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精選8篇)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精選8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1

  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牆是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環境是能夠說話的”,經過優良設想的環境能夠起到暗示作用,能夠誘發幼兒的積極行為,所以說,主題牆飾是推進幼兒發展不可短少的“環境”。

  幼兒園的主題牆是展示幼兒作品的平臺,是家長了解幼兒能力的視窗。老師、孩子、家長一起參與,一定能將主題牆變成一個展現孩子能力,教師教學成果,家長了解孩子的平臺。

  幼兒是一個能動的主體,在主題牆的創設中,我們應讓幼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參與主題牆的成分也越來越多。主題牆並不是單一的起到擺設的作用,還有邊框的製作一定要簡單明瞭,不能太過於複雜化,還有色彩的搭配協調更是一個需要長時去學習的,在佈置主題牆的時候,除了要充分體現主題的目標,將主題牆的內容豐富起來,還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經驗,使主題牆能凸顯教師與幼兒的個性特點。讓幼兒充分參與到主題牆的佈置中,將孩子的作品表現出來,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我們教室的主題牆,每當一個新的內容佈置好後,幼兒都會利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去尋找、翻看自己的作品,還會跟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在主題牆的佈置過程中,主題裡的內容需要不斷的去更新,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有興趣以及學到更多的東西,教師在牆面環境安排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心,把教師對幼兒的關心藉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主題牆應鮮明,讓人一眼就能明白所進行的主題,我初次佈置主題牆的時候,沒有很好的去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去佈置主題牆,沒有將小標題明顯的表現出來,讓人有種雜亂,而且內容重複,經過專家的指點後,我知道了標題不能只顧著華麗繁複,而是要讓人一目瞭然,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凸顯主題。

  在主題教育中,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讓家長了解主題牆創設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要佈置一面出色的主題牆,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支援,這和孩子的參與是相輔相成的。在佈置《火辣辣的夏天》這一主題時,我們就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去收集有關夏天的資料以圖片的形式參與,家長參與主題牆創設,能大大提高我們教師的教育效益。這面牆飾,有孩子們的快樂參與和家長的熱情合作,不僅發揮了它應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園關係更為和諧,有利於更好地推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我們應以幼兒年齡特點,發展的需求為手段,緊緊盤繞主題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2

  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始終以主題活動作為主線,強調活動性,各個主題活動有機的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和要求,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為我們教師展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每個主題的目標制訂,都是以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為根本,尊重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幼兒的自主創新。

  教師是知識的引導者,而不是傳授者,要從傳統的老師教,孩子被動的接受轉變為孩子主動的去探索,教師是主題的開發者,又是實施者、創造者,參與構建,參與研究。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在實施的過程中衡量主題是否適合幼兒,然後進行調整,不斷的實踐、反思、提煉,逐步形成一個不斷滾動變化的,適合幼兒發展的主題。

  在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主題內容自主選擇活動組織形式,集體的、個別的、家庭的有機結合,班級的、年級組的、混齡的有機結合。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教師遵循整體性、和諧性、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在研究、切磋的基礎上隨時進行修改、拓展、生成。有的內容難度過大,可在進度上調整,有的內容不適合本班幼兒,可適當調換,有的內容在一週內難以完成,可在時間上拓展。如中班主題活動《水的秘密》中,有參觀自來水廠的內容,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活動無法實施,可改為故事的形式,由教師來講述小熊跟著爸爸去參觀自來水廠的所見所聞,生動形象,幼兒非常感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瞭解了自來水廠的一些知識。

  幼兒園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孩子的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討,找出解決方案和對策。如有的班級孩子常規不是很好,好吵鬧,好喧譁,令老師們頭痛不已。有的老師提出試著讓孩子們聽聽輕音樂,一段時間後,幼兒常規明顯好轉。

  反思和評價是調整和改進主題活動,促進幼兒發展的必要手段。透過反思和評價可以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活動設計的內容,要隨時記錄,分階段進行交流,期末進行修整,使其不斷完善。

  我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參與教育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幼兒的教育質量,所以請家長了解並參與幼兒園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透過家長會、家長問卷等形式進行。還可以把家長請進來,當我們的老師。如在開展換牙的主題活動時,我們請來了當牙醫的家長,向孩子講解換牙的有關常識,還帶來了很多牙齒的模型,並教給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孩子們對這位陌生老師很感興趣,聽的也格外認真。

  對幼兒來說,生活化的主題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參觀、訪問、實驗、探索,從而養成愛觀察、愛提問、愛思考、愛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意識。在活動中他們情緒飽滿,思維活躍,語言也變的特別豐富,能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達對主題的認識和理解,充分體驗要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對老師來說,透過主題活動生活化的實踐探究,更深入的理解了綱要的教育理念,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主題活動的設計,以實踐者的身份進行嘗試探索,以旁觀者的身份大膽反思和調整。教學觀念、教學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對家長來說,透過參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更加了解、支援我們的工作,主動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參與設計、組織、評價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幼兒園、家長、社會的互動與合作。而生活化的教育作為一種新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問題:首先,我覺得教師在實施主題活動的時候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過於關注形式的新穎,對目標的制訂考慮的不周到,不深入;其次開展生活化的主題活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我一直在努力,但缺乏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再次,要努力做到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促進發展;最後,要充分發揮家長和社會的作用,增強合作。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3

  網路研修為教師開啟一個敞開、明亮的世界,讓教師暢談教育的心得體會,議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讓教學更有效的對策。從這裡,我學到了很多。

  對於踏上幼教崗位的我,各方面的實戰經驗還很缺乏,需要不斷地學_與反思,不足之處總會給工作帶來困惑,會走很多彎路。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我不知道該怎樣處理才是對他們的一個正確引領,對於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還很模糊。然而網路研修,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學_、交流很好的平臺,開闢了一條與知名教育專家零距離接觸的通道,在這裡,感受著這些名師、專家們的精彩的同時,我也會被一些不知名的一線教師們的真實、鮮活的反思案例所感動,課程改革的酸甜苦辣在那裡都可以品嚐到。

  透過學_,我知道了: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願望、要求興趣和愛好。我們要學會洞察他們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與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批評,要尊重他們。然而“要尊重孩子”這句話經常掛在我們的嘴邊,但有時我們卻沒能很好地做到。在這方面,我還得不斷地學_與進步,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不斷修正工作中的不足。老師給孩子的影響是無可厚非的,老師就是幼兒學_的榜樣,是仰慕和崇拜的物件,教師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真誠對待孩子的同時,真誠對待每位家長,加強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懷,共同分擔教育責任。然而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作很多的努力,目前我只能單純地給家長說說孩子在園類似吃飯睡覺這類的問題,涉及到專業的孩子教育問題上,我還是全然不知,當然這跟我自身專業水平有限的水平是分不開的,分析事情的思維角度我可能還很欠缺。

  總之,在這裡,我成長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有很多與孩子一起的幸福畫面,這些很寶貴,同時我也會慢慢地補充自身的不足,爭取以後在組織孩子們活動時,我的語言能夠很好的吸引他們;在孩子發生衝突時,我還能以正確合理的方法引領他們,與家長的溝通以及論壇裡的回帖,我能抓住事物的多方位角度去解決,學_到的很多理論知識以及教育方法儘可能多地去實踐,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道路上需要努力的地方,一點點的積累,一點點的渉取,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4

  近期,我一直在網路上學習《幼兒園音樂遊戲課程》的一些內容,我深刻地知道了音樂教育其實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透過音樂活動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本次的課程學習中,它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有課堂的教學活動影片,以及專家的講座等,這些可以說給我帶來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那麼,到底何為”遊戲化“?“遊戲化”為何?“遊戲化”何為?本次網路培訓它就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我們做了生動的闡述,使我們深受啟發,受益頗深。

  一、在幼兒遊戲化音樂教學中,我們最注重的是什麼?

  孩子在學習音樂活動時我們一般只注重他們的結果,只要孩子最終學會了這首歌、這個舞蹈就行了。而忽略了過程,那什麼是過程?就是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會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追求並獲取的成長快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應與幼兒的遊戲結合起來。平時,我們只注重了傳授,而且傳授的是沒有創新的老遊戲,我想,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創設遊戲情境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創設時要如何把握好“重心”也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不斷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獲取知識,幫助他們與音樂進行溝通,提高、鞏固對歌曲或樂曲的理解,加深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二、幼兒遊戲化音樂中的遊戲如何來創編?

  如何來創編幼兒音樂遊戲?這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困惑,我們以前在遊戲創編上存在諸多問題,在選音樂遊戲時,侷限性太強,總想孩子應該運用兒歌音樂較好,其實,節奏感較強,幽默風趣的流行音樂仍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創編遊戲動作時易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動作較難,只注重了動作的優美,而缺少來源於孩子生活中的動作。例如孩子的拍臉、撓頭、說話交流等都可以成為遊戲中的動作,這些動作幽默風趣,孩子易做,他們就會特別感興趣,特別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我們可以運用適當的重複動作來降低難度,使他們很快掌握,提高對遊戲的興趣。

  總之,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具有重要意義,設計和上好每一節音樂活動是每位幼兒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在今後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努力成為幼兒的“高階玩伴”,做到循序漸進的“逗你玩”,讓幼兒始終能夠“我要玩、我要玩,我還要玩”。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5

  2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杭州市第十六次幼兒園新課程骨幹教師專業培訓學習。培訓圍繞“提升幼兒教師課程執行力”的主題,從“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的創編與實施”、“研讀教材,提升教師課程執行力”、“研讀兒童,提升教師課程執行力”等四個板塊進行研修。省特級教師楊蓉作了《幼兒園主題課程的建構與脈絡梳理》的專題報告,老師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臨安市《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的創編與實施》課題組作了課題研究情況彙報,並展示了小班綜合活動《好吃的蘿蔔》、大班民間遊戲《丫丫跳》課程案例。此次培訓活動針對性強、為我今後組織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和實用價值。

  講到課程執行能力在以前我總覺得與我們這些一線的老師關係不大,而是領導的事情,只要領導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只要執行就可以了。但是透過這次培訓,讓我感受到了,課程的執行事實上和我們這些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它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專業知識、專業精神、專業技能。培訓學習使我對於基於兒童發展的幼兒園課程的內涵、主題課程實施的策略及課程園本化等問題有了進一步理解,以下是我此次培訓活動體會和感受。

  一、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觀念的超越一定可以帶來教育實踐的轉變。創新意識一直是既在大膽勇於創新,又以狹隘的教學結果和作品效果作為活動評價的唯一標準和手段,很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的精神和能力。而提高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培養的就是專業精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熱愛幼兒,熱愛自己的幼教事業。要具有崇高的敬業愛崗精神、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於向困難挑戰,對事業的追求執著不渝,經得起挫折的磨難和成功的考驗。其次,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照搬書上的東西,要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要轉變觀念,敢於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以自身的創新意識來影響幼兒,幫助幼兒樹立創新的意識。

  二、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知識要給別人一杯水首先你必須是自來水,而每個人創造能力的發展都必須基於豐富的知識基礎,只有具備了廣博的知識,才能激發出創造的能力,才能最有效地推動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一,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新舊知識每天都在更替。我們在學習各方面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修養,把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運用到幼教工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滿足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求知慾。

  第二、教師需要不斷磨練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現在社會對幼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只有依靠科學研究,才能實現幼教質量的快速提高。同樣,在創新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困難,也只有依靠科研活動才能解決。因此,我們必須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研究、反思。總結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三,現在我們提倡的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以幼兒為中心的,新型教育觀念。幼兒教師要樹立尊重幼兒的教育觀,要理解幼兒,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只有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名具有創造型的教師。也只有創造型的教師才會運用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三、幼兒為本,發展專業技能要做一名創新的幼兒教師,你必須自身就具備各種專業技能。首先,一名創新的幼兒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是有創造性的。教師不但要尊重幼兒,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需要來選擇幼兒所感興趣的內容,把內容和任務設計到幼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幼兒透過自主的活動,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另外,我們所設計的活動和任務應該是能和幼兒產生共鳴的,能讓幼兒自主探索的、並感到有趣的,同時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希望他們發現的某種現象、某種規律或能解決某些問題等。同時,幼兒在完成有難度的活動和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性和受挫能力得到了鍛鍊。其次,一名創新的幼兒教師在指導幼兒時是有創造性的。幼兒在活動中會出現各種表現,我們就需要仔細的觀察幼兒遊戲的行為,並及時做好記錄和調整。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我們更需要巧妙地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使他們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教師始終是旁觀者,引導者。活動的任務要隨時根據幼兒的反映,及時的進行調整,給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教育環境,放手讓幼兒大膽地思考探索,讓幼兒在實踐中發展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培養自信、自強等品質。

  創新的教育不但是國家的希望,是時代的希望,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需要。做為幼教的一員,我已經感受到肩負著的巨大責任,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創新意識,離不開課程執行意識。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那我們就必須要成為一名具有專業精神、專業精神、專業技能的教師。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6

  這兩天,我們參加了“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培訓。聆聽了省教育專家張暉老師的講座《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內涵與實施途徑》和陳海青園長的講座《對課程遊戲化的理解》以及張紅儉園長的講座《幼兒遊戲的觀察記錄與分析》,豐富詳實的講座內容,鮮活的案例分析,讓我對課程遊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和全新的解讀。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遊戲。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透過培訓我瞭解到,課程遊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遊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遊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遊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課程遊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遊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

  這次的培訓活動,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7

  在《幼兒園整合活動課程》培訓前,我有困惑、有錯解,但經過這次的培訓,我對這套課程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當我們接觸到這套課程時,首先要對這套課程中的“整合”這個概念進行界定,如果連什麼叫整合都沒認識清楚,我想就無法去實施這套課程。當然存在此想法有它的根源性,長期以來,我一直將幼兒學習的內容分為六科,課程觀是以知識為中心,導致了只重幼兒的知識與智力的發展,忽視了直接經驗,因而也不利於幼兒情感的陶冶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當我們能科學地認識課程整合觀後,我對課程整合有了正確的方向,在實踐中我會多角度、多層面地對整合課程進行反思,整合課程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設定應依據孩子們的興、生活,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上來安延伸。孩子們認識世界有其獨特的方式,因此,我鼓勵孩子透過自己的探索、實踐來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從而使課程內容自然的整合。那麼,課程內容的整合有領域內的整合,也有領域間的整合。相對於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領域已經對教育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領域的內容必然比學科內容整合程度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領域的內容已不需要整合。要使領域真正成為領域,必須加強對領域內容的整合。在實施這套課程中,我們應努力使這些內容之間儘可能地相互聯絡,有機整合。

  《幼兒園整合活動課程》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形成與方法上的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組織活動的應變能力。幼兒園活動的整合課程提倡融生活、遊戲、學習為一體。幼兒的學習是在遊戲和生活中實現的,教師要充分挖掘過去被大家忽視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價值。

  在課程整合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供生活、遊戲、學習為一體的課程。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現實背景,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晨間活動、用餐、午睡、日常勞動等,都是孩子們在園的生活活動。如果課程脫離了幼兒生活,就難以產生教育。幼兒的生活能力與習慣的養成均是在生活活動中逐漸形成,慢慢積累的。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了幼兒園的課程必須是與幼兒生活相關聯絡,我們應將課程儘可能納入幼兒的生活之中。在實施主題活動中要求教師善於捕捉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透過這次《幼兒園整合活動課程》培訓,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整合課程”是一種課程模式,它倡導課程綜合,是強調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絡,把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注重教育影響的整體性,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的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較多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培訓心得8

  啟蒙教育好壞直接關係著幼兒的成長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降低了遊戲開設的有效性,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結合幼兒思考能力以及在遊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採取適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思考。

  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的通知》有關檔案精神,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遊戲活動還給孩子,以提升保教質量。近日,我園教師參加了兩天半的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專題培訓活動。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遊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裡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遊戲化實踐中來。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遊戲化:一是幼兒園課程應遊戲化,充滿遊戲精神。所謂遊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遊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遊戲精神,將這種遊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遊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遊戲時間,這種遊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儘可能採用遊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遊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遊戲。

  我們明白目前課程遊戲化建設有明確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努力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後”,讓遊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