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3篇)

學習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3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4月21日,重磅訊息來襲,新課標正式釋出,這也是雙減後的第一個課標,意義重大,能夠幫助我們指明方向。因此,新課標釋出後,我們都在認真地研讀著,探索著。

  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著新課標的“變”與“不變”,以及今後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從吳老師的講座我瞭解到了,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五個重大變化。

  首先,強調文化自信,學好語文是一箇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略掛鉤。課時量上,語文佔到了20—22%,如此大的課時比重,相信語文的題目廣度會越來越大。

  其次,傳統文化分量繼續加大,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在增加到了160首,懶得背誦的孩子要吃大虧。

  再來,語文的考試也有重要變化,除了考基礎、閱讀、作文之外,還會考整本書閱讀,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資訊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第四,本次還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原來高中的概念,現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裡面涉及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最後一點,靠刷題想考好語文的時代徹底過去了,以前語文考試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題刷多了,語文成績差不了,這次明確規定了學業質量的標準,以後教學和考試會高度統一,命題也會更加科學精細,考察的方式會更加靈活,考察的內容會非常主觀,甚至還會和網際網路相結合,孩子想考高分確實就更難了。

  那麼,要想知道怎麼學,我們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課標下,學生將面臨的語文檢測會有哪些趨勢呢?

  在新課標下,語文知識的檢測會有四個大趨勢。

  第一,生活化。接下來語文所考核的題目,都會設定生活的情境,讓你在生活的情境中,運用語文的知識進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們正常學語文,就覺得語文就是多讀書,多背書,感覺背得越多,積累得越多,語文就越好,但那樣學到的知識都是死知識,跟你的能力沒有任何關係。在未來的語文檢測中,它檢測的將會是你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第三,跨學科。在語文學科的檢測中,它所跨的學科主要結合的是什麼呢?比如,結合地理知識。例如語文閱讀理解,考一篇說明文,南水北調工程,它會在這篇文章裡給你一幅地圖,讓你在這幅地圖裡標出南水北調工程的起點和終點,這些屬於常識。再比如,結合數學知識。語文檢測中會出現一些圖表題,例如圖表題考的是現代中學生上網的資料,然後問你透過資料得到了什麼結論?這裡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減法,由加減法得出變化,再由變化得出趨勢,這就是跨學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長,學生時代是成長的時代,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斷地成長,所以成長是語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為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你必須對你所處的環境有所瞭解。接著是家國情懷,目前來說,應該是整個語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國家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呢?國家需要的是將來能為這個國家做貢獻的,能夠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點家國情懷都沒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語文題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後是文化,在新課標裡提出的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革命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其實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國情懷之中,當你熱愛我們的國家,你就自然而然會熱愛我們的文化!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課程標準像燈,照亮夜行的路;新課程標準像路,能引我們走到黎明。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跟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一起解讀義務教育新課標,不難發現語文的課時佔比達到了20%-22%,絕對重中之重。在識字量、課外閱讀量、古詩文背誦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課標都沒有增加,主要變化在在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出現的先後順序上等方面,語文的廣度和難度有所提升。作為高年段的一線語文教師,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量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併為之付出實踐,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構建,以便我們更好的開展活動。

  一、“整本書閱讀”經驗積累

  “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瞭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區域性、區域性與區域性之間的關係;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

  語文其實是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義,閱讀明白題意,才能談解題。語文在各學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一樣,地基穩了,才能穩固支撐起整座大廈。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積累各式各樣的閱讀經驗,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培養學生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們談的經驗則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遊記》精讀與跳讀、《昆蟲記》科普作品的閱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註,諸如此類,皆屬於閱讀經驗的積累。

  二、“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構建

  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最重要的變化,是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了長達十幾頁的“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部分,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整本書閱讀”屬於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例如,《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用事實說話”的傑出作品。閱讀紀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寫的事實,要求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一定要帶著任務去閱讀。

  胡適先生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針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站在語文教學新的發展起點,過去和未來接替承續,機遇與挑戰並存同行。面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只要我們保持學習定力,增強自身教學能力,一定可以“積矽步而至千里,匯細流始成江河”。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透過這次講座,我再次樹立語文的核心素養理念的價值觀,明確了義務教育各學習任務群的關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與普通高中的銜接以及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

  新課標與舊版課程標準在課程方案上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的設定以及細化了具體的實施要求。這就更加凸顯了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在新課標中也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提出了六個學習任務群,在這次講座中,我認識到這6個學習任務群和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多重對應的關係,或者說是整體對應的關係,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指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同時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體推進與側重發展相結合。這給我在教學中也有了很大的啟示,在課程的設計上要有梯度,層層遞進,在教學設計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結構,同時在課程內容的講授中,要體現學科的綜合性,將語文的知識學習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融合。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有的放矢的選擇課程內容,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

  在這次講座中,也明確指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任務群與普通高中的銜接,義務教育階段一到四年級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分別是:語文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文字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普通高中階段分別是,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將語文的,聽、說、讀、寫,融入到學習群中,並且對每一個階段的任務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教學建議,這對我們做好。小初高的銜接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講座中也對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列舉了例項分析,讓我知道如何對學生進行評估,新課標凸顯的人文價值越來越重要,應試教育中,過分追求分數,已經不能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質量如何評估是我們需要長期探究的問題。我們應該在平常的教學中多運用過程性評價,完整描述核心素養的基本表現是否達成。對學生的評價要多方面綜合評價,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品質在教學影響下的積極變化。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繼續學習,領悟其精神。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我也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

  透過聆聽吳教授對於語文新課標的解讀,全體語文老師們瞭解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也讓教師們對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認識,明晰自己今後的教學方向。相信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老師們會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保持學習定力,增強自身教學能力。老師們會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將新課標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這段時間,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新的課程觀正逐漸改變著師生傳統的教學觀念,呈現給人們新的教學視野,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到建構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體驗學習價值已勢在必行。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和學生共同成長。

  新課標要求我們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活生生的人,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因此,我認為,新課標下教師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導著學生,學生在後面亦步亦趨,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揮他們如何走,而應該成為學生並肩前行的同路人,與學生一起商量著決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決路途中的疑難,與學生一道成長。

  二、注意評價多樣化。

  我們提倡課堂評價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口頭評價簡單易行,也能取得實效,如“這個同學很認真地聽別人的發言,他不重複別人的意見”,“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很會動腦筋”,“這組同學討論的很熱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組同學也能像他們那樣”。評價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評價要真誠,對回答有錯誤的學生,應善意的指出。

  三、變講堂為學堂。

  傳統課型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從“講臺”“講課”等我們習慣性的叫法中就可見一般。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們理應深刻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變講堂為學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上來,不能再本末倒置。

  四、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五、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己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六、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己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並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和領悟到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深化了課程改革,強化了課程育人功能,邏輯嚴謹,重點突出,透過新課標學習,我有以下體會:

  一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第一個方面是文化自信;第二個方面是語言運用,運用是四個方面當中的核心內容;第三個方面,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最後一個方面是審美創造。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並能夠活學活用,不是紙上談兵。

  二是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

  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一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00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三是“整本書閱讀”。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內外讀物的建議:“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在附錄2中,《關於課內外讀物的建議》由原來的明確提出“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改為:要求“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第一學段閱讀與鑑賞學習目標中提到,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第二學段則是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也是閱讀整本書,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說明理由。三個學段都提到整本書閱讀,每個學段的要求不同,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5月6日下午,線上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全新解讀,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一、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價值引領,以文化人。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繼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在這裡可能老師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實際上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強調語文課程它的育人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這樣的一種體現。

  二、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素養為綱,任務導向。在這個課程標準裡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兩個體現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那麼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底是和我們原來的課程目標有什麼大的差別或者是差異。結構化的這個課程內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從課程標準裡做了很多的探索。那麼這樣的一些探索,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和認識?以及我們在未來如何落實?這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這個變化。

  三、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課程標準當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我們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那麼實踐的主線,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強調的是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也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

  四、主題統整,強調情境

  主題統整和強調情境這方面,我們強調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那麼我剛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2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那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於我們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真正的落實。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課標修訂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自從新課標頒佈後,幾個重要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價值概念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澱、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小學階段打好基礎。

  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二、語文核心素養概念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沒有那麼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

  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新的追求,並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三、學習任務群概念

  學習任務群是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麼去落實的概念。小學提出了六個任務群。

  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係: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現在所說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複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字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小學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閱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麼做學習任務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群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群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說,六個任務群怎麼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麼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群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後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整本書閱讀概念

  現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閱讀量不夠,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是上不去的。有閱讀量和閱讀面,點撥才有效。小學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網路化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小學裡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於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按照現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激發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裡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閱讀。越是指定,規定動作太多,學生閱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閱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閱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這幾個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學的規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徹了這幾個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讀懂新課標,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創新。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網路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契合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2022年4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頒佈。

  為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內容,更新教育觀念,許昌實驗小學組織全校語文老師聆聽多位專家學者的相關講座。吳教授、張教授、楊教授對新版課標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我可謂是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體會: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體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能夠轉化為自己所學,做到活學活用。

  其次,高度重視識字與寫字。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最後,應重視“整本書閱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之後讓學生試著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向同學們推薦。這樣,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的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很多需要我們繼續深入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滲透還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不斷學習,在今後的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踐行,結合“雙減”政策,讓新的教育教學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這段時間,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絡,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慧理論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己認知等多元化的智慧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智慧的發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透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小學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新,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2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定學習任務群,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定了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三個發展型任務群;第三層設定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並參與校園活動

  這裡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等學科,教師可以發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裡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後,為了達到激發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說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佈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編排並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儘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新,根據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影片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後,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定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並利用課餘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週,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定、影片背景畫面的製作以及道具服裝的製作。每天晚上放學後,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週後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呼叫了音樂、資訊科技、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瞭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群)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儲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淮北梆子戲、徽墨製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小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於語文課本。

  (1)這裡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為例,對於生活在遠離傳統造紙工坊,對傳統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於是,我開始去各大網路平臺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物件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造紙技藝上。於是,在學完本課後,我佈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於疫情的條件限制,我並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上的要求。在課後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資訊科技、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影片、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並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小學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鍊,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現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慾。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揮“大語文”的強大優勢,鼓勵並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資訊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於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社群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實踐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於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幹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則瞭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說出確切的論點論據。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並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製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為自己所在的辯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製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說。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於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22版新課標後,結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著。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著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說,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著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臺階。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緊跟時代,為老師的教學指引方向。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最佳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以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這是對本冊第三單元“瞭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進一步提升,從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到怎麼把事物寫清楚,體現了訓練的梯度發展。本單元語文要素“寫清楚”的內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寫“事物”的什麼特點,二是瞭解文章是從“事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比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從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帶著問題讀課文,重點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海底世界的;然後細讀課文第2-6自然段,體會課文是從“光線、聲音、動物、礦物”等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圍繞“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來寫的”。選擇了5種最有代表性的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快,有的速度極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說具體、寫清楚。第5自然段是圍繞“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這句話來寫的。主要從色彩和大小兩方面,透過比較和舉例的方式,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教師的教學策略達成是語文要素落到實處的途徑之一。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學習語文平時就是要多積累,小學階段,老師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從課內外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化中徜徉。

  這次新課標吸收了過去課改的經驗,並非是顛覆性的徹底革命。正如溫儒敏在解讀新課標講座的主題,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會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近日,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鮮出爐。回想上一版(2011年版)課標出臺的時候,正趕上我在參加教師招考,為了應付考試,我幾乎把2011版的課標背誦了下來,書都快翻爛了,但是對於其中的內容只停留在“讀”的層次,至於文字背後的深意,是不明所以、一團漿糊的。前幾天,剛拿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後文簡稱“新課標”),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梳理。目前共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瞭解主要內容;第二遍圈畫,找到其與2011版課標的異同之處;第三遍,聽取了溫儒敏教授的講座之後,又對他提到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再次細讀。

  幸運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實施之初剛好從一年級開始執教,對新教材有比較系統的瞭解。我發現本次新課標的很多內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這為我學習理解新課標奠定了基礎,讓我有了不少基於實踐的發現和感觸。

  一、新舊課標的對比

  在對比新舊課標的異同之處時,我發現,具體的學段要求變化不大,大多數內容進行了整合。其中,有三處明顯的變化值得注意:

  1、在“識字與寫字”板塊中,增加了對漢字音、形、義及與生活、行為聯絡的探索,這一點變化,我認為是對應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而來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不斷滲透,還專門開闢了“識字加油站”欄目,一單元開展一次集中學習;

  2、原來的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體現了跨學科的學習理念;

  3、小學三個學段中,在“閱讀與鑑賞”板塊中,單列了“整本書閱讀”這一項,且各學段要求層層遞進。

  我想重點就第三點變化——“閱讀與鑑賞”中整本書閱讀的內容,談談我的思考。

  二、“閱讀與鑑賞”的變化

  2022版“閱讀與鑑賞”板塊就是2011版的“閱讀”板塊。新課標對原課標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此外,單獨增加了“整本書閱讀”這一條。我們來看看,不同學段關於“整本書閱讀”的具體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整本書,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說明理由。

  第四學段(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程標準一字千金,把“整本書閱讀”單列一條,足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從不同學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也是層層遞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閱讀能力,逐步推進的。

  三、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增加“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呢?當然是因為它重要啊!

  為什麼重要呢?在溫儒敏教授的講座中,他也著重提到了這部分的變化,並且詳述了之所以這樣變的原因。我深以為然,在此摘錄下來。

  1、如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閱讀量不夠。古人讀書都是讀整本書,有整段的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思維能力會更好。從新學堂後,為了提高效率,課文開始一篇篇精讀,再舉一反三,但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2、閱讀量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溫教授認為,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根本沒有辦法提升。有了閱讀量,稍微點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上去了,因此,必須要透過讀整本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期。溫教授說,中國的學生,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期,到了初二之後,閱讀的時間就急速下降,為了應試,只能暫時放下閱讀,因此從第一學段就開始強調整本書閱讀。

  4、透過整本書閱讀磨性子。現代人面對各種資訊轟炸,變得浮躁,而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讓人靜下來,磨鍊耐性。

  四、整本書閱讀的落實

  結合溫儒敏教授的指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關於整本書閱讀的落實,我有幾點思考。

  1、在課堂上落實好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欄目就是主題式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不僅給學生推薦圖書,還指導閱讀的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閱讀。我們不能再秉持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這不是應試的知識,就不予重視。要針對快樂讀書吧,實實在在地進行讀書指導,開展閱讀活動。

  我們學校把每冊“快樂讀書吧”的書籍都按照學生人手一本的量進行了配備,這為我們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校每週五下午的七彩社團安排了專門的閱讀指導課,進一步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這學期,我就利用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活動,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開展一些有趣的閱讀小活動,將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註重閱讀興趣的培養。溫儒敏教授表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放鬆一點,“讓學生有興趣,想辦法讓他們有興趣,沒興趣的人也不要過分苛求。”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動不動就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的事,我不會做的,雖然也擔心有的學生沒有真的去讀書,但一旦開始因為閱讀而交作業,就會讓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那我是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呢?有很多種途徑:一、我會在家長會上不斷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交流讀書感受,讓家長在書籍上多投資,多買書、多去圖書館,為孩子創造家庭閱讀氛圍;二、我會在班級營造“讀書好”的氛圍,常常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用書作為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三、我會不斷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充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每年釋出一次推薦閱讀的書單,每週評選一名“好書推薦官”進行好書推薦,時不時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

  3、注重自由閱讀。溫儒敏教授著重強調了要讓學生自由閱讀,例如書單的設計,成人推薦的書單孩子往往不愛看,那就不能強來,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自己喜歡看的書往往比較淺顯,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採取潛移默化的方式去調整,發現孩子們讀的書質量不高,不動聲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級推薦一些更好的書,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好書共讀的交流活動。有了老師的引導,多少會有一點變化。但受限於孩子水平的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個書單的制定,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由老師制定變為學生共同制定,學生自己推薦的書,他們一定會更加感興趣。我打算下學期開始試一試。

  古往今來,太多的先輩向我們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新課標中關於“整本書閱讀”的提出,是基於“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課程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盞指明燈。我想,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真正地培養起來,那將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良好習慣,於我們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3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佈後,全體教育者掀起了學習熱潮,這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做好品質教育的需求,更是隨著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網路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的需求,謀劃自己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教學的指南。作為語文教師,我也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近期又聆聽了陳先雲的講座——《對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革命文化內容的基本認識》,溫儒敏的講座——《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透過學習,不僅明確了今後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更為自己的崇新課堂找到了理論基礎。

  一是語文教學要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透過以文化人,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作為教育者,必須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精神內涵,透過學科教學最佳化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語文課程的育人的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性質中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正是基於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語文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部編教材,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特別是要結合部編教材中選編的革命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構建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語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立足文字,還有走出文字,依託文字的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旁徵博引,儘可能的透過革命英雄、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文質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學生愛國愛黨的美好品質。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將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有了這樣的教育情懷,我們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按照相關要求落實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