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精選9篇)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精選9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1
今年暑假我縣舉辦新課程培訓學習,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的轉變
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要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新課程理念主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倡導透過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動方式獲取新知,感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在課堂裡教師不再是一味地講,而是如何組織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洋,教師才能做到隨心應手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
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轉變。
以往的課堂大多數是教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裡學生都要服從教師。新的課程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把學生同等的地位來看待,與學生進行朋友似的交談,經常運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親切語氣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和體貼,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給予鼓勵和幫助,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三、結合實際對教材再進行加工和處理
隨著教材功能的轉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有一位專家說過,“如果你的學生只有四年級的水平,那麼你就要備四年級學生水平的課”。這一句話很明顯是要教師要因材施教,備出適合學生的課。所以,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狀況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時不但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並以此為設計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同時對教材提供的基本內容進行再研究,明確教材的優勢與不足。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述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的專研,為學生備出適合他們的課。
總之,新課程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透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同時又要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2
本人透過對《新理念》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平時所聽課改觀摩研討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
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能實際應用到教學中的的確很少,“開新車走老路”的教師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師自以為,每一節課都“蜻蜓點水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所謂的新課程教學。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新課程實施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是新課程理念“消化不良,”
一些教師由於沒有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轉化為指導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行為。目前,一是一些教師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忽略了課堂實效性。認為課堂“動”起來了,學生“站”起來了,就是新課程教學;課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滿堂灌了,就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活”課堂。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學生除了“鬧過”“喊過”,真正收穫、積累、感悟的東西很少。教師在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沒有把提高課堂實效性作為新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滲透到教育教學行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師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把它作為點綴課堂的“一道風景”
認為有了合作才是新課程教學,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實效性。教師對學生合作小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職責分工,對合作探究的內容缺乏精心策劃,對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創設和渲染,對合作的評價往往側重個人。
三是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多變
一堂課,有的教師又是用多媒體,又是用幻燈機,又是用直觀教具等,教師忙個不停,而學生則玩個不息,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學生實際上是一無所獲。
四是課堂評價機械單一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有的教師就是“你真棒”、“好樣的”等一些機械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學生也是霧裡看花不知誰對誰錯。
本人認為新課程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們真正把新課改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即使不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同樣推進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應把課程目標把握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有機結合。
①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真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③嘗試“做中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相互聯絡不可分割整體,它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為前提。沒有學生個體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無從說起。因此,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3
週六和三位同事去日照外國語學校參加了所謂的“《新理念》、《新課標》、《新課堂》暨中學名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會上聽取了北京教育學院通州分院毛洪其老師的《蘇州園林》及其他的講座《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教學有效性》,還有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的教授袁志勇執教的示範課《段落寫作入門》,因為時間關係,他的講座《論有效教學》就沒來得及聽,很是遺憾。
毛洪其老師把《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了:
1.揣摩語言,體會作者對故鄉故園的深情;
2.學習文章“目錄分解式”的介紹方法。
課堂上毛老師緊緊圍繞著這兩個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老師的角度看,很好的完成了這兩個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了毛老師對教材文字的深度挖掘,印證了他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當作美文來讀”的教學理念,也呈現了一種語文個性化解讀教學的模式。
但是,如果放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裡,作為一線教師的我,並不很認同毛老師的這堂課的。如果說要認同,那也只能是在學生已經按照常規教學來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後的“再賞讀”教學。
從毛老師的目標確定來看,本堂課更像是賞析課。我們不否認作者當年寫這篇文章時,確實是懷著對故鄉故園的深情,而正是因為這深情,作者才想把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知曉。正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把它當作說明文來學,況且,教材在選編這篇文章時,題目由原來的《拙政諸園寄神眷——談蘇州園林》改為了《蘇州園林》,目的就很明顯的是當作了說明文來安排的。所以,我更贊成把本文當作說明文來教。
另外,我從網上查閱了本文大量的教案,也都是按照說明文來設計的。我為什麼也要強調按說明文來教呢,因為這篇文章歷來是說明文文體考試的典範。如果老師不按照這種文體來教學,在考場上,學生是要吃大虧的。沒辦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還是更多的為了考試而教的。
有一點,需要宣告,其實,我是非常的欣賞毛老師的這種教學理念的,但是,因為考試的腳鐐帶在腳上,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很難徹底放得開的。所以,如果非得按照美文來教的話,我建議在按照常規學習了之後,再做一個美文賞讀,也是未嘗不可的。
另外,毛老師的講座《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教學有效性》講的非常好,給我們一線教師很好的啟示,告訴我們一線教師除了做一個教書匠之外,還可以做學問搞研究來提升自己的內在素質和專業水平。我想我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的。我有過這方面的嘗試,但是都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我達不到理論提升的高度上。
下午聽了袁志勇教授執教的示範課《段落寫作入門》,感覺耳目一新。袁老師的教學理念非常的清晰,從他的課堂教學來看,袁老師是在想摸索創造一種可以類似於數學例題的作文教學模式,從而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解決學生怕寫作文的難題。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一大熱點,全國關於作文教學的書籍、學生作文選,多得不計其數。可是還是有大批的學生不願意寫作,不會寫作。而作文又在語文教學成績中佔了近半壁江山,就是老師不著急,學生的家長也是很著急的,各種輔導書、作文選一股腦兒的往家搬,其實效果還是一般的。
袁老師的作文教學設計力求有例可循,從易到難,能夠面對所有的學生來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於有作文畏難情緒的學生來說,效果應該是不錯的。但是相對於骨子裡對作文天生有好感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無意又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和靈性的扼殺。
其實,真正的寫作應該是個性化的東西。愛好寫作的學生如果按照這種模式學下來,可能是才華殆盡了。
不過,從應試角度來說,袁老師的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是能夠迅速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的,很適合我們現在的國情。
當天,毛洪其老師和袁志勇教授,都是先執教了課,然後再做報告,都應該屬於學者型的教師。但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袁老師更好一些,身為一名老教師,袁老師能夠緊跟時代步伐,頗有老頑童的情趣,拉近了和學生間的距離,無疑多數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來。而毛老師講座講的不錯,可是課堂教學瑕疵還是很多的。在他的課堂中,真正參與進來的學生並不是很多,僅僅侷限於幾個積極分子身上,有學生回答問題,也是搬了教參照本宣科的。另外45分鐘的課,整整上了一個小時,讓我們有些迷惑,這兩個教學目標的學習到底是需要一課時來完成,還是兩課時呢?
這幾年,我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相對來說還是可以的。我發現無論是國家級的還是省、市級的老師,在上課時,都喜歡把45分鐘的課上成1個小時,甚至更多。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外出聽課學習,除了從專家那兒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外,就想學學專家們在45分鐘的時間裡,應該完成並能夠完成多少的教學任務?學學他們在一節課裡,能夠讓學生學到哪些知識?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需要那些專家們能夠洗盡鉛華,給我們展示一堂真實的家常課,畢竟他們是有很大的導向作用的。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4
新一輪課程改革如浪潮般滾滾而來,我和同事們一起搭上這艘巨輪,參加了新學年語文新課程培訓。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現在教師的職責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學會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領會課程改革精神。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既包括精神的充實,情感的完善與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讀、寫、聽、說能力的養成。教材應儘可能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語文新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應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教師務必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一堂語文課,學生不僅在閱讀課本,還在閱讀教師。這對教師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師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都是學生不喜歡的。而新課改的精神則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和發展的願望。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和引路人。教師和學生在探求知識上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有人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承認並且尊重學生的自主能力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採用以學生為中心有利於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再次,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只有教師做到教學觀念的根本改變,才能真正激發學生上課的學習熱情。
三、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是讓學生參與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的第四點明確指出:“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學生參與教學蘊含著重要的現代課程理念:活動、民主、自由。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學生參與應該是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統一。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有效參與的統一之中,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能夠全部落實。”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5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觀摩學習中,授課的三位老師都採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在學習活動中,每一個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有的看書,有的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問題和研究問題。在同學們對問題進行探究並形成幾點共識之後,再由幾個同學代表大家發言,提出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方案。課堂上同學們再對集中提出的共識進行探究,找出各自的不足之處,進而最後形成一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課堂上不可能將每一個同學的認識都展現出來,但透過自主探究學習和同學間的合作探究相結合,在一併行的時間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將同學們各自的認識達到統一、分化、再統一。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因此,課程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往,教師向學生展示的知識世界具有嚴格的確定性和簡約性,使教育、課程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種對於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新課程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注重與學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切實反映學生生活經驗,努力體現時代特點。
二、交往、互動、發展
例如在觀摩學習中,老師講授《磁是什麼》中的磁場的性質時,在同學們自主探究,並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後,並沒有馬上進行講評,而是又向同學們提出老師自己的方案,讓同學們比較自己的方案,找出差別在哪裡,有哪些不足,進而使同學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不僅讓同學們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是對課程改革的呼應。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頑疾均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醫治;課改下,學生活了,課堂活了,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於交往,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重視過程,促進發展
老師在講授《力》時,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時,不僅利用課件演示,在同學得出結論後,馬上針對得出的結論,讓同學們舉出身邊發生的例項,分析說明哪些適用於剛剛得出的結論。使同學們理論與實踐能緊密相結合,使學習到的理論轉化成形象的、可感知的知識。
新課程改革,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突出激勵和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究和感知新知識。而不是單純地學習一點膚淺的理論,而是更注重於理論的應用,使之成為能促進同學不斷進行探究和發展的活的知識。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6
如何把新課程標準用於指導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是廣大教師所熱心探討的話題。
一、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對初中數學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1、新課程標準有助於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重要學習理念,隨著新課程標準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教育工作者以這一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過程中,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逐漸得到了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的認可和青睞,並在實踐中發展完善起來。這一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合作探究知識,在具體實行過程中,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知識、合作探究知識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機器轉變成了學習的主體和主人,教師透過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由教學的操作者轉變成了教學的指導者、評價者,由高高在上的權威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摯友。師生角色的這種良性轉變在沒有新課程標準指導的情況下是無法實現的
2、新課程標準有助於實現師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實現了師生的角色轉變,新的角色帶來了課堂教學的新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上老師單向傳授知識,缺乏師生互動的情形被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和諧的氛圍下圍繞某一問題進行學習、交流、合作探究的互動情形所取代。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師生互動也就得以實現。
3、新課程標準有助於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在三維目標的要求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具體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並進而發展他們的個人情感,促進初中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發展,教師就應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業務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同時,教師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標準的原則與策略
1、按照三維目標精心設計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標準,按照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三維目標進行教學是廣大數學教師必須遵循的原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感的三維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原則和指導。可以這麼說,如果三維目標沒有在教學中得到實施或體現,那麼新課程標準也就不能在教學過程得到實施或體現。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主動的按照三維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切實做到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發展情感,這樣,新課程標準才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切實的推行。
2、在教學中實現數學思想、方法、知識的高度融合
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的高度融合是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科特徵,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的靈魂。初中數學學科的這種特徵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實現數學思想、方法、知識的高度融合來推動新課程標準的實施。
3、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推廣,資訊科技教學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初中課堂教學中。眾所周知,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在化抽象為直觀、化複雜為簡單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初中數學複雜、抽象的學科特徵與初中學生抽象思維水平不高之間的矛盾正好可以透過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手段來解決。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對於推動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4、推廣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有重要意義,學生在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後,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作為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探索上少走彎路。學生透過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掌握知識後會大大增強自信心,會產生深入探究的動力,學習會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為了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他們會主動與教師和同學探討。這樣,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就能得到實施。如,提醒學生在課堂上及時做筆記、課後及時複習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筆者解決了心中存在了許久的疑惑,進一步理清了初中數學的具體思路,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對初中數學教學具有重大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標準的原則與策略。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實踐中應積極探究和總結經驗,新課改目標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實施,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7
再讀新課程標準,我對怎樣上好體育課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
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少講,少給學生具體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發現、探索、研究,讓學生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
二、要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需求。
教師上課時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對發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體驗的現狀;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少些干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得到鍛鍊。
三、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在學生對上體育課為什麼不感興趣?
我認為原因有四:
1.學生體質差,在活動中很難找到成就感。
2.部分學生怕吃苦,因為體育課不同於其他文化課,運動量大,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身心疲憊。
3.教學內容單一,現在體育課上主要是幾類大專案中的幾個小類:跑跳類主要是短跑、中長跑、跳遠,球類主要是籃球。
4.受學校硬體設施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長時間下雨),再加之學校不重視,體育課經常被擠佔,學生就認為體育課可上可不上。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
1.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活動,設計的活動要生活化、有趣味,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積極參與,才會克服困難堅持下來。
2.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批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整個教學中,會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應過於苛責,不應使其喪失信心。教師在表揚或激勵學生時,要避免簡單的說“好”“很好”“行”,而應說:“你做得非常好,老師很喜歡”,“大家來看***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語言進行激勵。
3.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有學生之間的互評,更要有學生的自評。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8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因此,對任何一個數學教師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順利完成數學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體現《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已十分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標以及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1、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定問題的情境化。首先透過思考題,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然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歸納出最終的結論。
2、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透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透過各種資訊科技及各種軟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
總之,透過本人一學期的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心得9
近期,東湖區進修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學習。如何更深的理解新課程,以及資訊科技在新課程中的運用。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這次的教材培訓、聽課評課、教研討論等,感到這一實驗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教科書,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十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覺有些力不從心。 透過與 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這次的學習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一輪的課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今年我國實行了第八次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身在一線的教師們都應該嘗試著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
(一)教師地位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而今,透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三)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為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為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老師的法寶;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都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透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侷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於透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