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家園的相互配合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情況中,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們常常會產生溝通上的問題,老師會埋怨家長不配合,家長則指責老師太麻煩。如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是幼兒園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老師——讓家長了解你的教育意圖,這樣你的工作會容易些。
在每個活動開展前,老師們總是最清楚的,因為,活動的設計是根據老師的設想而生成的。那麼,家長呢,其實他們還在雲裡霧裡呢。告訴家長,你的活動意圖吧。讓家長們瞭解活動的目的和要求,他們才能配合你。
二、多聽聽家長的想法,其實有時候他們說得很有道理。
與家長隨時保持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關注教育,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可能會更新。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往往會更勝過老師。靜下心來聽聽他們對教育的看法,對孩子的瞭解,對於老師您,開展教育活動可能會更有利。
三、坐下來一起談談,可能你會有新的靈感。
和家長一起來設計活動可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老師的思路往往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困擾,比如不夠前衛,不夠時尚,不夠全面。但如果您的家長們能參與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這些不足,可能都會被彌補。而且,老師還用不著苦口婆心地宣傳,因為這個活動也是家長們共同設計的活動。可能,老師您的活動準備工作,家長們也會急著來幫忙。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2
聽了潘老師的講座之後感受頗多。
首先就是規劃的重要性。要讓孩子每天對要乾的事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認識,才能有清晰的目標,做到有事可幹,避免無所事事。有了規劃還不夠,還要做到專時專用按照規劃中的時間認真落實,提高學習效率。有了規劃還要積極的去落實,如果就知道制定規劃不認真落實的話,那麼規劃也就成了水中月。
其次是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對整個學科的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要讓孩子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逐漸增加閱讀量,形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最後就是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情況和分數。不要把分數看得那麼重,不要一味的責罵和批評孩子,要幫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跟孩子一同總結失誤的地方,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要給孩子一個寬鬆愉快的家庭氛圍,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恩施市實驗小學幼兒園梁莉老師我們帶來的家園共育的策略,課上老師不僅帶我們學習理論知識,還分享了很多案例,讓我們從真實的情境中來感悟家園共育的重要。
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願望。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成倍的效果。
每天在接送幼兒時,總會有家長問:"今天某某表現得怎麼樣?"或是:"某某這段時間怎麼樣?"那麼,怎樣向家長反映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以前,我在這方面不太注意,說話直來直去,不講技巧,結果說了半天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起家長的誤解,使自己很被動。意識到了這一點,再和家長溝通的時候,我很注意講話的內容和方法,邊摸索、邊試驗、邊總結。現在,我用自己總結出的方法和家長溝通,取得了家長的理解、信任、支援、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在各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下面是我對家園共育的心得: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
幼兒教師的教育物件是天真可愛的孩子,在這些"小可愛"身上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在告訴家長之前教師要想一想如何向家長表述,可以先把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告訴家長,再敘說孩子的不足。
二、策略性和藝術性
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的。
三、微笑服務,熱情有度。
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微笑服務,《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的發展。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可見,幼兒園擔負著為幼兒服務和家長服務的雙重任務。在服務中,微笑是非常重要的。
四、主動交流,加強溝通。
溝通的形式涉及口頭或書面溝通、詳細或簡略溝通、正式或非正式溝通。根據幼兒園工作的性質基本上藉助家訪、孩子入園與離園的機會與家長溝通。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主要以談話為主,一般是主動與家長聯絡,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就溝通的內容而言有以下幾種:
1、歸納總結孩子平常的表現,主動告訴家長,同時瞭解孩子的家庭背景。
2、針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情境或事件進行交流。
3、針對孩子的進步或發現孩子的缺點進行交流。
4、針對生活中某一教育現象如溺愛進行交流
5、針對家長的困惑或自己的困惑進行交流。無論哪種情況,溝通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客觀性。因家長的性格、愛好、年齡及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同,溝通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有的家長會主動與老師交流而有的家長不善言辭或意識不到就會缺乏與教師的溝通,無論哪種情況,教師都應積極、主動與家長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會使教師和家長之間架起相互瞭解與理解的橋樑,那麼任何的問題與矛盾都會迎刃而解的。
五、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科學指導。
教師只有必備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正確實施教育並且科學指導家長,同時要多閱讀幼兒教育的相關書籍才能掌握幼兒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動態,跟上時代的步伐。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透過網上家園共育工作方面的學習,本學期,我們開展了以下形式的活動;口頭形式。家訪、家教經驗交流,以及平時與家長交流等,主要向家長介紹班中老師的情況,和一些家長需要配合方面的問題。讓家長對老師有一個全面地瞭解,能更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同時也瞭解幼兒的身體發展狀況和幼兒的性格習慣等等。這樣,幼兒一入園,我們就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我們班很快就能正常開展活動了。我們的遙遙小朋友的奶奶,一開始報名時,就對我們幼兒園持懷疑態度,開學後,她對我們的工作萬般挑剔,總是嫌這嫌那,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確實也有過這樣那樣的想法,但是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冷落他,而是用更多的熱情去關心他,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家長。終於這位家長改變了他的態度。
在一次家長開放日中,這位家長由衷地讚歎道:孩子們的進步真是太大了,沒想到我的孩子這麼懂事了。老師,太謝謝你們了,你們辛苦了,真不容易啊!
由於家長水平的參差不齊,他們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們利用家長會、家長園地,向家長們介紹教育方法。我們的宸宸從小沒睡過午覺,家長說要不就別睡了,可到下午活動時孩子的精神就不好。於是我們就和家長商量,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讓他睡午覺。每次午睡就專由一個老師幫他脫衣服、上床,拍著他睡覺。
這樣我們從生活的點滴開始,耐心、細心的不斷重複、引導,注意多與家長交流,在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下,到學期末的時候班中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大部分孩子能自己穿脫衣服。有的孩子還能將衣物擺放整齊,個別孩子還能自己整理衣服,有一半的孩子能夠自己疊被子。連家長都感覺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後變了個樣。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喜在心上。這證明我們的辛苦與努力沒有白費。使用口頭形式,我們做到既面向全體家長,又有重點地進行工作,在瞭解孩子和了解家長的前提下進行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工作。
文字形式。包括家園聯絡本、家長園地等。家園聯絡本是實現家園經常取得聯絡的好形式。在聯絡本中,我們可以獲得教育效果的反饋,瞭解幼兒的家中的表現,而家長也從中得知幼兒在園的表現和幼兒園對家長在配合教育上的具體要求等。每到星期五,我們都及時地關心好天氣預報,以便通知家長們換曬被子。
參與活動形式。家長適當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也是家園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十二月份,我們開展了家長開放日,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先讓家長了解活動的目標,使得家長有目的的觀摩活動,更深入的瞭解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自己孩子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活動後,我們又進行了互動形式的家長會,讓家長們共同討論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同時將部分家長的教育經驗與其他家長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對於家長工作就是贏得一個家長就等於贏得一百個家長,放棄一個家長就等於放棄一百個家長。在兒童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我們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有效的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只有進一步拓寬工作渠道,努力發揮家長的主動性,才能密切家園關係促進家園共育。
幼兒園與家庭互相合作、協調一致是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家庭與幼兒如果在教育觀點上發生分歧,各自為政,從而導致教育力量相抵消,受害者最終是幼兒。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4月23日晚7點我和家人聽了潘老師的家庭教育的講座,感觸頗深。在我家娃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有很多的感觸,在聽潘老師講座的過程中引發了我的一些共鳴。在這裡寫出來,和大家貢勉。
一、讓書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首先讓孩子從小就與書為伴,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來好多繪本,常常和孩子一起看,給她讀書上面的原話,有時候我和他爸沒時間,她就自己拿著書,又拽又咬又啃又扔,我們都不加以干涉。那個時候的想法就是:讓她感覺書就是玩具,能讓人玩,沒有距離感。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了,我也開始看書,讓孩子看到家長也喜歡看書,她會覺得看書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對書又有了很強的好奇心。在這樣即喜歡又好奇的心裡的驅使下,孩子能不愛上閱讀嗎?
二、注意話語的潛臺詞。
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覺得潛臺詞是特別重要的,每句話從家長這裡說出來對於孩子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家就經常出現孩子記得我說的什麼什麼,但是我不記得了。就是家長跟孩子說的話,所以,家長跟孩子說的話要稍微注意一點,自己先感受一下,潛臺詞是什麼。比如,我想要提醒孩子該寫作業了,不能說"趕緊寫作業,你怎麼還不寫?"這樣讓孩子聽起來,覺得家長認為她是個不愛寫作業的孩子,作業是負擔、是任務。家長要說"寶貝,你作業寫的差不多了吧?寫完了,跟媽媽聊聊天吧,可喜歡聽你在學校的故事啦!"這樣孩子一定覺得在媽媽心裡,自己是個愛寫作業的孩子,不會認為作業是個負擔。
三、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
在我家,沒有明顯的家規,我們會激烈的討論很多問題,在討論過程中,經常孩子會出言反駁我們的觀點,我們也從來沒有對孩子的觀點指手畫腳,大多數都是肯定,只是我還有不同的想法,也會告訴她,讓她自己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不把自己當成權威,但是,我們會做孩子的基石。讓孩子覺得發生了什麼事都不是事,爸爸媽媽永遠是她的後盾。這樣孩子的心裡是穩定和充實的,是有強大的安全感的。還有,我們比較尊重孩子的意見,比如,要出去玩,一般情況下,都會三個人一起商量,時間、地點、怎麼玩、玩什麼。但是,也不會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父母的意見同樣重要。
這就是,我聽曾老師講座後,聯想到的自身的一些情況。當我聽完講座並把它寫出來後,感覺自己對育兒方面每天都能有所感受,而且,也很開心認識曾老師!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潘老師的講座,讓本焦慮的我,舒緩了一下心情。
孩子上了初中,作為家長肯定都是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的,也可能會特別在意孩子考試分數。如果家裡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家長可能會倍感輕鬆;如果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有的家長甚至可能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作為成績平平的初中生家長,我們這個家庭也不例外。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可能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考試成績理想,一種是考試成績不如意,如果孩子已經非常努力學習了,可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我的孩子現在就處於這個情況,此時,家長不應繼續引導孩子將失敗原因歸結為努力,否則會加重孩子的學習壓力。
聽了潘老師的課,擊中了我,要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功力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每次考試,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學霸,不能以天才學霸的.目標去要求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跟他一起去克服自身焦慮情緒,調整好心態,認真分析,對於學習這件事要有客觀的認識。
家長還要做的,是持續關注孩子達成目標的過程,督促孩子完成學習計劃,並和孩子一起分享在不斷努力、不斷進步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重新獲得取得進步的信心。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7
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個陣地,家長是幼兒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時時刻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但是對於許多家長來說,他們對於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怎樣提高家園工作認識上的統一,形成家園同步教育,使教育效果最最佳化,教育影響最大化,我們在開展家園共育工作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現就家長工作的點滴經驗進行分享。
一、開通多渠道溝通,用真誠感動家長。
1、樹立正確的家園溝通觀念和方法。首先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和不足,坦然面對,正視不足,不斷改進;其次,真誠的對待每位家長和幼兒,和每一位家長做朋友,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真誠,為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礎,
2、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感受。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珍貴的、獨一無二的寶貝。有的家長工作忙,家長匆匆忙忙的接送孩子,還有的將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給了家裡的老人,但父母每時每刻都牽掛著幼兒園裡的寶貝,特別對於新入園的幼兒家長來說,這種牽掛尤為突出,擔心孩子不能適應新環境,是否好好吃飯,午睡時是否哭鬧,是否喝水,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焦慮、緊張……不言而喻。於是,我們透過照片、小影片等方法,及時將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發給家長;在一日生活中,細心觀察,對幼兒的點滴進步做好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利用家訪、微信平臺、qq群、接送孩子時間,圍繞孩子的發展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利用《家長園地》主題展板展示育兒知識和每日活動內容,時時處處站在家長的角度,瞭解家長的需求,回應家長的心理需要,使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取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
3、針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環境的家長,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與家長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對於年輕的家長,積極鼓勵、肯定他們;對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我們要視她們為自己的長輩,積極熱情地與他們打招呼,這些都能使家長感到受尊重,感到溫暖開心,所以,雖然家長和我們各自角度不同,言行舉止也不同,但是他們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方向:愛孩子,我們只有抓住這個基礎,才能更好的與家長合作,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用眼睛去擁抱孩子和家長,用家人的關切和耐心對待每位幼兒和家長,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從幼兒教育專業的角度,幫助家長分析原因,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
5、透過家長微信群,鼓勵家長按照教育要求,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習慣,並將效果在微信群進行分享,以供家長借鑑。為家園共育統一性提供基礎,提高了家長教育認識,同時也取得了家長的信任。
二、運用互動模式,不斷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
幼兒、家長、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三大支點,讓幼兒、家長共同參與幼兒園活動策劃中,是我們追求家園共育的新舉措。
注重參與,資源共享。以前親子活動家長只是旁觀者,只是在旁邊看孩子或協助自己的`孩子,沒有真正參與到教育中去,無法體現家長的教育功能。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我們深知家長教育作用不容忽視,所以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改變了以往的舊模式,使家長真正成為家園共育的主人。
首先,請家長參與活動的策劃,透過微信平臺、海報、家長委員會會議等形式向家長公佈活動草案,徵求家長意見和建議,瞭解家長的想法和需求,引導家長出謀劃策,制定活動方案;
其次,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活動內容。讓家長熟悉幼兒園教學內容,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助手,透過各種途徑為孩子們聯絡和組織活動資源,如灞現代農業生態園、御品軒工廠店、悅牙谷體驗基地、幸福時光親子戶外營地、咸陽寶葫蘆少兒研學基地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六一”兒童節,我園以“弘揚傳統文化。做自信中國人”為主題開展活動,家長為孩子們聯絡了戲曲表演、泥塑表演,為自己和孩子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傳統服裝,從觀眾變成演員,與孩子共同參加傳統服飾展示,在電視臺工作的家長還毛遂自薦在開幕式上擔任主持人;透過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轉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了認識,加強了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幼兒園工作。
第三,從旁觀者到參與者角色的轉換,拉近了家園距離,增進了瞭解,同時也促進了親子感情。如幼兒故事大賽中,由家長擔任評委,併為獲獎幼兒頒獎,既使家長體驗到參與活動的被尊重感,又看到了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向;再如每學期開展為期一週的家長義工活動,透過做教師的助手,為孩子們服務,使家長體會到幼兒教師工作的辛苦,同時也增進了瞭解;還有教師愛崗敬業演講活動中,家長作為嘉賓參加活動,加深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再有親子運動會,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裡玩遊戲,加深了與孩子的感情,提高了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家長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轉變,為更好配合幼兒園工作不斷努力。
第四,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幼兒園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職業的家長具有各自的職業特點,如交警家長教給小朋友交通安全知識;婦科醫生家長為小朋友們演示“我是怎麼來到這個美麗世界的”;馬術師家長為小朋友介紹“如何與馬兒交流,如何騎馬”;教師家長帶小朋友做有趣的實驗;烘焙師家長教小朋友製作香香的餅乾等。家長進課堂活動的開展,既挖掘了家長的教育資源,又提高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使是家長深刻了解幼兒園工作的特點,從而更有效地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三、統一認識,加強指導。
《指南》對3—6歲每個年齡段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作為專業的幼教機構,應該向家長進行宣傳,共同建立對幼兒的合理期待,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從而進行科學的家園共育。我園透過《家長問卷調查》統計,概括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如:“大班幼兒要不要學寫字?”“孩子任性不聽話怎麼辦?”“如何陪伴孩子閱讀?”“要不要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別的孩子都報了,我的孩子不報會不會上學後跟不上?”等等。針對家長的種種困惑,在家長學校時間,幼兒園特別邀請知名專家以“大班幼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解讀兒童行為背後的密碼”、“如何陪伴幼兒閱讀繪本?”等為主題的專題講座,轉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統一了認識,為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幼兒園與家長是幼兒教育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究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家長掌握教育的技巧,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努力使幼兒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8
馬青松教授針對家園共育聊了很多,其實也是告訴我們父母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所以我用更加謙卑的態度聽完了此次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馬教授首先講到這麼一句話:“心情好,一切都好。”教育孩子首先讓孩子有愉快的心情開始。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總是說“人家的孩子怎麼好,自己的孩子怎麼不好”。我們總是善於給孩子貼一個負面的標籤,長時間下去就會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我很笨”“我不行”。以後遇到事就唯唯諾諾,生怕自己做不好。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積極良好的心態。如果我們可以給自己孩子請一個保姆,那你們會有一些什麼樣的附加條件呢?有耐心、有親近感、善於和孩子交流等等許多。但這世界沒有哪一個人能比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積極的做一個孩子理想中的父母。那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你們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嗎?一位母親每天辛苦的掙錢並告訴孩子將來送她去最好的寄宿學校,孩子聽後告訴媽媽以後也要掙很多的錢把她送到養老院,母親聽後驚訝的不知所措!
馬教授還說:“家長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告訴孩子你哪裡行!”這樣,孩子的優點一點點被放大,這樣他的優勢就會被髮展到極致。
幼兒園老師有專業的理論作為基礎,用正確的兒童觀來看待孩子。作為父母也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當我們的思想統一之後才能家園共育,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9
家園共育一直都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重點,也是班級和家長實現共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的途徑,今天有幸聆聽了趙潔老師的講座《家園共育工作例項分享》,讓我學到了很多有效開展家園共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家長在育兒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認識,但他們的育兒理念是不全面的,應該怎樣引導家長,從而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趙園長給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要做好心理的準備,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一種嚮往;其次,做好孩子生活的一個準備,儘量讓家裡的作息時間和一些規則都跟幼兒園進行同步;再者,要做好言語的準備,過多地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中心,過多的苛刻孩子會讓孩子缺失一定的安全感,所以應該正確讓孩子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最後要做好交往的準備,帶孩子到小區內跟小朋友進行玩耍,同時培養孩子分享的意識,做好以上四種準備,再和幼兒園密切的配合,這樣能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我們老師應該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引導家長,才能更好的開展家園共育工作。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做到尊重孩子,愛孩子,懂孩子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優秀的幼兒老師。我也將以此為目標而奮鬥。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由於工作調動,本學期擔任蒙氏大班數學工作。就本班情況進行進行以下分析:
家庭教育存在的盲區:
1、家庭教育重視早期智力的開發,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忽視對幼兒進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現為家庭教育小學化問題嚴重,家長認為對孩子只有過早地進行認字、加減運算、認讀漢語拼音、背誦古詩等,親朋好友聚會時好讓孩子有展露才藝的機會,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視眼前智力的培養髮展;忽略了培養孩子的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遷就孩子、保護孩子,必然導致幼兒片面地發展。導致孩子可能是“高分低能”,也可能是性格執拗孤僻。許多家長不能敏銳的發現、理解:幼兒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質量取決於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質等因素,未來社會情商重於智商。
2、重視特長教育的培養,忽視身心的全面發展。不少家長片面地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特長教育,就是透過一些社會上開辦的培訓中心、活動中心對孩子進行體育、舞蹈、或琴棋書畫方面的專門訓練,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長。於是不管孩子興趣如何,一味地奔忙於幼兒園、家庭和培訓中心之間,盲目地參加各種興趣班,弄得孩子疲憊不堪,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幼兒發展不一,個體差異,班級老師調動等等一系列問題。構成了家園共育的難以協調,透過各種方式與家長溝通交流。我們制定了
1、家園溝通個別化這個方案
家園合作,首先就要隨時適當的溝通。只有做好溝通,才能使家園雙方特別是家長動態地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共商教育策略,協同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孩子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漸進的過程,為此,我們搞家園共育園地或家園聯絡冊的做法,隨時地抓住各種機會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我們的家園共育園地,除常規性的計劃、家教指導等,我們還記錄每天班級的動態的資訊反饋,如:每日的數學作業,拼音作業我們都會掛在家園共育欄裡面向每位家長進行反饋,讓家長心中有數隨時地抓住各種機會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特別是進步的地方進行展示,如那些小朋友在今天的什麼活動中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表達、如何合作等,讓家長及時瞭解自己孩子在園情況。並且家長也配合主題,進行對幼兒在家情況的反饋,進行記錄,並談談自己的想法,也可用便條形式,拿到班級來交流。因此接送孩子時,看家園共育園地成了我園家長每天的必修課;因此家園共育園地也成了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互動的良好平臺。
2、家園互動多樣化
我們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豐富的經驗是我們寶貴的教育資源。為此我們積極引導家長與我們合作共構幼兒園課程,充分利用他們的資源使我們的課程更加生動更有價值。我們的做法如下:
(1)、家長參與教育環境創設:開展活動,環境先行。為此我們發動家長參與我們的環境創設,與孩子共同收集圖片、照片、查詢資料等,這樣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近階段的教學活動,同時也讓孩子在活動前能未雨先繆,獲得相關經驗。
總之,家長工作需要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創新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家園共育。家長在多樣化的互動模式下才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家園共育才會與時俱進,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我們的家園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讓我們把家園合作視為我園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嘗試,勇於探索。讓愛成為家園合作的主旋律,讓幼兒園和家庭攜起手來,一起努力,共育佳苗!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現在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影響,只有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家園共育已成為擴充套件教育的時空,是發揮教育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必要條件。
一、家園共育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一)家長對學前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隔代教育情況比較普遍
一些年輕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或者為了自己輕鬆,把幼兒交給老人帶,80%的幼兒都由爺爺奶奶接送,幼兒長期由老人負責,由此出現的問題:
1、有的爺爺奶奶只能保證幼兒的飲食起居,根本談不上教育。
2、爺爺奶奶較之父母更加溺愛幼兒,幼兒容易霸道、任性、自私。
3、由於現在的年輕父母自己也是獨生子女,導致年輕的父母責任心不強,教育和陪伴不到位。
(二)部分家長不掌握幼教規律,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有些家長功利心較強,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心態比比皆是,幼兒才剛上幼兒園1年,就有家長想給幼兒報各種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有的家長大班第二學期就在給幼兒找一年級的教材,威逼利誘讓幼兒學這學那,造成幼兒過早厭學。
(三)幼兒園和家庭教育沒有延續性和一致性
很多家長和教師都會碰到“一個小寶兩個樣”的問題,幼兒在幼兒園會堅持說普通話,有禮貌,用過的東西會自動歸位,會自己穿脫衣服,也會遵守許多幼兒園裡所學到的規則。但是,回到家裡就不是這樣了,爺爺奶奶嬌慣幼兒,父母看到幼兒做得不對因為心疼幼兒就視而不見,造成教育的不一致和延續性的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幼兒園應該採取多種策略和方法,讓家園在幼兒教育上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家長的共同成長
(一)辦好家長學校,普及家教知識
家長學校是專門為家長開設的課堂,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教水平和家教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幼兒園應健全家長學校管理機構,選聘一支高素質、懂教育、熱愛家庭教育工作,又善於開展家庭教育的人員組織,成立家長學校專兼職授課教師隊伍,負責家長學校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對家教科研工作的研究。
(二)辦好家教園地,指導家長行為
家教園地是幼兒園與家庭聯絡的一個紐帶,是向家長展示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戶,更是進行教育交流的一塊園地。應設園級和班級兩級家教園地,在園級家教園地中向家長公佈辦園宗旨、教育目標、幼兒一週食譜、家長在園行為規範等,班級可創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教園地,在家教園地中教師不僅向家長展示工作計劃、幼兒在園表現、育兒知識等,還可發動家長寫一些育兒經驗、心得體會等進行相互交流,從而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使雙方形成合力,對幼兒實施協調一致的教育。
(三)做好家訪工作,增強溝通的及時性
幼兒園應改變傳統的守株待兔式溝通方式,少請家長,多去家訪,建立家訪和缺勤回訪制度。教師還可靈活採用家長聯絡冊、電話、家長QQ群、班級微信平臺等形式,將幼兒近期活動的照片傳送至群裡,讓家長第一時間瞭解幼兒的在園表現,變被動等待為主動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夥伴關係,讓家長由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四)評選模範家長,組織家教經驗交流
幼兒園每年應在全園開展“爭創學習型家庭,爭做模範家長”活動,評選模範家長,整理家教論文、經驗文章在全園範圍內交流。此活動能促進家長引領家長,用家長的親身經歷向家長傳播教育理念、教育策略。
三、提供多元化參與方式,讓家長成為教育的資源體
(一)家長開放日,增進理解與交流
家長開放日是幼兒園向家長展示辦園理念、課程特色、教學過程的良好渠道,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縮影。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形式可多樣化,如:“六一”慶祝活動、冬季運動會、保教活動彙報會等,透過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瞭解幼兒生活、學習情況,使家長和教師彼此加深理解和交流。園內還應組織新生家長“陪讀”“品餐”等活動,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觀摩並參與教師組織的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具體瞭解幼兒園生活常規及自己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和發展情況,促使家長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對幼兒的教育。
(二)發揮家長職業優勢,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家長均可成為幼兒園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園提供多種支援和幫助。隨著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探索與深入,教師可根據並利用家長的職業特點將家長請進幼兒園參與教學活動。如:請醫生媽媽為幼兒講解衛生保健知識,教給幼兒預防疾病的知識;請交警爸爸對幼兒們進行“識標誌、講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在幼兒園組織的“節能減排”“豐收的季節”“安全伴我行”主題活動及活動區佈置中,處處可見家長共同參與的身影。
(三)成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幼兒園管理
家長委員會是家長參與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每班應推選出1—3名重視子女教育、熱心社群工作、有責任心並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透過家長委員會,一方面可以及時聽到家長的心聲,瞭解家長和幼兒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把幼兒園的要求、計劃、決定等透過家長委員會傳遞到每一個家長中,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總之,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把家長工作做得紮實有效,才能搶佔幼兒教育的先機。我們將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努力發揮家長教育的主動性,密切家園聯絡,促進家園共育,實現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贏,從而展現教育的神奇魅力。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我園全體教師在一起學習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我明白我離一名專業型教師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下面我就我平時的工作談談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後的些許體會。
在《專業標準》提出的教師專業能力中的溝通與合作中指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確實如此,幼兒園的每項工作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援,比如說材料的收集、環境的創設等等。孩子的教育是建立在家園共育的基本之上,孩子又是一個未成年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認真和他們交流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問幫著查資料回答,及時反饋幼兒在園的資訊,當問題出現時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讓家長知道老師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很重視,對幼兒的發展很在意,共同制定目標,並同時朝著目標發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的家園共育才是成功的基石。當然在於家長交流時我們要用平等的態度,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身段,與家長做朋友,讓家長積極參與到我們幼兒園的工作中來,和我們一起為幼兒建立遊戲的空間,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
我們班家長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他們的想法就是讓孩子吃飽穿好就可以了,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及孩子的知識技能情感方面並不瞭解,所以本學期,我們班級選取了幾位家長代表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來,同時我們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向家長呈現幼兒在園的表現,宣傳科學的育兒觀念,多與家長溝通,平時的主題教學活動也鼓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相關的資料,讓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不單單認為教育孩子只是老師的事情,漸漸地家長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的願意積極配合,信賴的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所以作為人師的我們,更作為孩子啟蒙者的我們,更應要肩負責任,無論從教室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還是家長關係的建立等方面都要嚴格遵守《專業標準》來履行,讓祖國未來的花朵在我們手上美麗綻放。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結合,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可是如何有效地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找到家園結合的切入點,達到家園共架橋樑,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多年的幼教工作,不斷地反思後我認為:幼兒園在這方面面臨的難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現在的孩子大多屬於留守孩子,家長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而一般情況老人的素質比較低,老師與之交流起來難得達成共識。二是來自於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灌輸式教育方法上,對於孩子他們更關注是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會算多少道數學題,對於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不理解,對於新的教學方式一下子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往往把幼兒園要求他們配合的事情當做一種負擔,有的家長甚至對幼兒園的一些活動存在牴觸情緒鑑於上述情況,為了緩解這種矛盾和壓力。促使幼兒和諧發展,使家園共育真正達到科學性、一致性,我在幼兒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有力地推進了家園共育程序,取得了一些成功。
一、做好思想引領,努力營造家園共育和諧氛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利用各種形式對老師與家長同時進行思想引領,力求營造家園共架橋樑、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氛圍。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提高教師的素質,幼兒園特地訂了一些專業雜誌,《幼教博覽》、《幼兒教育導讀》《大教育週刊》,透過摘錄精華篇章、寫讀書心得、交流工作體會及園本培訓等活動,讓老師們不斷地補充精神養料,吸取最先進的幼教理念,使之在家園工作中有效地發揮引領作用。
2、利用家長會、家園開放日,對家長進行必要的家教知識培訓,透過進行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家長、幼兒安全須知、揠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等專題培訓,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
二、老師要做有心人,細心挖掘家園有機結合的切入點。雖然家長有很多的教育資源可利用,但是家長如果不主動地提供這些資源,這些資源就不會發揮真正的教育效益。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有效地溝通,在工作中,努力尋找家園工作的契機,挖掘教育的切入點,使家長充分認識瞭解自身資源對幼兒園教育的價值所在。如:我園大二班有個孩子革革,他聰明活潑,天真可愛,可就是不能按時上學,每天都是第二節課快上了,才會慢吞吞地走進幼兒園,時間一長,影響了該班教學程序,班主任老師跟他說過好多次,都無果。到底怎麼回事?借家長來接孩子的機會,我與其母親進行了溝通,原來革革的父親遠在外地工作,母親又忙於生意,一直沒有時間照看他,每天晚上革革都要等媽媽忙完了,才一起睡覺,因為這孩子睡的特別晚,早上根本起不來!瞭解到這個情況,我一方面建議革革的母親,每天晚上提前為革革早點洗好,然後讓他提前睡覺;另一方面找革革談話,告訴他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每天要按時上學,必須做到早睡早起。並讓他媽媽與我同時對他進行考核,如果他做到了,當天就獎勵他一面紅旗從此,革革再也沒有遲到過。
三、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其中幼兒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的。教師能否激發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最大限度地提供教育資源,關鍵在於這些資源能否在孩子的發展中顯示出物超所值,只有家長看到孩子們在資源的作用下各方面得到最佳發展,才會主動與幼兒園共同攜手,與孩子一起體驗成功的快樂。如:六一前夕,幼兒園設計了一個幼兒時裝秀節目參與鎮藝術活動展演,其主題是環保創新,要求參與演出的服裝必須是廢舊物品裁製而成,但是在設計方面要體現得體時尚、還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要求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必須參與其中。結果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他們不僅對自己設計的服裝反覆修改,精益求精,而且還指導孩子收集了好多關於服裝的圖片,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六一表演現場,那些風格各異、五顏六色的漂亮時裝,讓所有的觀眾眼前一亮,都情不自禁地忘了它們竟然是廢舊物品變身而成。再加上孩子們那自信的微笑、一個轉身、一個亮相用觀眾的話說都很有明星的範兒表演結束了,臺下的陣陣歡呼不斷地告訴著我這些年僅4歲的孩子是多麼地出色,而評委亮出的本次演出節目的最高分讓家長們特別有成就感,他們與孩子一起分享了此次活動成功的喜悅!總之,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師在工作中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積極探索新時期家園工作的方法與途徑,使家長以持久的熱情關注幼兒園工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以科學的育兒觀尊重、支援和幫助幼兒的發展,才能形成和諧的家園關係,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家園共育的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綱要》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那麼如何做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呢?在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
(一)開設家園共育欄及家園互動手冊
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利於教師、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援,更有利於家園教育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為此,我設計了家園共育欄及家園互動手冊。家園共育欄的內容包括:每週資訊是教師介紹每週教育教學內容;育兒經驗是向家長宣傳先進的、成功的教育經驗文章;每週傳真是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進步等。家園互動手冊一方面是讓教師把孩子在園的真實表現和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教育傳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是讓家長記錄幼兒在家近期表現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然後反饋給老師,老師組織家長討論解決方案,老師與家長及時地交流與溝通,有效地促進了家園共育。
(二)請家長當客座教師
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可以為幼兒園教育需要提供多種支援和幫助。經過調查,我得知有些家長素質較高,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我就在家園共育欄中發出邀請通知。漸漸地,就有家長來報名。如,在上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時,陳晟遠的爸爸就開來了小麵包車,讓孩子到車了上參觀,給小朋友講解車子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與功能等。
“客座教師”活動每月一次,採取自願報名的原則,家長可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確定來園的時間。教師要尊重家長的意見,儘量按家長的時間來安排活動。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工作,又保證了活動的開展,使家長逐漸由關心到關注,由支援到配合,由旁觀到主動參與。我先後邀請過醫生、警察、消防隊員、廚師等家長給幼兒上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家長更有信心,課前我與家長一起設計討論活動的安排及活動形式,幫助家長選好內容。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上課特別吸引孩子,他們的知識也很專業、更具體,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的學習的興趣也更濃,同時大大增強了孩子對家長的崇敬之情。
(三)家長會形式靈活多樣
家長會的形式靈活多樣,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每學期初的家長會,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每月一次的家長助教活動,學期結束彙報,文藝節目匯演等,我們都定期邀請家長參加。如:小班剛開學時,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情況及幼兒在園生活情況等不太瞭解,他們眼中流露出擔憂,看得出,有部分家長很想跟班學習、觀看。但是,小班幼兒年齡小,情緒還不是很穩定,不適宜對家長開放活動。於是,我就把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錄制下來,在新生第一次會上請家長觀看。許多家長看完後感嘆地說:“老師,謝謝你,你們真的很有辦法,看了錄影,我們可放心了。”再比如,我班上遇到什麼,活動中需要家長互動、配合等,我就不定期請部分家長商量,然後把商量結果通知列印給全班家長,組織家長教育經驗交流,請家長把意見與經驗寫成文章,與老師、其他家長相互交流、切磋,推廣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
(四)組織好“家長開放活動”。
我園規定每月一次的對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幼兒半日活動,讓家長親身體驗我們的工作,瞭解孩子在園學習、生活的具體情況,使家長和老師彼此加深了理解和交流,共同分析活動中的問題與不足,探討解決辦法。例如,在小班下學期的一次半日開放活動中,我利用新買來的多媒體裝置,向家長展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生動的動畫效果,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家長也看得入迷。特別是家長看到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精彩表現及老師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的操作材料時,許多家長真誠地說:“孩子上了幼兒園,進步很大,多虧了你們老師,你們老師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今後需要我們幫助儘管說出來,我們一定會支援。”每學期的二至三次半日開放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
幼兒園規定我們一線老師,每學期要對80%的幼兒進行家訪。剛開始,我也不太理解,覺得幼兒園與小學、中學不一樣,因為老師每天都要和家長見面,不需要再進行家訪。做了以後,我感到收穫很大。如:遊子龍小朋友每天來園時要哭一段時間才能停下,我也哄過他很多次,採用了多種教育方法,經常在下課時表揚他為班上做了好事,發紅花,貼五角星,老師喜歡你等。可是第二天早上他還是會哭,我傷透了腦筋。記得有一次下午玩做客遊戲時,他突然對我說:“帥老師,你到我家來玩,我家有好多吃的東西,還有玩的汽車等。”我微笑地說:“好呀,我去你家玩,你以後早上來園時不能哭。”他愉快地點點頭,我也真的帶上一件小禮物去了他家。我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經常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從那以後,他再也不哭了,而且在端午節那天,他還給我們老師了粽子,一定要我吃。又如,我們班的幼兒多數是鐵路地區的孩子,由於家長工作繁忙,孩子們雖然住在鐵路社會,但很少去別人家玩,為了增進孩子間的友誼,我設想利用雙休日帶著孩子們一起去家訪。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園領導和家長的支援。我根據情況制定家訪時間段、家庭區域、家訪幼兒名單等。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去家訪。
為了迎接和招待家訪的客人,有的幼兒主動與家長整理房間、客廳,有的幼兒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還有的幼兒拿出好吃的給小朋友吃等。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而老師與家長也在交流中各有所獲。透過家訪,增進了孩子間的友誼,加深了老師、家長的瞭解和信任,建立彼此信任的教育夥伴關係,使同步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實。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好家長”評選活動。首先,在徵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家長職責及合格家長、好家長的標準,張貼在黑板報上,讓家長了解,定期舉辦講座。並把評選出來的“好家長”事蹟寫在宣傳欄中,以此鼓勵更多的家長加入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使他們親身體會到合作的價值和意義,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二、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發展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共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應透過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因此,我積極探索充分利用家庭資源,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在玩具區和圖書區充分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於家人交往,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年齡偏小,還懂得與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玩具,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在玩玩具時,經常出現搶玩具,獨佔玩具的現象。為了避免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讓幼兒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我就在班上開設了一個玩具區和圖書區,請家長讓幼兒自帶心愛的玩具或圖書上幼兒園,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玩具,引導幼兒交換玩具,輪流玩,合作玩,這既有利於充分利用幼兒家裡豐富的玩具和圖書資源,也彌補了幼兒園玩具和圖書的不足缺口,又可以促進幼兒合作、共享等社會行為的發展和家園的互動,其主要作用有:
1、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兒將帶來的玩具和圖書放到玩具區和圖書區裡,互相欣賞帶來的玩具或圖書,鼓勵幼兒一起玩或看,交換玩或看,輪流玩或看,孩子在玩中學會了相處,學會了交往,也學會了一些禮貌用語。如幼兒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想玩時,就會去問他借等。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麼辦”等之類的話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方法,歸納出好的交往方法,使幼兒體驗到交往的樂趣。
2、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具。如:我帶的玩具是怪手車,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它有一隻長長的怪手,我一開電源開關,怪手車就會著挖東西……因而幼兒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大有提高。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將玩具帶到班上,自己把玩具放在玩具櫃上,學會收拾,過一段時間後,又把玩具帶回家。孩子做這些事,使幼兒學會了保管自己的物品,會收拾物品,因而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二)在區域活動中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現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普遍較弱,在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大人包辦代替,造成孩子動手操作鍛鍊的機會很少。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在班上開設了操作區、生活區、表演區、體育區,家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請家長制作區域中的玩具。如請胡倩的爸爸用機床給蝴蝶板打上洞,讓幼兒練習繫鞋帶;請小朋友的媽媽製作娃娃衣服,讓幼兒練習扣鈕釦;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製作蔬果服裝、面具,幼兒穿上或帶上這服裝和麵具進行表演,請家長制作飛盤、高蹺等。
2、老師和家長共同指導幼兒。如晨間活動前和離園前,指導幼兒穿鞋帶、扣鈕釦,晨間活動時,家長當幼兒一起玩飛盤,踩高蹺,使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無論是請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還是利用家庭資源,都是我在進行家園共育中的嘗試。因此,我覺得愛孩子是家園共育的主旋律,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