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

  2022年頒佈的課程標準堅持了正確的改革方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基礎教育質量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與時俱進,透過不斷學習,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為幫助工作室成員樹立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教學能力,5月6日,徐開伶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成員們共同學習了北師大吳欣歆教授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的講座。

  本次講座吳教授對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這一次的課標修訂重點關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愛國情感、集體意識、文化自信等方面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呈現。

  吳教授解讀了新版課標構建語文素養課程目標和培養的核心素養,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核心素養中我們老師重點要關注這樣三組名詞:語感和經驗;意識和能力;內涵和情感。在語文學習當中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這樣的一種經驗,需要學生有自覺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情感,這三組詞是理解語言運用的三個重要的方面。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標準歷史上首次明確呈現語文課程的內容,這是研究和實踐的進步。

  吳教授在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指導性評價、學段銜接三個方面做了詳細解讀,讓老師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學—評一體化式的學習任務群評價,幫助老師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吳教授的解讀使工作室的成員們撥開雲霧見月明,聽完講座後,大家討論了自己的學習體會,陳均老師談到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製引導和幫助老師把握教學深度和廣度,也為教學實施和評價提供了依據,不斷督促老師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師談到在以後教學過程中,會不斷關注學生綜合性語文素養的培養,課前備課要紮實,學習任務和學習評價要緊緊圍繞語文素養展開。

  我們在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論學習促進課堂實踐,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斷探索。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

  本週我透過閱讀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從而關注到新舊課標間的差異,現將我的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

  新舊課標不一樣的六個關鍵點:

  一是新增核心素養內涵,增加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二是課程內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題與載體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三是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將“寫作”“口語交際”合併為“表達與交流”,將“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

  四是新增學業質量,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部分編寫。

  五是新增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相關要求;

  六是附錄:語法修辭要點中增加常用標點符號的說明。

  新課標中統領總體目標的是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四點: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新課標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不僅是書面能力,還是這些影響人一生的人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我覺得以後說一個人“語文很好”,不僅是卷面分數高,綜合來說都是極高的評價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語文學習的重要觀點就是“從閱讀到思辨”。現在的“新課標”中,就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之一。無論閱讀或者創作,如果太正規化化,孩子們很難長遠地、自驅地讓自己成為終身閱讀者或終身表達者。孩子創造一個平等表達與思考的場域。引導、引申、激發孩子的表達。在平等的環境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認同的,不斷地邁向自驅性的思考和表達。“新課標”中倡導的創作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語言邏輯”等目標,正是如此。

  總之,學習新課標,讓我明白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回到培養學生“創新思辨”的素養上來,培養孩子適應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3

  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吳欣歆教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國家2022版》講座,吳教授透過解讀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2022版與以往的變化,從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等五個方面,全面闡述了2022版語文新課標的主要內容,講座深入淺出,專業性和目的性較強。使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教師,要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下面,我就如何按照新課標開展教學淺談幾點體會。

  一、細緻研讀。

  新課標時代的每位教師都是課標的研究者,主動、細緻、熱情研究新課程標準,是實施新課標教學的前提與保障。本次修訂將語文課程立足於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任務是什麼?怎麼做?如何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均給出了細緻的指導,我們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認知領域。

  二、改變觀念。

  觀念需要積極轉變,因為觀念指揮行動。執行新課程標準,我們要有主動改變的自我意識,不要固守舊經驗,應主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要主動去了解,只有做到明確觀念,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才能夠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

  三、積極實踐。

  教學中嚴格按照新課標進行實踐是關鍵,在日常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做到精緻與務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程標準,將標準中羅列的具體方法、條款、建議,化為與學生的互動、交往,這是一線教師新課標實踐的最佳途徑。日常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實新課標的陣地。我們在這一陣地的固守中,讓教學更精準,讓每一次紮實的教學指導,成為學生髮展進步的臺階。

  四、勇於創新。

  我們要在落實新課標時注重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活動和教研培訓,在培訓中努力提升自己。要在在富有時代特色的各種實踐中和學生一起培植創新精神,在全新的教學領域探索中成長,儘快探索出一套新課標教學方案,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預示著語文教學進入了新課標的新時代。一線教師應有強烈的使命感,在自己“應為”的方向上轉變,在自己“可為”的具體事件中勇於實踐,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4

  一是“新課標”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最佳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新課標”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強調“叢集”、“整合”等實施策略,更加重視學段銜接,明確了學業質量標準,對教師教學目標的定位有更深刻的指導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5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為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這一點我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必須加強並不斷提高。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00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6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現在也不限制每節課必須講完某節內容、只要學生能透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新型教學

  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螢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7

  我反覆認真地閱讀、勾畫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從中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心得如下:

  (1)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透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構建和楷的新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8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忽如一夜春風來,吹得千萬教研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釋出,主要變化有:

  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最佳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

  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增強了指導性

  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加強了學段銜接

  從形式、內容、知識點、能力等方面,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使得學生知識銜接無障礙,能力發展無短板。

  新課程標準要求立足核心素養,以育人為目標,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情境式學習、培養閱讀思維、跨學科學習等,對比舊課標更重視“學生之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新課標關於減負提質、多種方式學習、多元評價等方面都給出了更細緻的建議。語文教師要深入學習,在教學中踐行新課標的要求,真正做到減負提質。

  作為語文教學實踐者,我們要認真學習和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把握新變化,明確新要求。

  1.主要變化

  “課程目標”中新增了核心素養,分為四個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課程內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題與載體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2)新增6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具體為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評價建議”中,新增了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

  “課程實施”中,新增了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

  “學段要求”中,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寫作”“口語交際”合併為“表達與交流”,體現了口語輸出和寫作輸出的一致性。

  “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具體內容有整合、增加。新課標提出了“梳理與探究”的目標要求,體現了對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增強學習內驅力的重視。

  附錄3語法修辭要點中增加“常用標點符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

  在詩文背誦篇目方面,小學階段沒有變化,仍然是75篇,初中減少了一篇《河中石獸》。

  閱讀書目基本沒有變化。

  2.重點內容

  語文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主題與載體形式,二是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習任務群有三個階段,一是基礎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二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語文教學建議。教師要準確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基本規律。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要重點注意學習任務群第二階段裡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新課標的修訂,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之一。現在的語文教學比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些欠缺。課標提出: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形象,並能有依據、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言語作品,探究和發現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是語文核心素養中對發展與提升思維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批判性思維”“探究和發現”無不包含著思辨的內涵。

  而語文其實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在語言理解和運用中逐步發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

  關於“語言邏輯很重要”這一點,相信從事於教研的朋友們都會贊同。

  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裡,“整本書閱讀”跟之前倡導閱讀的思路沒有變化,而“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則是綜合了科學課和大語文的一些內容,主要是體現在“研學”活動上。

  從整體來看,語文新課程標準跟大家平時重視的語文學習路線是完全一致的!

  閱讀仍然是重中之重,不僅不能放鬆,還進一步明確了“思辨性”的要求。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詩詞古文、歷史、文物建築、神話傳說、藝術工藝等仍然是未來10年的熱門題材。

  “重思考、重邏輯、重文化拓展”,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對這些肯定不會陌生。關於新課標將如何具體實施,以及新版語文教材的修訂,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持續關注。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以文化人、強化基礎的原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融合學習主題、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等關鍵要素,按學段呈現學習內容,實現語文課程內容結構化,體現語文課程內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語文核心素養的時代正式開啟,學科為王已變為閱讀為王。我們不能只在一成不變的教學上埋頭走路,必須時不時地抬頭看看前方,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意味著我們一線語文老師需要隨時隨地去擁抱變化,敢於嘗試未曾經歷過的挑戰,讓“大語文、大問題、大任務、大概念”這些詞彙伴隨我們的學習和實踐,嘗試著從單篇到整體,從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單元整體教學的探索者”、“任務型教學的踐行者”,相信這些探索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別樣的收穫,有效課堂一定會從偶一為之的無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覺的日常必然。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9

  2022年4月21日,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部發佈會釋出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透過學習,我感到豁然開朗。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怎樣才能體現“新”字。

  “2022版課標”相較於“2011版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提出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要點,在此,我只想就整本書閱讀淺談自己的感受。

  在新課標頒佈之前,就有專家一直在強調“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而閱讀又是語文的基礎”。“2022版課標”相較於“2011版課標”創新地指出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且要系統規整和整體安排,教材選文要體現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要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教材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可見,2022版新課標特別重視整本閱讀,而且關於整本書閱讀也有一定的指導和變化,比如:一二年級的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目,沒有圖畫書。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讀哪些圖畫書,這又是新的內容了;《愛的教育》,原來是六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現在是第二學段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了;《十萬個為什麼》原來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內容,現在變成了第三學段;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相對降低了一些難度。五年級下冊的《西遊記》閱讀,課程標準說得非常清楚,這是第四學段的,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小學乃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並沒有要求學生閱讀,相信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我國四大名著”的閱讀,看來也要有所改變。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生的課餘時間明顯增多,我們學校積極營造書香氛圍,引導孩子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閱讀方面十分重視,不論是高年級的共讀一本書,還是低年級的特色閱讀記錄,每個年級都能根據學生不同特點,不同層次引導學生讀書,並將閱讀收穫及時記錄下來。我想經過小學幾年的積累和沉澱,無形中一定會讓孩子們有質的蛻變的。

  在這份新課標中,我讀到了很多新鮮詞彙,但這些詞彙的背後卻是對語文教育非常理性的觀察和審視。現在和大家分享其中兩個具有新鮮感的關鍵詞,“思維”和“審美”。說到“思維”,我們往往會覺得那是理科該乾的事情。語文和思維關聯不大。但如今的我,越來越覺得語文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思維的訓練和提升。語文的內在是邏輯,是思維。風花雪月是建立在嚴密邏輯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是語文課要特別關注的事情。新稿中對於核心素養的界定中其中一條為:思維發展與提升,崇尚求真創新。具體解釋為: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透過語言運用,逐步發展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提升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逐步發展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用於探索創新。著地於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怎麼做呢?讓孩子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內在密碼,知其妙,也要知其所以妙。進入高段,我對讀書筆記做了革新,原先為好詞、好句摘錄,現在我改成摘錄句子、賞析句子,讓孩子解碼語言,不是表面的感知,而是內在的發現與習得;低年級的課堂中,怎麼進行孩子思維的有效練習?

  拿剛磨過的一堂《我變成了一棵樹》其中一個環節為例。文章寫的是英英想象自己變成樹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兩課時的教學我們以課堂作業本中的思維導圖來架構,第一課時為字詞和總結英英變成樹後有趣的事情;第二課時為感受有趣的想象,掌握方法,進行小練筆。從一開始的凌亂、細碎到最後完整、有序,我認為孩子語言完整表達的背後就是思維有意練習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在課堂中使用類似思維導圖這樣的有效手段,這是孩子練習有序嚴密思維的很好的方法。

  語文的深處是思維。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去關注表象後的那個為什麼。再說“審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核心素養中再次提到“審美鑑賞與創造陶冶高尚情操”。我近期一直在關注語文課的板書,發現一堂優質語文課的板書真是“思維”與“審美”的完美結合。現在有一—些老師,把“黑板”變做“舞臺”,展示自己的課堂亮點,這些“優質板書”,無一不是思維和審美的結合,這樣的美,是內外兼具的,不僅只是漂亮而已。“文學鑑賞”也是審美的活動。六下第二單元是閱讀外國名著,語文園地中有一—題是:下面是不同譯者筆下《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發現,上課時很多老師都把最終結果指向第一種也就是課文中的版本。確實,課文中的版本語言誇張、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的。但其實,這是一—道開放題,譯者語言風格不同,看你欣賞哪一一種。張友松的文字讀來文縐縐的,可能成年讀者會比較欣賞。成時的版本語言簡約,質樸,是另一種味道。讓孩子在這樣多元的品評中學會文字的鑑賞,文學的鑑賞,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思維、審美,均涉及語文的方方面面。意識決定行動。我們心中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滲透到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點滴中。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0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這兩週在學校的組織下,我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學習相信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