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2022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

  7月21、22日有幸參加了線上“《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專題培訓。本次培訓圍繞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以“教改背景”“核心理念”“方案解讀”“課程標準”“課程實施”“語文任務群”六個方面為主線,闡述了新課標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專家的講解、課例的展示、老師的引領,層層深入,又生動具體。讓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教師的教法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我將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育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透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三、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倡導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學生樂學的興趣。

  四、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總之,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我將時刻牢記並運用好本次培訓的收穫,關注核心素養,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操作,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2

  7月21日我參加了以“學之愈深知之亦明行之則遠”為主題的膠州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專題培訓道德與法治專場的培訓活動。

  為期兩天的培訓,內容豐富,既有專家的報告和教學改革中的熱點問題論壇,又有種子專家新課標解讀與實踐分享,更有分組課例說課展示等,深入淺出地引領我們學習新課標,解讀新課標。

  聆聽了專家報告和熱點問題論壇,讓我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透過種子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我瞭解到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範圍作為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資訊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我們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

  分組課例說課展示轉變了我們的上課方式,案例教學、議題式教學等打開了我們教學的新思維。學生自主學習比老師講述接受能力更強,記憶更深刻。充分給足學生討論、發表看法的時間,讓學生表演參與等,讓課堂更生動有趣,更吸引學生們的注意。

  對於我來說,每次學習都像是充電一般,汲取新能量,衝向新徵程。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老師,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3

  5月28日我認真學習了由河南省教育廳主辦、河南大學、河南省教育家書院承辦的以“新時代新課程新教師”為主題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系列線上新課程培訓活動。

  四場講座分別從角度闡述新課程標準,李曉東老師主要從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背景出發,詳細闡述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的培育;魏巍老師則基於實踐的角度,結合自己的理解,解讀了新課標的亮點;牛學文老師從整體上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標進行了解讀,並給出了自己授課時的範例,極具使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劇愛玲老師從深度教學的角度切入,指導思政課教師走向核心素養。

  透過四位專家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闡釋,新版的課程標準帶給我的深刻感受有兩點:

  一、就是重視、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的變化。

  課程的內容、評價、實施等各個部分都是圍繞核心素養的內容去進行了重構,強調大任務的完成、大概念的理解,更鮮明地表達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性質。

  二、這門學科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

  課標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挖掘學生資源、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4

  道德是衡量行為準則的標準,而法治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道德與法治之間相互關聯,可以說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法律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知曉的,需要師長的告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對於小學生而言,單純的文化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孩童時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影響的時候。就好像一張白紙,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們需要在道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為師者,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在點滴小事當中為學生做好榜樣。既要言教,更應身教。

  所以,教師應當將道德與法治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基礎,進行更高層次的昇華。也就是所說的由淺及深,由表及裡。還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透過一些小活動加強學生對於道德與法治的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將一張張知識點發給學生後死記硬背,更不是一張答卷進行選擇、填空、判斷題的檢測。我們應當注重學生對於道德的理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應當只是記憶,而是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對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首先要將課堂生動化,有趣的事情才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誇讚表揚的心理,進行課堂學習過後的小活動,加強學生學習過後對知識的強化。此外道德與法治不同於文化課程,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線,單純的記憶沒有多少價值,真正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為自己的日常行為準則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後關注學習的效益,以及學生的收穫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說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規的文化課程教育方式,注重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導者。做一名有長遠目光,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的內心,用法呵護兒童的成長。

  學習《小學道法新課標》收穫如下: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衝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三)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透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透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絡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5

  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讓我對義教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新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範圍作為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資訊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我們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

  同時,作為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多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6

  隨著新課標的頒佈,每一位老師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窺究竟。雖然烈日炎炎,卻抵擋不住老師們學習的似火熱情。兩天的深入學習,隨著專家老師們的解讀,逐漸揭開了新課標的神秘面紗。帶著滿滿的收穫,深感本次培訓的理論之深,責任之重,目標之明。

  新課標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這一課程性質的明確,讓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我在有了一絲自豪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的課程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要讓學生具有怎樣的品質?隨著學習的深入,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有了越來越清晰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就是要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專家老師們對“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這五個核心素養的定義和逐年段解讀,讓我們對核心素養有個更清晰地認識,讓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有了更明晰的目標。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兩天的學習是個新的開始,是對新課程標準研究的開端。讓我們心懷“鑄魂育人”的初心,且學且思且行,用理論聯絡實際,將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7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在課程性質有這樣的描述: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要依託這門課程,在青少年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精心引導和培育,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透過學習,個人覺得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更加清晰,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理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學段目標劃分和課程內容的制定中以表格呈現,更是給一線教師指明的方向,在教學中,老師們做到“靠船下篙”,就能將目標準確定位,內容精準選擇,結合教學提示加上課上的靈活實施,最終就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中的評價建議板塊,引導老師們關注評價的方法和環節,熟悉試題命題的基本依據,從而樹立科學、正確的學業質量觀,為實現學科育人奠定基礎。

  教師是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的關鍵,在新課程標準頒佈的重要時期,我們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8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教育作為基石工程,著力於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此,國家歷時三年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並於日前隆重發布,為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賦予了綱領性的教學遵循。筆者認為,要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

  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專案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標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課程育人的系統性、體系化、整體化得以充分彰顯。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計了課程在同一核心素養指歸下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並透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加以實踐性呈現,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閉環鏈條,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

  注重課程融合實施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專案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9

  今天觀看了浙江省高校思政公開課,讓我深刻懂得了黨的`百年曆史就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黨員幹部要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深刻領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謹記“黨執政後的危險是脫離群眾”的告誡,進一步強化公僕意識和人民情懷。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都要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像影片中的話: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正因為黨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國夢的探索史、奮鬥史和發展史,其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要珍惜這份遺產,認真學習和傳承黨史、國史,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如此,才能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一名九年級的思政課教師,在講好抗災抗疫故事的同時,更要在課堂中滲透抗洪防疫中體現的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等,啟發做到學生學思、踐、悟相統一,在“親身體驗-情感共鳴-理論認同”的過程中完成思想昇華,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自覺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這個特殊時期,更應該引導學生把困難當磨礪,在災難面前與國家共患難,共同完成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把疫情危機化為教育契機。透過線上教學開展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引導學生積極看待災難,更加珍惜生命、學會責任擔當。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們以抗疫故事影片比賽、畫手抄報、寫書法作品、撰寫徵文等多種形式,把疫情災難變為生動的活教材,來謳歌奮戰在一線的抗洪、抗疫英雄,記錄他們的感人故事,學習他們的英雄事蹟!

  透過今天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在今後的思政課教學中,我要切實把講課的過程變成深入學習的過程,變成與學生交流思想的過程,變成調查研究的過程,切實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們用稚嫩的筆、堅定的聲音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相信同學們定能在這些無名英雄的鼓勵下,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熱愛祖國,不怕困難,爭做新時代的好學生!

  這次的疫情災難期間,中國人民一條心,互相支援互相幫助,竭盡全力救助確診患者,這就是中國精神。其他人民自覺在家隔離,不在國家危難之時添亂。在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下,穩定了疫情的增長人數,這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次的疫情災難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既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同心協力,還讓我們每個人懂得了團結互助。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要深入貫徹落實“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的精神,與全體教師全體學生共同努力,攜手奮進,早日擊敗新型冠狀病毒,與祖國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1

  9月25日下午,我們觀看了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聆聽楊倩、周佳敏等奧運健兒的故事,看完之後我感受頗深,備受鼓舞。

  一往無前,方為堅韌。00後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後角逐中,還處於落後的楊倩展現了超出他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後突破自我,重新整理了自身最高成績六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槓鈴,而是三四次奧運會的最後的答謝。奧運的背後是堅韌,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

  體育經常以失敗告終,所以能夠承受失敗之苦是每個運動員的必備技能,不因波折讓信念動搖,擁有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專注與每一次的訓練,做好過程。碰到任何困難,從不放棄,每一天每一點每一滴每一件做的事情,都做到最好。每一位奧運冠軍背後都有著非常精彩的拼搏故事。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2

  9月18日下午17時,我們河南省2021年思政專題直播課活動如期進行。此次活動採用線上播出的形式。我作為我們學校一名的思政課教師,也很有幸能聽到這樣震撼心靈的大課。直播期間,我認真聆聽,對重點要點,仔細記錄,直播結束,我的收穫很多。

  透過聆聽幾位老師的《防汛救災專題思政課》,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更加深刻地認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上下同心者勝。同舟共濟著者贏的精神力量,讓我更加堅信,我們一定能夠看到災情之後重建的美麗與精彩。

  應對突如其來的洪災,無數國人逆行而上。許許多多醫護人員千里迢迢來到河南,幫忙全省人民一齊度過這難關!每一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卻轉身離開,有人在戰鬥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有人時時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獻出了生命,有人獻出了自我的一點點力量,奉獻出了自我的一份愛心。他們亦是英雄。一個字,一盞燈,一份心,一種情。

  這些感人肺腑的英雄和事蹟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素材。課堂中於逸飛、李睿等感人事蹟的再現,深深震撼我們內心深處,也讓作為思政課教師的我深刻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日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要用行動,以執筆之手譜寫初心使命之主旋律。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作為學校的思政課教師,但我一定會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寓情於課,寓德於課,寓教於課,讓學生喜歡思政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教育學生做有骨氣、有志氣、有底氣的新時代中國少年,立志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3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偉大社會革命和偉大自我革命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就在於始終保持著“紅船精神”激發出來的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狀態提出更高要求。無論是攻堅克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要求我們黨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

  精神狀態首當其衝是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前無古人的新路,需要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對民族命運擔當,對人民幸福擔當,對管黨治黨擔當,對美好世界擔當。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正是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正因為中國共產黨有這樣的擔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以能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自覺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

  思政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收看了《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刻苦銘心。這個夏天,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奧運會和殘奧會賽場上披荊斬棘,閃耀東京,但體育的魅力從來都不止是這些,賽場上,中國奧運健兒家國熱血與青春夢想一次又一次共振的背後,是中國體育的薪火相傳,是初心滾燙的敢打敢拼,是全民健身的火熱激情,是歷久彌新的奧運精神。

  奧運會不僅展現了競技體育之美,也向世界散播著和平、友誼、進步、公正、協作、寬容等人類共同價值觀,超越了地域、膚色、語言等差異,表達了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讓人們的心靈共振。中國奧運健兒正以硬實力,講述著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拼搏故事,以自信和自強標註了國家發展進步的新刻度。中國體育代表團以永遠向上、奮鬥拼搏的精神風貌,在拼搏歷程中砥礪前行,讓青春在接續奮鬥中綻放光芒。從在賽場上透過爭金奪銀來“提振士氣”,到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公民意識,中國體育健兒引領的體育運動,正在為國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沒什麼不可能”!奧運賽場上,一代代中國運動員接續成長,愛國主義、頑強拼搏、永不放棄,這些寶貴品質始終在傳承發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