極開展“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等活動,開展“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新課改下的思品教材作了相應調整,刪除了一些“繁、難偏、舊”的內容,增加了一些實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強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交流,讓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激發學生對政治科的學習興趣。

  三、貫徹“三個一切”是宗旨

  新課程理念的“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的。“三個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面向全體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又必須照顧到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新課程理念把學生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師要研究每一位學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及時表現,而不能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而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意識;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往往對學生的其它事情不太過問,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些做法與“三個一切”的新課程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如果自己對學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關愛,為學生著想,學生是會懂得“投桃報李”的,尤其是後進生,如果能及時給予他們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鼓勵,就會大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能力是核心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改的核心和靈魂。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必須緊緊抓住這一中心,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這就要求自己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要為學生髮展個性留出充分的空間。

  總之,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複雜多變,也是對我們政治教師的一種挑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有知、有情、有意、有行,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審美能力等。只有這樣,教育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xx月xx日,我參加了靖邊縣教育局組織的中學數學教師新課程改革培訓的學習活動,來自山西省太谷縣五中的廉曉紅老師給我們用新的教學方法上了生動的一堂課。這次的培訓使我更加領悟到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認識到了作為新教材的一名數學老師身上責任的重要性。不僅使我對新課標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講人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充斥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透過參加這次中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培訓,我對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我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變“雙基”為“四基”

  《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在原有“雙基”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要求,即“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這裡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撐數學科學發展的思想,核心在於數學推理、數學建模。如何讓學生獲得數學思想,關鍵要讓學生經歷概念的抽象過程。這裡的基本活動經驗,對學生而言,所謂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是指圍繞特定的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經歷了與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之後,所留下的,有關數學活動的直接感受、體驗和個人感悟。經驗的特徵:具有數學目標的一種結果,是人們最貼近數學現實的部分。基本的數學操作的經驗,基本的數學歸納的經驗,類比的經驗,思考的經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經驗等等。學生操作未必就能獲得經驗,必須幫助學生歸納。基本活動經驗在每個領域中表現不一樣,就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化的過程中積澱下來的數學直觀。

  二、改變教學目標

  我們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把“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數學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帶著思考,帶著收穫,並努力付諸於實踐。多關注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多傾聽、鼓勵、寬容,超越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多重視自主學習與價值引導相結合,最佳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多著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三、改變數學教學方法

  1、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啟用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但不能替代學生探索、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導作用。

  2、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

  3、最佳化教學設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後,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資訊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

  (1)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導學案的利用。

  (2)引導學生在匯入新課階段動起來。吸引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在練習中我們不但要學生動口,而且還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當作舞臺讓學生去表演。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鬆、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四、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

  數學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於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有利於創造自由、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伸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後有利於學生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交流,我受益匪淺,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有了解決的方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有對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需要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日趨成熟。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5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 。“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 這樣才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透過教學模式的最佳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資訊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一、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透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物件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透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資訊科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6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xi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我跟隨新課改步伐實行了“六步”教學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

  一、課改中的收穫

  課改中,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教師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課改推動和促進了我們的成長。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而很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更難成為自覺的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我們數學教師走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xi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求知進取三種良好的教學氛圍。

  (2)創設問題情境。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學生樂學、愛學、興趣濃厚。重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xi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xi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

  2、學生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xi數學。有趣、來源於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並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最佳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湧現創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教材中編入了許多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在“數與代數”、“空間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各個領域裡所設計的情景,都是經常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裡、家裡、校園裡、大街上尋找所學的數學。如 “說說你身邊的圖形是什麼形狀”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舉目望去,信手拈來,到處是數、形、大小、位置、統計、加減乘除關係等數學資訊,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數學資訊的現實世界中。

  4、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xi,獲得成功體驗。課改中,我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透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xi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xi。教學設計中著眼於人的發展,著眼於兒童獲取資訊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xi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xi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並儘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困惑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xi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xi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xi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總之,不管課改之路有多少困難,我都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我相信,在學校的大力支援下,在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砂河二小的課改一定會取得成功。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7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複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後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

  (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

  (2)具體轉化方法採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

  (1)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

  (2)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麼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

  (3)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

  (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透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透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後,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後反反覆覆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透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到本鎮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各樣有關儲蓄的資訊,然後再按每四人一組根據收集到的資訊編寫有關儲蓄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全班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攻關,最後選派一些小組的代表作總結髮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透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示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例如對“統計圖表”的教學,我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來完成以下問題:

  (1)先在網上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收集相關資料;

  (2)利用軟體Excel來設計一張統計表來表達所收集到的資料;

  (3)根據表中的資料來選擇設計不同的統計圖。

  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網上找到了相當豐富的題材,上課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蒐集的材料和他們的活動過程,及時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並請他們作自我介紹,然後同學之間相互提問、探討。這樣做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8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新城實驗小學舉辦的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我一共現場觀摩了兩節數學優質課,兩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設計和引導下,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包括學生討論、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等過程。學生透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並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兩位老師的課徹底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式,整個課堂以導學案為載體,教師只起了個穿針引線和補充的作用。我們常規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上教師是主體,不斷灌輸,學生就像容器,沒有積極性,沒有主動性。資訊以單向傳輸為主。但這節課則完全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教師只是起了導師的作用。以前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不相信學生可以透過自學、探究、討論能把知識學會。聽完這節課,才覺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開,對學生不信任,總是覺得不講不放心,講完之後學生聽不懂又覺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氣。以前的主要任務是備好課,講好課,看來以後要多備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透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設計課堂讓學生感興趣?怎樣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怎樣讓我們的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後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數學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9

  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程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動力;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而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狹窄、單一、沉悶、雜亂。由此而產生學生的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的現象,而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只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為此,我個人總結出了幾個整改方案:

  1、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也既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也既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經驗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透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現在我們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但是首先,我們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這要求我們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我們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我們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我們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爭取了讓學生把所學知道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目的。

  4、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並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型別很多,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願意研究的,是透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個複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於實踐中的,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