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10月18日,我認真聆聽了靖邊縣舉辦的“20XX版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專題講座。從潘老師透徹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20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感觸最深的是20XX版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研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著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透過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談6點體會:
一、透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懂得了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課標要求,上好每一節課。
二、透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
三、透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透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倡導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透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學生能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六、透過學習,使我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透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得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隨著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理解和參與不斷深入,教師們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換,教和學開始向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新課程新理念,對於每位教師來說都是新生事物。現在我們要改變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確實有一定地難度。但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改變是不行的。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中,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理解、在活動中提升。每節課都要有數學活動,活動要為探究某個問題而設計,不能只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明確活動的目標任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抓探究點,探索什麼?怎麼樣把學生探究過程選擇適當的方式暴露出來,再次需要注意探究的過程、方法、結果,學生的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是教師要把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一個數學的提升,從而促進對知識的掌握。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結論,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得出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成績也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教學中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實這一數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可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常常會有疑問:“為什麼要學數學?學了數學有什麼用?”我們數學老師常常會教育學生數學學習很重要、很有用,但到底有什麼用又說不清楚。因此有些學生走上社會後認為,“學習數學除了應付考試以外沒有任何價值”。我們的數學教學,讓學生感受不到價值,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數學需要改革。
1、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從何而來,到何處去”
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老師填鴨一樣的使勁填,學生既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知識從何而來,又不知道學習了將到何處去。從生活中來,就是要讓數學的新問題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到生活中去,就是要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現實生活,讓他們感覺自己學習的東西是有用的,有現實價值的。新課程就很好的重視了這一點,“圖形與位置”中,基本上是選取的學校作為背景,統計圖表也是以學生關注的生活密切相關。
2、創設現實化、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情景
我們的老教材,往往忽視對於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有許多問題看似從實際出發,實則離學生的實際有十萬八千里,比如隨便找一本數學書,幾乎所有的應用題都是千篇一律:桃樹有多少棵,梨樹有多少棵……某車間原計劃生產多少臺機器(或零件),實際生產了多少……如此機械空洞的內容,試問怎麼能讓學生進入生活化數學情景呢?而我們的新教材,比較注重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但這些問題情景往往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之上,象打折問題,追擊問題,利潤問題,存款問題,這些都是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景,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
3、把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規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同時又指出:“要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特別強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還能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能夠學以致用。選擇和設計富有現實意義的、來源於生活的、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具備一定探索性的習題,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在數學教材中,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的習題有很多。例如利用經緯度確定位置,利用電影票找座位,利用統計圖看資訊等等,不僅我們的練習明顯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們的數學命題也逐漸體現出這樣的傾向。 “數學來源於生活,也必須根植於生活。”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有應用價值的數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數學命題中要考慮學生對周邊社會及生活環境的認識,增強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滲透日常生活、理財、環保、科技、數學史、資訊、法制等教育取向的知識,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體現數學試題的時代氣息和學有價值數學的理念。
3、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在數學教學中採用探究式教學方式,改變以往過於強調接受式學習方式,這一點正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在各種教學觀摩和教學評比中,探究式學習方式被應用得越來越多。但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的依據決不能看這種教學方式是否時尚,教學不是趕時髦,關鍵是看這種方式是否適合你的學生。對於學生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是: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往往有不同的方式。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這種差異,鼓勵學生採用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總之,新課程不僅改變了學生,也改變了教師,我們應該多學多看,努力適應新課程。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始於20xx年數學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她的童年。20xx年,教育部頒佈了源自對實踐的反思和理性思考的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她將在今後一定時期指引著我們的數學教學實踐。
一、《新課標》充分體現數學價值
教材中學習素材的選擇,圖片、情景、案例與欄目等設定,拓展內容的編寫,以及其他課程資源的利用,都與數學內容有實質性地聯絡,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實質的理解。
1、教材內容首先關注數學課程內容的主幹
教材在方程、不等式和函式等部分內容中,突出了“代數模型”的含義和建立代數模型、求解代數模型的過程。在分析不同機率實驗實質的過程中,抽象出“機率模型”的含義,分析機率模型的實質,並在此基礎上概括模型思想的實質,以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在運用圖形性質解決幾何問題、構造代數物件的幾何背景、利用圖形特徵表達數學問題等活動過程中,概括出借助圖形表達數學物件結構的含義、基本做法和作用,以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在有關證明與求解方法的教學內容中,關注對通性通法內涵與價值的介紹,而不應當捨本求末,過於關注特定的技巧、方法。
2、教材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嚴謹性
對於定理的學習,教材體現了結論的探求過程,以利於學生明確條件,理解結論由來的道理;在證明過程中,用嚴謹的過程來幫助學生條件與結論之間的因果關係。
3、課程的編排反映數學價值
《標準》對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要求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能方面,還包含數學思想、數學活動經驗方面。教材在表現課程內容時,圍繞主題,介紹有關的產生背景、發展過程、思想方法、應用情景等,以求全面反映其數學價值。
二、《新課標》利於學生學習
學生是使用教材的真正主人,所有的教材都應當以學生為主體。
1、教材更接近學生生活
教材在內容的引入上更接近學生生活實際,這樣更能體現我們數學來源於生活,並且服務於生活的宗旨。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從“梯子問題”中出現的`“與直觀相異”的現象出發,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求解思路。
2、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與學生認知相輔相成
《標準》強調: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因此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幾點體會
1、在教學中應樹立新觀念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教師已經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學生的合作者,我們應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結論,而應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2、教學中師生應互相溝通、交流
在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教師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一起探索,分享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學習。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3、在教學中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數學開放題是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由於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
新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還會有更多的收穫!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5
一、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6
透過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失。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7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它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數學模型。教師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學生也不必死讀書.而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收穫如下: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
適應教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8
《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達,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讓“走教案”變為為生動性教學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就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要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入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知識、物質、身體的準備等;
其次,要求學生專心聽講,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最後,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先看書後做作業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後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複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絡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幹。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9
在新課改下,數學要透過觀察、思維、實踐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根據數學學科性質特點,要建立能體現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素質。考是老師的法寶,分是學生的命根。長期以來,一支筆,一張卷,以鑑定和篩選為目的考試模式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始終承受著分數的壓力,分數標準變為評價學生人格的標準。學生在其中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使考試成為套在學生頸上的鎖鏈,學生畏懼考試,討厭分數,考試的功能自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為此,必須把考試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那麼也應是考試的主人。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激勵學生,培育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對成績差的學生,實行無劣等考核,教師透過熱情的幫助、補課,使學生減輕心理負荷和過重的課業負擔,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高中新課程強調改變過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注重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的需要。 那麼對於新課改下的考試評價,我認為考試只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髮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唯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物件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的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髮展,減輕學生壓力。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0
20xx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美與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透過這次學習。我發覺這幾方面較之以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和創新,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理解課標新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原來的三句變成了現在的兩句。基本理念之二是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性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比未修改之前多了“認真聽講、積極思考”這兩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基本理念的轉變,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去做將來對社會有用之人的重要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廣大教師不僅要明確自己的角色轉變,而且也要熟讀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讓理論知識充實到我們的實踐中去,從而更好的駕馭教材,靈活選擇新的教法,去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熟讀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能力
新課程總目標的制定,讓我們教育工作者為培養時代創新人才肩負起更神聖的使命。有人說過,一般的教師是教“知識”;好的教師是教“過程”;卓越的教師是教“智慧”。新課程總目標的制定不僅僅是對學生為適應未來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做卓越的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時代的弄潮兒,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新課標把發展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使學生透過數學學習獲得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四基”、“四能”作為新課程總目標之一、之二,促進小學教育更全面的發展。
三、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1
透過對初中數學新課標的認真學習,我對新課標受益匪淺,初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本人經過學習與探索,有以下體會:
一、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說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鑽細研,對學生要全面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在的學習狀態,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四、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2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生成性課堂”
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共同探討”
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學生多說”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