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通用10篇)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通用10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1

  3-6歲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語言能力獲得質的突破與飛躍。而幼兒語言發展與個體自身的條件有關,同時也離不開一定的環境與教育條件。因此,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內,必須積極利用幼兒自身的有利條件,同時還必須創設有利於幼兒學習語言的環境,並提供幼兒適宜的語言教育,才能促進幼兒語言獲得理想而迅速的發展。

  透過這次的培訓我瞭解到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分為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口頭語言表達方面: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寬鬆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都融入語言學習。從每天個來園與人打招呼,在遊戲、運動中遇到問題需要他人幫忙時的語言表達,在教學活動中與老師、同伴的互動,自由活動時跟同伴呼喚玩具時的語言表達……這些都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不同手段。教師要抓住任何一個機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慾望,讓他們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

  在培訓中老師提到的一點讓我很有感觸很大,那就是培養幼兒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在培訓中老師也提到了,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議論到中國人旅遊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這其實給了教師一個警示,如何教會幼兒有禮貌文明地與人交談很重要。如:

  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

  教育孩子當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會說:"請您幫我……"受到幫助後,會說:"謝謝"。

  教育孩子當自己不注意影響別人時,會主動誠懇地道歉,而當別人影響了自己時,能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係,不要緊。"

  教育孩子當別人在談話時,應不插嘴、不妨礙;成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地聽,不打斷別人講話,不離開,不嫌煩。有急事需要及時談時,要打招呼。別人向自己提出問題時,要認真地回答。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講話時聲音要大,讓大家能聽見;速度要適中,不快不慢;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不罵人。

  在幼兒的語言教育中教導他們做個有禮貌的人,日後在平時生活中他們的行為會潛意識地變得文明有禮貌。

  在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上我有自己的一個想法:我們可以開展跨年齡段相互交往活動。當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時,以班級為單位的小集體遊戲就無法滿足幼兒模仿社會活動的需要了。這時可擴大幼兒的交往範圍,開展跨年齡段的相互交往活動。重點開展“大帶小”活動,讓各班自己尋找不同年齡班掛鉤,每學期定期組織“大帶小”遊戲活動,遊戲內容有意識地尋找適合兩個班級幼兒合作的。

  (二)書面閱讀能力

  在這個部分教師提到的兩點是:早期閱讀和前書寫

  在早期閱讀方面培訓中提到我們存在的幾個誤區:

  一、把圖書的閱讀當成一個識字的過程。

  二、把閱讀變成看圖說話。

  三、吧閱讀圖書變成故事情節的複述。

  對此我們教師有一個正確的理念,適合幼兒閱讀的書籍還是以圖片為主的繪本等,透過看圖片的過程中讓幼兒講述他看到的東西,並逐漸讓他學會用完整的語句表述出一個簡單的情節。而且對於幼兒的早期閱讀的培養不僅僅限於一節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在環境中佈置與閱讀素材有關的版面,在區域活動中創設與閱讀素材相關的主題遊戲等。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幼兒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認識各種符號的過程。”教師是這樣說的。把書籍中的字,圖畫都當作一種符號幫助幼兒記憶。所以其實在幼兒園學習期間可以讓幼兒進行前書寫,就是讓幼兒透過文字和圖畫的組合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記錄下來。

  總之,透過這次的培訓讓我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有了一個新的理解,我們要把語言教育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要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意願,然後再他們進行語言交往的過程中指導他們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表達。透過早期閱讀的方式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彙量,是幼兒口語表達的基礎。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2

  要給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一)透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語言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透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範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發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根據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幼兒語言。教師可在校園帶學生們觀察花草樹木讓他們對花草樹木的認識,提高了興趣。透過種植與照料花草,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

  (二)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係,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是注入式多,這是由於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但如何運用並且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卻考慮不多。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範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師上《我給月亮做衣裳》時,有幼兒問:"月亮為什麼沒有一件合體的衣服?"為了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就說:"是呀!為什麼呢?"教師建議幼兒每天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經過一段觀察時間後,教師請幼兒說說月亮是怎麼變化的?幼兒說:"有時像小鉤,有時像小船,有時像半圓……因為它老在變化,所以沒有辦法給它做合體的衣服。"在實際觀察中,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發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教育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經常保持主動、積極的情緒,使之求知慾旺盛,愛動腦筋思索,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從事物間的聯絡中,初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概括,發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另外,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注意採取綜合教育手段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如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後,老師讓幼兒用撕紙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種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後,讓幼兒邊演示邊講,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在語言教育中,讓幼兒學得主動、活潑,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還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啟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給幼兒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訴幼兒:"春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們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麼變化,以後講給大家聽。"幼兒回家之後,仔細觀察、查詢,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後問他們:"除了故事裡大樹、小草、小動物的變化外,還怎樣知道春天到了?"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體會,積極地發言。幼兒說:"小燕子飛回來了;青蛙媽媽有寶寶--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從泥土裡鑽出來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風箏了。"等等,幼兒列舉了許許多多他們生活中的經驗,幼兒興趣很高。

  又如教幼兒詞彙"五顏六色"時,把幼兒帶到美麗的花壇前,讓他們看看花兒都有什麼顏色。幼兒邊看邊說:"紅的、黃的、白的……"再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種顏色。他們邊點邊數,數出了好幾種,教師告訴他們:"花兒真好看,五顏六色真漂亮。"幼兒馬上理解了詞彙的含意,走到另一個花壇時,幼兒自己就反映出來了:"這五顏六色的花兒多美呀!"

  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揮圖書作用,也需要教師與家長做具體指導。光知道給幼兒買書不成,還要教給幼兒看書的方法。幼兒不理解書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採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幼兒看圖畫書。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碼,或按情節排好順序,然後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幹什麼?聯想組合成故事。如《刺蝟樹》是由6幅畫組成。讓幼兒按順序找好每一幅畫,看完(一),看(二)……第二步讓幼兒看裡面有誰?第三步讓幼兒看它們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看完後,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講述故事。如此,幼兒雖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能看出畫中的內容,並能根據圖畫內容講述,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多聽

  培養幼兒注意地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後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

  給幼兒積極創設聽的環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給幼兒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幼兒談話,互相傾聽並交談;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後模仿,想像,並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麼。讓幼兒多聽,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發展幼兒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分析。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幼兒會聽,聽得懂,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三)多說

  為了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但要發展幼兒聽的能力,還要培養幼兒說的能力。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在說話中練習說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願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教師應該善於利用幼兒來園、飯後、遊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幼兒易於進行感情交流,關係可更加親密,幼兒有什麼事就都願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克服教師說孩子聽的教法。還要克服說得好的讓說,說得不好的不讓說的做法。鼓勵幼兒說錯了沒關係,老師會幫助的。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四)多練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彙,並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複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幼兒還經常講出不合乎語言結構的句子,如:"老師,我要一本書,小糊塗神。"教師就要給予糾正說:"老師,我要一本小糊塗神的書。"並讓幼兒反覆說兩遍。這樣,幼兒漸漸地就會說了。又如"老師,"幼兒經常說成"老希",等,凡屬幼兒用詞不當時,老師就給予糾正,並讓幼兒重複練習。幼兒學習語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們就需要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三、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可從一個人說話用詞、語調口氣、舉止態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養、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會身份。禮貌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使孩子從小就會使用禮貌語言,有良好的語言習慣。培養幼兒的禮貌言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

  教育孩子當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會說:"請您幫我……"受到幫助後,會說:"謝謝"。

  教育孩子當自己不注意影響別人時,會主動誠懇地道歉,而當別人影響了自己時,能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係,不要緊。"

  教育孩子當別人在談話時,應不插嘴、不妨礙;成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地聽,不打斷別人講話,不離開,不嫌煩。有急事需要及時談時,要打招呼。別人向自己提出問題時,要認真地回答。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講話時聲音要大,讓大家能聽見;速度要適中,不快不慢;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

  進行這些文明禮貌的言行規範教育時,我們應始終堅持"正面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並會正確使用。如稱呼問題,我們教給孩子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場合,會用禮貌語言稱呼別人。看見老年人,知道稱呼:"爺爺、奶奶;"看見像學生一樣的人,知道稱呼:"大哥哥、大姐姐;"班上來了參觀、看課的人時,知道問:"客人好。"等。透過反覆的教育,孩子們掌握了許多人稱名詞,他們逐漸會合乎情理地稱呼人了。

  另外,利用文學作品,如故事、詩歌等,向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語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如透過詩歌"客人來了"使孩子知道媽媽不在家時,客人來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樣熱情有禮貌地招待客人,給客人倒上一杯茶,說:"阿姨,請喝茶。"客人走時,送到門口,會說:"阿姨再見。"孩子在文字作品裡,學到了禮貌言行,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禮貌語言進行交往。這也是全社會的道德風尚。我們大家都應做孩子的模範,處處以身作則,說話要做到溫和有禮貌。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3

  一、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提問的現狀。

  1.不會引導和控制的提問。

  現在的幼兒教師都覺得在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中,語言教師是最容易的,但也有教師語言活動是最難。因此在語言活動中,提問是很重要的,對幼兒有著很深的影響,有效的提問對幼兒有著有效的引導作用,但教師往往會忽略了這一點,在語言活動中常常根據內容進行簡單的提問,反正遏制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準備不夠充分的提問。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問題的提出沒有充分地考慮和思索或沒查詢更多的資料,常常被幼兒的回答、反問弄得尷尬,不得不了敷衍了事。這樣長期以來,就導致幼兒不願意努力思考問題,失去好好學習的機會。

  二、如何在語言活動中進行有效提問。

  1.正確認識圖畫書,深入解析圖畫書。

  在每一次語言活動的開端,教師都要精心準備,其中該準備的內容就是要深入瞭解圖畫書內容。首先,要了解圖畫書的構成,其次要了解封面的含義、封底的含義;然後瞭解扉頁及其中的故事內容。在教師深入瞭解之後,才可以給幼兒帶去更多的知識,讓幼兒瞭解更多的內容。

  2.設計有效的集體語言活動。

  首先,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宜的活動教材,制定好本次活動的目標。其次,要創設良好寬鬆的語言活動環境和氛圍。最後,要採取多種方法整合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法。

  3.活動中的提問要有針對性。

  在培訓的最後兩天中,我們參觀了鎮海的兩所幼兒園。這兩所幼兒園分別是:鎮海石化海達幼兒園、鎮海駱駝實驗幼兒園。從中透過園長介紹讓我們瞭解到兩所幼兒園的獨有特色;也透過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們懂得該如何開展語言教學活動,這對我自身有著很大的幫助,使我的今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能夠更上一層樓。

  最後,透過這次幾天的培訓,讓我理解了如何在語言活動中進行有效提問,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熱愛學習”和“善於學習”兩方面怎樣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不斷完善。在以後幼兒園的教學中,我本著這個目標,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揮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更好的在學中玩,玩中學。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4

  在暑假期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對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剛開始選擇這個學校的時候,說實話有一份好奇心在裡面,同時也認為自己可以接受這個挑戰,但是透過各位老師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自己認識的不足!

  在沒有學習之前對於問題想的太簡單了,聽了各位老師的認真講解才明白了更多,才知道聽力缺陷和視力缺陷都分為很多種,才明白因為視力或者聽力的缺陷,聾童和盲童都有各自的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習慣。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如果連這些都不懂,怎麼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呢!透過各位老師的講解也使我明白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作為普通學校的老師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桃李滿天下。但是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特點我們學校老師最大的幸福來自於學生們每一點在普通學校老師看來微不足道的成長,這一點一滴普普通通的改變包涵了老師的多少心血和付出,同時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希望與期待!所以我覺得從事這項職業,雖然也會失去很多,但是能從中體會到更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正像各位老師說得那樣,一個殘疾兒童改變了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有許多家庭因此陷入悲痛之中,我們所做的不僅是面對一個孩子,同時也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我覺得自己更應該珍惜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也許有一些人會對殘疾兒童有偏見,因此會對我們的老師有偏見,這些我都不怕,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會用心去做好,努力走下去!剛開始的時候認為自己只要對這裡的孩子多付出愛心就夠了,現在才明白,不僅是愛心,更要有耐心,恆心和責任心!同時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嚴與愛相結合!

  當然作為一名普通師範畢業的.學生,從事這份工作有一個很大的挑戰,那就是手語和盲文。在學習的這一段時間裡,透過老師的講解,對於盲文和手語也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學習,但是這些使遠遠不夠的,我將透過自己的努力盡快的掌握手語和盲文,多向各位老教師學習,同時也多和學生交流,是自己儘快掌握這兩項技能,以便更順利的開展工作!

  同時作為一名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僅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要積極向各位老師學習,認真鑽研課程,認真完成學校領導付與的各項任務,完成好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儘快成為一名優秀的特教老師!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5

  今天有幸去XX幼兒園聽了四節語言課《不怕冷的大衣》,每個老師各有各的特色、風格,她們透過PPT、圖片、情景劇,讓幼兒喜歡聽故事、愛聽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講的是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總喜歡躲在暖暖的被窩裡遲遲的不肯起床,寧願呆在室內而不願去室外活動。教師們透過故事,瞭解運動能讓人暖和,從而產生不怕冷的意念,瞭解不怕冷的方法,鍛鍊和培養不怕冷的意志,努力爭取做一個勇敢的好孩子。在活動中,教師們先是設定了懸念,讓幼兒帶著好奇心去聽故事,加上她們利用了豐富的肢體語言,還有的是情景劇的方式,使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當幼兒的回答沒有出現在教師預想的答案時,教師又適時地進行了啟發,透過做出各種動作讓孩子們說出平時喜歡的活動,並讓他們一起做,談談感受(身體變暖了)。最後總結出這些活動都可以稱為運動,讓他們理解“不怕冷的大衣”其實就是運動。

  透過這次的聽課我也有一些體會:第一點,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有創意,讓幼兒體會到學習來源於生活,這樣幼兒才有興趣聽你上課。第二點,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要使一節課上得輕鬆,幼兒學習起來有激情,不但要教師選材好,準備充分,使用教具合理。更重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有激情,語言要惕切,易於與幼兒交流。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6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

  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透過對《綱要》的語言教育目標的理解,可以把幼兒園語言教育總目標劃分為四個大方面,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並且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實施教育。

  1.傾聽方面: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懂得傾聽、樂於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願意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見解,並且具備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與人進行語言交際。

  3.文學作品欣賞方面: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要儘可能地給幼兒創造學習各種文學作品的機會。

  4.早期閱讀方面: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等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法,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途徑

  內容: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兩類結構。

  (一)專門性語言教育:是指遵循語言教育規律來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是教幼兒學習語言知識,教幼兒學習語言形式,教幼兒學習語言運用技能的過程。

  (二)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型別

  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型別主要包括講述活動(看圖講述、動畫片講述)、聽說活動(語言遊戲、談話活動)、文學活動(故事、詩歌、散文)和早期閱讀幾種形式。

  (三)滲透性語言教育:

  1.在日常交往中指導兒童學習語言。

  2.透過常規主題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

  3.透過區角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語言。

  途徑:透過組織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進行語言教育,透過日常生活各個環節進行語言教育,透過遊戲進行語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進行隨機的語言滲透教育等。下面針對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語言課),談談如何設計與組織。

  三、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

  要組織好語言教育活動,重要的是要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在設計方案時,教師要制定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要選擇能實現目標的具體內容,要選擇考慮與內容相適應的活動方式等。因此,可以說,教師設計語言教育活動,就是將一定的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轉化成一個個具體方案的過程,也是對幼兒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的具體體現。它應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設計原則

  (1)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

  設計任何一組或一個語言教育活動,教師都必須注重幼兒的語言經驗。只有以兒童語言經驗為出發點,才能保證設計出來的活動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才能使設計的活動對兒童語言發展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考慮教育物件現有的發展水平,即他們已經獲得的經驗。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兒已有的語言發展水平,設計的活動就可能成為無的放矢的活動。如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情境談話“做客”,教師就需要觀察瞭解這個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時所用的禮貌語言等。

  2.考慮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再為幼兒提供一些什麼新的經驗,這些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應當建立在幼兒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如當幼兒參與情境談話“做客”這個活動時,教師可引導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語言運用方式,原有經驗和新的內容會引發幼兒較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對參與活動的幼兒來說,是“跳一跳,夠得著”的果實,有一定的挑戰意味。當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時,他們可以透過學習,將這部分的經驗內容再次吸收轉化為已經獲得的經驗。

  (2)教師與幼兒互相作用的原則

  在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幼兒主動活動與教師參與活動的比例關係。實際上,這也是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活動中主導作用的具體化問題。當然,幼兒和教師在活動中的主體和主導關係是相互作用的,會根據具體活動內容、活動要求而發生變化。當需要的時候,教師在活動中參與主導作用發揮得多一些;不需要時,教師參與主導作用就發揮得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發生適度的影響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瞭解每一個幼兒(包括個別幼兒的特點在內)的發展水平。由此,教師決定自己在活動中參與組織成份的多少。

  2.找出語言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新的技能、新的語言要求。由此,教師策劃自己參與指導的重點和難點。

  (3)活動內容與方式相適應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各種活動內容和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不同的活動內容可以選擇相同的活動方式;同一個活動內容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方式。因此,教師在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時,應注意活動內容和方式相適應的問題。

  1.根據具體的內容決定採取適當的活動方式。如學習童話《金色的房子》,教師可以考慮採用表演遊戲的方式來幫助4~5歲幼兒理解童話內容,體會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若是一首短小的兒歌或學習某個講述內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進行了。

  2.根據教育物件選擇活動方式。如有的故事內容很適宜進行表演,但表演對參加活動的某個年齡班幼兒有較大難度,這時教師應考慮改用其他活動方式來進行。

  (4)不同領域相互滲透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吸收的主要是語言資訊材料,但也包括那些與語言有關的其他資訊材料。如活動中除了有語言,還可能有音樂、美術、動作等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並存。

  作為語言活動的設計,應堅持從語言角度來設計活動。在設計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活動的要求、內容和形式應從語言角度進行思考,為幼兒提供適宜其語言發展需要的學習機會。

  2.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其他領域活動因素的參與(如什麼時候要輔之以音樂或美術的活動手段),要根據活動內容的要求而定,要從如何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主動積極地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來定。

  3.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從語言角度出發,經過其他方式、符號的共同參與,最後仍應回到語言上。既不要簡單盲目地把活動搞成語言、音樂、美術等的大拼盤,也不要忘記落實到語言教育的根本點上,不能喧賓奪主。

  (5)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在設計語言活動時,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要使設計的活動既面向全體兒童,又重視個別差異。

  面向全體幼兒,是指教師要了解全體參加活動兒童的需求,教師要站在教育物件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把握活動設計的尺度,使活動設計能照顧到面。如組織談話活動,教師應注意本班幼兒已有的談話經驗和他們可能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以及他們的語音、語義、語法和語用水平。如讓本班幼兒談論去商店買東西,將主題定在“買玩具”、“買食品”上,就比較適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較好地引發兒童的興趣和運用他們自身的經驗。

  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個別幼兒的差異。教師對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動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動中出現困難的幼兒都要予以幫助,既要為能力強的幼兒準備發揮他的能力的機會,又要為能力較弱的幼兒或不具備這方面經驗的幼兒提供補償的機會。

  (二)具體要求:

  1、認真鑽研教材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近幾年來,新編《福建省幼兒園教師用書》,為基層教師提供了選擇性和操作性較強的領域和主題活動內容,對我們縣級幼兒園開展課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使用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對教材內容順手拈來,對活動目標和活動建議全盤照搬,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如何根據實際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創造性的分析、處理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把《教師用書》用好用活?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討的問題。

  要想組織好一堂語言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備課首先就是備教材,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進行上課前所必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當我們拿到一個語言教材時,首先要想的是“應該教給幼兒什麼”,也就是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其次教材中對幼兒學習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裡(即教學重點);教材中幼兒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在哪裡?(即教學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們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寫意圖,挖掘內在價值,掌握教材特點,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備課過程中還應結合課程標準,備幼兒、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手中有方法。只有做到這些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應怎樣鑽研教材呢?

  (1)深刻理解教材

  深刻理解語言教材是指對幼兒語言教材中所體現的思想內涵、教育價值、語言美感等的理解。如在開展閱讀活動前,教師必須自己先讀懂畫面和文字,把握圖畫書的真正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或思想脈絡,並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以幫助幼兒理解圖畫書所要傳遞的重要價值。如《鳥窩裡的樹》是一則充滿愛意的童話故事。樹的種子落在一個充滿愛意的鳥窩裡,鳥窩裡不僅平安地孵出了小鳥,小樹苗也在鳥窩旁茁壯成長。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每一生命都如此寶貴,都值得珍惜。教師在理解了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抓住鳥窩裡長出了小樹苗,小動物有什麼反映?有什麼辦法既保護鳥窩,又保護小樹苗?這個關鍵問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體現了作品所表達的內涵。那就是對生命的愛和尊重。從後來鳥窩發生的變化和小樹苗發生的變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動物與植物間和諧相處的畫面,更讓我們體會到愛的一種回報。有了這一層理解,教師在教授時就會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來引導幼兒,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

  理解語言教材需要教師緊緊抓住教材的特點和幼兒的需要來確定目標和重難點。幼兒園語言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講述活動、文學活動、早期閱讀等,即使是文學活動又有不同的體裁,有故事、詩歌、散文等形式。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文體特點,教學的重點也不同。如看圖講述——重點是以圖引領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圖片,從圖片提供的線索進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詞的準確和多樣以及展開適當的創造性講述。最後由每張圖的內容講述組成一個故事。

  新授故事——重點是透過整體感知故事,傾聽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參與學習故事中的重點對話、或重點段落,瞭解情節的發展和角色的特點,並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滲透。

  有的教師由於不能透徹理解教材,對制定目標常常感到棘手,以至於教學法不能靈活運用;還有的教師不論什麼教材都按照固定的模式處理。如:小班故事《粉紅鴨》主要是要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情感,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卻把重點定在故事的學習上(注重知識和技能培養),把目標定為讓幼兒知道故事題目和角色,透過提問使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卻不注重對幼兒情感的培養。因此,在語言活動中,特別是對幼兒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對音、詞、句、段、章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更要以一顆童心去感受作品獨具的美學特質,把提高幼兒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作為培養重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以自身對文學美的理解去感染幼兒的情緒,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

  (2)分析、處理教材。

  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特別是對語言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詞句的複述和理解。而《新綱要》倡導幼兒語言教育要重視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願意說的語言環境。根據這樣的方向,幼兒語言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培養幼兒教師處理語言教材的能力,使幼兒在薰陶中學會如何去感悟作品。

  使用教材時,應提倡教師對教材做符合學情的處理,要把創造性地解讀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如當我們面對一篇意境優美、詞彙豐富、篇幅較長的文學作品時,需要我們當回裁縫,斟酌取捨,裁剪掉多餘部分,選擇最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和最能發揮自身教育優勢的內容來實施教學,因為只有捨棄(忽略)了次要的那一部分,才能使應該在本篇中著重學習、感受的這一部分凸現出來。如:省編教材大班上期的《秋天的雨》,是一篇意境優美、篇幅較長的散文,它賦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鑰匙,以此來描述它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但就是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卻讓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束手無策。因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顏色,又提到了各種香味和聲音,既要讓幼兒用眼睛去發現秋天的美,又要讓幼兒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還要理解什麼叫比喻…短短一節課,教師往往是手忙腳亂,幼兒也常常是應接不暇,猶如雲裡霧裡,雖然欣賞了好幾遍,但腦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面對如此尷尬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教師事先必須學會“裁”如同一位裁縫師用一塊布料做成衣服,必須先裁剪掉多餘的部分,使之適合特定的身材。或重點讓幼兒欣賞秋雨帶給自然界的五顏六色,或注重引導幼兒聆聽秋雨帶給小動物過冬的訊息…而其餘部分可在幼兒充分理解、感受之後,在延伸活動中逐漸滲透學習。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有的圖畫書頁數較多,因此教師要有重點地對幼兒進行指導,處理好精讀和泛讀的關係。如《鳥窩裡的樹》這個內容,圖畫書共33頁,在第一次活動時,如果教師要完整的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肯定要花很長的時間,重點肯定把握不好。因此,教師可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自主瀏覽一遍圖畫書(泛讀),使幼兒瞭解基本內容。然後,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時間,重點引導幼兒邊看邊討論:鳥窩裡長出了小樹苗會發生什麼事?小動物想出了什麼辦法?這些辦法鳥先生、鳥太太同意嗎?為什麼?最後小動物想出了一個什麼辦法既保護了鳥窩又保護了小樹苗?鳥窩和小樹苗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透過有重點地幫助幼兒分析、把握圖畫書的內涵,提高了集體閱讀活動的質量(精讀)。

  對教材的處理,還體現在對教材的適當修改和補充。如針對故事中人物多、對話多幼兒難以記憶的情況,教師可以對故事角色和對話進行修改,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如散文詩《找家》。

  甜甜有盒五彩筆,愛畫啥就畫啥。寧寧問:“你能給小魚找家嗎?”甜甜拿起藍色畫筆,刷刷刷,藍色的大海是小魚的家。洋洋問:“你能給小鳥找家嗎?”甜甜拿起綠色筆,嚓嚓嚓,綠色的森林是小鳥的家。奇奇問:“你能給石榴找家嗎?”甜甜拿起黃色筆,嘩嘩譁,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嗚嗚——”誰在哭?噢,布娃娃沒有家。咦!我們的家呢?甜甜拿起五彩筆,刷刷刷,嚓嚓嚓,嘩嘩譁,哦!我們的家——是中國。

  在教授這首詩歌前,教師透過反覆的吟誦後,發現它有兩點不足:一是人物角色較多,除了主人公甜甜外,還有寧寧、洋洋、奇奇;二是畫筆的象聲詞變化頻繁,有“唰唰唰、嚓嚓嚓、嘩嘩譁”。雖然角色多,象聲詞變化頻繁,可以使散文詩更豐富,更富於變化,但同時也會造成幼兒記憶障礙,給熟練朗誦帶來干擾。透過分析,教師發現這首詩的重點並不是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或是學習象聲詞,而是讓幼兒理解大海和小魚、森林和小鳥、秋天與石榴、玩具櫥與布娃娃、中國與小朋友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因此,教師對詩歌進行了微小的改動,一是將寧寧、洋洋、奇奇三個不同的角色轉變成“奇奇”一人,這樣散文中的一問一答就在奇奇和甜甜兩人間展開。二是把散文中的象聲詞都變成“唰唰唰”,並配上動作輔助教學。幼兒朗誦起來就順口多了。

  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於課前認真地鑽研教材,傾聽文字,對教學內容爛熟於心。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總是得益於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把握,知識點和能力要點的落實到位。課堂教學思路清晰,課堂問題設計精妙,課堂引領得法,教學環節安排科學,課堂教學密度合理,也都得益於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有效。

  2、制定活動目標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目標制定,是語言教育活動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訂得恰當與否,將對整個活動設計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包括影響活動設計的方向、範圍和程度。

  教育活動目標可分為終期目標、階段目標和活動目標三個層次。其中,活動目標(即具體的每次語言活動的目標)處於最具體的層次,也是最貼近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它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因此,教師要重視活動目標的制定,具體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目標要著眼於幼兒的發展,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目標的制定要適應幼兒的需求、興趣與已有的發展水平,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其二是目標的制定應將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作為落腳點,也就是要落實到幼兒對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動目標的內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與終期目標、階段目標相一致。活動目標要為階段目標和終期目標服務,而終期目標和階段目標正是透過一個個具體的活動目標落實在每個幼兒身上。因此,在制定具體目標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注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提出目標,使幼兒能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到間接地獲得語言經驗。

  (3)目標的內容應包括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三個方面。

  (1)知識概念的學習,包括所獲知識的數量和種類,以及操作這些知識的技能和能力。如要幼兒掌握多少詞彙、句式,以及懂得在什麼樣的語言情境上運用這些詞彙和句式。

  (2)情感態度的學習,包括興趣、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如形成幼兒耐心而有禮貌地傾聽別人說話的態度,產生樂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經歷的事和圖片內容的興趣,懂得並遵守語言交往中的一般規則。

  (3)能力的學習,包括組詞成句的能力和在具體語言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如能根據不同的聽者和不同的情境,恰當地運用有關的詞彙、語法和語調;能用連貫的語句說清楚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也能聽懂別人所表達的意思。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7

  在幼兒園的語言領域,我們應該培養幼兒講話禮貌,樂於與人交談。能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表達自己要講的事情,能聽懂普通話。喜歡看圖書,聽故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語言運用中發展起來的,對幼兒的交際語言十分重視,以語言活動課是幼兒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

  一、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要注意發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根據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幼兒語言。教師可在校園帶學生們觀察花草樹木讓他們對花草樹木的認識,提高了興趣。透過種植與照料花草,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是注入式多,這是由於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但如何運用並且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卻考慮不多。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範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師上《我給月亮做衣裳》時,有幼兒問:"月亮為什麼沒有一件合體的衣服?"為了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就說:"是呀!為什麼呢?"教師建議幼兒每天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經過一段觀察時間後,教師請幼兒說說月亮是怎麼變化的?幼兒說:"有時像小鉤,有時像小船,有時像半圓……因為它老在變化,所以沒有辦法給它做合體的衣服。"在實際觀察中,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發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教育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經常保持主動、積極的情緒,使之求知慾旺盛,愛動腦筋思索,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從事物間的聯絡中,初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概括,發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

  二、在日常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儘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遊戲,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每天,我們與孩子在輕鬆而溫馨的環境中開始我們的閱讀遊戲。即使他滔滔不絕地說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話,我們也要用鼓勵的眼睛望著他:哇,你講得好棒呀。讓他模仿你的面部表情,手勢和音調變化,你會發現,他真的很聰明。比如講完故事後讓孩子提問題或發表評論。另外我們還開展了故事比賽、評選“問號小名星”等活動。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閱讀和聽、講故事時獲得快樂。

  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其進行讚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我們班有個小朋友發音不是很清楚,我們對他不斷的進行糾正,只要他有點滴進步,我們就給予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現在,發音有很大進步,這些讚美的就像一個個小光環一樣,籠罩著他們健康成長。

  發展幼兒表達能力,還要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的言行規範,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並會正確使用。如稱呼問題,我們教給孩子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場合,會用禮貌語言稱呼別人。見到老人時,可以稱呼“爺爺、奶奶。”等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8

  透過本次語言活動培訓,逐漸感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現就個人的學習經過,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第一點,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有創意,讓幼兒體會到學習來源於生活,這樣幼兒才有愛好聽你的課。第二點,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要使一節課上得輕鬆,幼兒學習起來有興趣,不但要教師選材好,預備充分,使用教具公道。第三點,教師能創設寬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注重讓幼兒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節語言活動課:中班語言《捉迷藏》執教任:楊老師瓊臺師範附屬幼兒園,這堂課是選用中班教參上冊的語言活動,教師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讓幼兒感受語氣、語調的作用。如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較堅定的語氣表示不同意;講故事時,儘量把故事人物高興、悲傷的心情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錶現出來。

  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方式,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如何,都應該認真地傾聽並給予積極的回答。

  散文詩《捉迷藏》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黑夜、太陽、顏色等比擬成一群可愛的娃娃在玩遊戲,將天黑說成“黑夜用長長的手帕”蒙上太陽的眼睛,天亮說成解開手帕,想想豐富奇特,親切有趣。

  全詩透過樸實、淺顯的語言向大家描繪了一副絢麗多彩的自然風景圖,揭示了晝夜交替的自然規律及陽光照射和各種色彩之間的關係。“蒙”、“躲”、“擠”、“解”等詞的運用準確、形象,具有兒童情趣。

  幼兒語言發展與教育的核心理念:

  1.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是語言交往能力的成長。

  2.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往和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3.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與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多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9

  3月31日,首次瑞安市半西部幼兒園聯片教研活動隆重舉行。局義教副主任親自到場,為當天4個活動做了現場評價分析。其中我園2為青年骨幹教師自己設計的園本課程中班綜合活動《好吃的牛肉乾》語言《索麵長長》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作為西部山區的龍頭公辦幼兒園,我園近幾年致力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和諧發展,探索研究本土資源的開發。家鄉的特色取材易,成本低,成了幼兒園的首選研究物件。孩子們早在《工藝品》《老街》《特色小吃》等主題中感受到了家鄉的濃濃氣息。兩節活動均來自大主題家鄉特色小吃中。好吃的牛肉乾以認識牛肉乾的製作過程為主線,讓孩子透過觀看課件,肢體表現與情境遊戲瞭解了牛肉乾的製作過程:煮熟、切片、調味、烘乾、包裝後推銷到全國各地。活動的亮點是孩子們親身演繹(肢體表現)從牛肉到牛肉乾的過程,遊戲中得到了情感的體驗、遊戲的愉悅。《索麵長長》更是以其方言的獨特形式、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活動過程贏得了聽課老師的掌聲,更贏得了孩子們的歡笑聲。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

  任何一個起點都是困難的,但是任何起點都是有收穫的。當幼兒園老師真的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們因為完美的努力而笑聲多一點,完美的辛苦也值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很難,老師的參與很辛苦,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卻是受益匪淺的。願每一次辛苦都有收穫,讓每一次教研活動都有成效,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笑容,讓每一位老師都有魅力。

  幼兒語言發展培訓心得10

  首先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繼續教育的學習,透過本次學習我從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上都得到了很多的收穫,透過學習我對今後的語言教育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問的設計。

  要明確教材僅僅起一個橋樑作用,主要是決定於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要為教材的內容服務,要注重對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孩子聽懂作品,並善於把握整體資訊。提問不能過於模式化,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體現在提問上,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因此在提問的設計上能大則大,能變則變。提問要注重個體差異,要符合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注重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幼兒具有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創設情境,構築語言學習的新舞臺。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幼兒特點,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室的擺設、教具等都可作為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讓孩子在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維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我帶的是小班,針對小班年齡特點,我經常給予主動與老師交談的孩子以表揚和擁抱。這樣做以後,他們都非常親近老師,都主動地將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不高興都與老師講。孩子們與人交往的意識有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效果非常好。

  三、溝通心靈,撩開語言學習的燦爛天空。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是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的事業。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如果只顧“齊步走”、搞“一刀切”,那麼就會傷害到許多幼小的心靈:進步快的“吃不飽”,進步慢的則跟不上。尤其對一些“後進”的幼兒來說,由於教師的一時疏忽,教學策略上的“粗枝大葉”,說不定,從此就會了斷了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與願望。舉一個例子:當我每次組織孩子聽錄音故事的時候,我經常這樣邊做動作邊說:“插上電源,再按鍵,好聽的故事就出來。教師的多次重複,孩子們就自然而然會說這句話了,不會再對我說:“老師,這個,這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四、走向生活,尋找語言學習的活水源頭。

  語言,源於生活,源於實踐。語言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主要利用語言來完成。為了引領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廣地闊的生活空間裡,尋找學習的活水源頭,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孩子的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饒有興趣地去學習語言,熱愛語言。如每週可舉行一次活動,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有:新聞角、口述稿、繪畫日記等,人人參與、個個發言。這是孩子們“亮相”的大舞臺,也是語言訓練的極好機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週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師的面前,這樣,每一次活動,就顯得特別生動有趣,因為,這一天是孩子捕捉“語言”的好日子。透過交流,既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潛意識地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變化的習慣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孩子們已不把學習看作負擔,而處於一種主動探求知識的境地。因為,這樣的學習,使他們輕鬆愉悅,樂趣無窮。

  五、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我們也應嘗試透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從而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定的遊戲材料,模擬和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幼兒能在遊戲中觸景生情,邊玩邊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故事大王評選、做廣告、演啞劇、創編故事、猜謎語、說相聲等,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在遊戲中,幼兒可以說他們在實際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這也是幼兒個性化語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徑。同時,也應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發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當一個人拿起一張廢紙正準備扔掉的時候,很隨意的捲了一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扔掉廢紙。但是,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那完全成了他認識事物,學習知識和語言的小小一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素質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會遺忘的,記憶卻是要退化的、遺忘的。因此我們在語言教學中不應拘泥於孩子會講多少故事,會背多少兒歌,而是更要注重對孩子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有義務透過語言教育,讓孩子們擁有與人交往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好的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使其成為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讓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語言表達與交流的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