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

  新一論課改對教育現代化提出了強烈的需求。在校園多媒體硬體建設迅速發展的前提下,軟體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管理成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本文所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備課庫、課件庫、題庫、案例庫、學籍成績庫、科研成果庫、學生學習社群、教師學習資源庫等。一所學校若具有完備的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教室,但配套軟體資源缺乏或管理不善,會導致裝置使用率低下,造成極大的浪費。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接受數字化學習生活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學會主動學習;把教師從傳統的、低效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與學,提升專業化水平。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方法。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必須發動學校各個職能部門和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少數人。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隨時充實和更新,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建設的總思路是把任務分解到各年級備課組,以年級為單位進行資源的積累,按備課組——教研組——教務處——網管中心的順序逐級驗收上傳,由網管中心負責技術處理。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管理。

  科學管理是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效率的保證。為了有序地進行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應該成立領導小組、管理小組、資源開發小組,各司其職,並建立各種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教學資源庫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要幫助教師瞭解網路資源的特點、組織形式以及應用網路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要加強培訓,使教師掌握透過網路共享教學資源的方法和課件製作技術,並能熟練運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路教學。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新的系統、新的技術將層出不窮,因此對教師的培訓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學校有必要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滿足教師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資源門類繁多,我們可以成熟一塊上一塊,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義,關鍵在於實用。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領導的重視和正確引導會起到決定作用,引入考核制度則是有待繼續探索的問題。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2

  數字化教學簡單的說就是指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和發揮現代數字教學載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裝置和課堂教學軟體來展開教學。數字化教學並不是指現代化數字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上的簡單套用,而是從根本上利用數字教學載體,改革教學思路,重新設計教學模式,透過數字化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

  首先,數字化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思想,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知識要點對課程進行重新設計,採用適當的數字教學載體開展教學,把數字化教學與課程緊密的結合起來。把幾個相關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組,以一個數字教學載體展現出來,既有利於學生的直觀認識,也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展開,既將數字教學融入課程,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第二,數字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數字技術。在課件準備中,充分使用影片,動畫,聲音等多媒體資訊,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軟體,並能利用數字技術開發系列課件,開發教學軟體等。

  第三,在課外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利用網路平臺開展網路教學,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還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資訊化技術,把例如部落格,微薄等載體作為交流平臺,充分使用智慧移動終端,促進學生的學習。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比較,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直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處在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而在數字的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主動學習才是最好的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教學中,多媒體資訊的引入,使學生對問題有了直接的認識,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提高了,更願意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重新設計過的教學模組,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教學軟體的引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外的數字資源平臺,為學生的課後複習與課外自學提供了條件,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傳統教學方法手段中的一些優點,也應該繼承下來,與數字化教學結合起來更好的開展教學。比如,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ppt課件,動畫影片的時候,適當的講解輔助適量的板書,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是需要充分結合起來的。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3

  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資訊和網路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資訊的收集、處理、整合、儲存、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最佳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透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裝置,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執行效率,擴充套件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資訊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這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我從中受益頗多。我校重點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現代化入手,強化學校數字化校園建立工作,以資訊化推動我校教育現代化。建立過程中我們重視硬體的投入,重視人員的配備,重視裝置的管理,重視效益的發揮,使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建立初具規模。

  生活在數字化的年代,我們不能被動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後於先進的技術。作為一位教師,如何駕馭課堂,以及上好每一節課,關鍵在於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乎時代要求的人才。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4

  初次接觸數字化學習技術這門課時,我心存疑惑,並不清楚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在上完第一次課程後,我才有所瞭解。

  數字化學習技術就是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習者學習的角度,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與認識學習,發掘自身的學習特長,使學生了解數字化學習的方便與高效並掌握用法。而數字化學習技術的課本上有著明確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分十二個課程專案,逐步引導,在講述數字化學習之前,首先了解了有關學習的概念,然後,在引入數字化的概念,同時對於各種學習理論如何透過不直接講解,卻能適時的透過案例來向學生滲透。這是以前的課堂從未有過的教學方式,但是,現在的學生都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數字化學習技術能做到小小的改變也是創新的一大步了。

  在第一節課上,我們重新瞭解了學習,知道什麼是數字化,什麼是資源,簡單來說,學習是一個從不懂到懂的過程,生物靠學習適應自然競爭,而人靠學習融入生活與社會,這是一種對外界接觸的本能反應。學習推動著人對社會的改造,隨著社會的日新月易,學習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為何學,學習將人們從未知帶向已知,學習普遍伴隨著目標與意願。為什麼學習,根據社會的不同階級,不同身份,從而學習目的產生出多樣化,列如:知識欲的滿足,自我素質的提升以及基本生存技術的獲得等等,總之學習是推動發展的必要手段………課後老師佈置了一些作業,讓我們建立自己的學習空間,透過電子郵箱,簡訊,qq等不同的方式發給他,我們也瞭解到了以前我們對學習資源認識的淺薄,課上老師反覆強調顛倒課堂,主張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方式,我覺得很新奇,這種以小組討論為主的課堂完全改變了我對傳統教學的觀念。

  其次,我瞭解了資源資源是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可分為自然類與人為化資源,能為人直接或間接使用的都可成為資源,總的來說資源在人類生活中起著推動文明進步,改善日常生活的功能。進而,我又瞭解了什麼是學習資源,學習資源是資源眾多分類中的一種,具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上學習資源是指對求知有幫助作用,可成為求知者獲取知識的廣泛資源,廣義上學習資源可以是指促進生物接觸,學習,理解,接受,掌握未知知識或技能的資源。最後我們討論了什麼是數字化資源,先說數字化,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最終迎來了資訊化時代,資料化儲存書面資源這一方法得到普及,數字化使人們看到了未來文明的發展方向。而隨著數字化的發展,狹義上的學習資源得以以另一種方式儲存與傳播,數字化學習資源儼然成為新時代的最佳選擇,又擁有著儲存性好,傳播快,時效長等優點,促進了知識文明的進步。課後的整理更加深了我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映像。

  數字化學習技術也要求學生對數字化工具的熟練運用,課後我透過百度等工具探究了無線與有線的區別,有線網需要有網線與網路插口連線來實現上網,而無線網透過無線訊號發射與接收來上網。但是有線與無線各有優缺點‘在相同網路傳輸中有線更為穩定,但受網線長度限制,無線網可以在更大更靈活的範圍使用,但是具有不穩定性有線與無線的轉換可以透過路由器來實現。

  在課程3中,我們重新探究了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特徵,分類及應用,我們小組討論了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特徵及相比於傳統學習資源的優點,相比於傳統的書面資源,數字化學習資源更具便捷性與條理性,當需要資料時,只需輸入關鍵詞與關鍵字,而且數字化搜尋不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性,更加客觀與全面。而且資料搜尋還帶有低階智慧性,透過提示能自主搜尋資源,最後數字化資源又能在短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大範圍傳播,時效快,共享性強。

  我們重新認識了數字化資源檢索工具,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用百度,谷歌等檢索工具的的方式並不完全正確,透過學習才知道引擎有全文搜尋引擎,目錄鎖引類搜尋引擎跟元搜尋引擎之分,也有著不同的搜尋方法,資源檢索的方法有透過自己需求的大範圍檢索與要求較多的細節搜尋,可以透過目錄搜尋,也可透過關鍵詞搜尋,還有多元搜尋,然後根據具體要求搜尋。當需求具體且明確可以透過關鍵字檢索,當目的不明確,可透過多元搜尋,然後在資源對比後,再選取需要的資源為了能更好的更精準的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我們在課後用印螢幕功能記錄了自己的搜尋過程並放到自己的部落格上。

  在認識完數字化學習資源後,便要懂得如何獲得與處理數字化學習資源,我們從認識聲音,語音和語言開始,瞭解到聲音是指自然界一切物質透過振動產生的可聽與不可聽的現象,語音是指帶有社會性質的聲音,一般為人類產生。語言是由於人類生存在不同地域,不同風俗的產生的不同語音,我們只是學習了簡單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獲取與處理的方法,真正的探究還需自己發現。這裡老師還給我們推薦了“老會計”這個網站,對我們的專業課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平時的會計課程學習是循序漸進的,由基礎開始,而網上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趨於多樣化,綜合化,更偏向深入的技術交流,同時也可以搜尋書上沒有教到的知識的拓展。

  大學的學習與之前的學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以自學為主,顛倒課堂就是例子,我們在課堂上觀看了薩爾曼。可汗的演講及他創辦可汗學院的理念,感觸很深,可汗學院給我最大的感覺是教務系統的改革,這是一場革命,一場教學方法的大變革,以一種科技教學的方式教會了學生新的知識,“他是一個先鋒,他藉助技術手段,幫助大眾獲取知識,認清自己的位置,這簡直引領了一場革命!”比爾蓋茨如是說到……可汗學院的網路教學影片能夠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進度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可以說是因材施教,這是往昔的教學無法真正實施的,這種作業與學習時間的交換可能無法真正徹底的實施,也許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但是作為新世紀的教育方式革新,這無疑可以成為很好的藍本。另外我覺得可汗學院網站的成立無疑標誌著可汗的成功,不僅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而且為了影片的全面,可汗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這同時也提升了他本身的知識素養,這是利人利己的。同時也加深了我對顛倒課堂這一理念的理解。

  臨近期末,我們開始完成一個大作業,我們小組的具體大綱如下:小組其他成員:仇思佳,邱琳,眭嘉莉,張翼繁,朱彤,曾紅軍,孫豔小組題目:以採訪形式來了解大學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性,以及自己對大學所處城市與家鄉的對比看法分工:本人承擔對男生宿舍的隨機採訪,以及幫助朱彤完成後期影片整合處理,張翼繁作為組長負責採訪開頭與結束語,總體控制,其餘成員負責在不同場所拍攝採訪影片困難:拍攝工具的不專業,可能導致聲音與影像採集的模糊,以及後期影片的綜合處理這只是前期討論預計會出現的情況,還有很多未知的困難。

  第二週拍攝時,在地鐵站取景時候的問題就是聲音,由於地鐵站嘈雜,給後期配音處理增加了難度,而其他組員在拍攝時也碰到了各種問題,多多少少出現了臺詞說出來比較生硬,取景地的噪音等,後期影片處理由朱彤為主處理,我與曾紅軍輔助,下載了影片編輯專家軟體來處理前期的影片,由於是第一次使用這種軟體,加上我們的不專業,出現了各種狀況,但還是勉強克服。

  總之,透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認為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未來的學習趨向數字化這是必然的,這就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與超前意識,我的不足還有很多,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5

  11月21日,我校在會議室集體觀看了登封市數字化教學及數字資源應用培訓學習。觀看完以後,感觸頗深。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體會。

  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名新任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掌握現代化數字資訊科技,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增添光彩,同時也為學生呈現了豐富的教學資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且適當擴大課堂的容量,把單調乏味的一節課變成豐富多彩的一節課。

  再具體一些,在實際教學中經常使用到的有班班通,優教通等。以及常見的運用電腦常識,比如excel,word,PPT等。班班通和優教通不僅能為我們教師備課講課提供了範例和豐富的教學資料,而且有名師教案名師課堂等為我們新人教師點亮了明燈,指引我們在教學的道路上一直前行。當我們遇到迷惑時,班班通能給我們寶貴的指導意見;當學生有疑難時,班班通上豐富的教學資料能給學生提供便於記憶的竅門,例如:簡單的歌曲,有趣的動畫,便於說唱的口訣,豐富多彩的畫面,還有純正的口音,更有真實的場景等等。在班班通的帶領下,叫什麼也經常使用班班通以及多媒體教學技術,學生已經逐漸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不斷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夜逐漸縮短與城鄉間的距離,雖然是農村的學生但是我們的教育技術一點也不落後,我們的學習和城市裡的孩子一模一樣。

  我雖然在上師範的時候也在學校學習過多媒體應用技術,但是有些部分還是掌握的不夠精細,不夠深刻。透過這次的學習,讓我瞭解到我學習多媒體技術及數字化資訊,不僅是為了我自己,更是為了我的學生,為了所有的農村學生,他們不在為被地域而限制,不再因為農村而導致教育落後,逐漸縮短與城鄉間的距離,做到真正的促進教育公平。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會在日常教學中更加廣泛的運用多媒體及數字資訊科技,為課堂增添光彩,為豐富學生視野為學生真正學到知識而努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要做到運用精兒而恰當,希望學生們能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越來越好!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6

  九月初,在油田公司組織下,我們一行二十餘人,奔赴南方三省,就數字化檔案資料管理,進行了學習和實地考察。

  在廣州參加了由中山大學為期十天的檔案資訊化管理專題講座。隨後,到廣州、深圳、海口、上海等地,就當地企業的數字化資料管理,進行了參觀和考察,收穫很大,下面就這次短期學習培訓淺談幾點認識。

  一、要樹立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理念

  資訊化管理,在我國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九十年代方興未艾的發展,尤其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科學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在東部的經濟發達地區,數字化文件資料管理已日漸成熟,並在社會和生活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檔案是建立在現代資訊科技普遍應用基礎上,利用數字化手段,以綜合檔案資訊資源為處理核心,對數字檔案資訊資源進行收集、管理,透過高速寬頻資訊網路設施相連線和提供利用,實現檔案資訊資源共享的超大規模、分散式數字資訊系統。它是以有序的資訊空間和開放的資訊環境為特徵,包含在辦公自動化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管理系統、公共資訊資料管理系統等更為廣闊的大系統之中,由分散式檔案資訊資源構成的具有強大服務功能的跨機構、跨地域的資訊系統。

  二、數字檔案與傳統檔案的關係

  數字檔案的建成,並不意味著傳統檔案的消亡。由於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備適應某種社會需求的特殊優勢,決定了數字檔案和傳統檔案將長期共存,它們之間是一種互為補充、互相依存的關係。在檔案資訊的加工上,傳統檔案資訊經過數字化加工、整序,成為數字檔案資訊資源的核心組成部分,並生成各種型別的資訊目錄和結構較為單純的檔案參考資料。

  三、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檔案資訊化建設的關鍵是檔案工作者素質的全面提高。數字化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這就要求我們檔案人員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尤其這幾年檔案資訊化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在經濟生活和工作領域當中,加之各級領導對檔案工作的重視,這就更進一步促使我們檔案人員對檔案業務的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加強,掌握和提高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成為檔案資訊化建設的行家能手,實現工作效率化。

  四、數字化管理對本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檔案資訊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實現檔案資訊資源共享、應用資訊科技提高檔案利用服務水平。資訊科技發展帶來的手段和技術方法,使檔案部門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動、更形象的方式為各級部門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我們石西油田這個比較新的油田,檔案完全數字化、網路化還沒有完全實施,這個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檔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數字化管理,為我們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價值。

  這次數字化檔案培訓,我感受到自己還需要學習很多的東西,也感受到了我們這裡與南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不僅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檔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此次南方之行感受較為深刻的一點,因此透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的神聖和她職業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偉大。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7

  與全省同行們的交流更是開闊了我的視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說這樣五天的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匪淺,深受啟迪。

  1、提升視野,感受到資訊化教學的魅力

  隨著教育資訊化的發展,資訊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課堂,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透過變革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習者發展適應資訊時代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養,並逐步探索新型資訊化教學模式,以適應這種新的變化和挑戰。

  開班儀式上,省職教所馬所長除了給我們明確了組織此次培訓班的目的和要求,他說“這次的培訓不能像溫水煮青蛙,而是希望能給我們大家一個刺激”。

  我在聽完了劉大君等老師的成果演示後,我想馬所長的目的是達到了。那些優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視野,感覺到先進的多媒體應用在教學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來教育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更激發了我深入鑽研資訊科技的信心和決心。以前我以為資訊化技術只是做做課件,甚至認為資訊化是計算機老師的事,在聽了錢東東院長的一席話後,我瞭解了資訊化是個內涵豐富的領域,它不僅僅是計算機老師的事,它應該是每個老師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資訊科技服務於教學,達到資源網路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協助化、情景虛擬化、媒體數字化。

  2、更新觀念,體驗資訊科技支援下的知識創新教學

  培訓的第二天,張義兵老師給我做了《資訊科技支援下的知識創新教學》講座,他給我們提出了職業教育需要創新教育的觀念。他以知識論壇為例給我們介紹了創新知識教學,知識論壇是以觀點為中心的,而傳統的建構主義則是以活動為中心的。傳統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

  傳統教學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我們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於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把豐富多彩的影片、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某些問題的設定,可以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我們的課容量,節約時間。如果沒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單純靠粉筆、黑板等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自己的資訊化教育水平對教師來說勢在必行。可以說每一天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

  3、網路學習,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在這幾天的培訓中,幾位專家都提到了網路學習,這一點我頗有感想,網路學習這樣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有他不可替代的特點,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網路學習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路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路所替代,並不意味著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裝置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網路學習可以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透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路學習。

  網路學習還可以按需學習,網路學習的特點是學生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網路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生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

  4、良好的資訊素養,教師必須具備。

  在此次培訓中,有位專家給我們介紹了國外的資訊化技術案例,讓我看到了資訊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最後一個講座上陸經理為我們介紹了教學設計開發工具,我這軟體對於我們進行資訊化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教育教學工作的艱鉅。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透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瞭解了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這次的培訓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訊化教學能力的機會,也為我們提供了與全省同行交流討論的機會。在交流中我看到了我校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比如我校的實訓實驗條件較好,校領導比較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發現了各地的差異和我校的不足。

  本次資訊科技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時間,但是透過這五天聽報告,團隊合作討論資訊化教學設計,上網交流感悟或每天寫心得,使我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而要積極採用資訊科技與我所教的學科進行整合,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這次培訓是我資訊化教學的一個新的開始,培訓給我的更多的是一種理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去學習給你更多的資訊化教育技術,用資訊化技術來服務我的教學,提升我的教育教學質量。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8

  在這學期的課程裡我們學習了數字化學習方法與技術。我們還接觸到了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接觸到了開動大腦和啟動記憶等書籍,不但開闊了眼界,還學到了很多知識。

  數字化學習是資訊時代重要的學習方式。資訊科技課程比其他學科更有條件為學生提供數字化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在共建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展開學習,變革教與學的模式,可以為師生共同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數字化學習要求師生是互動的,它對我們學生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們要做資訊科技教師,用數字化的觀念進行教學,那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能有所啟示,將今日之所學發揮的淋漓盡致。電腦與網際網路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許多的'變化,最為顯著的是隨著這種新媒體的出現,許多資訊的呈現、儲存、交流的方式改變了,我們進入了數字化的時代。

  而隨之而來的是便捷、高效,但是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資訊不再閉塞,知識界不再疲乏,我們在這豐富的資源中卻更容易迷航。透過上這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介紹的思維導圖工具,思維導圖工具幫助我們高效的完成許多工,因為它是很接近人腦的工作方式的。如果從一開始我們自己就有意識地訓練,一段時間以後形成了定勢,勢必會幫助我們提高生活效率。

  生活在數字化的年代,我們不能被動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後於先進的技術。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9

  課堂依然是存在的,但學生來到課堂上,將不再以學習知識為主,而是以長見識為主。主要的學習活動是討論,根據大家看了教學影片之後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和思辨,在各種觀念的碰撞中,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新理解。學生不一定要跟著教師學,它可以在網路上選擇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教師的影片,自主開展學習。教師一方面要和學生一樣,去學習和研究這些影片,另一方面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討論。

  每個學生都可以享受區域內最好的教師的課程資源,這可以大大緩解家長和學生對優質資源的渴望在數字化的課程環境下,可以實現這些區域學生之間的即時互動和交流,讓課堂學習更加富有魅力。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這個組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使得我們共同進步。讓我受益匪淺,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懂得做事的重要途徑——重在實踐,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報,才能得到收穫。只有自己勤動腦勤動手,才能真正感到成功之喜悅,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因為有失敗才會有成功,有奮鬥才會有結果。不過最重要的是精誠團結,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其他人來幫助、支援、鼓勵,所以說團結是成功的保證!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0

  我們學校從開始的教學情境搭建,到用上了系統平臺,再到現在一年級四個班應用平板電腦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和大家談談我現在的一些想法,可能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個想法:很多學校都想做數字化,但到他們學校去,很少能感受到數字化。我問為什麼?他們回答:數字化是用到教學中的,你應該到特殊的教室中看。我的感受是,資訊化的學校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資訊化,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數字化重建管理服務。現在很多學校的管理服務只做釋出通知、課表排查,沒有為整個學校的教育做管理、做服務。

  第二個想法:如果學生或者老師的生活中沒有數字化的內容,我們怎能相信老師能夠帶領孩子在教學中用好資訊科技?當我們的老師不創新、拒絕用先進的技術改革我們的課堂時;當他們在懷疑能否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沒有辦法來引領教學。只有我們的學校教育、生活、管理服務中瀰漫著這種不可替代的資訊科技應用氣氛,數字化學習才能一步步深入。這就是我們把數字化學習做成常態的原因。

  第三個想法:要想我們的孩子有創新,至少老師要有創新。如果老師沒有創新,至少可以做到寬容。我們對數字化的思考和做法就是基於創新和寬容。一所學校沒有創新,是做不成數字化的。一所學校沒有寬容,也是做不成數字化的。我們的教育生活是我們數字化的目標之一,在我看來,數字化最重要的目標是革新我們學校的教育系統。

  4年前我來到北郊小學,現在學校已經有了很多變化,但也有很多地方沒有變,這些沒有變化的卻是學校中最重要的東西,比如師生關係、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教師理念等。為什麼這些都沒有變化呢?後來,我知道了,學校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結構,這個結構需要我們去打破它,讓它容納新的東西,讓它生長。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認識這個系統,重建這個系統。這也可以移植到我們的課堂中去,只有解決好系統問題,我們的教學才能突飛猛進。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1

  這一次培訓學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讓我得到很多的教學經驗,與新老教師一起交流探討教材中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透過深入的學習教材標準,對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小學美術的教材內容及重難點和教法設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感到幫助很大,透過達標活動真是讓我們每一位教師:"成長在課程標準的研讀中、成長在教材教法的解讀中、成長在踐行課標的課堂中、成長在相互交流的探討中、成長在接受考驗的檢測中"。我認為教師不僅要繼續鑽研教材吃透教材,還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自己開發教材);不僅要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提高能力,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還要研究教學過程本身如何進行更為有效;不僅要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還要研究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自主地對教學作決斷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課程意識,還要有自覺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以下是我學習的一點體會:

  教材教法中要求在學習內容上改變專業化傾向,透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被學生掌握。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創新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嘗試綜合美術,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感受中理解創新不僅僅存在於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們所熟悉的音樂、文學作品中也是能體現的。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指的是一種發現新問題、探求新方法、尋求新結論的心理取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不墨守成規,具有創造性學習的心理要求。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比如給學生觀看部分與課題有關的作品、燈片或電影片段進行視覺刺激,以便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獲取新的資訊,在頭腦中形成自我意識,讓學生講出自己的創作內容,引發學生思維的多向性、變通性、直覺性進而形成學生作構思的求異性,繪畫語言形式的選擇,從而調動學生自覺性、求異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創造意識,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它是建立在本人的知識和興趣愛好上的區別於他人的東西。如:《影子大王》教學設計中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對人物形態及變化的關注,透過讓學生參與身體造型遊戲激發他們的好奇和發現新事物形象的熱情。"捉影"遊戲根據光照位置,既可在地上,也可在牆上進行,再動手描一描,以激起學生對人影觀察的興趣。影子探秘藉助自身造型變換及同伴組合造型的體驗感受,使學生對影子的各種形態充分觀察,以達到對人物形態及其變化認識的提升,也為想象創造新形象提供豐富的資訊。想象添畫應引導學生依形想象,可提示變換角度加以想象的變向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創造想象的方法,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的展開,可考慮個性表現的方式,將形色想象誇張與自我情感流露相融合,避免學生不能脫離人物形象而難以創造新形象的機械現象,使學生的個性和愉悅的情感態度得到極大的張揚,有利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信心建立和興趣保持。學生經過現實思考,講出自己的畫法思路時,教師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才能。

  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1)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訓練。創造性思維包括髮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前者求異後者求同,只有透過思維的發散,求異求新,才能從已知資訊中產生新異獨特的新資訊;但如果沒有集中思維,發散思維也將一無所獲。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結合。進行一畫多變,是訓練發散思維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髮散式思考,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佈局求變,同一個內容,畫面佈局求異。第二步,採用新增的方法,豐富與充實畫面。第三步色彩的變化,使學生繪畫變得豐富多彩。(2)直覺思維和靈感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時也表現為直覺思維和靈感,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大膽想象和摸索求新,如剪紙教學,教師透過講演剪紙方法和過程後,學生先模仿教師的方法稱實踐,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試驗新的摺疊方法、新的畫稿,剪出新圖案,這種直覺思維比一教一練豐富而活躍的多。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建設者、創造者。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術,還要有革新精神和創造本領。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美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因而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兒童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成了現代小學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透過這次培訓,一定會讓我們廣大老師對教材有新的瞭解,會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更好的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2

  如今,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多媒體教學已成時尚。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此談談我在開放周的心得體會。

  一、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是集影象、聲音、圖片、文字、動畫,影視等多種媒體為一體,用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多媒體教學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在多姿多彩的圖片展示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體會所學內容,這樣的新鮮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學生由於長時間坐著上課而帶來的疲備,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裡上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再結合現代化的思想在教學中去勇於創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長處,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讓它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的作用。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3

  我經過了兩天時間的網上影片學習,透過認真聽了教授的講座,我們對數字化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有了新的認識,拓寬了我的思維模式,知道了在網路環境下該怎麼去做網路資源的整理,網路中該怎麼去進行授課內容的材料準備,注重平時材料的主動積累。我清楚的認識到了優秀PPT的關鍵點哪裡,該怎麼去製作,第一次接觸了思維導圖的思想,知道了改怎麼去製作以及思維導圖有哪些運用。

  透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交流和討論,對教學設計有了更深的思考,對課程資源建設,課程平臺建設有了明確的思路。在今後的教學中深入開展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有了新的目標。學員們學習興趣濃厚,討論熱烈,圓滿的完成了前一一階段的學習任務,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感覺到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學校科研處精心準備:在中職資訊科技培訓的通知下發後,積極組織全校教師報名參加培訓,及時提醒報名的教師參加網上學習。

  (2)教師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中心坊主提出爭取圓滿完成學習任務,爭當優秀班級的目標,學員們學習積極性高漲。

  這次學習為處於一線的教師們提供了一個教學交流的平臺。為了使大家討論得更加深入、更有針對性,更好的指導今後的教學,圍繞大家討論的焦點和熱點議題,我們選擇瞭如下幾個議題進行了討論:

  1、網路環境下,該怎麼樣去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各個教研組、辦公室建立自己相應的教師圖片素材庫、音訊素材庫、影片素材庫以及以學生為主的學生作品素材庫,整個素材庫會佔用很大的儲存空間,單純依靠人工來管理可能會很麻煩,因為涉及到各種分類和子分類,同時大多的內容檢索起來也是很繁瑣的一件事。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素材庫的通用管理平臺。上傳之前,老師根據自己整理收集的資源、材料等進行相應的標籤和歸類,便於需要使用的老師進行查詢。對於屬於老師個人作品的資源,比如PPT、flash等資源這需要有老師個人的授權,其他老師才能下載使用。為了提高老師們將資源共享出來的積極性,我們採取了資源交換的辦法,對每個資源計分,如果你要使用別人的資源,你必須先上傳自己的資源,同時要有專門的老師來對整個平臺下的資源進行內容稽核。

  2、網路環境下,教學資源整合的分工

  對於教學資源整合的分工,我們討論了很多,比如專人管理,專職管理等。最終我們覺得網路資源整合的分工不是依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完成的,它需要老師們的主動配合,需要強大的軟體管理平臺的支撐和硬體平臺的支撐。但是他需要一一個技術支撐團隊,來對整個平臺進行維護和修正,負責整個平臺的使用培訓。各個院系需要去鼓勵老師進行資源共享上傳,鼓勵使用網路教學資源,鼓勵教師團隊進行協同工作。

  3、網路環境下,資源整合平臺應該包括哪些功能

  平臺的建設可以依靠自己的學校老師自己開發,可以使用開原始碼,也可以使用商業軟體。無論你使用那種模式,都必須包含以下內容:素材管理系統、教師備課系統、課件製作系統、課程釋出更新系統、直播輔導系統、學生反饋、學習質量監控系統和試卷編寫系統。同時還要具有文字輸入文字轉換、圖表的製作、圖表的轉換、圖片插入、圖片轉換、簡單的圖片製作、簡單的動畫製作、多媒體檔案的轉換、多媒體檔案的插入、公式編輯、後臺的元資料輸入和採集等功能。

  4、如何收集好的PPT等資源

  透過討論,我們覺得一方面推薦適合使用PPT等進行教學的學科老師儘量使用PPT或者flash等進行教學,透過學生的反饋系統,後臺的下載點選量找出比較好的PPT等資源在教學資源平臺上進行首頁推展,並收入優秀資源資料庫。另外一—方面,注重多網路上的較好的PPT等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融入到我們自己的資料庫,並編寫說明,著名出處版權等。最後,建立—一個學生優秀資源、作品資料庫,以供查閱。

  5、網路環境下的考試模式探討

  考試作為一個檢測手段,應該是數字化教學方案的一個環節。透過討論,我們認為,大部分的公共課(比如公共外語、公共計算機、軍事理論等)以及一部分專業課程很適合進行網路線上考試。網路線上考試系統必須確保它的健壯性、可靠性。每個任課老師每學期上傳兩套題目,建立對應學科的題庫。考試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採取固定抽題和隨機抽題的方式進行考試,每套題目的各個部分是可控的(比如選擇題的數目、分值、所佔比例等),主觀題目採取系統評分,客觀題目,由老師在考試系統後臺進行評閱給出相應的分值。評分結束後,系統會給出學生的得分點、失分點,班級的分值分佈情況等有用資訊。採取網路線上考試系統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學生的作弊行為、老師的舞弊行為。

  數字化時代心得體會 篇14

  生存環境的數字化,波及各行各業,同樣幼兒園管理工作也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了數字化的浪潮,這就不得不令人擔憂了。

  1、細則過於具體化,抑制創造性

  先看看各幼兒園的考核細則:出勤,整個學期不缺勤者獎滿勤獎50元,可遲到3次扣5元、請假1天扣5元,滿勤獎也必泡湯。再如教學常規,只要沒有及時帶孩子做早操者扣、帶通訊工具進課堂者扣、上班吃早茶者扣、沒有在規定時間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者扣、不參加中心活動者扣、出門不開出門證者扣等等,沒有理由,沒有特殊,無論主觀還是客觀的原因總不能不扣。

  考核條例越來越細,打分標準越來越多。如,幼兒座談、同行互測、家長滿意度測查、領導測評等結果一律作為考核甚至末位淘汰的硬槓槓。暫且不說在問卷和徵答過程滲入了多少的主觀因素和人際關係,就只說末位的均分80.3分與倒數第二個的80.4分又存在多大的區別。再說,各項指標的資料來源可信度也是令人難以置信。一位家長給孩子老師打了90分,理由是:這個老師在路上遇到很少和家長打招呼。(其實他高度近視)

  教師們為了得高分,循規蹈矩,按“細則”要求不敢越雷池半步。為了同行的高分不得不搞關係、騙孩子、攏人心。談何創造性、積極性、主人翁精神?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吧。

  2、工具過於現代化,缺乏人文性

  領導們總是叫苦忙、忙、忙,可為了考核還加上了監督、檢查、登記、計算等工作,有時根本顧不上幼兒園的中心工作——保育教育了。為了從事務中解放出來,高階的監控系統在園長室佔了重要的位置,價格不低的打卡機裝到了幼兒園大門口,並且自然成了教育現代化的“主角”。

  它們的經濟價值暫不論及,可老師們變得更小心翼翼。有的說,園長這一招真靈!有的說:這是不是侵犯我們的人權;有的說:真不把我們當人看……“危機四伏”,時時處處小心謹慎地生活工作,裹足前進,因為稍有不慎,就有被“錄”進去的可能。

  由於方法簡單、機械、粗暴,令人難以接受。一個個對策應運而生:代打卡成了家常便飯,先打卡再走人不足為奇,“車壞了”的經常有,小孩生病是遲到的“最好”理由,不少人家的鐘常常“停擺”,交警也總是在上班時間檢查老師的證件。有一次上班時間在一商店裡遇到一位教師,問其怎麼有空“逛”,回答令人費解:“反正開了出門證出來看病的,就不急於趕回去了”。諸如此類,都是教師缺乏人文關懷後的逆反行為。由於過多地用運用了不友善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沒有充分尊重教職工的人格,在格守中教師學會的是挑剔和找碴,在擔憂中學會的是畏縮和敵意,在失敗中學會的是說謊和逃避。

  如果一味地埋怨教職工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不公平的,而值得我們反思的卻是管理“數字化”過度推行。

  3、方法過於簡單化,缺乏科學性

  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的複雜性,勞動的創造性,難以用“數字”來評估,不同於工人計件勞動的機械。如果能像教育家魏書生先生那樣有高招培養學生有老師和沒老師一個樣,並能因此鍛鍊學生的自理能力,尋那又何必一定限時限刻地坐到教室去呢?而工廠時間到了,機器開始運轉,工人不能按時到班會造成浪費或損失。再說如果教師因處理偶發事件遲到1分鐘而扣分,可教師加班、利用下班時間備課製作教玩具、甚至連走路都在思考如何有關教育的問題等等又怎樣來計算時間和金錢呢?

  一位向來工作認真並且自信的老師,在當年度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於第二年要晉升職稱。怎麼說當年也評得上先進,本人的期望值也很高,可只因為家中有事請過事假,先進擦肩而過。事後不無感觸地說:“只要不請假,幹好幹壞都一樣”。

  另外,眾所周知,班級管理的程度,孩子發展的水平,並不只是由教師主觀努力所決定的,環境的優劣、孩子的基礎等客觀因素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工作。

  考核教師不能象用天平稱稱物體一樣一清二楚,也不能象做早操一樣一是一,二是二,否則太簡單化,只顧操作層面上,而嚴重挫傷積極性。簡單化的數字測量、資料統計、數量分析只會起到表面的作用,卻無助於管理工作的真正提高。

  筆者無意否定量化管理的應有作用,而是覺得在管理中要在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前提下,進行“數字化”管理,並制訂一些有效的政策加以完善,做到以人為本,核有價值,剛柔並濟。將定量考核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將“數字化”管理與人的情感結合起來,將工作必然與一時的偶然結合起來,將“數字化”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考核的積極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