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2022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

  一、以“生”為主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於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二、以“學”為主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複習。於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後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於是我們要善於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得閱讀興趣並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援。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閱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後讓大家暢談讀後的心得體會。還可以佈置她們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網際網路、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裡。

  課改的大潮湧動著,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儘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 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訊,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資訊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3

  一、注意閱讀

  (一)帶著問題讀書

  我在聽評課中發現,雖然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但似乎只為了讓觀課的人看到課堂上有“閱讀”這一環節,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讓學生讀出些什麼。學生讀完之前往往沒有要求,讀之後教師也沒評價,我認為這樣的讀是低效果的。課堂上,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中自我陶醉,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徜徉,這樣的閱讀才有效。在閱讀前,我們應給學生一個閱讀的要求,如文章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麼,之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這樣,學生讀的時候自然有目標,自然讀得認真。如在教《社戲》一課時,我讓學生閱讀從“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至“趙莊邊真的在眼前了”這幾段。我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出問題:找出這段中描寫孩子們開船的一系列的動作的詞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寫途中所見景色的。又如,在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不必說碧綠的菜畦”這一段時,我也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園中的景物的,並提供給學生如視覺、味覺等表示角度的詞語。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閱讀應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教師的講或觀看講座都不能將其代替。學生透過閱讀可以培養整體感悟、把握意蘊、品味語言、理清思路等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有賴於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嚴謹,要提要求,可倡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個性創新”的方式,讓學生反覆閱讀,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並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評價。這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是古人所倡導的。

  (三)制定長遠的閱讀計劃

  除了課內的閱讀外,廣泛地開展課外閱讀也是非常必要的。課程標準指出7—9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260萬字,即學生每年要閱讀兩三部名著。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堅持開展讀書活動,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人買一本“最愛的書”,然後集中儲存在班級的圖書角,閱讀課上讓學生按計劃自主閱讀。

  二、注意寫作

  我透過聽評課發現,有太多的教師把中考滿分作文當作模本,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優點來分析模仿,認為這樣做中考作文便萬無一失。但我認為這有點“邯鄲學步”的嫌疑。寫作實際上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的過程,是一種把看清楚、想清楚的東西寫清楚的能力。學生在寫作中不能只是用“筆”來模仿,更重要的是要用“心”來寫,要在字裡行間展現自己的豐富情感。因此,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千萬不能流於模仿階段,那樣未免太幼稚。我們指導學生作文,最關鍵的是倡導用真情健康寫作,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寫對人的愛,就要動人熱烈;寫對人的厭,就要深刻尖銳;寫事情,就要細膩生動。作文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練筆,不以方法指導為主

  學生初到七年級,作文必定單純幼稚。此時有的教師就急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便大講特講寫作方法,生硬地把開頭的技巧、結尾的章法、巧用修辭等都塞給學生,結果學生一頭霧水,不理解更不會用,感覺作文好難。如此一來,教師不但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徒增學生的懼怕厭惡心理。這無異於揠苗助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循序漸進,先讓學生放開來寫,只要字通句順,能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真實的情感就可以了。在這個基礎上,到了八年級,教師再講一些典型的有創新的作文,來豐富寫作空間。

  (二)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

  很多時候,教師選出一個題目,然後讓學生去寫,可能教師感到這個題目很有深意,很值得去寫,可是從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如有一次作文的題目是“北京的早晨”,但是,班裡有許多學生沒有到過北京,更從來沒有機會去體味早晨的味道,我把題目改為“校園的早晨”,這樣一改,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了。教師要指導學生以熟悉的生活物件為主來記敘或議論,引導學生寫自己所想寫的內容,寫真事、發真情、求真理。教師要指導學生融入生活,觀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三)寫作練習要有計劃

  寫作教學要加強計劃性、避免隨意性。對於初中三年的作文練習,教師應該有一個系統的規劃,不能讓學生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教師要按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有重點、有序列地設計訓練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內外相結合、片斷作文和大作文相結合的寫作訓練。本次新課程改革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一場革命,在這其中擔當重要角色的教師更應該順應潮流,從大處著眼,從細處入手,全面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中有益的方式方法,正如有位專家說的“如果每次改革都從零開始,那麼整個社會就不會有進步”,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4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麼是文化?按學術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進行闡釋。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則指生活於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們長期積澱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統,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湎價值觀念系統則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與教育的關係,無疑當取後者。什麼是語文教育的文化底蘊?主要指中華民族幾幹年來積澱的文化傳統和當代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情感、心靈意識,包括狹義文化所指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義來說,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語言中人文主義情懷、智慧和創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語文教育。表面看來,任何教學所傳播的總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態上多種多樣的文化,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學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無的放矢嗎?其實,傳播文化並不意味著你的教學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因為我們所追求的“文化”,誠如眾多文化學家所說,不是那些可見的、物態化的符號、影象或行為,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種只對孜孜叩間它的人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人們用於解釋經驗、創造世界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尋、體驗和理解蘊涵在教材文字中的真、善、美、聖、愛等方面的豐富意義,將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內涵分娩於主體之中,啟用、喚醒和培育學生的價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從孕育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創造、積累、模式化的過程。這就是文化的積澱。文化的積澱是一個透過從其他人或文字那裡接受傳統的哺育和滋養,在與傳統的對話和晤談中漸漸形成超越生物機體親性的完整人格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的長河。河水滔滔,不捨晝夜,孕育了浩瀚悠遠的華夏經典,湧現了諸多的文化巨匠。漢語文化形象豐瞻,情趣盎然,神韻飽滿,愈義遙深,具有極為獨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漢語的文化特性,藉助開拓閱讀的報域,來開拓文化視野,讓學生在文字的學習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鑑世界多元文化,讓歷史文字在現實的語境中輻射出積極的存在意義,在繼承與發展中熔鑄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品格。為此,我們必須改變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傾向,基於特定的漢語文化情境來設計我們的語文教學。

  我們遵循的是掌握工具與人文教育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另一方面重視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養,使每一課的教學都能讓學生完成一次心靈的裝備,讓多彩而悠久的漢文化、正義和愛心這些永恆的東西根植於心靈深處,讓語文教學成為有根的教育。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5

  有時候總是用錯詞,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你可能要問,怎樣才能學好語文詞彙呢?學好語文詞彙的方法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

  語文詞彙的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準確掌握詞義。在語言系統中,每個詞都有固定明確的意義,詞義是詞的主要因素之一。會寫、會讀一個詞,而不明白它的意思,這個詞還是沒有學會。詞具有概括 性,它概括地標誌著現實的某種物體及物體的特性、動作、關係等。概念就是這些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我們只有在用恰當的詞表現出明確理解的概念時,才算 深入地掌握了詞義。所以掌握詞義的過程,也是掌握概念的極其複雜的過程。

  比較記憶法。語文的詞彙非常豐富,有時候,單個的詞難以記住,就可以透過與其他詞的比較來記憶。比較法,即透過與其他詞的比較來掌握新詞的意義。

  對比記憶法。透過與其他詞的對比來掌握新詞,主要是透過與反義詞的對比。反義詞分為相對反義詞與絕對反義詞。相對反義詞是指有中間概念,兩者不完全排斥的詞語。

  掌握詞語的感情色彩。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有時差別非常懸殊。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詞彙的時候要活學活用。

  詞彙是學好語文的基本,也是關鍵,只要在平時不斷地總結與發現,然後加以強化記憶與瞭解,相信你的語文水平會飛速提高。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6

  初三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已是最後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怎樣學習語文,才能取得最大效益?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你必須認真地疏理一下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得失。

  那些自己掌握得較好的知識,那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初三階段中該鞏固的鞏固、該發揚的發揚;那些平時學得較為牽強的部分,那些至今仍然感覺不甚了了的內容,就應該做一些簡單摘錄,以便逐個予以攻克。

  語文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知識點與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能反覆出現、螺旋上升。這也就意味著,已往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初三階段有彌補與解決的機會。你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細緻,缺陷補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

  對大部分同學來說,語段閱讀方面那些屬於語文基礎部分的內容,比如文言課文常識、文言實詞的理解,又如現代文文句中別字的辨認改正、修辭方法的識辨、說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關詞語與句子的搜尋等等,是大多數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的,即使稍有欠缺也較容易解決。但是,閱讀文章中某些環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文章主題的理解及概括、觀點的提煉與表達,對議論文的論證或者說明文的說明過程的分析等,就不那麼容易透徹、深入地予以掌握了。這些,也往往是不少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軟肋,需要化大力氣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自己的弱點,並在初三階段進行有有針對性的訓練,就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積累在語文學習中是非常重要,它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是指語文學習重視日積月累。語文知識的豐富、充實,情感的體驗與分析水平的提升,都難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時一點一滴吸收,逐漸內化為自己之物。久而久之,這些積累的東西就會反覆在腦海中縈迴激盪,進而形成蓄勢待發的形態。比如,語文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塊——寫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時時注重生活中與閱讀時的積累。因為,只有材料的不斷豐厚,才能使思想也豐厚起來,才具備了寫好文章的基本條件。所以,積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我們在使用時得心應手,真正地做到閱讀、分析文章時思路準確而順暢無礙,構思、寫作時文思潮湧、一氣呵成。

  第二,是指積累的面要廣一些。語文學習必需的積累,包括課文學習中的積累,也包括我們補充閱讀與自主課外閱讀時對書、報、雜誌中的一些內容所做的積累。廣義地說,甚至可以包括許多其他的內容,諸如影視欣賞、廣告宣傳、同學討論、家庭閒聊、詩句歌詞等等,舉凡可能與語文學習相關者,都值得我們去注目傾聽,有意地作一些積累。積累的面廣些,理解、分析時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會多一些,你的思路會更加開闊、聯想會更加豐富,當然你的理解、分析水平與表達能力也就會有更大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認知性與社會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它十分重視對觀察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有人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這句話的本質是指語文與生活密切相聯,語文中的閱讀、寫作實際上都與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相關。初三學生學習語文已達八年之久,應該認同上述論斷。對社會現象,尤其是那些與中學生的生活有較多聯絡的事與物,能否做到仔細觀察;對社會與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將會直接關係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將之轉移到語文學習上,無疑會對你的閱讀理解與表達水平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如果生活中勤於觀察,善於用正確的思想做指導多思考、多分析,並且有可能的話多動動筆,對提高你的語文程度很有幫助。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7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透過這段時間的遠端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個方面談談這次培訓。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與傳統的文字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這集中體現在教學內涵的擴充套件。傳統教育中的教學指的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強調的是教師的手把手地教,而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應由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開展活動或研究的平等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與指導者。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資訊、啟發思路、補充知識、推薦方法與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與創新;教師要在開發綜合性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戰勝困難的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援;要監督學生自覺完成相應研究內容,以一個“聞道在先”的身份幫助學生,關心學生,鞭策學生。所以,教學內涵的擴充套件要求教師教的策略與學生學的策略也應發生變化。由此,我們將課題研究的著眼點定位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上。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與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空間、感情的自由、創造的靈感。

  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的資訊。教師必須要與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個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要善於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援孩子。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透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當他們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教師更應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為產生的背景與真實意圖。對個別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們採用了個案追蹤、現場紀錄等形式,儘可能全面客觀地解析孩子,捕捉到來自孩子的資訊。我們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搞好教學。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恰當、準確的使用激勵性評價(要明確激勵性評價的激勵性、民主性、導向性、差異性、準確性的前提下,還要對學生有積極的期望與要求;創造成功機會,誘導學生參與;鼓勵要適度、恰當;因人而異,選取側重點不同的評價方式等等),進行實踐交流,取長補短;接著從心理學的角度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並且製作問卷調查,比較分析,找到我們施教物件的詳細特徵,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我們學生的實施方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透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在教師的恰當、合理地引導下,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對激勵性評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做到恰當、合理地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我確實得到很大的收穫。學到了不少東西。有利於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8

  透過對衡水二中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個人認為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借鑑。

  一、健全的管理制度。

  我們發現,衡水二中的每一項工作幾乎都有制度。學校從黨建、校務、教務、教研、師德、繼續教育、學生到後勤等各項工作制度、細則、規定、章程共有100多種,內容涵蓋了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得每一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這些制度既有原則,又有配套的落實措施。如學校領導、處室負責人、教師的具體職責和獎懲措施;如來訪聯絡工作登記制度,進門申請填單,出門憑接待人的簽字門衛方可放行等等。

  二、教學上的完善

  1、集體教研濃厚,集體備課甚至連語文早讀都是按計劃同步進行。衡水二中語文組的各個備課小組分工明確,協作有序,很好的發揮了備課組的集體智慧。我們今後也應該注意博採眾家之長,集思廣益,讓今後的課程重、難點更加突出,把課講的更加精彩紛呈。

  2、衡水二中隊知識挖掘細緻,採取序列化、分點訓練,有很強地實效性,值得我們學習,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滲透這種理念,制訂合理的科學的計劃,實行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模式。

  3、班主任的團結協調能力極強。限於本班教師和學生的特點,我作為班主任在協調團結雙方上還存在很多不足,應及時與課任老師和學生及時溝通,將各科老師和學生團結在自己周圍,齊心協力,共創輝煌。

  三、師生面談預約機制,

  師生面談預約機制,使學生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當學生們在學習上出現較大問題而又苦於不能跟老師詳談時,他們就可以在預約表上填寫自己的困惑,並交與老師。老師們就問題具體情況,與學生預約一個具體的時間段,幫助他分析原因,弄清問題所在,並且在學習態度上還是學習方法上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給予提醒。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不但有利於教師教學和思想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文化知識和思想水平的提高。該預約機制給師生創造了互相交流的平臺。有利於給學生製造一種特別的親近感,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相信這種有效的情感互動,日後會爆發出一種巨大的向上力量,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對教師的激勵

  學校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以在衡中工作為榮,人人心中有追求。透過這樣的措施,引導教師由“合格的教師”向“優秀的教師”轉變,由“職業型”的教師向“事業型”教師轉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正是在這一系列轉變中,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

  總之,衡水二中的教學理念及衡水二中教師的職業精神,令人欽佩;衡水二中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令人歎服。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9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這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有獨立學習和競爭學習所沒有的優點。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感,增強協同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集體的熱愛,改善學生對學校、同伴、自己和學習的看法,提高發散思維能力,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觀察和評價學生學習的機會。因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應用是很有必要的。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營造氛圍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學習態度,一種生活態度。合作學習並不意味著學生不需要獨立學習和競爭,而是讓學生把相互幫助作為目標,把他人當作合作物件。首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好處。在與別人的思維與觀點的碰撞中能學到更多知識,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合作中能學會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與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能使學習變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師既是組織者,也要“蹲下身”,有時不妨把自己當作普通一生參與討論,營造和諧寬鬆合作的課堂氣氛。最後制定合作規則。如: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人人參與;不懂就問;提出不同意見要注意措詞與禮節;批評時對事不對人;幫助別人卻不要代替別人去做;少說或不說與合作討論內容無關的話等等。可以說營造良好的氛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

  二、精心組織是保證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我們應該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班級學生的實際,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來確定。比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文中結尾道“可是,這能全怪我嗎?”我丟擲了一個問題:“你認為這件事主要怪誰?”接著根據學生的觀點把全班分為三組:一認為主要怪父母,二認為主要怪“我”,三認為主要怪萬芳。然後要求三組學生先從文中、資料或生活實際中找出依據,再每組選出三位辯手,參加辯論賽。這種以學生觀點或興趣建立的合作學習小組,雖然打亂了學生的座位,有點亂,可如果組織得當,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的合作學習,每組以4-6人為宜,分組應考慮“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結對就近”的原則,此分組方法若分工明確,組織得當,效果很好。

  對於合作學習小組,我們還可以不定期進行重組,並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組內應設組長、副組長各一人,分設學科小組長記。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副組長的主要職責負責紀律和協助組長的工作,學科小組長負責該學科的課堂活動及學科常規管理。

  (2)科學的評價機制。課堂展示分等級評價,鼓勵教會後進生,關注後進生的課堂表現。

  (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精心組織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保證。

  三、最佳化內容是關鍵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物件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比如教學魯迅的散文《雪》,在學生整體感知作者筆下南方的雪和北方雪的特點,在閱讀後面對本文的賞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題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更喜歡南方的雪,還是更喜歡北方的雪?請說出依據。然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大組中又分為若干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說學習內容的最佳化是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關鍵。

  四、及時干預有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教師的干預不可忽視。教師要適當介入,比如要特別關愛極少發言者,要適時把討論引向深入。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如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髮言時聲音太大影響到了其他組的同學,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就要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你可以這樣說,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還是在教學《羚羊木雕》時,很多學生在討論時都認為父母重財輕義,我就啟發道:

  “羚羊木雕在父母的眼裡僅僅是因為它的價錢嗎?”學生思考討論後覺得,羚羊木雕是父親從遙遠的非洲帶回來的,蘊含著父母的愛,哪能輕易送人呢?從而把學習引向深入。因而我們要掌握介入的時機,使合作學習有序有實效。

  五、總結評價促發展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透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的特徵是“兩個結合,兩個側重”,即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無論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果評價,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個人評價,都必須“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例如: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內容、頻次、效度,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達成小組研究結果的方式等等,都應當成為對集體的過程評價的重要觀察視角;個人對分擔任務的態度,執行及完成情況,小組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與同伴互助合作,個人對問題研究的貢獻(是否有創新),個人達成研究結果的方式以及對集體研究結果的作用等等,則應當成為對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的視角。我們應該多用此類的評價:“你們小組真是充滿活力的團隊!”“第幾小組討論時沒講一句廢話,真是不容易,真是一支高效率的團隊。”總之,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在思維的迸濺中產生思想的火花。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0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它以人為本,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較好的幫助。

  我於20xx年開始對語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經驗,來談一談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看法。

  一、制定常規,形成習慣

  由於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據成績、身高和紀律,較少考慮學生性別、個性、氣質、基礎等因素,而日常課堂教學如果簡單的把前後桌的同學分成一組,就很容易造成各組之間水平相差懸殊。如此能力較強的一組,很容易地成為活動中的“明星”。反之,弱勢學習小組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受挫而成為旁觀者,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意義。一些班別的小組雖然精心設計,並且是名實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學習的學生個體各自的參與程度嚴重不均的問題。學習優秀或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言,思維活躍,儼然是小組中的“權威”,其他學生則似乎成了“多餘人”,懶於思考,坐享他人之成。這使得合作學習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因此,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相互尊重、差異互補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關鍵,“讓每一個人都動起來”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首先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親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充分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鼓勵不愛講話的同學先說、多說,教會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可以避免優生“唱戲”,差生“觀戲”的局面出現,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自主性,產生強烈的內驅力,使全體都得到了鍛鍊。例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透過收集資料、分享資源、討論疑惑、代表發言、整理組合新的內容,每個小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樣,保證了每個組員的全程有效參與,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能活躍語文課堂氣氛,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作常規,並透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為了確保教學程式有效的展開,小組內必須對組員進行明確的的分工。一般我們先選出一名工作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以安排任務,監督程序。其他成員或是記錄員,或是彙報員,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組長再根據本組組員的能力情況,選用相對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探究、討論、交流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在小組內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授《讓細節描寫扮靚文章》一課,我事先給學生分發了一篇中考失分作文,在教授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後,我要求學生對作文進行細節補加,學生做完後,要求先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選出一篇共同修改,最後請彙報員綜合大家的意見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這樣,全班42名同學全部進行了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活動性或操作性強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給組內成員安排不同的任務。例如學習了《孔乙己》一課,學生表演課本劇時,我要求每組推薦一名導演,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在組長帶領下討論分工合作。一會兒工夫,節目就開始了,孔乙己、小夥計、店掌櫃、長衣幫、短衣幫、小孩子等先後出場,生動的話語,形象的動作,同學們演得入情入境,與文字產生了共鳴,小組合作演課本劇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又激發了興趣,增強了合作意識。

  二、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為了確保語文教學小組的高效合作,語文教師對古詩文、文言文、現代文、作文講評課教學,也應摸索出相應的較為固定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有規律可循。

  比如,對文言文教學,我的方法是:

  前半節課----組內預習:

  第一步:組內讀文(自讀,輪讀,齊讀)(每種文體的文章都有這個步驟)。

  第二步:自譯,快速翻譯並畫出不會之處。

  第三步:組內合作瞭解作者,寫作背景,解釋題目,檢視教輔書,翻譯全文。

  後半節課——教師分配任務,各組完成。

  步驟:翻譯句子——解釋字詞(主要是識記生僻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說明句子的作用----概括段意----設計要提問的問題(1~2個) ----組內試講。

  有了明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的無效教學大大地減少了,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活而有序”。

  三、加強指導,培養習慣

  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的推進,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方法外,語文教師還需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培養學生欣賞同伴的習慣,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有了這些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亂”。

  四、創設氛圍,以生為本

  為了能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語文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也有所不同,並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學習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寬鬆、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卻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共性”。因此,教師要在語文課堂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倦。”因此,教師要充分創設合作氛圍,以生為本,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前,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找找有關春天的歌曲,摘錄有關春天的優美詞句,在上課之前去體驗、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課堂上,透過展示分享,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高。

  不管教師創設的情境有多吸引人,學生參與的熱情有多高,能夠一帆風順、毫無困難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畢竟是少數。要使學生在困難和挫折中依然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教師全程觀察、督促鼓勵、即時幫助非常關鍵。例如文言文學習初期比較困難,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在他們遇到困難、思路受阻時,適當啟發、點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待、欣賞、鼓勵、理解和幫助無處不在。

  對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例如小組評改作文,教師應做好示範,適時引導。可以先印發兩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對其中的一篇精評,以給學生做示範。另一篇文章讓學生分小組當場修改,小組討論哪些地方應該改,哪些地方寫得精彩,要求各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及簡評,最後,組長對習作做總結,寫出本文的賞析感悟。教師始終在學生中間,幫助學生解決發現的問題。教師的點評既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又使學生思維得到昇華,體現教師的主導角色。

  五、規範評價,激發熱情

  要使每個同學都能持久地保持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熱情,必須有可作為動力的評價機制。評價既要體現個人的努力因素,又要體現集體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師對過去分數的評價不滿意,對複雜的表格量化也不勝其煩,有沒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評價機制方案呢?

  1、等級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很有意義的評價建議:“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法,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資料。”我設計一份“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成長記錄”,其中包括“課堂表現”、“合作主持語文學習活動”、“合作參與語文課外活動”、“課內外作文評價”、“合作態度”、“寫作及參賽成果”等專案,每週開一次小組長會議評價,從而指導下週的學習。我認為語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樣,不應該以分值來衡量,而應該以“優、良、中”三個檔次來衡量。

  2、情感評價

  課堂上引導學生注意傾聽,評價到位。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首先要耐心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時要善於傾聽他人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還要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種不同意見難以統一時,學會保留自己的見解,以便進一步探討。反饋評價時將學生的自評、互評與老師師評相結合,其次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合作的情感、態度、表現等及時進行恰當的點評。

  3、注意評價的技巧,重視小組結論。

  合作結束進行發言彙報時,教師要引導各小組的代表彙報時,把“我認為”,表達為“我們認為”。教師對小組彙報的評價也應該把常常說的“你說得真好”表達為“你們說得真好”。這樣的評價使學生認為教師評價的不是最後發言者的功勞而是小組的功勞,併為小組而驕傲。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小組結論。

  中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提供他們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合作性學習的適時提出,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的,有利於他們的探究與創新。抓住合作學習的特點,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在語文課堂上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1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定向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字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瞭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的抑鬱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讚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於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揮提出問題。在發現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於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透過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的。這一環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現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透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在學生合作探討中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解決,常用的辦法是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於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帶著問題回到文字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詢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計和歸納:

  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

  2.誰寫信?

  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這是一種什麼記敘順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

  6.誰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

  8.這些優秀品質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的?

  經過合併處理,重新安排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啟發的提綱。在這些問題最佳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體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2

  參加20xx年“國培計劃”初中語文的學習,我很受啟發,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關於閱讀教學。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我的收穫: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字過度發揮。

  2、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

  我的打算:

  1、在文字教學方面,精心準備,研究學情,深入閱讀文字 ,結合教學實際選取文字的解讀角度,以幾個主問題帶動學生對整個文字的理解。簡化教學內容,爭取一課一得。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2、在課外閱讀方面,首先,結合實際學情,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借鑑廣東吳海寧老師提出的六個積累模組即:我知道(文章出處板塊);我理解(文章理解板塊);我賞析(精彩賞析板塊);我想說(讀後心得板塊);五我會寫(仿寫板塊);我積累(好詞共賞板塊 )。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閱讀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每週拿出一節課作為“好書推介會”,請學生交流閱讀體會並推薦優秀的閱讀材料。每週再拿出一節課來做“主題閱讀”。以讀一讀、談一談、背一背、寫一寫的形式,力爭取得實效,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二、關於寫作教學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我的收穫:

  1、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2、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3、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我的打算:

  1、培養興趣入手激發寫作慾望。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我國古代教育 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透徹地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培養作文興趣是不斷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尋找寫作靈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切寫作素材都來自於生活。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小事得都是值得一寫的。而作文無非是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寫出來。

  3、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結合起來,以讀促寫、以說促寫,在讀中借鑑技巧,啟迪智慧;在說中拓展思維,獲得靈感。讓讀、說、寫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4、改變作文批閱方式。以魏書生的作文教學法為主線,每篇作文由學生先互批,然後教師再批閱。在互批過程中,學生欣賞語言、借鑑技巧、規避不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寫作興趣,可謂一舉多得。而教師的批閱,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獲得更為深入和理性的思考,提升為文的品格。

  以上是我在此次學習中感受最深的兩點,我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打算再學習一遍,相信還會有更大的收穫。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3

  透過這次“國培計劃”培訓學習,我認識了新課程實施中語文課程的一些全新理念,瞭解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知道了課程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原則與策略。

  本次培訓主要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環節,選擇了八個主題作為培訓的內容,主要透過對案例的分析與探討,對新課程實施有更直接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此次培訓進一步提升我們了中學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一、新課改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新課改的定位更加著眼大眾,為的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育是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新課改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

  1、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資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

  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二、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麼熱心、有多麼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

  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一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著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為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不利於新課程的開展。

  三、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3、教學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體的製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4、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資訊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資訊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絡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總之,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著眼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我們一定將新的課程理念落實於課堂教學,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受益者。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4

  有幸在我工作7年之後,有機會參加了三個月的國培培訓,這麼一整塊的時間,每天都是集中學習和課後反思。

  有句話:學到老,活到老。的確,不學習的話,人就要落後。不學習就不能使我們的教育具有後續動力,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學習就會使人的頭腦僵化,終身學習是當今的時代要義;“國培計劃”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並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一、“國培”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理念強調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國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析、詮釋無不緊扣新課標理念,讓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對新課標又有了一個全新與更深刻的認識,豐實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精神實質,為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國培讓我認識到我們教師應樹立新觀念。

  新課程已經走進課堂,作為教師,我們應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歷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轉型,由“知識倉庫型”升級為“創新型”教師,以創新教育來促進社會的發展。教師要勤於學習,充實自我,使自己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要視角敏銳,跟上時代步伐,勇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總之,不能停滯不前,不能只靠過去的經驗,不能做個教書的匠人,而應做個育人的藝術家。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三、國培讓我學會從聽課人的角度去反思課堂。

  上班以來,一直都是備課,上課,改作業,都有點機械化了,只是一直往前走,好像也顧不上停一停,這次參加國培,在影子培訓期間,聽了很多老師的課,終於從上課的角色轉變到聽課的角色,結合幾個月專家老師們的理論講座,大腦突然有了新的思路,對課堂的構建有了更深刻地認識。這對我今後開展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三個月的國培,一眨眼就過去了,值得反思的還有很多,就讓我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慢慢消化吧!

  新課標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22日至24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們一行10人在扈校長的帶領下在濰坊市高新區的東明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習。在這短短的三天時間裡,我們先後聽取了學校領導王校長、德育處劉主任的專題講座,並與他們交流;觀摩了多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並與授課教師交流互動;每天學習結束後學員相互交流體會----這次學習,使我深受啟發,下面主要談談我在東明學校參觀學習後的幾點感受:

  一、特色化的校本研修

  東明學校秉承“責行天下”的校訓,本著“用未來思考今天”的辦學思想,從“學用”課堂的生成與發展的高度出發創造性的實踐出“動態聯動式”校本研修。“動態聯動式”包括三段聯動、四段聯動、五段聯動、六段聯動。

  “三段聯動”是指集體備課、說課、磨課;“四段聯動”是在三段聯動的基礎上再進行同備課組聽課;“五段聯動”是在四段聯動的基礎上進行讀課活動;“六段聯動”是在五段聯動的基礎上進行賽課。

  賽課成績納入對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考核。“動態聯動”力求做到“磨一課,帶全組”、“同科無弱班,同班無弱科”。這樣的“動態聯動”有力地調動了全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團結合作奮進的幹勁。

  二、操作性強的四步課堂

  東明學校實踐出導、學、練、用為一體的四步課堂。其新授課的模式是:導-----導疑誘思,引入情境;學------整體感知,解疑釋惑;練-------變式練習,提升思維;用-----學以致用,發展能力。這樣的四步課堂具有民主、雙基、實效、積極、活躍、針對性強的優勢。

  三、廣泛的師生閱讀

  教師首先是勤奮的讀書人。其次,學校為學生創造了暢遊書海的條件。不僅教室內,就連樓道走廊都有書架,上面圖書分門別類的排列著。圖書角更是精緻,設有桌椅可供師生舒適的閱讀。真可謂人人與書為伴,時時與書為伴,處處與書為伴。為學生的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師生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四、碩果累累的課改成果

  課改讓東明的教師成長在濃厚的教研氛圍裡;工作在團結奮進的教研隊伍中;愉悅著大量教學資源的創生;欣喜著教師群體的成長、學生的不斷髮展。

  五、無處不在的校園文化

  整個東明學校洋溢著以學生為主的校園文化氛圍。從操場到教室,從走廊到廁所,從班級到小組,學生的宣誓詞、作品和榮譽等等隨處可見。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環境教育並激勵學生。

  六、精細化的學校管理

  東明學校的每項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細緻,學校採取無縫隙管理,而且教師隊伍年輕化,班主任大多是女教師,這點與我校很不同。更令人震撼的是學校沒有硬性的、分秒必爭的考勤,但教師幾乎沒有缺勤的,更有老師到了下班時間仍然在工作。也許是“責行天下”的校訓在潛移默化的起作用吧,他們心中有責任,心中有學校、有學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