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

  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為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小學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物件之間的關係。

  三、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

  第一個原則,不單純介紹概念。就是說,像過去說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然後,不比較角的大小;也不講角的計算。這樣的話,這樣的教學也是不好的。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2

  史寧中教授對課標的解讀猶如燈塔,讓我們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為我們今後數學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康校長溫馨提示近期區裡還推薦了許多關於新課標的專題培訓,這麼多優秀的資源,希望老師們把握機會,認真學習,在學習、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開闊教育視野,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融合教育要求,基於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線上教學多時,隨著疫情形式好轉,復課在望,老師們要做好隨時切換線下教學的準備,有問題共探討,發揮集體的力量。最後,調研了三所學校各個年級的教學進度,禮軒小學張邈馨主任和宅科小學丁輝老師也交流了本學校下一步的教研安排和教學準備。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3

  今天學習了史寧中教授對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在2011年版的課標實施了10年後,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必然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適應的地方,需要不斷完善,2022版的新課標應運而生,和2011年版的課標相比,此版課標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並且細化了實施要求,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之前的課標中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程標準缺乏對學到什麼程度的具體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新版課標中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解讀,讓廣大一線教師有標可循,有標可依。在新課標的引領下,作為一線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觀念,不固守舊經驗,積極主動應對新時代的新挑戰!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4

  2022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全體數學教師組織觀看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與作業最佳化設計的培訓,首先王老師先給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的變化,然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這次的培訓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解讀與理解和新課標下的最佳化作業與設計。王老師對於課程標準中的四基、四能和三會進行的詳細解讀,併為我們推薦了幾款數學適用的軟體,對於我們的授課非常有幫助。課程標準的解讀分為四個學段,對於九年義務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解讀。

  新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解讀中7-9年級學段的解讀中指出,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資料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透過今天的培訓,我對課程標準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學到了大單元作業的方法。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5

  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學科核心素養變成談論的重點。通俗的講,就是透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二、理解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

  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首先史寧中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大版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師們做了細緻而有深度的解讀。在這次學習中對史寧中教授解讀數學核心素養部分感受最為深刻,把數學核心素養定義為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格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現在我們逐漸的把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面,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透過此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為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6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勳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透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透過學習,我認為我們要儘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7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8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透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著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9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探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諦與培養途徑,5月6日下午,在分管數學教學的黃康金副校長帶領下,全體數學教師開展了《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的學習,全面瞭解課標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

  數學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側重對經驗的感悟。透過學習,我們還了解到新課標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義務教育階段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2、優化了數學課程內容結構。

  3、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

  4、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0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新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喜歡數學要做到: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透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1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透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透過說一說,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2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對其每一次的研讀都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這讓我在數學教學方面有很多收穫。

  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數學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見識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3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很多教師已轉變或正在轉變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已意識到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素養,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其主體作用。為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我再次對《數學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的細緻的學習與研讀,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理念一是新課程標準改變了原有的課程標準,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教學中的備課應由“備教材”轉變為“備學生”。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把課堂由“老師說”變成“學生多說”。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健全新的適合不同學生的評價機制。

  如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就要制定有效的學習評價,讓它幫助老師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檢測。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迴圈。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互動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4

  學習了《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為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透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透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讀小學數學課標的心得體會15

  x月x日,在xx學校xx小學,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從專家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瞭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致力於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認為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的關係。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會做人的態度。

  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為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件完備,設定不同的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小學高段,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的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優良的個性品質、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幹、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於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於創新、勤於學習與善於實踐和業務精良且樂於奉獻的教育典範。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在當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下,雖然有學生較為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為理想的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並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透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於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後的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為出色。

  五、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於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的事,延伸數學的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路上的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獲得新課以外的大量資訊,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資訊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由於資訊科技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資訊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的培養。

  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為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透過此次的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