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4篇),歡迎大家分享。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

  課標是教學的航標、也是教學的指南針,熟悉掌握《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下文稱為新課標)是每位學習者的責任。此次課程標準較以前變化極大。正如尹少淳老師所說:“美術課程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以深化教學改革為突破,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的變革。因此,課標的變化之一是實踐育人。新課標倡導在真實豐富的情境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此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設計、策劃、製作、觀賞、創造等,更加註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次,新課標堅持教、學、評一體化原則,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和考試命題建議,將教學重心從“重結果”回到“重過程”。

  透過本次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學習引發了我對今後教學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的認知和理解,認真研學和開展大單元、專案式等主題教學,以增強知識的連線和整合,同時也要形成良好的課程觀,而不僅僅只是課堂觀。在教學中,要根據《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的指向和要求,真正體現美術教育始終以學生髮展為本。新課標的頒佈,要求我們從一個單純的美術教師角色向著合作型、創新型教師方向前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2

  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它指向的是素養養成的過程而非結果,所以新課標與現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課標中論述了美術學科的地位和性質:“美術學科是藝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育和發展學生藝術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可見美術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一、一致性

  課標中的“核心素養-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四個藝術實踐-二十個任務”。即美術學科課程的框架設定,始終保持著一致性。(胡知凡,2022)首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確定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將原來的“影象識讀”融入到“審美感知”,體現了核心素養更加綜合和濃縮;其次藝術課程的課程總目標融入了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又以藝術課程總目標為依據,每個學段的學習任務群又透過任務落實核心素養,體現了層層遞進和螺旋上升的趨勢;最後四個藝術實踐(造型·表現、設計·運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也與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相關聯。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落實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具體化

  學業質量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與總目標相關聯,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可測、可評的方面,也是核心素養的具體化表現。學業質量清晰明瞭的規定學生學習之後將“知道什麼”(事實)“理解什麼”(概念、內涵)“做到什麼”(實踐)“學會思維方法”並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獨特性

  在逐漸重視學科融合和跨學科的教學實踐上,美術學科要以美術學科的獨特性引領教學活動,實現共性和個性的結合。由此教師的美術技能作為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能力,需要好好掌握,才能貫通和發展別的。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3

  今年的4月21號,教育部印發了202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標準將從今年九月份開始實施,同時也將影射未來十年的教育升學考試。在今年的新課標中,藝術課佔總課時比例9%-11%,與舊課標的佔比保持一致,但它的地位和豐富性卻有了很大的提高。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分別於2001年2011年制定印發,在引導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新課標聚焦核心素養,重視青少年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關注藝術與其他學科、生活、社會、科技等的關聯性,加強跨學科教學,重視青少年綜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修訂後的課程標準主要變化包括:

  一、強化課程育人導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最佳化課程設定內容結構。課程結構將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更多藝術課程內容。

  三、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新課標整體規劃不同階段青少年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明確學到什麼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

  四、增強指導性。新課標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圍繞核心素養和開展專案式、問題式、主題式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

  五、加強學段銜接。新課標為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美術教育設定了不同的課程目標,強調教學應符合青少年接受能力的設計思路,體現了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間接性。

  那麼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面對新課標教學的核心素養、跨學科融合、任務驅動、大概念引領、學業質量標準這些特徵,我們應當提升我們的美術素養、跨學科素養、美術知識技能等等,不斷學習,摸索出經驗,逐漸去適應新課標下美術教學的要求。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4

  這些天我仔細地閱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課標實驗稿與課標修訂稿對體育課程性質的闡述作了比較,我有了以下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體育學科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乎民族的興衰和復興,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體育老師的主要職責。新課標重新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對於每個水平段的體育課,選擇什麼內容?該達到什麼目標?課中該用什麼手段去組織引導?很難入手。修訂後的《課標》將實驗稿中“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在對學生提出的每一條目標要求之後,修訂稿中都會列舉達到相應目標要求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供老師們選擇。同時,還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仔細閱讀後,我覺得我更加明確了應該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習目標。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是我的弱點,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是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探究的。修訂後的《課標》整合了原先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確立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體育教學,這是一個整體,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發展的。

  《課標》的修改向著強化運動技術學習;突出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強化教學內容彈性指導;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體育教師的評價地位,強化體育成績的考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該不斷地區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5

  本週我透過閱讀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從而關注到新舊課標間的差異,現將我的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

  新舊課標不一樣的六個關鍵點:

  一是新增核心素養內涵,增加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二是課程內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題與載體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三是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將“寫作”“口語交際”合併為“表達與交流”,將“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

  四是新增學業質量,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部分編寫。

  五是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相關要求;

  六是附錄:語法修辭要點中增加常用標點符號的說明。

  新課標中統領總體目標的是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四點: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新課標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不僅是書面能力,還是這些影響人一生的人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我覺得以後說一個人“語文很好”,不僅是卷面分數高,綜合來說都是極高的評價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語文學習的重要觀點就是“從閱讀到思辨”。現在的“新課標”中,就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之一。無論閱讀或者創作,如果太正規化化,孩子們很難長遠地、自驅地讓自己成為終身閱讀者或終身表達者。孩子創造一個平等表達與思考的場域。引導、引申、激發孩子的表達。在平等的環境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認同的,不斷地邁向自驅性的思考和表達。“新課標”中倡導的創作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語言邏輯”等目標,正是如此。

  總之,學習新課標,讓我明白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回到培養學生“創新思辨”的素養上來,培養孩子適應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6

  《2022年藝術課程標準》的提出使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步入核心素養的時代。新課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美育人,重視藝術感知和情感體驗,突出課程綜合性,強調學科融合與跨學科教學。

  核心素養是這次新課標的關鍵,其重點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課程中的學習任務著重於學科內設計的嚴謹和連貫、跨學科設計的可遷移性、超越學校設計的真實性與可操作性、過程設計確保師生共同參與。考察核心素養透過學生的藝術積累與理解、藝術實踐創造能力以及多維的思維能力。

  新課標的四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其中,審美感知是基礎,使學生能夠感知體驗藝術美、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藝術表現是必備能力,能夠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創意實踐是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集中體現,感受和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堅定文化自信;文化理解是正確價值觀引領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瞭解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傳統,理解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學會尊重、理解與包容。

  現代問題的複雜性,以及發展所需的創新性促使學生需具備全面的問題解決能力,所以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對於美術教育來說勢在必行。那麼該如何使學生獲得跨學科的知識便指向以下幾點:學習跨學科遷移中的關鍵概念或“大概念”;學習理解跨學科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絡;透過主題學習聯絡不同學科;透過合併學科或建立新學科來組織與促進;以專案式學習為基礎,促進跨學科的研究。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7

  讀了關於課標修訂解讀之語文課標,讓我領悟了老師要著力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著力培養的能力有:閱讀、表達的實踐能力,語文學習的創新能力,注重讀書的能力等等。我認為特別是語文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下最應注重的對學生的培養。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閱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我們現在大多數注重了孩子的成績,而一味地做題,光靠做題是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相反,應多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絡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絡起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在其他科目中的學習,比如: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在其他科目中,課上的表達鍛鍊、課文的閱讀理解等都是在培養孩子們閱讀、表達實踐能力。應該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學習新課標解讀時,講到“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強調了“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那麼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呢?如何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

  我看到了部分班主任老師採取了讓孩子們一個禮拜背誦一篇習作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在晨讀時間讓孩子們反覆朗讀課文,每星期一篇課外閱讀,讓每個孩子一個月讀一本經典名著等,無論什麼方法,都重在培養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幫助孩子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閱讀長篇著作,而且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不過,除了這些,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都更加明確、清晰和充實,給了我信心,也幫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8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主要在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兩個方向八個方面發生了變化。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由學科立場向教育立場轉型。藉此緣由,我透過對比學習新舊兩版課標(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認為新課標在美術學科上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核心素養內涵的“新”。新課標提出的藝術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與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影象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不同之處在於將“影象識讀和審美判斷”合併,變成了“審美感知”,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回歸到人本身,幫助學生髮現美、感知美,提升審美情趣。

  二是,課程內容結構的“新”。將以往的按學習領域的劃分方式轉變成按藝術實踐進行劃分,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美術語言始終貫穿其中。從課程內容設定的順序可以看出,每一學段均以注重發展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欣賞·評述”為起點,到以強調發展學生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的“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再到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之間聯絡的“綜合·探索”。內容設定層層遞進,加強了學科間相互關聯,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三是,教學實施的“新”。由以往按四大學習領域劃分的單一的、獨立的授課方式,轉變為整體的、系統的授課方式,強調以任務、主題或專案的形式開展教學,將知識、技能嵌入其中,透過綜合性、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技能,提升綜合能力。

  雖然這裡是以新課標體現在美術學科上的“新”為主要說明,但從該版課程標準名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已經與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融為一體,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理論或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視野擴寬,樹立整體意識,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內的縱向銜接,更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配合。堅持以素養為導向,重視將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育。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9

  從2011年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下文稱為舊課標)到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下文稱為新課標)的印發,本文嘗試窺得一些“具體改變”的線索。

  一、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橫向連線,學段縱向連線

  相比舊課標而言,新課標加強學科橫向連線,以音樂和美術為主線,多學科融合為輔線,在學習任務群中培養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學習知識的廣度;加強學段縱向連線,新課標的學段劃分更符合學生的基礎,加強學段之間的連線,尤其在第四學段選修課程中,與高中模組課程產生了一定的連線關係,增強了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二、新課標更好的搭建學科持續理解的支架

  (一)從藝術實踐來看,新課標有更清晰的美術模組劃分。以欣賞.評述為例,將身邊的美術、中國美術賞析、世界美術賞析、中外美術簡史四類學習內容結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為教師合理運用教材資源指明瞭方向。

  (二)從學習內容來看,新課標以學習內容也就是學習任務群的方式,注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方式的養成,將學生持續理解的主線對應於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以下圖為例,橙色部分的學習內容將對應欣賞.評述,從任務群的方式出發,學生從第一學段欣賞身邊的美,第二學段感受中外美術的魅力,第三學段領略世界美術的多樣性,第四學段概覽中外美術史。學生從第一學段養成審美感知的思維習慣,並貫穿於整個義務教育的美術課堂中,在驅動性任務中引導對美術的感知能力的持續理解,這樣的持續理解恰是藝術核心素養的必備要求。

  三、新課標更詳細的任務要求,為教師落地實施提供了建議。

  相比舊課標的目標、學習活動建議、評價要點而言,新課標將學習任務分為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視點集中於“教學目標”和“評價方向”。內容要求詳盡的闡述了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側重點,對於教師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提供了建議;學業要求則為教師評價要點給予了參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會偏離課標,而是以教學設計實際落地課標。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0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為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透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裡、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透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透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透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透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為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新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從理念到目標、從實施到評價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

  在學習了新課標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發揮主動性,培養創造思維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過去以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正如杜威所言:“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划向前。”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寬鬆自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與文字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深處的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於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進步。

  二、尋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室,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習語文,運用語文。

  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2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重新學習課表,又把一次次的實踐進行總結。為此,透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讓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透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透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3

  透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瞭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倡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

  這樣,透過數學問題的探索、學生大膽的嘗試,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從這一點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透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為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4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透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透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