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

  “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於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有論者將其稱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新課標的立德樹人、文化自信,體現的就是一種大語文觀,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透過六大學習任務群,實現知識本位——素養本位、教材主體——生活融入、被動接受——實踐探究、精心預設——創新生成、聽記默寫——問題解決、碎片講解——鮮活情境、成績分數——生命成長,最終指向學生終身發展。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

  新課標的頒佈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讓我充分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豐富性、深刻性和藝術性。

  1、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新課標規定了核心素養的內涵: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新課標規定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從三個層面六個任務分四個學段進行具體的說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3、跨學科學習。可以結合數學等學科學習,或者自己參與的科技活動,學習撰寫並分享觀察、實驗研究報告。語文可以選擇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等開展學習、活動、研究、討論,更好地體現“大語文”學習概念。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3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2022版新課標中凝練了語文的核心氣,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彰顯了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

  意識決定行動。我們心中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滲透到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點滴中。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語文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薰陶,增強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進一步促進全面的素質教育。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4

  學習了新版《語文課程標準》後,我明白了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教語文,並不單單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幾篇拗口的詩文,公式化地賞析幾段文字,按照模板寫一些沒有經歷體驗的空洞文字。而是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體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讓他們活學活用,而非紙上談兵,則要求我們教師創設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學習情境。學生在情境當中會產生學習知識的願望,真實情境下的學習更容易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5

  經過對2022年初中語文新課標的仔細研讀,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強化素養導向。本次新課標不僅強調“核心素養”,更為實現三維目標與人的發展的統一性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素養型課程目標”,它具有實踐性、情境性、整合性、反思性等特徵,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達成。

  2、聚焦學習任務。新課標根據內容整合程度建構了三個層面的學習任務群體系,從基礎到發展再到拓展,六大學習任務群中每一個都貫串義務教育四個學段,使得學習任務群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3、注重學業質量。本次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的有關內容。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語文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四個學段的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標準之間相互銜接,體現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進階,為核心素養評價提供了依據。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6

  2022新課標的幾大變化:新增了核心素養,增強了語文課程的思想性;新增了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六個任務群又分為三組,任務群的學習,增強了知識的叢集性,不像以前那樣零散甚至斷層。更提升了知識的可運用性。這些重大的變化意味著我們今後的教材和教學也會發生重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程能更適應時代的變化。

  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我們要加強學習,要不斷反思。讓我們與新課標一起成長,願我們的課堂呈現出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7

  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本學期在學校的精心組織下,我認真學習了課標,針對課標附件中“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結合日常的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類推薦。課標給的是按文體分類的: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我認為可以根據閱讀習慣和常見的內容分為:雜誌、文學類、自然科學類和歷史傳記類。其次是由課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課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延伸到《世說新語》的整本書閱讀。重視自讀課文後的推薦。

  如八下《大雁歸來》一文課後便推薦了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鑑》。還可以根據作家作品推薦。如《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新疆域》,這本書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適合補充閱讀。以上的推薦方式非常有利於學生對某一專業領域興趣的培養,和集中瞭解,同時也適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最後,課外讀物一定要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

  老師在推薦讀物時,可以遵循從現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長、小說散文先行等原則。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平日裡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家的作品,在較長的假期裡推薦學生讀一些歷史小說及人物傳記,不但可以和歷史學科進行互補,故事性強的小說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8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全面提高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出發點,強調語文課程內部的整合,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強調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的整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全面發展。

  把語文課堂擴充套件為整個現實生活世界,把語文學習變為學生的真實生活,把以前彼此孤立的、缺乏生機的聽、說、讀、寫環節,轉變為學生充滿活力的語言生命實踐。將語文與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溝通,突出體現綜合性學習跨學科的特性。總之,學習新課標收穫頗多,改變教師以往的舊思想、老方法,用新教育理念武裝頭腦,課堂成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9

  “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教學目標就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他們的閱讀量,讓其更好的參與日常學習與生活。以“單篇精讀”為主的傳統閱讀教學模式雖然有利於夯實學生基礎知識,但已不能達到增加學生閱讀量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群文閱讀”應運而生。

  它要求教師自主選擇和組合一組學習材料,師生圍繞這組材料的議題,對所選內容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到求同存異的目標過程。透過群文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閱讀資訊量、更廣闊的閱讀平臺、更多的能力培養機會。

  讓我們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營造生態、開放的閱讀環境,最大程度地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品味閱讀,享受閱讀。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0

  經過本次新課標的學習分享活動,我意識到新課標是一種新的學習,講究學生們自主學習;新課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新課標要求學生語文的學習方式要從單一學習轉變為綜合性學習;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踐行新課標的理念,提升課堂效益。

  相較2011版課程標準,“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的相關內容。以前語文主要考什麼、分段性是比較模糊的,現在,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語文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

  基於學業質量標準來設計作業,能完整地、充分地反映核心素養要求,能更精準地、有進階地編寫作業內容,能更多樣地、有創意地編寫作業內容。

  新時代的作業思想與大單元教學理念是一致的,這就要在大概念、大目標的引領下,形成大的進階性的任務群。從學業質量內涵的表述維度來看,大單元作業設計就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在大目標形成的學習情境中,以作業為支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表現和發展水平。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1

  透過學習“跨學科教學”以及新課標等內容,我深刻體會到跨學科教學可以彌補分科教學的不足。現在絕大多數學校在科學課程中採用的是分科教學。容易出現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脫節。分科教學在聯絡實際時,因受到學科的侷限,往往是蜻蜓點水或只侷限在某一關節,而不是真實情境的完整的問題。真實完整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內容,如果僅侷限在學科教學,就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學科教學應與跨學科教學結合起來,相互補充會更好,跨學科教學可以彌補分科教學的不足。教師應加強跨學科教研,拓展自己的視野,研討學科間教學內容的交叉點,交流學生已有的學科基礎,提高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科間教師的合力。跨學科教學可以由學科教師獨立指導,也可以由不同學科教師協作完成。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

  關於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方面提出了評價要求。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閱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的目的、物件、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內容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白,注意實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根據這樣的一個教學提示,我們可以擬定六個觀察要點:

  一,在閱讀鑑賞過程中有物件意識和目的意識,根據不同的物件和目的分析表達效果;

  二,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的交際物件、情境與目的,選擇不同的內容與方式;

  三,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書信簡訊、便條,能夠格式規範完整清晰的傳遞資訊;

  四,能夠有目的的說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恰當使用說明方法,說明性語言準確;

  五,能夠區分不同文體樣式的實用場景,根據場景選擇記敘、描寫、說明等表達方式;

  六,閱讀非連續性文字,能夠關注文字間的關係,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學習任務群的評價:教、學、評一體化“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活動評價“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觀察點。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3

  在課程目標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時代踏踏實實的到來了。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確提出透過語文學習,要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那也就是說透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具有一定的中華文化底蘊的積澱,培養學生根深蒂固的熱愛中華文化,並且能夠堅定的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對中國的文化充滿自信,從而才能培養出具有家國情懷的可靠的接班人。

  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個板塊,而是分成了四個領域,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梳理與探究。如果說課程目標上的變化是期待和預料之中的,那麼新增的兩個內容鑑賞與梳理,那就是創造性的。閱讀與鑑賞的融合,對於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能僅僅引導學生去讀,去感受,更要在讀的基礎上去思考,去與他人溝通,從而發揮創造性,真正落實鑑賞這一詞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學會鑑賞就是一線教師急需深入思考的問題。

  新的課程標準根據時代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教師和學生需要關注變化,共同成長,與時俱進!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4

  在學習新課標過程中,我學習了語文新課標的變化和重點。

  1、語文課時佔總課時的20%—22%,全科第一,妥妥的學科之王!

  2、新課標第一強調的就是素養教育,語文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這意味著大語文時代正式到來!

  3、原小學要求學習的129首古詩文增加到160首,從課程改版上踐行“文化自信”。

  4、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的四個板塊: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梳理與探究。除了基礎閱讀和作文外,增加了整本書的閱讀,且語文試卷的文字量連續五年增長,這就說明,未來閱讀量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績。

  5、新課標強調跨學科融合教育,這體現在語文方面,最直觀的就是閱讀的多樣化。

  新課標強調九年一體化教育,要有連續性和進階性,這將體現在不同深度廣度的分級閱讀。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5

  一、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二、適應現代社會要求。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三、墊持“課程基本理念”。

  透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丈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錯誤傾向。

  四、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習後,讓我明自在教學程序中要特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斷精神。即要求譜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依據課標開展教學使學生獲得現代壯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中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6

  《新課程標準》 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透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閱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說,對閱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閱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閱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初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檔案,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檔案,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透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

  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在喚醒主體意識上,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不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課堂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裝置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