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範文(通用6篇)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範文(通用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回顧十年來課程改革的歷程,我認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就談談課改十年來我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與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

  8月21日-22日,參加了寧波市教育局組織的2012年高中新課改教師培訓,本次培訓安排的內容非常充實。21日是通識培訓,雖然有些內容已經在縣裡組織的7月份培訓裡聽過了,但仍然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東西。22日是資訊科技學科知識培訓,當然更有針對性。培訓結束以後,對本次培訓進行梳理,有以下幾點感想:

  1、聆聽了許多優秀教師的講座,感觸很深,對新課程的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浙江省的課改始於06年,到今年已經有6年了。在這6年裡,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踐均有些內容需要作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應該說這輪課改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過去那種一味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生存的土壤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是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我們資訊科技學科,這種新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這次的新方案就有三個方面的變化:變化一:模組調整。必修教學內容由3個模組調整為2個模組,不再二選一,教材不變;變化二:教學內容調整。《資訊科技基礎》模組教學內容調整:一些已成為常識性的知識與技能不再重複教學:資訊瀏覽、網上資訊獲取、瀏覽器的操作等。減少了義務教育階段已深入學習,且不常用的內容:網頁製作。義務教育階段已深入學習,且比較實用的資訊處理方法:字表處理。適當加強了資訊科技本體知識的學習: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涉及到多媒體技術的部分內容整合到《多媒體技術應用》模組的學習中。變化三:選修。選修課程的開設:資訊科技被列入職業技能類選修課。實際上,資訊科技在知識拓展類、興趣特長類、職業技能類等都可以開設相關選修課。知識拓展類——國家選修(網路技術、資料管理、人工智慧等)、大學先修(計算機基礎、C、JAVA等)、前沿課程(雲計算,物聯網技術)、職業技能類——應用性課程,計算機動漫、影視作品後期製作、電子商務等。興趣特長類:資訊學競賽、機器人。綜合實踐——整合性課程,與研究性學習結合。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當然,新課程實施也存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例如部分教師仍然沿襲原來的傳統教學觀念,上課模式換湯不換藥。應該說,自己對新課程改革還是積極擁護並主動參與的,在課堂中也嘗試使用各種新方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經過本次新課改培訓後,對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了更強的信心。相信我省的新課程改革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2、對選修課程有了新的理解。

  在以往的觀念中,一直以為課程都是由專家來編寫的。如果哪一天要我們自己來編寫課程,那肯定是“鴨梨山大”,生怕編出來的內容不成體系,質量不能保證。但是在聽了奉化市教師進修學校董老師的講座後,感覺選修課的開設並不是很難,雖然起步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編教材、整素材,但隨著時間的深入、經驗的積累和教學素材資料的積澱,我們也是應該能夠做到的。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我們不妨先編出來。可以一邊用一邊改,逐步完善。當然,選修課能不能開設、要怎樣開設還取決於學校的性質和學校領導的想法,在一些普通中學裡,高考壓力不是特別大,那麼可以考慮透過選修課及其他特色專案的開設來增加學校的內涵和特色,但是對於像我們學校這樣的省一級重點中學來說,可能難度比較大,自己想開學校也不一定會同意的。作為資訊科技老師其實很忙的,要忙高一會考,還要忙高三的高考,還有網上閱卷及多媒體網路維護等沒完沒了的雜事。當然如果學校有意開設選修課程,我們也將積極參與。

  對於我們學校而言,由於平時沖掉的課程比較多,實在擔心課時到時會嚴重不足,會考複習時間難以保證。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以上幾點是本次培訓的感想,這次培訓受益匪淺,感慨頗多。希望今後此類培訓能多多安排會。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3

  轉眼間已經是新課程改革的第五個年頭了,從一無所知到逐步摸索,從反覆思考到大膽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及課程標準確實有著她獨特的魅力。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在經歷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洗滌和昇華,正逐步形成科學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觀念。

  我們學校在本學期也開展了多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感,有所悟,並有所改,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指導。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經過培訓後,我校的很多教師的工作都在發生著變化:張華芳老師的趣味課堂、彭秀峰老師的小組合作課堂、張豔老師的生動有趣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向安彪老師的研究式課堂……越來越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快樂的學習方式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正發生著前所為有的改變:“我最喜歡我們班的語文課,一堂課下來,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輕鬆!”“英語課真有趣,還學到了知識。”“以前我們學語文最怕的就是作文,現在啊,我們都迫不急待上作文課呢。”

  雖然我們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進步,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仍然成為阻礙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拌腳石。

  如如何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感受和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如何創新處理教學資源;有效教學手段的更新;觀注學生學習能力可持繼發展等等各方面問題急等解決,再加上我校處於吉首市苗族集中的偏遠地區更加深了問題解決的難度。但我仍堅信,只要長期的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業務水平,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成為一項藝術創作,而全面發展的學生便是這項創作中的藝術品。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4

  經過近階段新課程改革培訓,聆聽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學習了幾位名師 的典型示範案例。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它改變了以往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結合我自己近20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新課程改革的科學性;新課程標準改革了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總結,使之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被動掌握“雙基”為主動探究學習形成能力,這樣能讓學生更靈活的應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

  二、 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更加註重經典與近代的融合,更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它改革了以往教材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讓學生在題海戰術中接受“特種兵”式的訓練,以往教學方法,學生即使也能出點成績,但也只能講是“只懂招式而未得精髓”。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是使學生透過類似於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組織下透過學生自身參與,經過探究活動,由學生主動發現概念、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瞭解規律的熱情。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要叫他們學不好物理還真難。課堂上學生們認真探究,刻苦鑽研的情形,我似乎看到許許多多新的科學家正如雨後般的春筍那樣破土而出,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總之“格物永珍、究理天人;奧秘無處不在、探索無處不在、思維無處不在”。共和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全民族素質的提升。身為物理教學工作者,我將一如既往地把物理新課程改革推向縱深。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5

  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多元智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健全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創新型人才,以適應未來社會日益發展需求,我國實行了第八次新課程改革。此次課程改革以其全新的理論備受世人關注,它不但理念新,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廣,包含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方法論、專業學科知識等許多科學知識,而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注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得到50多位院士及專家的論證,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是一次有深層意義的教育變革,為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描繪了美妙藍圖。

  20xx年秋,天津市也將全面展開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7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五天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的觀點真可謂清新雋永,富有哲理,充滿思辯性,使我受益匪淺。我喜歡南京師大博士生導師周志華教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引領,喜歡課標組成員、東北師大鄭長龍教授風趣幽默的語言,喜歡天津師大靳瑩教授中外教育對比和充滿哲理、思辯的教育理論,喜歡市教研員劉紅梅、趙俊東老師求真務實、富有激情的實幹精神。培訓使我更加認識到課程改革的艱鉅性和教師責任之重大。

  一、新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揚棄。

  新的課程改革不是對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傳統教育方法的揚棄。現代心理學認為有七種智慧在人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即語言、教學邏輯、空間、音樂、身體運動、人際關係和自我認識能力。我國傳統教育重視學生認知水平發展,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忽略學生的過程評價,以考定終身。這種教育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受蘇聯教學理論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教學中心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社會的發展發揮過巨大作用,培養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其中也不乏有許多精英人才,但同時也存在侷限性。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資訊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精英教育也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求。新課程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傳統教育相比,更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注重有效知識的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這些不是靠一味的活動、一味的表揚鼓勵、一團和氣就能實現的,而是靠不斷髮揚傳統教學中的優良經驗,全面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和情感價值觀的形成來實現的。

  二、新課程改革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此次課程改革首先是一場教育思想的變革,課程改革同時也需要一批有正確教育思想、改革意識和專業化知識的教師來執行。所以在課程改革中,既要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又要避免一味的課堂形式上的創新,要時刻把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牢記教育過程的不可逆性,肩負歷史責任感。為此,我認為教師應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學習意識:加強理論學習,關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動向、經驗與誤區;

  2、學生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3、專業意識:既要抓緊時間提高本學科專業知識,又要豐富其他學科專業知識,如心理學、課程論、探究教學方法論等知識,特別是樹立終身學習習慣;

  4、過程意識: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知識的有效形成過程,而不是結論,還知識原有生命力,關注過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和評價;

  5、研究意識:熟練掌握探究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進行有效探究;

  6、困難意識: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初期教師都普遍歡迎,躊躇滿志,一旦實施,將會面臨巨大困難與困惑,教師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7、開放意識:教學中要不斷引入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絡,以開放教學培養開放學生;

  8、社會意識:此次課程改革採用模組教學,弱化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社會意義,所以教學中,要樹立社會意識,挖掘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來教學。

  樹立以上幾種意識,將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有助於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新課程改革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過於關注的知識體系,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教學過分依賴系統講授和題海訓練,學生的學習過分依賴死記硬背和強化訓練,從而形成了“聽著學科學,坐著看科學,紙上算科學,脫離社會想科學”的局面,這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教學有其長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傳統教學有利於短時期內知識體系的傳授,但不定都是知識的建構,不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許多知識的探究過程以及實驗驗證經常被結論、定理和考綱不要求所代替,長此以往,學生哪有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倡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引入模組選修機制,讓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注重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建立健全學生完美人格。個性化選課,學分制管理,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密切聯絡生活的學科知識,這些都將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也必將更加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從而使學生熱愛科學、應用科學、探究科學、親近科學。

  四、密切注意課程改革試驗中存在的誤區。

  新課程馬上就要來了,有些人歡呼雀躍,展望憧憬美好的未來,有些人還在疑惑觀望,消極迷茫。的確,新課程改革是美好的,但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專業化知識支援,新課程改革也將會“穿新鞋走老路”,走形式上的過場,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走進課程改革的一些誤區,在理論培訓中,天津師大靳瑩教授的報告給我們許多啟示,例如:

  1、合作學習不是小組討論

  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係,但教師不應失去教學主導作用,不要把課堂變成“小組合作秀”。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認知規律,有一定目標,達到某種 效果(如學習目標,科學方法、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等)的學習方式,討論不是漫無目的、漫無時間、漫無探究慾望的討論。

  2、自主學習不等於自學

  新課程體現自主學習理念,但絕不是學生想到哪,教師就講到哪,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教師沒有主見。自主學習是由學生決定為什麼學、如何學、何時學、學什麼、在哪裡學、和誰一起學,不能等同於自學。

  諸如這樣思辯性的觀點還有許多,如:課堂不等於課件展示會,探究活動不等“滿漢全席”宴,問題意識不等於提問,對話不等於問答,教學有效性不等於立竿見影等等,這些觀點都有利於我們提高認識,避免走進課改誤區,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為期五天的新課程理論培訓,猶如清泉一般甘甜,沁人心脾,讓我更加堅定信心,此次課程改革在我們全體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結出豐碩成果。

  深化課程改革培訓心得6

  兩個周的新課程通識培訓課已經結束,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環境的影響,我也沒有認真聽進去。本來,我對教育也挺感興趣,可是因為諸多原因,我並沒有很刻意地去關注,而是偶爾在遇見各種現象時,內心獨自感慨,立志將來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當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從小學上到大學,從家庭到學校,迄今為止,我們仍然是被教育的物件,儘管我們已經成年。有一天,我們走出社會,也仍免不了學習,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終生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後來的每一次心靈的自我發現。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很難跳出來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現存教育本身的各種優缺點,儘管我們會懷疑,甚至會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但我們卻很少會想,我們應當接受怎樣的教育,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甚至於一種教育方案實施的方法和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克服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新課程通識培訓課給我們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們應當如何去把教育辦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適應每個人的自身發展,同時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應當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個性發展,培養自我發現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興趣,並在快樂中學習。如此,才能讓每一孩子都有稜有角,有自己的特長,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要求應試教育必須向素質教育轉型,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減輕壓力,注重學生多方面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養,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學知識的教授上。培根曾說:行為播種習慣,習慣播種性格,性格播種人生。因此,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是決不能忽視的。作為一個負責的施教者,必須考慮到自己在哪方面影響了學生,從而間接的影響著未來的社會。美國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教育。個人覺得,一個人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說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隨著人的一生,並對人生施加強有力的內在影響。一群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響社會,教育有什麼理由不去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培養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這一階段時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時期,教育更應該投入更多力量到學生性格的培養中。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有了以人為本,注重對學生性格培養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設法貫徹落實和實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機制,保證整個教育體系順暢流通執行。其次,建設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更不容忽視,尤其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遠山區需要國家政策支援。最後,教育發展應當受到社會上每個人的關注,家長和老師應當避免走極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要立足長遠,更需要當下從事教育的人們或將來有志於從事教育的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金錢物質和待遇的回報來影響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選擇和決心。

  我深深感動於寧夏一中的校長所做的演講報告,感動那個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設身處地的著想。有誰,不是從高中的課堂走到大學的講堂?看了那些孩子們成長記錄袋,我深深感到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和悉心疼愛,以及師生間感人至深的情感。當下,很多人都厭倦了作為初高中老師的繁忙,厭倦了作為小學老師的無聊,很多人都羨慕大學老師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課少,輕鬆閒逸。然而,這卻未必是最真實深刻的體會。我要毫不客氣地說,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適合做任何老師的,甚至幼兒園的老師也不要做,除非轉變觀念,否則不可能稱職。

  想像著當你站在那麼多孩子中間,看著那麼多雙純樸明淨的眼睛深深地注視著你,你感受到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渴望以及對你深深的期待,難道這不是愛嗎?難道這不是生命的魅力嗎?生命的價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來衡量的,也不是有閒暇時間的多少來劃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實地度過了每一天,感受到這世間的愛與溫暖,並深深的眷戀,然後不求回報地投入。馮驥才曾說,永恆沒有終極,只有它燦爛而轟鳴的過程。這一代又一代溫暖與愛的傳遞,便是永恆。我相信,人類文明是因為有愛和溫暖才更加輝煌燦爛的。但願每一個有感於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時,我也要向那些奉獻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們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謝我的高中老師對我的培養,是他們促成了我眾多重要價值觀的形成,讓我感受到生命,愛和溫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