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9篇)
2022年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9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
最近,我拜讀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美術課程改革背景、學習領域與教學基本取向、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評價的發展、教學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美術新課程與教師的個人成長等。該書充分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採用嶄新的結構和體例,針對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根據現代小學美術教師的需要,即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匯入案例,創設情景,強調學習者的活動和對話。同時,致力於改變教材歷來的面貌和我們閱讀習慣,以新的呈現方式,尊重學習者選擇和使用的權利。我對“美術新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發展”這一章感悟較多,這章從教材評價、課堂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四個維度闡述了評價的發展。我個人認為,不管評價發展到什麼程度,總離不開學生,評價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這是課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各科教學所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而在極具人文性質的美術學科中,如何讓“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作為一種觀念深入人心,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我平時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師、家長的思想認識
評價方面,家長甚至部分教師對來自學生的評價重視程度不夠,在心裡常常把學生評價看成是可有可無的專案。總認為學生懂什麼,他們是不知道好壞的。在家長眼裡畫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業,其實,他們由於對兒童的思維瞭解不夠深入,對兒童美術作品理解較為片面,有的教師往往也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學生作業,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導致對作品中學生的創新之處、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確評價,無形中還誤導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扼殺了兒童的創造性。而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發展,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形象記憶能力比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為想象中的形象,與真實的形象距離較大。因此我們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教師特別是家長對兒童的思想認識,俯下身子瞭解兒童,多多傾聽兒童的心語。要從意識深處更新傳統觀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學生的評價。成人對學生評價的尊重,才能帶動學生對評價的重視,使學生認真參評,真正發揮學生評價對學生的教育、促進作用。
二、營造學生自評、互評的氛圍。
有位哲人說過,“人與大多數動物一樣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說人都喜歡湊熱鬧,比如,某大商店開業了,人頭攢動,你正好散步路過,即使你不打算買東西,相信你也會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開業的熱鬧氣氛。同樣在課堂上,我們也要利用好這個“向群性”,營造學生自評、互評的氛圍:可採用遊戲、故事、趣味課件等手法,營造氣氛,激發學生評價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過新年》這節課時,我事先在教室裡佈置好各種彩色窗花、對聯、氣球、綢帶、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慶氣氛,然後發給每位學生一隻袋子,和相同數量的年貨,(年貨由學生和老師共同籌集)把年貨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鐘聲。作業完成後,老師敲響新年的鐘聲,學生們開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進行作業互評:你認為喜歡的作品就給那位同學一份禮品,最後看誰拜年拜到的禮品多。這節課學生既當主人又當客人,既做評委又當選手,興趣十分高漲。
三、指引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向
評價這根“指揮棒”自身的座標很關鍵,一旦方向錯誤,就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學,決定著教學的方向。由此可見為學生指引評價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引領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然後結合平時的教學與實踐逐步欣賞大師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風采,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美的,怎樣的作品就算優秀作品,這些學生、大師的作品好在什麼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比如,兒童繪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評價:
1、構圖是否飽滿
2、線條是否流暢
3、造型是否準確
4、色彩是否豐富
5、創意是否新穎獨特等。手工作品可以從:
1、造型
2、表現手法
3、材料選擇
4、製作的技法
5、創意
6、色彩
7、造型等方面去考慮。
四、拓寬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
小學美術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合理巧妙地運用能促進學生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潛能:首先從評價的內容來說,評價包括知識、智力、運用、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從形式上來說,評價包括課內與課外、統一與民主、長期與短期等。對於智力不十分好的學生來說,可讓其他學生找出這些學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比如;“這幅畫畫得很認真”、“這位同學這堂課很專心”、“這位同學的每次作業都能及時完成”、“這位同學很大方,和其他同學合作時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學很樂意與這位同學合作,並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對於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先讓那些“差生”說說“這些同學的作品中你最欣賞它什麼”,“你覺得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後再讓這些優生自己說說作品中有那些不滿意的地方,準備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教學效果,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閒暇之餘不斷研究《美術新課程標準》。自從研究課題以來我就不斷潛心研讀《美術新課程標準》,從中也是受益匪淺,讓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個質的飛越。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透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但是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的時候就應該實實在在地站在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根據情況來採納或者重新設計課堂作業,從而達到學生髮展的目的。
三、美術學習從學生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透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過程與結果等同對待
在美術各個領域的學習過程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重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把血生的“學”考慮進去,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體現出學生在本節課中將如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要從以前的教師“滿堂灌”的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學習、快樂學習。
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們就必須勤下功夫多做研究,不僅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身,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喜愛,我們的美術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3
x月15日到x月30日,我參加了陽江市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網路培訓,這次培訓,我係統學習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透過學習,使我對《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現把這次學習的一些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突出學科特點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本次修訂新增的。同時標準中增加美術課程四個特性的表述:“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美術課程的“視覺性”特徵作為首要特徵,是首次在課標中明確提出。愉悅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訂新增的內容。這些不僅凸顯美術學科的價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術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兩方面的特性。
二、美術課程將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一)由重“教”向重“學”轉變
傳統美術教學以教師講解示範為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怎麼畫學生就怎麼畫,教師叫畫什麼學生就畫什麼,這是以教定學。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以學論教,要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藝術文化漫無邊際。學生要想在學校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學習結果”向重“學習過程”轉變
所謂重學習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畫畫得怎麼樣,忽略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表現以及學畫的過程和方法。而讓學生去模仿教材中的範畫,或按照教師主觀意志去作畫。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放在獲取知識的方法上,讓學生透過感知探究實踐的學習過程去發現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和創作規律從而獲得一定的美感經驗,還要學生在學習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同時也得到發展新課程倡導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者和促進者。根本的任務,是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輕鬆、愉快而寬容的教學氛圍。
總之,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三、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來劃分學習領域,強調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
課程改革是要改變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想和方法,將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來劃分學習領域。美術學習方式依其特點,大致可分為創作與欣賞兩類由於學習美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以創作活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為了便於學習,課標中的創作活動又具體劃分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拙,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要求學生大膽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為為主,是創作活動中劃分的兩個學習領域的相同點。主要區別則是造型表現注重自由性,設計,應用注重功能性。
“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則注重透過欣賞作品的感受、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課程改革突破的一個難點。為此,美術新課程標準設定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其目的是透過綜合性的美術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教學中,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學生生活、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線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各學科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方案,進行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但是,綜合探究學習領域要與綜合“藝術”課程的學習相區別,注意保持美術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轉變學習方式,探索美術教學改革
美術課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採用新的學習方式,去探索美術教學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樹立新的理念”並非一句空頭口號,它必須付諸行動,具體一點說,就是要從傳統的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
傳統學習方式就是接受式,這種學習方式所學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學習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價值,但這種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現代學習方式稱為發現式,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理論,它強調自主、探索、發現,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自主性不斷生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學習方式並不是學習方法或教學法,學習方式是更為上位的東西,前後兩者類似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學習方式相對穩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有較大的可選擇性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係,而且還涉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習的發展更具有戰略意義。
學習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與學”的關係,雖然這裡談到的多偏重在學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師的得法引導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戰略性、方向性的東西是最重要的,而戰術,即教法則比較靈活,教師運用的空間是很廣的。
美術新課程實施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對於對新課程的理解,我相信每一位老師的心裡都有一把尺,對新課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觀點和獨到的見解。而新課程本身就是有質疑、有爭論、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我認為,美術課和其他課程一樣,不是孤立的。各門學科之間有橫向的、縱深的聯絡!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應該將各類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才能培養全面的、完整而又獨特的個體!新的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勝任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學工作!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4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絡。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透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美術課中的技能教育比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參入人文意識,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呢?其實,人文性質就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美術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不能脫離文化情景,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課程改革是讓我們從單純的技術傳授轉向關注人的理想、願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等。透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的促進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這首先我們就要努力透過各個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我們老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其實,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視美術作品的鑑賞,理解發掘人文內涵。這一活動一般在教學欣賞、匯入上運用,在課堂中儘可能讓學生接觸感受最大限度的資訊量,課堂中所學的任何東西,都應視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幾個小島,透過這些小島,他們接觸的應該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及“設計應用”領域中不能放棄對學習技能的探究性學習及技能訓練。
新課程的另一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承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差異無好壞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樣性,在課堂上,差異是一種資源,不同是一種財富,這在課堂交流討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當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並不是對學生的學習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我們應該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次學習課標,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突然,有三個元素湧上心頭,在這一空間,我,學生我將如何來引領他們?如何讓他們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我並不希望他們各個都成為畫家,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們因為愛上我的美術課因為我的某一節美術課而讓他們愛上了歷史,愛上文字,愛上了科學,愛上了發明和創造!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5
學校組織我們系統學習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現把這次學習的一些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1、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
2、課程標準不具備強制性,使教材編寫或教師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如果條件不允許,學生不需要,可以不採納。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物件來滿足,同樣的內容標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這樣,充分考慮了教師、學生的需要心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給予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課程標準與生活緊密相連,滿足了學生聯絡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課程標準沒有為所有學生制定一個必須達到的硬性發展標準,並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而是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既重視結果激勵,更重視過程激勵。滿足學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課程標準為學生創設寬鬆、多樣、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多樣化,豐富化,從而產生新穎感、增強趣味感。學習中注意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以增強學生興趣,更好地滿足其成就需要;讓學習具有挑戰性,使學生學習後能獲得一種從事創造性勞動產生的滿足感;擴大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獨立自主地處理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尊滿足。
6、課程標準擺脫了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使美術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知識、技能難度,使學習具挑戰性的同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有成功的體驗。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擺脫了單純傳授技能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強調寫實性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絡,鼓勵學生自由表現,大膽創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然而在目前美術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的觀察力不強,想象力被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束縛,缺乏創作素材。
(2)學生缺乏大膽創新的意識,畫的東西“千人一面”,沒有個性。
(3)師生缺少交流,老師難以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從而也影響對作品的評價,甚至有些老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對沒按要求畫畫的學生大加斥責,長此以往,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4)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單一的教學形式,(如繪畫課、欣賞課、手工製作課單獨上,而且是教師指定),學生感覺自主選擇的空間小,是一種被動的知識接受,從而產生枯燥感,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
要在課堂教學上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進教學方法,透過引導觀察、鼓勵創造、傾聽交流、自主學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他們在積極愉快的美術課堂上去欣賞、體驗、創造美,感受繪畫創作的成功和快樂,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能力和美術素質。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我將在教學工作中依據新課程標準努力工作,爭取把美術教學搞得更好。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6
做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開闊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xx年的7月和8月,我參加了全國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和達州市中小學教師遠端培訓,獲益匪淺,特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我們原來的高中美術教學中,雖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勇於改革和創新,既講知識又重培養能力,既重欣賞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學生全體發展又能注重個性發展的優質美術課,幾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成績不容否定。他們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性和文化內涵。但是,在進行教研活動聽課和美術教師之間互相交流過程中,感覺到也還有為數不少的高中美術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方法單一,教學過程乏味,課堂效果低微。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發揮,學生對美術課本來抱有的學習動力、興趣和愛好遭到破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表現為低效和無效,嚴重的學生則會產生牴觸或厭學情緒。從而導致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地開展。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7
10月23日至24日,漢中市“名師大篷車”學科培訓在佛坪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美術學科的培訓。透過本次培訓,我獲益良多,教學觀念和教學技能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培訓體會。
美術學科由於師資力量的短缺歷來是農村學校的薄弱學科,重視程度不高,教師基本都屬於兼職,美術功底和教學基本功都亟待提高。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術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更好的、準確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讓我知道了怎樣上各種不同型別的美術課。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課堂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設計一個教學任務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總之,面對這場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多時候仍讓我們有些霧裡看花,無所適從,我們很需要學習,而教師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時代在前進,教材在更新,理念在轉變,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放下身子去學習,及時、虛心、堅持學習。
透過此次培訓學習,我的新課程理念得到了提升、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輪課改實施中,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的脈搏,爭當課改的排頭兵,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
隨著課改的深入,美術課標也進行了修訂,以往美術課在教學中經常被視為小科目,在此次的課標修訂中卻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學校安排的美術新課標培訓《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這本書,我更為清晰地認知和把握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宏觀定位與具體內容。現具體實談談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美術課程的特徵理解
修訂後的課標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美術課程的輪廓形象,揭示了美術學科獨有的特徵屬性,也填補了過去的大綱、課標實驗稿對學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屬於審美的範疇,視覺形象的創造則需要技法的支撐,這與我們過去所講的美術課既要有“美(審美)”,又要有“術(技法)”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單純只解決審美或單純解決技法問題也是不可取的。審美需要技法的支撐,審美會更有厚度。
二、對美術課程的性質理解
實驗稿中將美術課程性質定位於“具有人文性質”,這肯定是正確的,但由於很多學科(語文、音樂等)也有這樣的屬性,因此還不能全面概括美術課程的完整特性。修訂後將美術課程性質概括為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比實驗稿更全面、更準確一些。凸顯視覺性這一特徵,更容易實現美術課程發展學生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教育價值。我特別贊同修訂後新增的“愉悅性”這一性質。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知道“教什麼”,“怎麼教”,還應該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快樂”也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之一。作為非應試學科的美術課程,我們靠什麼來吸引學生?國家課程計劃保證了美術課的開設,如何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學得好,這就要靠美術教師善於利用美術學科的特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來實現了。美術學習的程式和方法是豐富多樣的,結果也是多樣的,難以用簡單的正誤來評價。”美術活動還具有調節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學生期望在美術課上獲得表達與放鬆。趣味是愉悅性的基礎,美術課要體現愉悅性的教學原則,鼓勵美術教師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獨特魅力,精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開展一些遊戲、表演、競賽和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以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
三、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所謂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理念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新的課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面向全體學生;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關注文化與生活;
(4)注重創新精神。
儘管這四個方面不是美術課程所獨有的,但應該是在美術教學中倡導和張揚的。其中,“面向全體學生”是新的課程標準新增的和反覆強調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新目標,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讓孩子們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已成共識。就美術教師而言,我們不能只面向少數特長學生,而是“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力,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農村和民族地區學校也要開齊、開足美術課,讓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礎美術教育的權利。
四、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課標中所佔篇幅最多的就是“內容標準”部分,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美術課標其實就是表述國家對公民在美術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達標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標準。與實驗稿相比,修訂後的課標在內容選擇上與課程目標更加融合。內容標準的表述更加明確具體,出現了很多定量的具體要求,更具有“標準”的性質。記住:12、3、6,3,2、300。三維目標具體定量要求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辨別12種以上的顏色。識別3種或3種以上公共場所中常用圖形的符號。能說出至少6位重要美術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3種或3種以上製作的方法,瞭解工藝製作的過程。透過觀摩錄影或邀請當地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瞭解中國傳統工藝製作方式與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說出2種或者2種以上的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的主要特點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寫出300字以上評論文章,並有興趣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
認真研讀內容標準,我們不難發現:修訂後的課標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注重了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科主線,也關注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育功能的拓展,還體現了不同學習活動方式所經歷的過程、方法,是一種“均衡式”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有利於規範美術教師在操作層面體現多維的課程目標,美術綜合探索要有“美術味”,不能脫離美術本位,但也忌諱過於純粹的專業課。把握好尺度。
五、對教學、評價建議的理解
由於師資水平與教學條件的差異,各地美術教育水平發展很不平衡,許多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感到教材難度較大,內容不適合農村學生生活背景,許多課業難以完成,感到無所適從。針對這一問題,修訂後的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的要求,特別提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要因地制宜,靈活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可以看出新的課標的教學建議貼近現狀,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這一建議給美術教師提供更為寬鬆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對教材進行變通處理,自主研發一些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修訂後的課標在評價建議上也較實驗稿更加實際,刪去了不易操作的“美術教師評價體系”。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求儘量採用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以激勵學生為主。的確,與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術教學質量評價,倒不如多搞幾次對學生髮展有用的作品展示來得實在。此外,修訂後的課標還十分重視回應美術教師的訴求。為保障美術課的基本教學條件,在課程資源建議中對學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必備的美術教學裝置與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為美術教師爭取教學條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據。
美術教師是美術課標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與實驗稿相比較,修訂後的課標不僅與時俱進,在概念界定上更加準確嚴謹,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簡潔精緻、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相信能夠得到美術教師們的喜愛。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美術課改十年來的積累與沉澱,凝結了學科專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線美術教師的願景,必將引導美術課程向縱深發展,更好地完成美術課程的使命。當然,以一種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完美”的課標也只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還需要在課程實踐中進行驗證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可以說,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我們中小學美術課程走進成熟的標誌!
美術新課標心得體會9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絡。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透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小學二年級的美術教材中,體驗學習的內容佔了較大的比例,如:“太陽”是對自然的體驗;“家鄉的果樹”是對自身生活環境的體驗;“漂亮的胸飾”是對紙張的可塑性效能的體驗;“交通工具”是對粘土、橡皮泥的效能體驗等等。這些課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習提供了一個寬闊的體驗學習空間,那麼,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我的感受、分析如下: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為學生學習增加了障礙和困難,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特點,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具有趣味和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會變形的玩具”教學中,可以適當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歡的“變形金剛”作為教具,但要注意所採用的“變形金剛”變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可以叫學生上臺表演,對“變形金剛”進行變形,透過學生自己動手變形的體驗,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體驗,這樣,就有機地創設了體驗學習地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使學生對活動產生興趣,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獲得了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需求有機地結合,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造恰當的體驗性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去認知。如:“神氣的大公雞”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一個有關公雞的故事吸引學生,創設聽故事的情節的體驗,讓學生自己在故事中體會公雞的神態,再讓學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節,而後讓學生進行作畫,於是產生了動手繪畫公雞的體驗,最後利用自己的繪畫作品,講述自己畫的是什麼形態與神情的公雞等等。在這樣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繪畫出“神氣的大公雞”成功的喜悅,身心愉悅,神情交融,這是多麼鮮活的體驗。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相互聯絡。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