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

防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防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防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1

  為積極響應孩子學校(介休三中)號召,近期我觀看了第二十一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關於《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的知識講座。當下是一個資訊高速發展的社會,很多影視、電視、書籍當中都含有欺凌場面,很多武俠、欺凌手段被包裝和美化,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種種的欺凌場面只是讓孩子知道欺凌、欣賞欺凌,乃至使用欺凌。而且現在網路技術相當發達,很多欺凌、血腥的遊戲在網上氾濫,其畫面精美逼真,學生上網就經常沉溺其中,並往往會把網路中的欺凌帶到現實當中。校園欺凌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還校園一片淨土,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必須採取有力的措施。去年全國校園安全事故頻發,政府也採取了種種措施,加強校園周邊的安全。透過講座我們瞭解了校園欺凌的表現,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在學校裡面,老師的管理對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威懾力,但是往往事情是發生在校外。放學後,老師也無法顧及。在校門口附近,小吃店門口,經常上演此類情況,或被敲詐勒索。校園欺凌的三種形式:

  一、語言欺凌。

  學生之間經常用汙言穢語相互攻擊,導致矛盾的產生。

  二、身體欺凌。

  憑藉身體的優勢來打擊比較弱的同學。

  三、心理欺凌

  指的是不斷重複地採用語言或其他詭計,影響別人學生生活,造成對方精神或心理狀況發生不良改變,這其中也包括不斷重複的侮辱性手機簡訊、網路微博。校園欺凌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1、索要財物,不給就拳腳相加,威逼利誘。初一有位男同學,向全班男生借錢,名義上是借,實際上是敲詐。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我們班有幾位男生,經常欺負一位小男生,如有不從,就會被揍一頓

  3、為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並傷害他人身體。有兩位同學在打球時,身體不小心接觸了一下,結果打了起來,一個出鼻血,一個眼睛被打腫。

  4、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欺凌手段爭長爭短,大打出手。一女生聽說另外有個女生在背後說她壞話,於是就糾結了一幫人,把那女生打了一頓。

  5、一方不堪長期受辱,採取以暴制暴手段報復另一方。在某種程度上,校園欺凌是社會欺凌的一個縮影,但是校園欺凌畢竟不是社會欺凌本身,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

  面對形形色色的校園欺凌,學校和家長重點還是在預防。首先,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家長應當關心孩子,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對於孩子的不良交往要堅決予以杜絕,以自身的榜樣感染和影響孩子,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自我保護方法。教育孩子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快樂的心,廣交朋友不要在孤立別人的同時孤立自己。還應當定時同學校保持聯絡,瞭解孩子在校狀況,發現問題也可及時解決。比爾蓋茨認為,一個能夠開創一番事業的人必定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心胸開闊,只有養成了倘然面對、包容一些人和事的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事業上取得成功與輝煌。學校應當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育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加強法制教育,還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應當主動關愛學生,糾正偏好優生,冷漠後進生的教師歧視現象。

  學校還應當定時召開家長會,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絡,及時發現問題,共同矯正青少年的不良行為,預防犯罪。學校還要整頓周邊環境,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併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指導。薄伽丘說:"在智慧提供給整個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獲得友誼為最重要。"你打算在學習和以後的生活中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援,你就必須學會寬容、學會做人。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中處變不驚的氣度,是一種承受,一種理解,一種體諒,一種品格,一種境界。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我們後天的學習體驗和感悟。開開心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比什麼都好!

防校園欺凌講座心得體會2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著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透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法律介入必不可少

  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我國當前對這個問題的治理還顯得十分滯後。不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決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之間實施的暴力、侮辱行為卻都沒有涉及。我國對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為的法律懲戒標準過高,比如只有造成人體輕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才分別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對於侮辱、則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罪並且該罪必須要當事人自行收集證據、自行去法院起訴。校園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最高處罰標準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該法同時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應當說,基於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進行額外的保護,有其正當和可取之處。但問題在於,受到校園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同樣需要保護。保護未成年人不應該片面化,更不應該異化為對不端行為的寬縱,免受同齡人的暴力欺凌和傷害同樣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主題。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溫床。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小學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透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準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影片、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