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精選14篇)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精選14篇)
透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現實社會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來自汪家小學的曹紅豔,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好家訓,傳承好家風。
首先,我想提個問題: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青年與國家的關係?我認為可以用這個字概括,那就是"根"。我們青年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炎黃子孫",而"華夏民族之根"是我們最自豪的名字,國家給了我們穩穩的安全感。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家國一體的當下,家與國,密不可分,家風好才能民風淳、國風正。
唐代詩人羅隱有這麼一句詩流傳於世:"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該為子孫謀什麼"?在當今重家教、傳家風的時代,長輩們留下的絕不能僅僅只是物質財富,還應有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它們潛移默化的被銘記,這才是為子孫留下了真正的財富。
縱觀現代社會,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培養出的子女擁有獨立自信的品格,成為社會中的佼佼者;相反,一些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做出許多危害社會的事情,比如,販賣x品、搶奪偷竊、打架鬥毆等等不良行為。究其原因他們的家庭有共性,那就是或多或少的有親情缺失、管教缺位,這些孩子透過未管所的教育和改造,行為規範得到了很大的矯正,這就是好環境也能使壞孩子變好。十八大以來,因職務犯罪鋃鐺入獄的官員和家風不正有莫大關係,貪腐一鍋端,正是由於沒有嚴管自己和家人,導致一人不廉,全家不圓,辜負黨組織培養和人民的信任。
家風是仁義禮智信,或是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更或是頂天立地體善良,自立自強不忘本。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總是對我講述一些讚頌勇敢、正直、善良的故事,有博學多才的"南溪先生"柴中行、多奉獻少索取的"萬年燭光"何子策老師、自身清貧卻拾金不昧的司機閆長河、70年風雨塑家風的周景祥等等這一個個故事中,蘊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它們就像是溫暖的陽光把我的世界照亮,又像是春風化雨,讓我的心靈變得澄澈。慢慢的,在我的大家庭中就形成了積善明德、謙恭禮讓的家訓。都說環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環境教化出什麼樣的人,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一次長遠修行。
在我看來,"言傳身教"是父母奉行的一貫教準則,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堅決不能碰,他們一有空閒時間就陪伴在長輩的身邊,照顧他們,努力讓老人擁有一個幸福溫馨的晚年生活。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孝悌為先、講究孝道。《曾國藩家書》中曾提到,"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一字一句,我們在文字中與聖賢對話,在生活中接受家風"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讓思想受到洗禮,讓內涵得到提升。
樹立正派、健康、積極的家風,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承者,為此,我們不僅要牢記於心,更要身體力行,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唯有如此,傳統文化之火才會永不熄滅,五千年燦爛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謝謝大家!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家風家訓,是中華人民的傳統,可大家知道什麼是家風家訓嗎?讓我來告訴你!家風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傳承的風氣、風格、風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家訓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輔助下,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呢!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尊老愛幼,不頂撞父母,要講究禮貌。然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家風家訓,就是要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千萬不能投機取巧鑽空子,不能貪小便宜,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媽媽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及報紙上登載的新聞,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腳踏實地對我的成長和我的未來是多麼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在學習上認認真真,做人和對待身邊的人老老實實。我要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個認真踏實的老實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鋒那樣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碼也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誠實認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風家訓,並且把我家的家風家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並且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充滿正能量!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裡,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裡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著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裡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裡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子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規是勤儉節約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良好家風助我成長》。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還包含著我們常說的家範,家範就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它們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某些被認同的準則。
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及輿論營造的,存在於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現在成年人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關係的態度和行為中。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輿論營造良好的家風;不良的行為習慣和不正確的輿論營造不良的家風。
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未成年人在這種特定家風的薰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為習慣折射著父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大學生章某成長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孫三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奶奶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著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淨淨。章某從小跟著奶奶,奶奶還專門給他也準備了把小掃帚,讓她跟在後面比畫,還告訴她:“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幼小的章某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愛勞動,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
媽媽每次帶章某去公園都要帶上一個塑膠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紙裝進去再扔進垃圾桶。章某到現在也有隨手帶著塑膠袋的習慣,把不用的廢棄物裝進去放到垃圾桶裡。章某的父親雖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酷愛讀書,把節餘下來的錢幾乎都買了書,並經常寫讀書筆記。在父親的影響下,章某從小也愛看書,從上小學起就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現在已經在報刊雜誌發表了十幾篇文章。
和睦、平靜、溫馨、嚴謹的家風為章某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勞簡樸,學習成績優秀,氣質優雅,與同學、朋友相處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麼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從不與人攀比。有人說:“現在是競爭時代,你不覺得吃虧嗎?”章某笑著說:“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沒有想過吃虧佔便宜,我們家裡的人做事都是這樣的風格。”
再舉一個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從小家庭生活非常優越,父母在外忙於生意,家中請了兩個保姆,一個負責家中日常生活,一個專門負責照顧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動手。小的時候有時王某出於好奇學著保姆的樣子要擦桌子擦地,媽媽就說:“沒出息,這些事不用你幹,你天生就不是幹這個的命,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親每天對保姆挑三撿四,從來沒有滿意的時候,也漸漸地以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懶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兒園時,老師讓她擺一下椅子,她會說:“我媽媽說幹這種事沒出息,我要做人上人。”現在已是初中學生的王某仍然只習慣做“人上人”,對同學、親戚、朋友指手畫腳、吆三喝四,經常要求別人為她做事,卻從來不肯為別人做一點事情。由於她的自私、懶惰、自以為是和狹隘,她沒有朋友,內心孤獨,而且學習怕吃苦,成績差,沒有人喜歡她。許多鄰居也認為王某一家粗俗、傲慢、霸道、貪小便宜,不願意與他們來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親仍不知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談舉止有失規範,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孩子終身的財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
我的家風是“發揚民主、平等協商”。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儘量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在大人的正確引導之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開朗、樂觀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我覺得我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在小孩讀小學的時候,陪同孩子一起練習游泳和書法,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同時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與校風共同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向著目標前進,擁有美好的品格。我們又以我們自身所擁有的美好品格對他人進行影響。家風校風,讓我們乘風破浪,乘“風”而長。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三個爸爸的故事》。
第一個爸爸是爺爺的爸爸。那時還是解放前,整個村子都很貧窮,爺爺家也不例外。可是爺爺的爸爸人窮志不短,從不佔別人一針一線的便宜,就連他的羊也不能啃食別人的一草一苗!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羊兒偷食別人家的麥苗,爺爺的爸爸親手給自己的羊做了個籠頭戴上,面對地裡鮮嫩的青草、面對田間翠綠的麥苗,任憑羊兒急得“咩咩”,亂叫,不到放羊的地方,爺爺的爸爸決不解開羊籠頭。鄉親們見到帶著籠頭的羊不禁哈哈大笑,背後卻對爺爺的爸爸由衷地讚賞。
第二個爸爸是爸爸的爸爸。他是一名赤腳醫生,在我眼裡,他的故事就是一個傳奇。白天他和普通的農民一樣鋤草、澆地,傍晚另一項工作又開始了,把脈、問診、抓藥、打針,從不含糊,飯菜常常是熱了一遍又一遍。爸爸曾經打趣說,我小時候可沒少給你爺爺做數學題。為什麼呢?原來一進新藥,爺爺總是和爸爸仔細計算每瓶藥每片藥的`價錢,生怕多收了病人一分錢。但爺爺卻說:“給鄉親們看病,我不圖名不圖利,為的是積善行德!”身無長物、兩袖清風,他沒有給兒女們留下一件像樣的東西,卻為兒女們留下了“善良、奉獻、敬業、清廉”的良好家風。
最後我來講講我的爸爸。雖然我的爸爸只是一名最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可在我心裡,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前不久,媽媽外出學習不在家,我扁桃體發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高燒39度2。看著昏昏沉沉的我,爸爸心疼極了,可是他的學校要迎接一個重要的檢查……什麼?你認為接下來的故事是爸爸會狠心地丟下我,不顧我的哀求,毅然決然地奔向學校?no,長期以來,我和爸爸默契十足。只見爸爸的眉毛挑了挑,那是在問:“閨女,能行嗎?”我故作輕鬆、擠出笑容,踮起腳尖,颳了刮爸爸的鼻子,那是在說,“老規矩,放學後,準時上醫院!”偷偷告訴你,爸爸在醫院見到我時,都掉淚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故事,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她沒有寫成書、沒有刻成碑,但早已烙印在我和我們家人的心中。無聲無形、卻有情有愛、有禮有義,她將激勵著一代代爸爸、一代代媽媽延續、傳承。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風氣和家訓,這對每個人都有著微妙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雨潤物一樣,影響著人們。
說到家風,我認為它是家庭成員的一種行為。待人熱情開朗,做事執著,不食言,遇到困難不退縮,所有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家風。一個家庭的繁榮不是取決於一時的財富,也不是取決於財產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家庭的好壞,一個好的家庭應該知道努力工作是人生的首要目標。
好家風可以使一個孩子能夠成長得很好,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好家庭中。
在家裡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互相責備,責罵,在我面前表現出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
在家裡,媽媽會經常嘮叨:在學校裡如何尊重老師和同學,更會說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話會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與其說是生養我的母親,倒不如說她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良師益友。
中國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座右銘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所有殘障人士;勤儉節約,知道如何持家;遠親不如近鄰。這些家訓,自古以來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把它們作為家庭的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記住中國5000年燦爛的歷史和文化,我將努力做到這一點,同時也影響到周圍的人,使他們能夠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人士都必須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好的好的家風和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建設,只有接受嚴格的家風和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非常感謝。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一座航向標,在我人生的海洋裡,時刻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家風更像一面鏡子,時刻發現我心靈上的弊端。
好的家風就好比優良的種子,良種出好苗,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人走得更遠。我的家風就是事無大小,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我的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絲不苟地去完成,比如奶奶拖地,雖然動作緩慢,但地拖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如果發現有不乾淨的地方,奶奶就會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在奶奶的影響下,我的爸爸也凡事都一絲不苟。
記得有一天晚上,媽媽做好晚飯,我和媽媽在飯桌旁等爸爸下班回來吃飯,等了好長時間爸爸還沒回來,媽媽給爸爸打電話,爸爸說等手頭工作做完就回家吃飯,可是我和媽媽左等右等,等了好長時間,飯菜都涼了,爸爸還沒回來,媽媽就讓我一個人先吃飯,媽媽繼續等爸爸,直到我做完作業上床睡覺時,爸爸還沒有回來。
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爸爸是因為要連續做完單位交給的一件工作,才不能回家的。這就是我的爸爸,做事一絲不苟,兢兢業業。也就從那時起,爸爸的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深刻得埋在了我的心中。
在爸爸的影響下,我也變得做事一絲不苟。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項整理筆記的作業,別人很快就整理完了,而我除了按照老師的提綱之外,又翻閱好多資料,延伸整理,費了我好多時間完成了這項作業。最終被老師當眾表揚。這就是我一絲不苟的戰果。
家風伴我成長,凡事都要一絲不苟的去完成,就會贏得自己想要的回報,我要時刻把我的家風銘刻在心,並傳承和發揚下去。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古往今來,有無數思想家從社會穩定、社會發展的高度來探討、研究家庭問題。歷朝歷代,都存在著大量社會問題,而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問題引發的。因此,重視家庭問題、研究家庭問題,事關整個社會的發展穩定。
促進家庭穩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許多。其中,家訓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家訓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關於家訓的說法很多,有人做過統計和專述,有包括家範、家戒、家教、家規、家法在內不下70種說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為廣泛的還是“家訓”。
家訓文化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家訓文化,可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衰敗期、蛻變期,但不管是在哪一個時期,家訓都離不開對子女的教育
中國的家訓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家訓最早出現,是透過父母對子女的當面訓誡來體現的。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西周政權建立以後,遍封功臣,建立諸侯國。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於魯國。由於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輔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讓自己的兒子伯禽就封於魯。伯禽臨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周公訓子,就是父母對子女當面進行訓教,這也是一段關於中國家訓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記載。
父母對子女面對面的訓誡,用文雅的詞來說,就是“庭訓”。“庭訓”典出《論語·季氏》,講的是孔子當面訓誡兒子孔鯉的故事。由此,“趨庭”、“鯉對”、“庭對”也成為中國家訓文化的代名詞。後來,中國的家訓透過書信、訓詞和遺囑等形式傳遞;再後來,家訓又透過制定完整的家規、家約、家範來體現,形成了家庭內部所有成員的行為準則。
中國的家訓文化從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指向。綜合起來,它有這麼幾項基本功能——
一是訓導教育子女成人成才。這是家訓最基本的一個功能。前文說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訓,都體現了這一點。中國的家訓文化,可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衰敗期、蛻變期,但不管是在哪一個時期,家訓都離不開對子女的教育。
二是實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為社會細胞、社會的基本單位,必須接受來自外在的社會控制。這種社會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習俗控制。同時,為了維護家庭內部的穩定、調整和處理好家庭內部關係、將子女培養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繼和綿延,還必須要有家庭的內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這種自我控制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透過家訓(包括家規、家約、家範等),以口頭或書面的各種形式來體現,從而起到對子女、對全體家庭成員的教育、引導和約束作用。
三是確立良好的家風。家風是指一個家庭的傳統風習,是人們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漸形成和世代言傳下來的生活作風、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的形成,是家庭長輩和主要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誨的結果,而家訓和家風有著密切的聯絡。隋朝初年的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治家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兇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在這裡,作者強調了家風引導和家庭中長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現代,江南錢姓家族人才輩出,若星漢燦爛。這和其先祖制定的《錢氏家訓》並代代相傳、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從司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對父母能養能敬,是一種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揚名,以彰顯父母養育教誨之德,才是大孝。這是中國古代孝道思想的昇華,對後世的孝道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中國古代家訓內容廣泛,包括倫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識的教育、謀生技能的傳授、為人處世的告誡等,幾乎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因此,關於孝道的教育,成為中國家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家訓文化成果的重要體現。關於孝道,無論是思想家、帝王、官員以及民間計程車紳讀書人家庭,在他們的家訓實踐和家訓著作中都有大量體現。
在古代帝王的家訓中,對孝道很重視。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對兒子要求嚴格,尤其重視兒子的慈孝。他曾發表《諸兒令》,說“今壽春、漢中、長安,先欲使一兒各往督領之,欲擇慈孝不違吾令,亦未知用誰也。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
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對家教一貫重視,後來雍正特將其父在世時對諸皇子的訓誡編為《庭訓格言》。全書共246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等內容。該書有言,“凡人盡孝道,欲得父母之歡心者,不在衣食之奉養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歡心,其可謂真孝者矣。 ”該書又提出,“《孝經》一書,曲盡人子事親之道,為萬世人倫之極,誠所謂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經之意,蓋深望夫後之儒者身體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風俗。其旨甚遠,其功甚宏,學者自當留心誦習,服膺弗失可也。”透過《庭訓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認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書本經義上,而是要“身體力行”、“服膺弗失”。這兩點至今仍對孝道文化的傳播和實踐具有現實意義。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於是非漢族統治中國,再加之有文字獄等統治手段,在歷史的評價上,存在一些非議。但如果用歷史的、理性的眼光來看,這三位皇帝並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差,他們開創並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對中國社會的促進和發展也是不可否認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對皇族家訓的重視、對子女行孝盡孝的嚴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鑑的。
在古代的名臣將相中,有兩個家庭的家訓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範後世的。一個是西漢的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另一個是東漢末年的王祥、王覽兄弟。
司馬遷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他在西漢武帝時任太史令,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一個男子,身受腐刑,這是難以忍受的奇恥大辱。因此,司馬遷幾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終還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來。為什麼?據《漢書·司馬遷傳》記載,司馬遷認為自己之“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這裡所說的司馬遷的“私心”,正是他遺憾於自己一個最大的心願尚未完成,那就是父親司馬談留給他的遺訓——必須完成《太史公書》。
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記錄了他在父親病榻前接受遺訓的過程,“太史公(司馬談)執遷(司馬遷)手而泣曰:‘餘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哉! ’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司馬談在給兒子司馬遷的遺訓中,對孝道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即“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這一遺訓,對司馬遷的日後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王祥和王覽,是同父異母兄弟。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晉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字休徵。漢末,他隱居廬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餘年;後任溫縣令,累遷大司農、司空、太尉;至晉代魏,官至太保。就是這樣一個大官,卻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故事說的就是他。王覽(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晉書·王祥傳》稱他“孝友恭恪,名亞於祥”。他對父母篤孝,對兄長恭敬,名聲僅次於王祥。最難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親虐待兄長,經常在母親朱氏責罵加害兄長王祥時挺身而出護著兄長。王覽出仕以後,先後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晉武帝司馬炎下詔表彰王覽曰:“覽少篤至行,服仁履義,貞素之操,長而彌固。 ”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對子女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他85歲高齡的時候,身染重病,乃“著遺令訓子孫”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讓,這就是中國古代家訓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對父母能養能敬,是一種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揚名,以彰顯父母養育教誨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訓中的“五德”,尤其“揚名顯親,德之至也”這一訓令,顯然是繼承了漢代司馬談“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昇華,對後世的孝道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至東晉南朝,琅琊王氏成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湧現出很多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諸如東晉名相王導、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詩書傳家,人才輩出,世系綿長,和王祥兄弟以孝悌為本,又以信、德、孝、悌、讓“五德”戒子是分不開的。
辯證看待中國孝道文化
辯證地看待和批判地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固然是不應被忽略的必要步驟,但如果凡此種種討論最後只是得出一個類似“國人議論未定,孝道仍在滑坡”這樣的結論,就頗令人堪憂了孝道文化是中國家訓文化的一大亮點,它對於子女的教育、成才,對於家庭成員互尊互愛、和睦,對於優良門風的確立、傳承,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它在經典著作及其流轉中有哪些體現呢?
比如,中國儒家經典之一的《孝經》。其作者經學者專家長期反覆考證,基本確立為孔子的嫡孫孔?所撰。孔?雖然受教於曾參,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說不受到祖父孔子、父親孔鯉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與影響。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國古代家訓文化的成熟時期。其標誌就是出現了由顏之推撰寫的中國第一部專門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訓著作《顏氏家訓》。它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到了宋元明清,家訓文化進入繁榮時期,先後出現了北宋司馬光的《家範》、南宋袁採的《袁氏世範》等。這些專門的、成本的家訓,內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總體而言,孝道都在這些家訓著作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顏氏家訓·勉學》中有言,“孝為百行之首,猶須學以修飾之,況餘事乎!”司馬光在《家範》中則說,“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指婆婆)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袁採在《袁氏世範·睦親》中提出,“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賢父喻己父,則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無偏勝之患矣”。又說,“人之孝行,根於誠篤,雖繁文末節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這些關於“孝道”的論述中,有一點很值得重視,那就是,他們都認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雙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單方面地行孝。中國 “孝道”大都強調了父子間雙向的良性互動,蓋因有此雙向互動,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這裡面講究父母對子女的嚴格要求,強調父母長輩在孝道文化中必須以身作則,按父母的角色規範在家庭生活中為子女樹立榜樣,如前文所引《顏氏家訓》中的“父母威嚴而有慈”所示,這句話將“威嚴”與“有慈”並立。換言之,其所講的父母對孩子的威嚴和慈愛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一體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孝道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值得提倡的。
無可否認,在中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無論是在統治階層還是在民間,都出現過提倡孝道過頭、使孝道文化呈現出其消極一面的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在一定時期對中國孝道文化進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對孝道文化的倡導有時會過頭一樣,我們對孝道文化的幾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歷史證明是過頭了。過頭到現在我們要“挽狂瀾於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幾乎已成相當艱難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盡孝幾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於“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來約束本應歸於倫理道德範疇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適,是值得討論的。
《詩經·大雅·既醉》有言,“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這是一句將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滿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祝願之辭。但這只是一句祝願嗎?歷史已一次又一次證明,在中國,孝道文化是檢驗和測量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試金石,孝悌也是社會和諧、家庭和睦的基礎。只要人類存在一天,家庭和社會對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該須臾離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我們還在要不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還在衡量中國古代的孝道文化裡,究竟是積極因素多一點,還是消極因素多一點。辯證地看待和批判地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固然是不應被忽略的必要步驟,但如果凡此種種討論最後只是得出一個類似“國人議論未定,孝道仍在滑坡”這樣的結論,就頗令人堪憂了。在提倡和踐行孝道文化這個問題上,我們千萬不要再出現反覆和折騰了。“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若果真如此,實屬中華民族之大幸也!
從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式微以及當下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家庭倫理困境,我們不能不看到,中國歷史上的家訓文化對家庭建設是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的。中國家訓文化的起源雖然很古老,但中國家訓這一形式及其所能承載、體現的功能並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它對我們今天的家庭建設依然可以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與時俱進地介紹並繼承中國家訓文化及其優良傳統,該是新時期家庭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父親為我們家暫定了家風的內容。父親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家的家風內容會增加。目前有兩件事,一是誠實,二是做時間的主人。
誠,子曰:“人不信,不知能為。大車沒有腳鐐,小車沒有腳鐐。為什麼能做到?”人沒有信用能幹什麼?就像沒有欄杆的大車,沒有欄杆的大車,怎麼會開?沒毛病。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誠信,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算幸運成功,也沒有辦法長久。最近有個很熱的訊息。一個電信騙子騙走了貧困女大學生的全部學費,導致大學生突發心臟驟停不幸身亡,騙子很快從網上掉了下來。這個騙子沒有誠信,只要能騙到錢。別人的錢用來幹嘛跟他沒關係,他肯定不會善終。可見,誠實是一個人的基礎。如果不談信用,就算是高官貴人也是不成功的人。
時間大師。成功為時間的主人,努力的節約一分一秒。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無疑是十分正確的。爸爸就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為了給我樹立榜樣,一直在堅持在寫工作時間計劃表,計劃表讓他的工作井井有條。我也學著寫了起來,有了計劃表讓我在這個暑期裡的時間大大的利用了起來,按照計劃表的要求,一項項的任務隨著時間的過去全部完成了,而且還富餘了好多的時間,這是在沒有計劃表時不可想象的。做好時間計劃表,讓我能更好的安排學習和生活,確確實實從中感受到了好處,我將會成為時間的主人。
這就是我們家目前家風的內容,先做好這些,還會有更好的優良品質和好習慣增加進來的。努力做好自己,傳承好品質。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家是個人民警察家庭,父母平時很有時間觀念,為人處事誠實守信,我自小耳濡目染也逐漸形成誠實守信的作風,因此我們家的家風是誠實守信。
“那就這樣決定嘍”“週末上午十點不見不散”我與同學約好週末去郊外春遊。週末早上我早早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但距約定的時間尚早,於是乎我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消磨時光,很是愜意,看著看著我漸漸入了迷,身為警察的爸爸三番五次提醒我:“別看了,一會兒還要和同學出去玩”,“時間馬上到了!”……
我嘴裡嚼著零食含混不清的說:“我馬上就去”。雖然嘴上是這麼說可我的眼睛一刻也沒離開電視機,被電視劇的精彩情節深深地吸引著,心裡很是矛盾,很是不想去……
爸爸面露慍色,一把奪過電視機遙控器,啪的一聲將電視機關了,語重心長地說道,“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然你和同學約好了就不能爽約,你這樣不守信怎麼行?”“這……”我有些為難,電視劇正播放到精彩部分,可是同學又在那邊等著……
考慮了良久,我毅然決定,還是聽爸爸的話,我不能夠爽約,明明是我與人家約好的,到時候卻不去,這不是欺騙人家嘛!
爸爸的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這是他的作風,也傳承給了我,現在也是我的作風,漸漸地形成了一股家風——誠實守信。
哦,家風助我成長,讓我成為了一名誠實守信的人。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而德孝文化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此,踐行孝道,使孝道活動根植於心,有利於在全社會弘揚德孝文化,形成崇德向善、積極健康、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中華民族素來是個”禮儀之邦“,古人就已將美好的德孝美德發揮到極致。”扇枕溫衾“、”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孝老愛親故事代代相傳。而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群孝心好兒女,以他們的孝行善舉,繼續繼承和發揚著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以行動詮釋著德孝的。四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癱瘓的父親、病重的母親,把8個弟妹撫養成人的草原殘疾人牧民羅桑扎西;十幾年來獨自一人悉心照料、服侍5位老人的善良蒙古族婦女烏蘭其其格;一諾半世紀,改名換姓47年替犧牲戰友盡孝的退伍戰士蔣新東……一個個好兒女身上,彰顯出的是博大的胸懷和勇於擔當的責任,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尊老愛親的定義,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著感人至深的敬老孝親讚歌。可是有些人嘴上說著”孝道“,可是卻止於行動。其實,孝心沒你我想象中的那麼高,那麼遠,在生活中對父母多一份關愛,對老人們多一份敬愛,並非要經歷艱難也能做到。古語云:”德孝兼,路寬而長。“每個人只要懷著”德孝“這份心意,必能將穩穩的幸福傳遍整個社會。
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德孝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孝養,你依然健康。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懷著報答感恩之心,承擔起孝敬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不要僅僅把孝敬父母當作一項”任務“,他們最需要的往往並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關懷和撫慰。孝敬父母,更多的是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忙碌的工作中,請不要忘記給多父母一點愛和關心,多一句問候,多一份理解,讓父母打心底裡感到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時,也要懷著敬老愛老的心,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敬老愛老不能僅僅依靠一人之力,而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從生活細節處關愛、孝敬老人,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空巢、困難老人,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個座,過馬路時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伸出關愛之手,讓老人從我們的善舉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撫慰;同時也能用我們關愛老人的言語行為去影響、感召更多的人,在社會上凝聚起滴水穿石的向善力量。
在各類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中,我們應該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德孝文化為思想基礎,並結合當代德孝文化的特徵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此外,還要注重樹立文明家風,建設和諧家庭,使”德孝文化“深入到每個家庭、整個社會中,讓群眾成為培植德孝文化的深厚土壤,大力弘揚德孝文化,使其成為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德孝傳統,薪火相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著德孝之心,在實踐中興德孝之風、做德孝之事,要用”365好人“的榜樣力量弘揚德孝文化,傳遞強大的正能量,讓德孝文化蔚然成風,讓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燦爛。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俗話說,家裡萬事如意。家庭和睦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和家訓。我的家庭作風是誠實節儉。
誠實。有一天,太陽烤焦了大地。我媽拿出二十塊錢讓我出去買個西瓜。我拿著錢跑到樓下水果店。當我走進水果店時,我發現一個老人在守衛著商店。我告訴我爺爺,我會買一個西瓜。價目表上說:西瓜1個,58元1斤。爺爺把西瓜放在秤上。我一看,5斤。接下來看到爺爺把kg的價格輸入為1,58,最後秤顯示的金額是7,9元。我默然不語,卻暗暗開心。我付了錢,立刻拿著西瓜跑回家。
回到家,我把西瓜和剩下的錢給了媽媽。我媽看了看,問我:“怎麼還剩下十幾塊錢?這西瓜一斤才幾毛錢?”我跟我媽說西瓜1斤58元1斤。“不,標籤是5公斤,應該是10公斤。那麼單價應該是每公斤3,16元是對的。”我媽給我解釋。我激動地說:“我知道我爺爺搞錯了。我沒有告訴他,所以我們獲利了。多好!”媽媽聽了我的話,臉一沉,嚴厲地批評我。她還說“這叫不誠實,是投機取巧嗎?”說完,便讓我少給爺爺七塊九毛,並說聲對不起。當我帶著錢來到商店時,我的老闆、叔叔和祖父都在那裡。他們對我豎起大拇指,稱讚我是個誠實的男孩。我很開心。
勤儉節約。要說勤儉節約,我奶奶就是典範。現在我來告訴你我奶奶的真實寫照。平時奶奶收集大大小小的塑膠袋,當垃圾袋用。奶奶也收集塑膠瓶,一次收集幾袋。因為我們小區是嚴控的,收廢品的人不能進小區,奶奶就把收的塑膠瓶拿出來賣了。每次賣塑膠瓶,她都笑得合不攏嘴。
其實奶奶也不是沒錢,她經常跟我說;“我這麼節儉,是因為我經歷過革命。知青下鄉,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家裡兄弟姐妹很多,都是互相幫助過來的,勤勞節儉。你現在過得很好,但不要浪費!”
這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不是很優秀嗎?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在一個家庭中,良好的風氣。家庭的風氣如果良好,這個家庭就一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後代。
“愛弱”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愛弱”,一個短短的詞語,體現出我們炎黃子孫的良好品德,同時也展現出我們家的良好風氣。
我家有一位疾不可為的病人————姐姐。姐姐在出生六個月時,被診斷為小兒腦癱,依照現在的醫療技術很難治癒,得知這個噩耗,有人勸媽媽把姐姐丟掉,但媽媽沒有這樣做,媽媽經常說,姐姐已經是很不幸的孩子了,不能再讓她失去母愛,失去家庭的溫暖,於是爸媽商量,就算是傾家蕩產也要為姐姐治病,在兩年的東奔西跑,四處求醫過後,姐姐沒有絲毫好轉,據媽媽說,姐姐治病的過程是無比痛苦的——扎頭針、扎體針、打針、輸液、吃藥……爸媽再也不忍心看著姐姐受盡折磨而沒有任何轉機的治療,只好放棄,從那以後,爸媽決定給姐姐天下最溫馨最細緻的關愛。
媽媽是一名小學教師,每天早晨七點鐘就要向學校出發,去為她的幾十名學生上課。她的工作瑣碎繁雜,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每天都要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每到下班的時候,媽媽總是拖著疲憊的步伐,有時甚至累得不想說一句話,彷彿心頭壓著一塊巨石,就這樣照顧姐姐的重任絲毫不減,可想而知,最最辛苦的就數媽媽了,因為姐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不論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來幫助。每到飯時,媽媽總是把第一碗飯盛給姐姐,先喂姐姐,姐姐的四肢不由自己控制,動作總是很怪異,媽媽在喂她吃飯時總是“手舞足蹈”,扭動她那纖細的腰,搞得媽媽不時地放下手中的碗筷,動手“捉”姐姐的手,有時姐姐的手一握,一條長長的“血痕”在媽媽的胳膊上永遠“紮下了根”,而姐姐的指甲縫裡也留下了媽媽的一點點肉絲,看著媽媽疼痛的含著眼淚繼續一勺一勺地喂姐姐,當姐姐覺得飯有一點燙時,媽媽就使勁地吹啊吹,然後用嘴唇感覺一下溫度是否合適,再喂到姐姐嘴裡,就連我這個當妹妹的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因為從我會用手抓東西的時候,媽媽就鍛鍊我自己吃飯,我有時候甚至會“嫉妒”永遠長不大的姐姐。
現在姐姐個子長得和媽媽一樣高了,當姐姐想上廁所時,媽媽用盡渾身的力氣去抱著她;每晚媽媽還得幫姐姐按摩她有些變形的身體,希望能夠有所緩解;當姐姐感覺無聊時,媽媽會幫助姐姐講故事,謎語……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姐姐,並且經常囑咐我,長大後要傳承我們家的這個家風。
每到星期六、星期日,爸媽外出有事時,我就成為了一名“家庭小保姆”,我會耐心地為姐姐選臺,選她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更讓我自豪的是,我能用自己有力的臂膀把姐姐抱起來,喂姐姐飯菜,喝水。前段時間,媽媽去監考公務員考試,爸爸有工程不能回家,我勇敢地挑起了父母的責任。
早晨,我在鬧鐘的“督促”下,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我用最快的速度打掃完房間,姐姐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起床聲音把我“喚到”了她身邊,她“命令”我為她穿好衣服,疊好被子,我又“順從”得端來一杯水,拿勺子學著媽媽的樣子喂姐姐,誰知我剛把勺子放到姐姐嘴邊,她突然為我“表演”了一個“後滾翻”,一勺水,被姐姐的“舞蹈動作”打飛了,我沒有多想,又一勺水放到嘴邊,沒想到姐姐又來了一個“無影腳”、“第二十三套芭蕾舞”、“蛇拳”分別打在我的身上,姐姐這些可怕的動作,把我“嚇”得“魂飛魄散”,可我沒有退縮,千方百計終於把水喂到了姐姐嘴裡,我成功了,可我最終沒有逃脫姐姐的“魔掌”,身上青一塊紫一塊,還有的地方被姐姐的指甲掐起了皮,可是看到姐姐吃飽喝足的樣子,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現在姐姐洗澡的時候,我成了媽媽的得力助手,在我盡力施展自己“才華”的同時,想到我可以為爸媽減輕好多負擔,心裡別提有多美了!
姐姐雖然不能自由行走,不能和我們一樣上學學知識,但她在我們一家人的呵護下,她懂得的知識很多,生活的非常快樂,非常幸福,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還不忘給可愛的姐姐分享一下,她聽著我描寫她的“舞蹈”動作,更是笑的開心極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溫馨、甜蜜,充滿愛的家風,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把她永久地傳承下去!