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透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就採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迴圈。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互動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2

  從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來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發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必須善於學習、實踐和創造。現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僅是學到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時積累的幾點方法羅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人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不是上幼兒園就開始聽課了嗎?誰不會聽課呢?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正確的方法聽課,這就導致學習效率差。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

  其次、要專心聽講,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三、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第四、要指導學生一定要養成先看書後做作業的良好習慣。現在學生的通病是僅僅把教材當做一個習題簿子,做作業用到它,而後就放置一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要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後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複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絡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幹。這也就是常說的:“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但課外閱讀要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才能避免濫讀,費力不討好。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3

  透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操作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因為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四、最後,透過對“十大核概念:

  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透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4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培養學習興趣的優質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共同探求的一個問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主動探索的慾望。

  第二步:動手操作,發展興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兒童的最愛。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的成功在於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實踐也證明:通常自己讀過的能記住10%,自己聽過的能記住20%,自己看過的能記住30%,自己說過的能記住70%,而自己做過的能記住90%。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步:成就體驗,保持興趣

  每個人都願意聽到別人的讚揚,渴望獲得成功,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鼓勵、表揚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特別是對學困生,老師必須想方設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是一句讚揚的話,也可以是同學的掌聲或是一朵小紅花,都能讓他(她)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四步:聯絡生活,增添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儘管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學生往往把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分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自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那麼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5

  經過一個學期的新課標的指導學習,再結合自己的傳統教學,我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展示如下:

  一、新課標是一種新的學習,講究學生們自主學習

  以前的教學裡面,教學與學習全都以老師為主。而新課表則不一樣,屬於一種老師和學生們共同探討,尊重學什麼的自主選擇性,鼓勵他們學會自主選擇,積極討論,共同參與,綜合發展。老師在這一個過程裡面主要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老師設出問題,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分析和總結找出答案。新課標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提高學什麼主動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問題的分析能力。

  傳統的與新課標的是各有所長,各有優勢。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

  二、新課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去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

  新課標下的新要求,老師要學會不停地學習,學無止境。老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規定,新的教學結構等等。

  新課標要求老師要在掌握紮實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面,還要關注國際教學前沿,時刻接觸學習新的教學方式,透過各種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求教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想觀念對待新時代下的教學,不僅學生喲要學習,老師一樣要學習,要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教學老師”。

  所以我身為一名數學教師,根據數學新課標的規定,透過網路和購買雜誌等方式,學習各個地區各個學校老師的優秀教學方式,並進行歸納總結,轉變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在講授圖形的時候,我就從一個其他地區的老師那裡,學習到圖形重要的是培養學什麼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我在講這一塊的時候找到各種圖形的模型,來給大家觀看,讓同學們透過觀察來加深對圖型的瞭解。

  三、新課標的教學方式要從單一的轉變為綜合性學習

  經過這一學期的新課標教學嘗試,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本學期裡面,我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們進行分組學習。

  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在課堂的前而二十分鐘教師進行教學工作,講解課文內容,並提出問題,剩下的時間交個學生們自己討論、分析得出問題的結果。這是一種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同學們可以透過調查採訪、資料查詢等各種方法得出結果。

  這樣的學習,讓大家共同探討,我也與同學們積極互動,增加了課堂的氛圍,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經過這一個學期的新課標教學體會,我對於數學新課標的的認識還是不夠,在下一學期我會繼續一邊學習一邊嘗試。爭取早日達到新課標教學的要求。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6

  學習了新課標,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課標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首先,開闊了我的視野。平時在教學第一線,忙於應付上課,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因此,視野相對比較狹窄。其次,進一步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應該承認,對於目前仍然還在盛行的“應試教育”我們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對於課標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上我們可以說是行家裡手。但正因為如此,我們的頭腦中已經不知不覺套上了舊觀念的枷鎖,而且這種“枷鎖,’制約著我們的教改。最後,豐富了我對全冊課標知識的認識。我已經有了二十幾年的教齡,平時繁忙的教學任務幾乎使我們不可能有上較集中的時間來更新知識,另一方面,我對新課標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另外,在具體內容和表述方式上進行了必要的修改,總體說內容難度降低了。“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走近新課標,我已經明顯的感受到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老師、乃至每一個家長身上所發生的可喜的變化。但我認為還是不夠,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著,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7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8

  對於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透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1、 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 “ 問題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釋 ———— 應用與擴充套件 ” 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 “ 在一個長 16 米、寬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 ” 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透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 ( 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 ,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 ———— 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 ———— 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 ———— 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 字母表示數 ” 中的第一課 “a 能表示什麼 ” 沒有直接向學生呈現 “ 代數式 ” 的含義及相關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遊戲中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並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體會 “ 為什麼要學習代數式 ” , “ 代數式是怎樣產生的 ” ,透過活動去獲得代數式的基本含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體的一個角得到的切口圖形是什麼? ” 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3、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例如,我曾經佈置這樣的作業, “ 用一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體的盒子嗎?自己編一道應用題,並解答。 ” 在學生交的作業中,我發現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做盒子時非常認真,也很漂亮,儘管在所編的問題中有些錯誤。可成績好的一些學生雖然解題正確,可是做出的盒子卻是敷衍了事。為此,我及時表揚了製作認真的學生,同時也暗示製作不認真的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 “ 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 ” 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5、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報刊雜誌等。

  二、透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 “ 雙基 ” 與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的區別

  我聽過一些新課程的數學課,在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我覺得這些對於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但是我們必需面對這樣的問題,有的教師刻意追求課堂形式的 “ 活潑 ” ,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實質。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 “ 雙基 ” 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新課程數學教學中要不要 “ 雙基 ” ?我認為不是不要 “ 雙基 ” ,但是新課程下的 “ 知識與技能 ” 與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要有所不同。

  1、 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特點

  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儲存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儘管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 “ 雙基 ” 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 “ 雙基 ” 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 新課程下的 “ 雙基 ” 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 “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 。這裡,在 “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個定語 “ 適應終身學習 ” ,這就和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 “ 適應終身學習 ” 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原則地說,凡是終身學習需要的,我們就要讓學生學好、練好,否則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暫時不學,等以後在適當的時間去學習。我們看到,新的數學課程不再有脫離生活的繁瑣複雜的計算和應用題,因為它們不是終身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提出教學的開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經驗,這正是終身學習所必需的。

  “ 學習 ” 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資訊化的背景下回歸 “ 學習 ” 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1 世紀國際委員會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內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新課程理念下 “ 雙基 ” 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 “ 雙基 ” 學習是不存在的。過去,我們也強調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遊離於雙基的學習之外,一說到學習情感就會把它狹窄地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處理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總是從怎麼 “ 滲透 ” 來考慮,豈不知教學本身就包含著思想教育,一個 “ 滲透 ” 怎能包含得住?結果是學生學了數學不愛數學。我們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學學習過程和方法之類的學習策略。所以,過去的 “ 雙基 ” 把學習的內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單純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是一種全面的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 “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我們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要求我們要整體地把握和實施三維的課程目標。因此,新課程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必須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習融為一體,在同一個過程中完成,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 “ 雙基 ” 。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 “ 以人為本 ” 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9

  經過為期一天的小學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最佳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們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數學課程的理念主要體現在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運用新學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刻苦鑽研,靈活運用。結合班級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領學生貼近生活,走進自然,經歷知識、能力形成的全過程。培養學習興趣,享受學習、享受生活、享受校園生活的快樂。

  總之,透過培訓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給我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寬廣的舞臺,我將努力踐行課標新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0

  20XX年7月20日至21日,我參加了白銀市義務教育學段教材培訓,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三項,第一項觀摩三校教師和出版社邀請的專家現場做課、授課教師說課說課、參訓教師評課,專家點評;第二項是專家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第三項是專家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研討。透過這次培訓,我從教學理念、教材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小學數學學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很多的感觸,現將對我啟迪最深的幾點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總體印象:授課說課別開生面

  觀摩課共兩節:第一節課是白銀三校骨幹教師張建兵老師講的《溫度》,第二節是吉林專家所講的《重複的奧妙》。兩位老師授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他們善於攻心。兩位老師都能利用恰當的時機抓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最大程度的鼓勵,如在組織教學時提到:聽說我們這個班是我們學校表現最好、最棒的一個班,相信今天同學們和老師的合作會更加優秀!看似簡單而且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幾句話,很大程度上已經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專家楊老師和學生之間透過分別說優秀的學生漂亮的老師互誇的這種互動活動,很快的和學生融為一體,為課堂的開展奠定了良好人緣。所以培訓完,我的感受是我們不但要會教數學,同時還應該是一位心理學家,能夠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心。

  第二、他們善於創新:兩位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都能以學生的生活為背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如張建兵老師引入時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同學們都穿著短袖,能一直這樣穿到冬天嗎,為什麼?學生都會想到冬天氣溫太低,自然引入到新課《溫度》的學習。

  第三、他們善於交心:老師的授課語氣讓人倍感情切、隨和、自然、和藹可親,特別具有親和力,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老師了。更值得欣賞的是楊老師的語言非常豐富,準確、優美,有著比較深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韻,所以她的授課如行雲流水,輕鬆自然、不留痕跡。

  二、最大亮點:授課抓住了核心問題

  1、張建斌老師《溫度》一課突出的核心,是讓學生透過預習導學提出質疑,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為核心,以三個探究任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具體教學有這樣一個核心環節:在孩子從地圖上認識了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後,提出了探究一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們導學單上完成以下活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北京的最低氣溫零下2攝氏度,最高氣溫零上5攝氏度。張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透過積極思考,學生們想到了多種表示方式:

  (1)用最高、最低表示;

  (2)用熱和冷;

  (3)箭頭朝上、箭頭朝下;

  (4)+表示最高,—表示最低。

  這樣一個環節,很好的淡化了學習的難度,巧妙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使每個學生都在獲得積極啟示和引導的前提下有所發現。

  緊接著讓孩子完成探究二:在溫度計上標出相應的溫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完成活動後,在全班展示本小組的思路及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透過各小組的展示,小組間互相補充,大家對知識有了更多、更準確、更透徹的理解。同時,這一環節又滲透了透過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在學生展示完之後,教師又提出:從溫度計上你能發現什麼?學生的思考交流互相補充後,發現零下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低;零上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高的結論,為後面探究三中脫離溫度計比較溫度的大小做了良好的的鋪墊。學生在探究一、二的基礎上,很好的完成了探究三和練習題。最後在學生談了本節課的收穫後提出了一個思維拓展問題:2攝氏度與—7攝氏度的溫差是多少。透過這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昇華,最後的結果是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遼寧楊老師《重複的奧秘》這節課,老師抓住本節課雖然課題是重複,但根不在重複,而在於規律的核心。所以楊老師的課是圍繞找規律,以情境圖+問題串為主線透過三個環節展開教學。第一個環節是:在主題圖中,讓孩子發現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先用手做出大燈籠、小燈籠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做,這樣學生表示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時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官依託。另外在教學中最值得學習的環節是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出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用喜歡的方法把燈籠的排列方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同樣先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然後透過學生上講臺表述、講解,把自己的思路、方法盡最大能量的展現出來,如:

  (1)有的畫實物圖表示;

  (2)有的用大小文字表示;

  (3)有的用大圓,小圓圖形表示;

  (4)有的用問號,感嘆號這樣的符號表示。

  把一種事物的規律讓孩子用多種方式表示出來,在這過程中即訓練了孩子找規律的能力,又引導孩子認識到探索規律中多樣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現在畫圖、符號等方面,還可以表現在語言上。還有在學生經歷畫圖、文字到符號的過程中,其實是引導孩子對數學的學習經歷一個數學抽象即符號化的過程。這種引導為以後學生學習方程、字母表示數等知識,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透過環節一的積極、主動、透徹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老師因勢利導,進行了環節二:提出問題:主題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放手讓學生去找,學生找出了很多,表達的非常好,甚至有些連老師都沒注意到的,他們都找到了。我想這是來源於老師前面很好的思維啟迪,才點燃了學生精彩的思維火花。

  接下來的環節三中:教師寫出排列規律(1)a b a b;(2)5 5 4 4,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出這表示哪種事物的排列規律,這裡巧妙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和應用逆向思維。接下來一個問題是:你知道燈籠等這些的排列是哪一部分在重複?學生一一自主找出了每種排列中重複的部分,這裡其實是教學生懂得:每一種排列中,只要找到迴圈節,就能找到排列規律,同時以恰當的表示出規律來。接著教學回歸生活,教師讓學生在大廳中找一找事物排列的規律,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最後楊老師送給學生一句話:數學學習是一條長長的道,只要我們堅持重複的奔跑,就一定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更多更好玩的奧妙。以此做了結束語,巧妙的點出了本節數學課的主題:重複的奧妙。

  總之,在這兩節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數學課堂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教與學的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除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有嫻熟的教學技巧、新穎的教學方法、創造性駕馭教材的能力、較高的教學素養、優雅的教學風格等,都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們不是為了教書而教書,而是有教學思想的老師。看似他們課堂隨和、輕鬆,但其實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每一句過渡語引導都是經過他們精心設計、精耕細作而成的,是他們教學智慧的結晶。

  三、啟迪思維:精彩的講座,熱烈的研討

  第二項是專家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來自吉林省教育學院的何風波教授做了題為《對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的解析》的講座,對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的呈現方式(包括特色、體例、內容、編排)、教材目標、課時規定等做了詳盡的解析。第三項是專家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研討;何鳳波教授做了《小學階段幾個核心問題的研究》的專題講座,聽完講座後,學員們各抒己見進行了研討。在研討中,大家從自己多年一線工作的教育教學經驗出發,針對某一個主題作了精彩的闡述,論述中展現了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的教學方法,紮實的教學技能,大量例項的援引異彩紛呈。與大家相比,我感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理論經驗方面還很欠缺,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透過參加這次培訓活動,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學習必須成為我們終生要做的事情,不然就會沒有出路,教師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